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佛學和禪宗小故事五則

2021-01-09 鯨之歌聲

【故事號】大家好,我是鯨之歌聲的小鯨魚,今天給大家分享五則小故事,一起愉快的閱讀和交流吧。

第一則:謝謝

一天,七裡禪師正在禪堂的蒲團上打坐,一個強盜突然闖進來,把又明又亮的刀子對著他的脊背,說:「把櫃裡的錢全部拿出來!不然,就要你的老命。」

「錢在抽屜裡,櫃裡沒錢。」七裡禪師說,「你自己拿去,但要留點,米已經吃光,不留點,明天我要挨餓呢!」

那個強盜拿走了所有的錢,在臨出門的時候,七裡禪師說:「收到人家的東西,應該說聲謝謝啊!」

「謝謝。」強盜說。他轉回身,心裡十分慌亂,這種從來沒有遇到的現象使他失去了意識,他愣了一下,才想起不該把全部的錢拿走,於是,他掏出一把錢放回抽屜。

後來,這個強盜被官府捉住。根據他的供詞,差役把他押到七裡禪師的寺廟去見七裡禪師。

差役問道:「多日以前,這個強盜來這裡搶過錢嗎?」

「他沒有搶我的錢,是我給他的。」七裡禪師說,「他臨走時還說聲謝謝了,就這樣。」

這個強盜被七裡禪師的寬容感動了,他咬緊嘴唇,淚流滿面,一聲不響地跟著差役走了。

這個人在服刑期滿後,便立刻去叩見七裡禪師,求禪師收他為弟子,七裡禪師不答應。這個人就長跪三日,七裡禪師終於收留了他。

【啟發】請在底下留言,寫下你靈光一現或長久沉思的個人感悟。

第二則:輸與贏

一位武士手裡握著一條魚來到一休禪師的房間。

他說道:「我們打個賭,禪師說我手中的這條魚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說是死的,武士肯定會鬆開手;而如果他說是活的,那武士一定會暗中使勁把魚捏死。

於是,一休說:「是死的。」

武士馬上把手鬆開,笑道:「哈哈, 禪師你輸了,你看這魚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說道:「是的,我輸了。」

【啟發】請在底下留言,寫下你靈光一現或長久沉思的個人感悟。

第三則:一切皆空

山岡鐵舟到處參訪名師。一天,他見到了相國寺的獨園和尚。

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頗為得意地對獨園說道:「心、佛、以及眾生,三者皆空。現象的真性、無悟、無迷、無聖、無凡、無施、無受。」

當時獨園正在抽菸,未曾答腔。但他突然舉起煙筒將山岡打了一下,使得這位年輕的禪者甚為惱怒。

「一切皆空,」獨園問道,「哪兒來的這麼大的脾氣?」

【啟發】請在底下留言,寫下你靈光一現或長久沉思的個人感悟。

第四則:洗缽去

唐代時,有參學禪法的僧人不遠千裡,來到河北趙州觀音院(今柏林禪寺)。

早飯後,他來到趙州禪師身前,向他請教,「禪師,我剛剛開始寺院生活,請您指導我什麼是禪?」

趙州問:「你吃粥了嗎?」

僧人答:「吃粥了。」

趙州說:「那就洗缽去吧!」

【啟發】請在底下留言,寫下你靈光一現或長久沉思的個人感悟。

第五則:雲在青天水在瓶

唐代朗州刺史李翱非常嚮往藥山惟儼禪師的德行,一天特地親身去參謁,巧遇禪師正在山邊樹下看經,雖知太守來,但仍無起迎之意,侍者在旁提示,仍然專注於經卷上。

李太守看禪師這種不理睬態度,忍不住怒聲斥道:「見面不如聞名!」

說完便拂袖欲去,惟嚴禪師至此,才冷冷說道:「太守何得貴耳賤目?」

短短一句話,李太守為之動容,乃轉身拱手致歉,並問道:「如何是道?」

惟嚴禪師以手指上下說:「會嗎?」

太守搖了搖頭說不會。

惟嚴:「雲在青天水在瓶!」

太守聽了,欣然作禮,隨述偈曰:「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啟發】請在底下留言,寫下你靈光一現或長久沉思的個人感悟。

【評論】如果你也有小故事,別忘了分享給大家,我們將在底部留言中挑選吃瓜群眾喜聞樂見的好故事,分享給更多愛聽、愛講故事的小夥伴們。

相關焦點

  • 經典禪宗小故事:一顆心之間
    很久以前,看過這麼一個禪宗故事。 有一個悟性很高,禪境也深的弟子,有一天突然遇一事想不通,便前去尋找他的師傅,求問道:「師傅,為何有的人能成就大事,有的人卻不行呢?」 師傅看了他一眼,道:「心大心小之別。」
  • 《禪林寶訓》,一本常被忽略的禪宗經典,告訴我們真實的禪宗
    提到禪宗經典,我們直接想到的是六祖慧能的《六祖壇經》,此書流傳最廣、影響範圍也最廣。由於六祖慧能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於是,我們常常會產生一個錯覺,認為禪宗不讀書。而歷史上真實的禪宗高僧大德,卻是通達孔孟之道和道家的博學大家。尤其在讀《禪林寶訓》時,這種體會更加深刻。
  • 禪宗經典《六祖壇經》令你頓悟人生的十句智慧佛語
    作為佛教禪宗的至高經典,《六祖壇經》融匯了六祖惠能法師對佛學本質的深刻理解。書中經典的語錄不勝枚舉,如果我們能頓悟當中最精華的10句佛語,一定可以受益終身。1、「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正如《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惠能大師頓悟到:「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時,他就明白了「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能生萬物」。
  • 會議︱從中國禪到當代禪修:東亞禪宗的歷史形成與思想建構
    當「佛系」一詞成為流行語,漢語佛學並未藉之以遣興;在天下說禪的時代,禪宗史的研究卻依舊顯得波瀾不驚。然而在潛移暗化之中,十餘年來的禪宗史研究也出現了一些頗應注目的方面,表現之一是多學科介入與合作,除了傳統的佛教義理學、史學和文獻學外,社會學、語文學,人文地理學等學科也參與進來,從而開闢出不少可堪耕耘的解析空間。
  • 專訪|小川隆:日本禪宗是否介入政治和戰爭?
    但按照現代的國名、國境來區分過去的歷史和文化,這完全是現代人的看法。在過去禪宗和尚的心目中——至少在主觀上——根本沒有中國禪或日本禪的區分,大家都相信自己修的就是「禪」,都相信自己修的和中國祖師修的是一樣的「禪」。他們能夠有這種堅信的根據是「傳燈」系譜。很多宗教有教主和聖典,比如基督教,耶穌是教主,聖經是聖典。這樣有教主和聖典的宗教可以比作電視。
  • 風靡中國的禪宗是怎麼來的?這三個傳說故事告訴你禪宗的來龍去脈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佛教源自古印度,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從此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產生了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三論宗、唯識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在這八大宗派中,禪宗的中國化程度最高,在中國流傳甚廣,是中國最流行的兩個宗派之一(另一個是淨土宗)。那麼禪宗是怎麼來的呢?
  • 中國佛教6大高僧,玄奘上榜,還有一個是中國禪宗始祖
    中國佛教6大高僧,玄奘上榜,還有一個是中國禪宗始祖雖然佛教不是中國本地的所產生出來的宗教,但是卻在很早的時候就傳進了中國,所以佛教在中國也非常的盛行,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就曾經產生了6大佛教高僧,見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排名不分先後。第一就是法顯。
  • 《楞伽經》是一部對中國禪宗影響最大的經典
    《楞伽經》是一部對中國禪宗影響最大的經典大佛寺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伴隨著玄學的興起,講習、研究佛經之風大盛,依託某一部經典為重點研習對象的各種學派相繼誕生,「楞伽經師」和「楞伽禪師」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
  • 【每日小故事與點評】誰是傻瓜
    點評:當人處經為聰明時,其實正顯出愚昧和無知。讓人們多以柔和謙卑的態度,與有相處,那才真正是智者的作為。耶穌說:你們不肯寬恕別人,那麼你們也不會被寬恕,當你們寬恕別人之時,那麼你們的罪也會被寬恕。【每日小故事與點評】鏡子2.【每日小故事與點評】帶油老人3.【每日小故事與點評】耳聾之幸4.【每日小故事與點評】鼓勵5.【每日小故事與點評】堅硬的木柴6.【每日小故事與點評】孔子的嘆息7.【每日小故事與點評】快樂的小丑8.
  • 佛學的真面目46:也談禪、密、淨
    這要看修學者的因緣和精進的程度。  淨土法門持名念佛是有想有語的念佛,是念應身佛,禪宗無想無語的念佛,是念法身佛(即實相念佛)。經中說:「端坐念實相」,這實相便是眾生的自性,誠如修淨土者念自性彌陀。諸佛的法身,無相之相,故名實相。此外有相之相,不管他如何美好莊嚴,從終極上皆是虛妄之相,最終還得離棄,往生只是今生的目標,而終極目標是為了成佛,西方極樂淨土還只是一個成佛的中轉站。
  • 南哲思享|楊維中:論僧格培養、叢林教育與現代佛學教育的結合
    現代高等教育雖然不能說不關注人格培養,但知識和技能教育、培養顯然是其核心關注,其檢驗成效的最核心標準是社會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佛教以信仰和修行為先,以僧格的培養為起點構建活動平臺,然後展開終身修行。當下漢傳佛教教育,特別是大陸佛教教育有很多棘手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但解決的難度之大,超乎想像,其癥結就在於如何處理在處理僧格培養、叢林教育與現代佛學教育的結合方面缺乏共識。
  • 禪宗六祖慧能10大經典名言,句句直指人心,了悟人生
    這一點,禪宗就做得非常好。禪宗講「成佛」,但是不是說讓人人都去當和尚。他這個「成佛」,拋開宗教的意義,也可以理解為讓自己成就自己。禪宗六祖說:「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他又說:「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皈依。」他在這裡明確告訴我們,修禪其實就是修行。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一場修行呢?怎樣才算是真修行呢?就是「自悟自修自性功德。」
  • 禪宗為什麼敢呵佛斥祖?
    除了禪宗,書裡還包含其它佛教文化知識以及城市發展歷史、中國詩人和佛教之間的相互影響、佛教寺院的生存現狀以及發展歷程等知識,作者語氣文字是亦莊亦諧的風格,讀來興趣盎然,不會因為禪宗經義、規章的講解而枯燥。
  • 禪宗般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不拘泥於任何經典
    在喧囂的世界裡品一品禪宗智慧,再從世俗的智慧升華到般若,讓一顆躁動的心安靜下來,看清自己的分別心,從最根本上明白自己,知道自己,從而更合理的生活著。這是學習禪宗般若智的大方向,也是每個人都應該曉得的事情。
  • 佛學揭秘,佛學是迷信還是智慧?世間最寶貴的智慧財富在哪裡?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因為我們每次相遇、相識、相知,註定會有一段不一般的人生緣分和感悟。談史論佛,侃侃人生。願大家關注小編,給你帶來不一樣的人生感悟和體驗。佛學揭秘,佛學是迷信還是智慧?世間最寶貴的智慧財富在哪裡?佛學其實是研究生命和宇宙的高級科學,佛學博大精深。人們很容易自以為陷入固有的思想模式,不肯花時間學習了解。
  • 真禪與妄禪,禪宗南北之爭,佛教如何辨別真偽?
    禪宗由達摩傳入中國,成為第一代祖師,之後每一代傳一人,到了第六代慧能時期,禪宗分裂為兩派,一派是慧能為首的南宗,一派是神秀為首的北宗,兩派在對佛法的禪修上有不同的看法。神秀入京傳法使得北宗盛極一時,從當時禪宗在全國範圍的勢力對比來看,北宗佔有絕對優勢,南宗基本上只在曹溪一帶活動,其它還有一些傳自弘忍的派別,北宗沒有必要對南宗進行排斥。
  • 關於禪宗六祖惠能,你不可不知的三個典故,每個都是經典流傳
    南北朝初期達摩祖師入中土,開創禪宗,到禪宗六祖惠能,禪宗衣缽有序流傳。所謂「衣缽」,客觀點來說就是「袈裟、缽盂」,此袈裟為「木棉袈裟」。因為得衣缽為傳人,自然也傳其佛法,因此後世也以「衣缽」代指佛教傳承。六祖慧能與我國歷史上所有僧眾來比較,他是唯一留有「佛經《六祖壇經》」的高僧。
  • 20個勵志幽默小故事與大道理
    有自信,積極的面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這種積極和自信會幫助人登上成功的山頂。勵志幽默小故事2:摔碎的牛奶瓶十幾歲的桑德斯經常為很多事情發愁。他常常為自己犯過的錯誤自怨自艾;交完考試卷以後,常常會半夜裡睡不著,害怕沒有考及格。他總是想那些做過的事,希望當初沒有這樣做;總是回想那些說過的話,後悔當初沒有將話說得更好。一天早上,全班到了科學實驗室。
  • 佛法:一句名言背後的境界,被日本宮本武藏和中國禪宗推崇備至
    網圖一直到後來有緣接觸到了佛教的禪宗,深入了解之後,才知道「佛擋殺佛」這句話的後面,並不只是如字面意思上的那般殺意波動,而是隱藏著佛教禪宗所極力稱揚的無上甚深境界在內。那麼為什麼禪宗的前輩大德們為什麼要用佛來佛斬這句話來形容自己宗門所修的佛法境界呢?難道是對自己所信仰的佛祖還有什麼不滿,以至於有什麼仇什麼怨以至於要用如此殺氣騰騰的字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