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評估理論

2021-02-23 隨隨

    為什麼在組織中對出色的工作績效進行獎勵有時反而會使工作動機降低?你是否也有這個疑問呢?認知評估理論就可以對這個問題進行回答。今天我在閱讀文獻的時候看到這個理論,就查閱了一下,我覺的很有意思,因為這個理論不僅在學術研究中可以運用的到,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這個理論去解釋一些現象,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廢話不多說,先來看看這個理論的內涵。

    認知評價理論提出了「內在激勵」的概念,也稱為內在激勵理論。其中認知評價是關鍵因素,即人們對於情景因素是支持行為或控制行為的一種心理評價。

認知評價理論認為過分強調外在的激勵因素會導致內在激勵因素的萎縮。當員工是出於喜歡某種工作而非常投入地工作,如果管理者對他的工作業績過分看重,並對工作結果進行獎勵,可能會導致員工工作動機下降。因為對工作業績進行獎勵可以會使員工感到自己是為了物質利益而工作,而不是為了自己的愛好和興趣,覺得自己喪失了對自己行為的控制。而且依靠內在動機促使員工工作可以確保員工工作比較穩定和持久地保持較高的質量;而外在激勵因素促使員工工作是剛性的,一旦減少外在的激勵因素,員工工作動機可能會大大下降。

    認知評價理論也可以這樣去理解:雖然人們可以分別被內在、外在因素激勵,但這兩個因素並不是毫無影響的。當對某種工作結果進行外部獎勵時,那種因喜歡做這種工作而產生的內在激勵作用便會降低,因為這會使人們感到他們不是自覺的人,是為了外部因素而工作,為了獎勵而工作,覺得自己喪失了對自身行為的控制。

    認知評價理認為激勵因素可以分為兩類:

①內在激勵因素:即工作目的就在於工作本身,人是為了工作而工作。

②外在激勵因素:即工作目的不在於工作本身,而在於獲得外部的獎賞,工作只是獲得獎賞的工具。

    綜上所述:認知評價理論強調外在獎酬對內在激勵的負面作用,反對將酬勞與績效完全掛鈎。這種理論只適用於那些外在獎酬對員工工作動機比較重要,而工作本身又有一定內在激勵作用的工作。

相關焦點

  • 社會認知職業理論
    一、社會認知職業理論    社會認知職業理論,Social cognitive career
  • Young理論 | 認知負荷理論
    認知負荷理論認為應有效利用認知資源,通過降低內在認知負荷、外在認知負荷和增加相關認知負荷的方式來提高學習效果,並且總的認知負荷不能超過學習者個體能承受的認知負荷範圍除此之外,基於認知負荷理論還有如下幾個教學設計原則:01 自由目標效應當學習目標不太明確或者有多個學習目標時,學習者自行確定目標有助於學習和遷移。如果呈現的問題伴隨明確的終點目標,會導致學習者解決問題時把幾個條件同時置於工作記憶中,從而加重工作記憶負荷。
  • 如何理解認知行為理論? | MSW專欄
    推薦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社工五味1認知學派認為,人的行動都是情緒、認知和行動互動的結果;2. 在認識、情緒和行為三者當中,認知扮演著中介與協調的作用;3. 認知行為理論將認知用於行為修正上,強調認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重要性,強調內在認知與外在環境之間的互動,認為外在的行為改變與內在的認知改變都會最終影響個人行為的改變。
  • 認知失調理論及其實驗
    【問題】簡述認知失調理論及其實驗。
  • 常考人物 | 「認知理論之父」
    簡介:班杜拉是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他被稱為「認知理論之父」。 著作:《行為矯正原理》《社會學習理論》 主要觀點:1、社會學習理論(1)環境交互論:班杜拉反對環境決定論和個人決定論的觀點,他認為,個體、環境和行為三者都是作為相互決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們彼此之間的影響都是相互的。
  • 中級綜合能力丨考點4-2:認知行為理論
    認知行為理論在社會工作實務中的應用認知行為理論確定助人目標的原則(1)改變錯誤的認知或不切實際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頗和不理性的想法。(2)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對話。(3)加強解決問題和決策的能力。認知行為學派的助人過程中社會工作者的角色社會工作者在專業關係中有兩個重要的角色,一個是教育者,一個是陪伴者。作為教育者,社會工作者要訓練服務對象運用認知行為理論與技巧來檢驗自己的認知訓練修正其不當行為。
  • 原創 |《代理理論:審查和評估》讀書筆記
    理論邏輯: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會因為各自追求的利益的不一致,導致目標的不一致。而基於結果的契約,能將代理人的偏好與委託人的偏好聯繫起來,因為兩者的回報都取決於相同的行為,基於結果的契約可以有效限制代理人的自私行為,減少了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利益衝突,代理人更有可能和委託人擁有一致的利益目標。
  • 帶你了解什麼是社會交換理論
    下面就帶你了解什麼是社會交換理論?社會交換理論是一個心理學概念,認為人類是基於能通過行動或不作為獲得價值和好處的自我認知做出社會決策。這種潛在假設聲稱:人們評估所有社會關係以確定能從他們得到的好處。這種理論在經濟學和金融領域通常用最常見的語言表達。一開始會給人刺耳的感覺,但專家往往認為,企業在如何理性決策和人們如何行為之間有許多重要的相似之處。
  • 認知失調模型
    什麼是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是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提出的理論,即當我們所做的事和所想之間存在矛盾時,我們會心理良心不安(簡而言之,就是知行不合一帶來巨大的精神痛苦),並將失調歸類成這四種:(1)決策後失調。當一個人必須在各有優缺點的兩者間作出選擇時,選擇後易產生失調。(2)強制服從失調。
  • 學會正確自我認知,發現你的優勢與潛力
    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識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自我認知也叫自我意識,或叫自我,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的覺察,包括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認知。
  • 澳洲職業評估詳解
    ,作為移民的「敲門磚」,職業評估是能否移民澳洲的關鍵。(MLTSSL列表在下方可見)在確定好自己符合職業列表之後,需要到對應職業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第一, 學歷專業與職業評估是否在理論知識覆蓋上高度相關澳洲註冊會計師協會(Certified Public Account Australia,簡稱 CPA Australia 或 CPAA),是移民部指定的會計類職業的移民評估機構。
  • 四大學習理論
    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1)桑代克 聯結-試誤說 貓準備律 學習律 效果率(2)巴普洛夫 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 問卷設計與統計分析----問卷預評估
    本文將介紹5個具體的評估步驟,即專題小組討論、深度個人訪談以及田野預調查。1.    專題小組討論專題小組被廣泛運用在實際生活中,比如:商業廣告、新產品或新理念的介紹以及政治競選等。通常認為,專題小組能幫助問卷預評估體現在以下2方面:①檢驗人們被問及現實的預設。②評估問卷中的詞語,比如專業術語或者概念的界定。
  • 反身性理論
    反均衡理論古典經濟學認為,價格會調整攻擊和需求,從而使供給和需求達到均衡。
  • 技術移民職業評估的那些事兒
    今天C哥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職業評估的那些事兒。看,但是不那麼看。比如C哥是英語專業畢業,但從事了10+年的管理工作。雖然兩者差個十萬百八千裡,但在職業評估的時候主要還是參考具體工作內容,得出的結果可以是positive,並加上一句話「Field of study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s not highly relevant(所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與職業非高度相關)」。
  • 黃金圈理論
    一、什麼是黃金圈理論 西蒙.斯涅克在《從「為什麼」開始》書中提出了一個黃金圈法則,這個黃金圈有三個同心圓組成。
  • 認知主義、行為主義和建構主義
  • 警惕Why-How-What黃金圈理論
    這個 Golden Circle 理論和 Simon 的演講視頻瘋傳了很久,這個黃金圈理論也火了很久,以至於前幾天吃飯的時候我的一個曾經的95後下屬也還在和我提及。Why-How-What黃金圈理論,Simon 非常明確的傳遞了邏輯關係、認知表象、信息傳遞的順序……這個是非常無價的。但是,後面的 How 和 可以呈現結果的 What,以及這兩者如何操作,完全沒講了。被抹殺了……這是什麼意思呢?請看下圖,叫《如何畫一匹馬》 。
  • 走近職業生涯發展理論
    帕森斯的這三個步驟包含了「知己、知彼與決策」的三重含義,其理論成為以後職業指導理論的基石。1953年,薩帕提出了生涯發展理論,重在對個人的職業傾向和職業選擇過程本身進行研究。他以差異心理學和現象學作為解釋職業選擇的理論基礎,提出了個體生涯發展中成長、探索、建立、維持以及衰退五個階段以及不同階段的發展任務。
  • DIALER元認知體系,一個認知升級的秘密...
    當你剛出生時,你的認知結構就是一個很小的很簡單的結構,成長過程中,你不斷的接收信息,加工信息,把加工後的信息嵌入到你的認知結構,你的認知結構就會越來越複雜,認知邊界也越來越大。是的,以上算的都有問題,他們只是理論上的數據,現實情況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首先,物理上的時間,也就是上面公式中的n,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公平。當然,有長得醜活的久,長得帥老的快的問題,我們暫且忽略不計。然後,上面公式中的P,當前的財富,如果說的是財產,每個人確實有很大的差別,比如王思聰,呃。。。對吧。不過,如果是認知這種東西,就很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