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How-What黃金圈法則
作者:Simon Sinek|來源:TED
Simon Sinek,他是國際知名廣告專業人,而他出名的原因是因為發現了「黃金圈法則」,這個法則揭示了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有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影響力、為什麼人人都愛買蘋果的產品,以及為什麼你有的人當老闆就是比你當的出色。
上圖就是大名鼎鼎的「黃金圈法則」,看上去好像並沒什麼了不起的,不過是Why, How & What。
但看完下面這個視頻,你就理解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憑藉這三個步驟成為偉大的領導者,而另一些人想盡了辦法,也不知道該如何鼓勵TA的團隊,更別提讓人花錢買他們的產品了。
Why-How-What黃金圈法則
人們的思維分為三個層次:"what"、「how"、"why",每個人都懂得"what",部分人懂得"how,只有少數人懂得"why"。大部分人是以"what"->"how"->"why"的層次思考的,但真正成功的、給人啟發與激勵的思考方式剛好相反。真正成功的、給人啟發與激勵的思考方式是"why"->"how"->"what「。
公司管理的理念
偉大的企業知道感召客戶、激勵員工。
人人都知道自己是「做什麼」的,有些人知道自己是「怎麼做」的,但只有極少數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唯有那些明白「為什麼」 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領導者,唯有那些明白「為什麼」 的企業,才能成為真正的領軍企業。
對於任何一個偉大的公司來說,他們要向消費者傳遞這個「why」;是否有勇氣改變這個世界,還是就是只是以賺錢為單一的目的而去做。這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其實這並不衝突,中國自古有句老話,叫做水到渠成,功夫到了,自然會出效果。
無論是個人或組織,我們追隨那些領導者,不是因為我們必須追隨,而是因為我們想要追隨。我們追隨的那些領導者,不是因為他,而是因為我們自己。也只有那些從 「為什麼」這個圓圈出發的人,才有能力激勵周圍的人,或者找到能夠激勵他們的人。
產品營銷的運用
大部分人在闡述自己產品的時候,採用的是這個圓圈形式的「由外而內」模式,例如推銷產品時:這是我們公司的X型產品,採用最先進的硬體,功能強大……,而真正成功的模式是「由內而外」模式,傳達你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業或者產品,讓認同你理念的人成為你的客戶。認同理念,才能激勵行動。
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people buy why you do.
就像蘋果從不說自己是生產電腦和手機的,谷歌也不會說自己是做搜尋引擎的。蘋果說我們要創新和改變,最終做出來的iPhone、iPad、iPod等產品便讓你覺得無比自然。谷歌說我們要讓服務改善儘可能多的人的生活,因此我們不僅僅有谷歌搜索,如今還有改變世界的產品。
在制定營銷策略時,運用此黃金圈,從WHY開始,再到HOW,最後再考慮WHAT。即先找到「為什麼」 ,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理念,突出「為什麼」,鮮明個性、極致追求,並始終用WHY來檢驗HOW與WHAT!
蘋果公司的成功就是其一直在問自己:」The first thing we ask is what do we want people to feel."
個人職場成長的運用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個人的職場成長亦可以遵循這個黃金圈法則。
開始的時候,是先觀察WHAT,自己的公司或是上級在做那些工作?還有哪些工作是他們做了而自己沒有觀察到的?這些工作的屬性該如何劃分?之間的關係如何?這些工作對既定目標有什麼作用?然後再考慮HOW,即這些工作該如何做才能達到既定標準,如何才能精進提高達到卓越水平?從戰略到執行,又是如何保證落地實施的?最後,也是取得管理精髓和成長進階的關鍵處,就是考慮WHY,即為什麼做這些動作,而不是其他的?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說的就是外行或功力淺的人,只能看到做的工作的表面,而內行或有一定功力的人才能透過現象看到工作的本質,能夠掌握如何做出這些工作的注意事項乃至SOP流程,而高手則不僅能全面地看到WHAT的表象,還能掌握HOW的方法,更能參悟到做這些動作的背後的根本原因WHY!
任何一項事,只有先擁有了明確的價值觀,明白了「為什麼",才會知道」怎麼"做,才能真正做出「什麼」——能夠這樣思考,並帶領別人的,就是真正的「領導者」。
隨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