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失調模型

2021-02-13 結構化思考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從2W1H方面介紹認知失調模型,第二部分用該模型做的三個練習,第三部分是相關資源和我的思考。

什麼是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是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提出的理論,即當我們所做的事和所想之間存在矛盾時,我們會心理良心不安(簡而言之,就是知行不合一帶來巨大的精神痛苦),並將失調歸類成這四種:

(1)決策後失調。當一個人必須在各有優缺點的兩者間作出選擇時,選擇後易產生失調。

(2)強制服從失調。當一個人受外力影響而採取與信念相反的行為時產生這種失調。

(3)接觸新信息造成的失調。一個人有意或無意地接觸新信息可能使現存的認識受到威脅,從而產生失調。

(4)社會支持體系造成的失調。個人的認識受到群體成員的反對,或自己的群體成員身分要求接受新信息時產 生這種失調。(即少數派、邊緣群體等)

什麼原因導致認知失調?

        一、態度和行為不一致。

        二、不符合心理邏輯(注意:該心理邏輯不是客觀邏輯。心理邏輯不一致常表現在這三方面:a、文化價值的衝突;b、新舊經驗相悖;c、觀念的矛盾。)

         附:【決策後失調往往是由態度和行為不一致導致的,強制服從失調、接觸信息造成的失調、社會體系造成的失調往往是由不符合心理邏輯導致的】

怎麼做才能讓認知不失調?

         一、改變認知(增加新認知、改變舊認知、改變認知的相對重要性)

        二、改變行為

三個練習一、 (認知失調-認知一致) 面對看不慣的事物

  ●哪些事我看不慣?(認知失調)

      最常見的是,我認為應該這樣的可是卻沒有這樣

  ●面對某些人或事,我為什麼會看不慣?(認知失調)

       不符合心理邏輯——我認為我是對的

  ●怎麼做?(認知一致)

        1、改變認知的相對重要性:我的目標是來.的,而不是來生氣的。所有先不要急著看不慣,先把目的達成再說。

        2、增加新認知:他沒有照我覺得我應該的方式去做是不是有什麼原因或苦衷。


二、(認知失調-認知一致)面對別人批評自己

●別人批評我時我什麼反應?(認知失調)

            當別人誤會我時,或人身攻擊時時,我通常或怒火朝天或辯解,就算認錯也是很敷衍,但冷靜下來後往往後悔當時的行為。

●為什麼會心情不好?(認知失調)

          1、態度與行為不一致:我是好的,而被批評都是不好的,強加到我身上我會變得不好,所以我要採取動讓不好的變成好的。

           2、不符合心理邏輯:新認知和舊認知相衝突

●怎麼做?(認知一致)

一、改變認知的相對重要性:我是來解決問題的,而不是來生氣和辯解的。所有先不要急著生氣和辯解,先把解決問題再說。

二、增加新認知:被人批評肯定是哪裡出問題了


三、(認知失調-認知一致)調節情緒

●改變認知——找原因下判斷,專橫無禮的應該、以偏概全,杞人憂天,責備他人,非黑即白

●改變行為——轉移注意力等

四、關於不生孩子


相關資源和我的思考

相關資源


        認知失調理論與相對立的是的菲裡茨.海德的認知平衡理論。但海德的認知平衡理論過於簡單,只是指出關係的方向。於是奧斯古德和斯南鮑姆提出一致性理論,這是認知平衡理論的升級版。一致性理論既註明態度的方向,又不同方向態度的強度,比起平衡理論更加可量化。

         書籍:《積極達成-處理好情緒再處理問題》《認知心理學》等

我的思考

          六十才耳順,耳順才知行合一,才認知平衡,認知平衡這詞彙很美好,但很難實現。

後記:本文參考《積極達成-處理好情緒再處理問題》和《史上最簡單的問題使用手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認知失調理論及其實驗
    【問題】簡述認知失調理論及其實驗。
  • 談談什麼是認知失調
    2還是再給你們講講什麼是認知失調。我自己先舉個實例,回答一下。 原本我覺得教師就是一份普通的職業。但是我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備課上課,而課時費並不多。於是,我就出現了認知失調:如果這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我為什麼要吃力不討好;既然嘔心瀝血,那一定是因為這是一個高尚的職業。
  • 你的自我否定或許是認知失調在作怪|星之語心理
    這個時候,你正在經歷著一波認知失調。你的內心戲是這樣的:我是一個真誠的人,是一個不說謊的人,可是我今天為了不得罪老師說謊了,我真不應該。這種認知失調帶給你的是什麼呢?是自我的否定,是對自己的痛恨,甚至導致你本來很喜歡這個課,可是現在卻想起來上課就頭痛,都不想去上課了。這就是認知失調在起作用,導致了你對自己、對事物態度的轉變。
  • 社會認知職業理論
    一、社會認知職業理論    社會認知職業理論,Social cognitive career
  • 思維模型:Inversion 反轉
    Illustration by Olha Khomich from Icons8認知即事實。
  • Kano Model: 「質場人」不可不知的經典模型
    在六西格瑪中,傾聽、分析、理解顧客的需求 (voice of customer)是非常重要的,而Kano模型就是這個環節中關鍵的工具之一
  • 喬哈裡視窗——縮小你的認知盲區
    我們都了解,給予和接受反饋是我們認知世界、認知自我的一種重要途徑,通過受反饋並積極尋求別人的反饋,這為提高自我意識開啟了一扇大門。我們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識。朋友、家人和同事也對我們相當的了解,知道我們的想法,清楚我們的行為表現。同時也有一些事情是我們自己不了解,而他人卻很清楚的。
  • 設計思 | 設計優勢模型
    我想大家都會很困惑,從學習到實習再到工作,是否都有了對自己清晰的認知,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根據身邊朋友的回答,明確認知自己與確定自己方向的寥寥無幾。究竟是什麼出現了差錯呢?從事多年的資深設計師,有時甚至夜迷茫自己的設計方向和自我認知。
  • 行為科學 - 經濟、認知與神經的共舞
    大腦最大的作用就是不斷解釋並且合理化我們所有的偏好、決策與行為,可能我們一生都活在想像的偏好與自我認知中(Chater, 2018)。 18、19世紀,在心理學尚未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前,經濟學家其實是身兼心理學家的角色。
  • 模型的滲線技巧
  • 市場組合模型 Marketing Mix Model 你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二)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我向您介紹了市場組合模型的概念。
  • 認知升級的五大要點(一):認知地圖
    覺得這些觀點就是認知的高階段。大家都在提「認知提升於是大家對認知本身並不關心,而是對「誰說的」更加在乎。我們只在乎誰說的,而不在乎說的什麼。這就帶來一個很大的麻煩,我們如何向這些大咖的認知靠攏呢?僅僅記住這些概念化的語言詞條就可以了麼?概念化的詞條如果失去語境,即使你記住了內容也無法提升你的認知。你只知道終點卻不知道如何這些觀念的生成路徑在哪裡。
  • 雙工認知
    單工認知,是訓練和工作分離的認知(學習是學習,工作是工作),如「檢索系統」;雙工認知,是訓練和工作融合的認知(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如「
  • 人才管理AARRR模型
    關於人才管理,很多人都在尋找模型,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開發這樣的模型。這裡介紹一種人才管理AARRR模型,可以幫助你充分管理你的員工。
  • DIALER元認知體系,一個認知升級的秘密...
    當你剛出生時,你的認知結構就是一個很小的很簡單的結構,成長過程中,你不斷的接收信息,加工信息,把加工後的信息嵌入到你的認知結構,你的認知結構就會越來越複雜,認知邊界也越來越大。不過,如果是認知這種東西,就很公平了。從出生那一刻開始,每個人的認知幾乎是零,隨著成長,每個人開始拉開差距。當然,現在讀這篇文章的你,肯定不是剛出生的嬰兒了,那麼你周邊的人一定有比你認知水平低一些的,也有比你認知水平高一些的。不過不要緊,你和你周邊的人的認知差別其實非常小。如果你還是學生,那麼,我可以悄悄的的告訴你,學生的認知基數的差異,更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