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人就是一個小磁場,堅持做到3點,可提升自己的氣勢

2021-01-08 網易

2021-01-03 04:49:47 來源: 淑懿娛樂說

舉報

  自古易醫不分家。古人認為,不精通易的醫生,不是水平高的醫生。因為易的變化規律,對應人的五臟六腑,天地人三才合一,陰陽平衡,則身心健康,陰陽失衡,則出現問題。

  宇宙自然是一個大天地,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天地。相對宇宙大磁場而言,人就是一個小磁場,相對獨立又保持連接,這個磁場暢通無阻,則天人合一。

  

  《黃帝內經》講到一條規則,道家的人也用來頤養,原話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盡其天年。」

  我結合生活案例,為大家提煉3點,簡單可行,堅持實踐的人,可提升自己的氣勢。

  

  1、法於陰陽,重新構建自己的生活習慣。

  現代社會的人,生活節奏快,娛樂豐富,對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已經習以為常。

  比如說,熬夜,泡吧,KTV,抽菸,喝酒,放縱自己。

  人們把不好的東西,當成個性和習慣時,問題就來了,醫院總是人滿為患,不愛惜自己的身體,遲早要去醫院報到。

  《黃帝內經》說:「聖人治未病,不治已病。」

  那些懂得天地規律,能自律的人,在疾病沒有形成病灶之前,就已經調理好了,這是「聖人治未病」。

  病灶的潛伏期,短則幾天,幾個月,長則幾年,幾十年不等。

  普通人「治已病」,要等到病灶爆發,生病了,身體不行了,才去看醫生。這個時候,已經晚了。即使能治好,也大傷元氣。所以說「聖人不治已病」。

  對自己無益的事情,何必要做?

  我們要改變習以為常的習慣,法於陰陽,重新構建自己的生活習慣。

  法於陰陽,就是效法自然規律。

  

  2、起居有常,順應陰陽勢能,順勢而為。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早上早起,精神飽滿,做事或學習的效率特別高,下午昏昏欲睡,精力則集中不起來。

  這背後,就是陰陽的運勢。陽氣從子時萌生,到午時到達頂峰,早上最寶貴的幾個小時,是陽氣上升高峰期,這個時候,我們做什麼事,都是順勢而上,容易得多。

  下午到晚上,則是陰氣升起,和陽氣交替,太陽下山以後,意味著要開始休息了。

  這些最簡單的東西,人們總是視而不見,他們去追逐那些深奧的東西,那樣是本末倒置。

  

  3、不妄作勞,該工作時工作,該休息時休息。

  我曾經和大多數人一樣,經常熬夜,看電影,吃夜宵,和同事、客戶KTV,都參與。

  當我下定決心,過一種全新的生活時,最開始就是拒絕,拒絕,再拒絕。所有的夜間活動,我都推掉了。有事安排在白天。不用害怕得罪別人,對方介意的話,可以不跟他做朋友。

  法於陰陽,早上早起幹活,下午放鬆休閒,夜晚早點休息。

  堅持幾個月後,身心得到極大的改變,精氣神飽滿,心情舒暢,工作效率提高。精神好了,身體壯了,氣勢強了,賺的錢也多了,生活進入一種良性的循環。真的是越來越好。

  

  當一個人真正做到以上3點:法於陰陽,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堅持一段時間以後,一定能提升自己的氣勢。

  《黃帝內經》是好書。我讀書,和別人不一樣。別人讀完書,喜歡找人討論。我讀完書,不喜歡討論,默默去實踐。

  實踐以後,自己變好了,就寫成文章,告訴大家這樣做可行。同時,也是自我總結,自我反省,追求精益求精。

  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用。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神氣充足的人智慧高,堅持做到3點,可提升精氣神
    古人認為,宇宙是一個大天地,而人都是獨立的一片小天地。相對整個宇宙的大磁場,人也是獨立的一個小磁場,人與天地之間,即相對獨立,又能相互連接,使磁場暢通無阻,也就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古人勸導人們要「修身養性」。因為修身,方能神氣充足;因為養性,方能提升與人、事相處的智慧。修身養性,能使人精神飽滿,內心寧靜,與大自然合二為一。
  • 《易經》與《黃帝內經》相通,有3點精華智慧,領悟的人受益一生
    而現代科學所講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與天人合一的思想,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就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而言,其實按照樸素的觀點,也很容易理解,我們人生在天地間,當然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與這個世界分而為二,又合二為一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關於到底什麼是天人合一,《易經》和《黃帝內經》都做了非常明確的論述,下面我們一起來解讀。
  • 《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百病的起因,無非一個
    #黃帝內經裡的養生名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醫養生也逐漸被大家所喜愛。其實,不管人類如何進化,對健康長壽的追求,是永遠不會變的即使在遙遠的古代,人類文明還不是那麼發達的時候,古人就開始總結健康長壽相關的知識,試圖找到疾病發生的原因,以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裡,就有很多關於疾病形成、健康養生的論述。
  • 《易經》和《黃帝內經》相通,謹記3條精華,一生都會受益!
    我當時讀完《易經》,又接著讀《黃帝內經》,發現二者是相通的。孫思邈說: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的確如此。有讀者問,如何找到《易經》和《黃帝內經》相通的關鍵點?這節課,我和大家分享3條精華。1、易經八卦、五行和人體的關係。離卦,五行屬火,對應人體內舍是:心,外在是:脈。
  •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昔在黃帝,生而神靈」
    「上」、「古」合起來,就是廣大、遼闊,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樹)的宇宙觀。「天」:這個「天」字,原指人頭頂上那無邊無際蒼穹。引申一下,就是非人力可以掌控的,未知的大自然規律或者叫法則。非人力的,就是大大大自然之道的本源,不增不減,本自具足。《道德經》中講:「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說得再簡單一些,天在哪裡?方寸之間,無大無小。人可以與天相契相合。
  • 《黃帝內經》洩露天機:女7男8,「生命密碼」暗藏在人的年齡中
    涵義如果再推廣一些,男的就是逢八有變,女的逢七有變。《黃帝內經》:「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剛開始發育時,女子是七歲,男子是八歲。男子八八六十四歲的時候就進入更年期了。剛開始發育時,他們年齡相差是很少的,到最後會相差越來越大,這也是女子為什麼比男子衰老得快的原因。女子七歲「齒更髮長」,男子八歲是「髮長齒更」。
  • 陸文榮: 以《黃帝內經》挖掘中華傳統醫學智慧
    [①]這裡所說的「太虛」,就是廣闊無垠的「天」《內經》是一部以人為研究對象的醫學著作,它必然要回答人道——人學的基本問題。《內經》在關於人的本源和生成問題上,吸收了《周易》《莊子》的有關思想,認為人是由天地之氣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②]「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 《黃帝內經》:人的年齡隱藏著科學密碼
    《黃帝內經》:人的年齡隱藏著科學密碼很多人不知道,人的年齡中,其實隱藏著「生命密碼」。這一點在《黃帝內經》中有關鍵性的記載,就是:男不過八,女不過七。《黃帝內經》,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系統性的理論醫著,所記載的內容素材,基本上都是依靠著老祖宗長期對於生命現象的觀察,以及臨床實踐得來的。
  • 修行人必讀《黃帝內經》!自古以來修行都是:一加法、一減法
    一、修行人必讀《黃帝內經》,「炁」是什麼?它是如何產生的?修行人必須讀《黃帝內經》,對醫學知識,對人體的生理結構要有所了解。修行人必須通醫理,這是「」五明」之一的「醫方明」,只有通達醫理才會知道人體經脈,修行時脈絡通暢了才能入道。
  • 《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告訴你!
    【摘要】《黃帝內經》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根據《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大致能夠看到2020年的氣候概況,經過了2019年的暖冬,庚子年將在一個極寒的春天之後,進入到相對乾旱的夏季。可以說是春寒短暫,而夏熱漫長。
  • 央視《解讀<黃帝內經>長壽篇》
    3月20日至4月8日,每日中午12:00(每晚24:00重播),中央電視臺十套科教頻道(CCTV10)《百家講壇》欄目,《解讀長壽篇》,與大家一同探尋中醫養生長壽之道!從古至今,人們在追求健康長壽的道路上不斷研究與探索,希望能夠身強體健、益壽延年。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 《黃帝內經》洩露關鍵:女7男8,年齡裡居然隱藏著「生命密碼」
    這一點,在《黃帝內經》中被洩露了關鍵,就是:女7男8.,後來有很多醫學著作裡面的觀點,其實都有《黃帝內經》的影子。《黃帝內經》,同時我自己也在看這本書。由治病而引發出一個深刻的道理,凡事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做到心中有數,事到臨頭方能泰然自若
  • 《黃帝內經》:長壽的人,臉上有這10個特徵,如果全有,恭喜了
    《黃帝內經》:長壽的人,臉上有這10個特徵,如果全有,恭喜了。《靈樞·天年》裡,黃帝曾問他的老師岐伯:「在那些普通人裡,也有部分年過百歲的人,他們有什麼特殊的秘訣嗎?」岐伯的回答:「使道隧以長,基牆高以方,通調營衛,三部三裡起,骨高肉滿,百歲乃得終」。
  • 《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止於音。五行音樂對五臟的療愈
    人體有磁場,音樂有能量。琴弦的彈奏發生震動,聲波對聽者有撩撥心弦的功效,如果這個音樂的振動波恰好與人體內臟所需要修復的頻率一致(心律、呼吸、血壓、脈搏、情緒波動等),那麼,音樂的療愈作用就會發揮。《黃帝內經》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後面我們會提供五種音樂古曲參考。)
  • 《黃帝內經》:「邪氣反勝」,如何根據五運六氣理論來「制邪氣」
    《黃帝內經》:「邪氣反勝」,如何根據五運六氣理論來「制邪氣」。我們都知道,中醫的最高境界就是「治未病」。不管這個目標是否能達到,但確實戳到了每個人的痛點。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真能做到「治未病」,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情景?生活中不再有病榻纏綿之苦,更不會再有生離死別之痛。每個人都能健康快樂地生活,然後「盡其天年」乃去。可願景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我們的身邊,每天都還是存在著各種疾病的演變。
  • 黃帝內經五行五臟養生音樂【腎】之天澗
    這是失傳已久的中醫五行 五臟 四季 養生音樂療法 這是五音調五臟的上品之藥 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黃帝內經》:天有五音,人有五臟。 五行之音律,可以調理五臟之氣機,起到祛病療疾之效。 五臟能量音樂,是運用五行五音之理論創造而成,其中的音律節奏能與人體生理振動頻率和節奏產生共鳴。
  • 《黃帝內經》中的五運六氣養生法
    運氣學說是《黃帝內經》提出來的,全稱叫五運六氣,五運是按照年天幹來預測的,六氣是按照年地支來預測的。運氣學說是我們中國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種智慧的創造,它揭示了天地宇宙和人體生命的密切關係。
  • 《黃帝內經》之靈樞·五色,什麼樣的面相氣色,壽命長
    如果不讀詩書,你永遠不知道古人的智慧有多麼的博大高深,就像本章黃帝內經所說,通過一個人的面相,可知天命。人體的面部怎麼區分?內經有文曰:雷公問於黃帝,五色獨決於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謂也雷公問黃帝,人體面部的氣色,只有明堂能夠判定嗎?我不知其所以然。
  • 《黃帝內經》這樣說
    偷偷地告訴你吧,現在很多人都有精疲力盡的煩惱,在這個手機電腦說事的時代,黃色書、黃色視頻讓不少青年瀉精過量,大腦如同被抽空,簡單的食補已經不能恢復龍精虎猛。還有些人在愛情甜如蜜中,難道不想恢復最強精氣神生個健康的寶寶嗎?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8:人有三部,部有三候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8:人有三部,部有三候有無相生玄又玄,道化陰陽清濁辨。三生萬物循本末,歸根復命回原點。一元復始氣象新,恍若盤古重開天。九宮八卦分九野,鬥柄周轉成方圓。五星相伴日月行,四時八節寒熱變。陰濁沉降凝大地,陽清升華聚蒼天。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味酸苦甘辛鹹。十二時辰五音調,五行生剋氣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