(原標題:睿見教育(06068)FY20電話會議紀要:營收同比增長6.6%,未來繼續穩健推進k12教育)
本文來自 「爽爽研究」
摘要:
(1)睿見教育(06068)未來3年希望發展到30個學校、學生人數達到15萬人以上、預計利潤+不低於20%,CAPEX未來3年每年10-18億;未來5年有信心學生人數達到25萬人以上;(2)新學年學費提升6-38%不等,最大學生容量155870人;(3)初升高升學率90%;(4)目前在洽談珠海、深圳項目。(5)公民同招四川、山東、遼寧還有福建還沒有全部推開,廣東校區已經全面推開,公司認為政策影響不大,主要由於:保留了內部直升;一輪搖號的確認繳費率大約為70%;降低了招生成本。
一、CFO介紹:
今年收入17.93億、增長6.6%,其中學費及住宿費增長了12.8%,學生人數今年60,116人,比去年54,420人增長10.5%;人均學宿費21,499,比去年21,049增長2.1%。
今年毛利8.68億、增長17%,毛利率從去年的40.4%增長到今年的48.4%。淨利潤5.02億、增長41.9%,核心淨利5.59億、增長30.5%。基本每股盈利0.2509元,末期派息0.056加上中期派息,派息率45%。
今年銷售及行政費用是2.77億,比去年的2.78億基本持平、佔收入比從16.6%降到15.5%,財務費用1.07億,跟去年基本持平,所得稅1.11億、比去年的0.55億有所增長、有效稅率從13.6%提升到18.2%。
今年合約負債8.58億、增長14.3%,銀行存款及投資15.3億,跟去年基本持平。有息貸款27.85億,跟去年基本持平,經調整後淨負債率由51%下調到40.6%。
今年經營現金流淨額8.83億、增長53.2%,大大改善了我們的現金流量,資本開支10.03億,集團目前項目儲備豐富,資本開支的主要增加主要用於的項目包括雲浮、巴中、廣安、順德、惠州、東莞、濰坊及新項目的不斷擴張,預計資本開支在未來三年每年基本保持在10-18億左右。
展望未來2020/21年新學年,學生人數71,362人,現有學校最大學生容量129,370人,加上正在籌備的6間學校有26,500人,最大學生容量預期155,870人;新學年學費全面提升,各個學校不斷調整、6%的到38%的不等,不斷拓展配套服務,增加線上教育、管理服務、高等教育等等,創造收入和利潤的新增長點。
收入預期三年保持增長勢頭,利潤預期三年基本保持不低於20%增長。
適時適量的選擇配股和發債的方式募集資金調整後淨負債率預期3年保持不超過65%。上市以來,公司每年派息率都以往的記錄都不低於40%。
二、COO介紹:
學生人數,學校數量,可容納學生容量,收入和利潤較2017年均增長超過1倍:
1、學生人數,2017年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 k12教育,人數是31,788人,到今年9月的入學人數和含管理人數是71,362人,人數增長超一倍。
2、學校容量, 2017年一共有6所學校,最大容量是53,000人,到今年12所開學學校和正在建設的2所學校共15所學校,最大容量接近16萬人,學校數量和可容納學生數量也提高了一倍以上。
3、收入和利潤,2017年收入是9.8億,到今年是17.9億,增長接近一倍。2017年核心淨利潤2.5億,到今年5.6億,增長超過一倍。
2020年面對公共衛生事件,學校網上學習的直播平臺效果滿意率在98%以上,因此在今年復學的時候沒有任何一例家長要求退學費的情況發生,只是根據政策的要求退還了一部分住宿費用。
目前我們6所學校是位於廣東省的學校, 6所學校是位於廣東省外的遼寧、山東、四川以及福建的學校,廣東省的學校數量佔比50%,學生數量佔比接近80%。
4、成績
高考,我們的名校生先後獲得了全國港澳臺高考的第一名、廣東省高考的前三名,很多學校獲得了所在城市的高考狀元。我們更關注到每個學生的進步的情況,繼續加強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的輔導。因為高中階段收費政策是比較寬鬆的、可以自主定價,所以我們高中的教育為我們帶來了比較豐厚的收益。
中考,光正教育旗下學校成績還是非常突出,除自營學校繼續包攬所在地的前三名外,更併購的學校經過我們的努力也獲得了很好的成績,包括福建的漳浦龍成中學和潔陽中學,今年中考都分別奪得了當地的中考狀元。另外我們的單科的狀元人次更加突出,四川旗下學校的單科狀元,滿分人次達到接近4000人。國內初中升高中的升學率大概在50%,而睿見旗下的學校的初升高升學率90%。
素質教育,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課程、開設了校內的選修課程,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選擇自己喜歡並參與的藝術和體育健身項目。在足球方面有進入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的最佳陣容的學生;培養出5個籃球隊員都進入到了國家隊,整個國家隊的人數一共是24人;在第7屆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中拿到了全國的第一名;在全國青少年的人工智慧創新挑戰賽中也獲得了初中組的全國金獎,很多學生還獲得了廣東省一等獎二等獎等等;培養了藝術生和空軍飛行員。
5、未來戰略:
1)k12教育繼續穩健推進,以廣東省為中心並把握優質地區的發展機會,全面布局大灣區9個城市,今年已經落地有中山項目、競爭掉了27個競爭對手、是近8年中山市政府首批獲批的學校 ;在沒有布局的珠海和深圳也在進行洽談。
2)利用好政策乘勢而上,廣東省出臺的關於做好中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課後服務和確定合理的收費標準,這就為我們除了學費和住宿費之外的收入提供理論的支持和法律的依據;2019年的9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門出臺了關於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020年8月31日體育總局、教育部發布了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2020年9月15日教育部頒發了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2020年的11月12日,教育部公布了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842號提案答覆的函,這裡邊對於合法合規的關聯交易教育部明確表態持開放的態度。
3)我們現有的12所學校滿園容量是129,370人,正在籌建中的和已經籤約的項目包括潮州、江門和中山這三所學校容量加起來有26,500人,總共滿員的容量接近16萬人。所有的土地和建築物都是歸屬我們集團所有,實現健康可持續的運營和發展。當然在此基礎上,我們也在廣州、深圳、東莞和佛山積極尋找具有長期使用權的物業。
4)學生收費增幅是比較大的,今年基本上在20%以上、最高的達到了38%,都得到了當地的教育和物價部門的支持,這也是為我們未來進一步提升收費提供基礎。
5)從k12教育逐步邁向綜合性的教育集團,打造一個貫通式全覆蓋的教育產業鏈:
線上教育(在線課堂+大數據的精準教學服務平臺+科研性一體化平臺+一站式教育綜合體)
管理服務(提供的服務包括後勤管理,師資培訓、教學評估還有其他諮詢服務)
高等教育方面,因為我們有關注到大灣區發展戰略不斷的推進,對於高端的這些人才的需求持續而迫切。所以我們會在高等教育方面做一些符合我們發展定位的,又能夠為地方產業服務的這些大學,我們立足於培養未來應用型的專業技術人才,今年我們籤約公告兩所大學,1)四川巴中光正科技學院,這個項目佔地有1500畝,總容量大概18,000人,現在第一期的500畝土地已經收儲完畢,我們計劃在2020年9月份能投入使用;2)東莞的大學,佔地有800畝,容量大概1萬人。
三、董事長介紹:
1、未來三年立足大灣區,重點考慮在全國的一二三線城市的布局,像廣西、湖南、湖北武漢這些大的城市周邊也考慮,未來三年希望發展到30個學校規模。未來三年有信心學生人數達到15萬人以上、未來五年有信心學生人數達到25萬人以上,除了自建還會在併購上面考慮。
現在全國到處都請我們去投資,我們的標準還是蠻高的,力求培養能打仗能打勝仗的隊伍,提升校長的管理水平,我們的教育講求一花開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2、加強現有管理特別在財務管理上面,嚴格把控成本,不只K-12方面要做好、還要創新我們的發展模式。
四、Q&A
1、公民同招背景下集團未來是怎麼可以保證學生的質量?
公民同招搖號政策在全國不同省市正在陸續推開,其中四川、山東、遼寧還有福建還沒有全部推開,廣東校區已經全面推開。根據一年的實際操作來看,我們認為公民同招搖號政策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影響:
公民同招搖號的同時,優先保留了民辦教育集團內部的直升政策,我們小學的小學生是可以通過內部直升到我們自己的初中、這個是可以不用去參加搖號的;
公民同招一輪搖號的確認繳費率大約為70%,事實上也給學校後期的自主招生留下了一定的空間;
我們根據2020年投放的招生指標以及報名的學生人數來看,搖號報名的人數有增無減,而且公民同招這種搖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的降低了我們招生的成本。
——總體上我們覺得公民同招這項政策沒有太大的影響,之後我們會加大集團內部直升以及協議直升的比例,同時我們也會開展一些招生的推薦活動讓一些招生活動前置,去吸引更多的優秀生源。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去招收適量的插班生。
2、集團在培養籃球運動員方面非常厲害,我們對這些人有什麼渠道來選擇?
我們本身就建立了非常好的培養體系,我們小學、初中、高中從興趣特長到專業都有,另外我們也會考慮成立一個體育文化產業集團,把最好的奧運冠軍融合到我們公司裡邊,去研發各種配套的課程,在藝術、在田徑、在遊泳、在各個方面形成一個比較系統化的課程和體系,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年報裡提到明年會有潮州、江門、中山的新校,然後未來有高教。
3、在k12領域,我們有強大的教學和管理團隊,現在校級的後備人選大概有300多人,中層以上的管理幹部有600多人,那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們的做法?
我們是跟哈爾濱工業大學在進行一些戰略合作,會有教學團隊和課程設置資源。在一些方向性的引領方面,我們會跟中科院的部分院士合作,他們把他們在最前沿的研究轉化為應用、轉化為技術,我們來承接這樣的模式。
跟哈工大合作原因,它本身現在產業方面的設置是非常有前沿的優勢,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新材料、新能源等等這些方面非常有優勢,而且它本身跟國內很多大型的企業都有戰略合作。我們高等教育是它目前唯一合作的單位,所以未來我們的這些畢業生人才的輸出和就業,也能夠介入它龐大的企業合作平臺。
關於東莞的大學,我們在之前已經獲得了省市主管部門的立項審批,現在正在進行土地的收儲和學院的設計工作。
(本文編輯:孫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