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法規定:新勞動法對產假期間的工資如何發放是怎麼規定的

2021-03-02 職場講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產前休假工資怎麼算?

女職工懷孕七個月以上(按二十八周計算),如工作許可,經本人申請,單位批准,可請產前假兩個半月。女職工請產前假期間的工資,其工資按本人工資的百分之八十發。

產假工資如何發放?

1、保胎假:工資按照病假髮。

保胎假是由醫生開證明,所以按病假待遇發放工資。

2、產前假:工資按八成發。

懷孕7個月以上,如工作許可,經本人申請,單位批准,可請產前假兩個半月。部分屬於地方法規規定必須給假的情況,單位應批准其休假,工資按照員工以往每月實發工資標準的八成發。

3、產假:領生育津貼。

產假包括:98天+30~60天(各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延長生育假)+15天(難產)+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個嬰兒),領生育津貼。生育津貼是國家補貼給企業,用來發放產假期間工資的,但它的計算方法與公司在社保處的申報工資基數有關,所以實際中的生育津貼與產假工資並不相等,所以有規定,產假工資和生育津貼,就高領取。

女職工產假的產前假和產後假是多長時間?

根據規定,女職工的產前假15天,產後假75天。所謂產前假15天,係指預產期前15天的休假。產前假一般不得放到產後使用。若孕婦提前生產,可將不足的天數和產後假合併使用;若孕婦推遲生產,可將超出的天數按病假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若女職工實際應享受的產假超過90天的,產前假應扣除15天,剩餘的天數屬於產後假。

點一下「在看」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小產假工資規定,需要的了解一下!
    我國勞動法規定,對於女職工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15天產假;懷孕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42天產假。這個產假又稱為小產假,並且在小產假期間女職工依然享有正常的工資待遇,用人單位不得無故剋扣員工工資和福利待遇,否則就是違反了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女性職工可以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不受侵害。
  • 2019年生育津貼和產假工資政策規定
    2019年生育津貼和產假工資政策規定生育津貼政策規定1.如果員工的產假工資(即員工以往每月的實發工資標準,下同)高於生育津貼
  • 最新產假的規定有哪些
    作為一個普通的女職工,如果懷孕了,有各項手續要辦理,直到孩子出生,還可以依法享受產假,不過不同的城市,對產假有不同的規定,產假天數不一樣,順產和剖腹產的休假天數也不一樣,那麼最新產假的規定有哪些?下面法律快車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關於新勞動法年假規定是怎樣的,年假如何計算
    在實踐中,關於新勞動法年假規定是怎樣的,年假如何計算呢?下面跟著小編為您詳細介紹,閱讀完以下內容,一定會對您有所幫助的。
  • 女職工小產假扣工資嗎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相關規定)勞動部還下發了一份《勞動部關於女職工生育待遇若干問題的通知》,對女職工產假、產假期間待遇以及適用範圍等問題更為詳細的解釋:產假期間,工資照發。2、產假期滿,因身體原因仍不能工作的,經過醫務部門證明後,其超過產假期間的待遇,按照職工患病的有關規定處理。
  • 勞動法喪假規定有哪些?
    對於喪事在勞動法上是有喪假,也就是喪假,就是因有喪事而請的假。那麼勞動法喪假規定有哪些?找法網小編在下文為您詳細解答。  根據原國家勞動總局、財政部《關於國營企業職工請婚喪假和路程假問題的規定》,國有企業職工的直系親屬死亡時,企業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酌情給予職工1-3天的喪假。直系親屬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
  • 公司遲發工資怎麼辦?勞動法是怎麼規定的?
    而一個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的組織,是必須要按照勞動合同所約定的日期發放員工工資,當一旦拖欠,我們就需要運用法律的手段去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囧途就是講的因拖欠工資,老闆拿欠條抵帳的故事,這樣的老闆還算是有良心。如果碰到無良企業,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首先在勞動法第15條有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也就是說一旦超過當月規定的工資發放日,企業就已經違反,畢竟工資是一個勞動者的生活必要費用,拖欠工資容易造成人們的生活問題。
  • 女職工產假期間工資如何支付
    產假工資和生育津貼產假工資,是指用人單位在女職工產假期間支付給其的工資。
  • 產假工資怎麼支付?
    第一,保胎假,工資按照病假髮。保胎假是由醫生開證明,所以按病假待遇發放工資。第二,產前假,工資按八成發。懷孕7個月以上,如工作許可,經本人申請,單位批准,可請產前假兩個半月。部分屬於地方法規規定必須給假的情況,單位應批准其休假,工資按照員工以往每月實發工資標準的八成發。
  • 勞動法對試用期是怎麼規定的?試用期辭職有工資嗎
    【問題】很多網友提出籤訂勞動合同的試用期的問題,有的勞動者也諮詢勞動法對試用期是怎麼規定的
  • 勞動法規定:勞動法對試用期是怎麼規定的?試用期辭職有工資嗎
    第二十條 試用期工資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第二十一條 試用期內解除勞動合同在試用期中,除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在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說明理由。
  • 勞動法關於懷孕女職工的相關保護規定
    女性作為撐起職場的「半邊天」,何時選擇結婚生子,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一直是個社會難題。
  • 勞動法規定!產檢假
    一、《勞動法》產檢假規定是什麼《勞動法》中並沒有關於產檢假的規定,關於產檢假的規定在《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中有提到。《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六條規定,女職工在孕期不能適應原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醫療機構的證明,予以減輕勞動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夠適應的勞動。
  • 勞動法規定!私企規定的喪假有幾天?
    一、私企規定的喪假有幾天據原國家勞動總局、財政部《關於國營企業職工請婚喪假和路程假問題的規定》,國有企業職工的直系親屬死亡時,企業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酌情給予職工1-3天的喪假。直系親屬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如果職工死亡的直系親屬在外地,需要職工本人去外地料理喪事的,企業應該根據路程遠近,另外給予職工路程假。
  • 勞動法規定:3種員工不得開除,不然公司會遭受巨額賠償
    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要是不選擇創業的話,只能在一個公司裡面進行日復一日的工作,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工作並沒有很大的升值空間,因為再怎麼幹也是給別人打工,自己的自由時間並不是很大,這在很大程度山就限制了自身的發展,那麼隨著現代法律的完善,勞動法在大家工作的同時保障著大家的權益不受侵害,現今的公司在工作的同時必須要和員工籤訂勞動合同,而且就勞動者的工資、崗位和福利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明確地規定了公司和員工的責任和義務
  • 勞務法規定:主動離職,單位也要賠償!
    01用人單位未能按時足額發放工資獲得勞動報酬是每一位勞動者最基本的權利,勞動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該按時、足額發放工資,不得隨意拖欠、剋扣勞動者的工資,這裡受法律保護的工資包括了勞動者的基本工資、加班費、約定的提成、獎金等。
  • 韓國勞動法講座 【1】:工資標準,帶薪假期及假期規定
    工資是指支付給僱員的金錢或其他有價值物品,以換取他們的服務,而不管這些東西如何稱呼(工資、薪金、獎金等)。工資每年應以或高於就業和勞動部長規定的最低工資支付。2019年的韓國最低工資為8350韓元/小時,66800韓元/天(8小時工作日)。韓國《勞動標準法》將工資分為普通工資和平均工資,退休工資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津貼按這兩種工資類別中的一種計算。
  • 勞動法規定:工作時間,勞動法規定每月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多少小時
    國家制定專門用來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條文,對於勞動者應當享有的權利,在勞動法中都是有明確規定的,其中工作時間就是勞動法規定的條文之一,但很多人對於勞動法規定的勞動時間都不是非常清楚
  • 2020勞動法規定!喪假的直系親屬包括哪些?
    2020年新勞動法喪假的規定,喪假的直系親屬包括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一條規定「勞動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親假、婚假、喪假期間,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
  • 2014勞動法年假規定
    年休假,是國家根據勞動者工作年限和勞動繁重緊張程度每年給予的一定期間的帶薪連續休假。  第二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單位應當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  第三條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