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位是「文員」「跟單」,標準的翻譯是什麼呢?千萬別翻譯成secretary!

2021-02-20 史蒂芬的專欄

「文員」「跟單」是國內求職市場上最常見的職位,但貌似這些都是非常中國特色的崗位,這在國外貌不典型,所以很難找到對應的翻譯。我在看一些小夥伴的簡歷時,發現這些崗位翻譯得千奇百怪,其實都是強行用電子詞典翻譯惹的禍。

比如「文員」,有的翻譯成clerk,有的翻譯成secretary。

比如「跟單」,電子詞典裡翻譯為documentary,實在看不下去,大部分人還是沒照抄,但有的翻譯為follower,有的翻譯為handler。

要準確翻譯,首先我們得要分析這些職位實際是做什麼的,而不是光看職位名,因為這些職位名本身並不是標準的中文,而只是一些俗稱,用字典查肯定得不得想要的結果。

首先「文員」就是協助業務部門處理瑣碎事情的人,不一定做文書工作,而是一些非直接業務相關的事務,俗稱「打雜」。這個詞很有歷史年代感,香港地區一直沿用至今,大陸地區一般叫「行政助理」,沿海地區受到港資企業影響也有很多企業叫「文員」。

「行政助理」中的「行政」當然不是當官的意思,而是指「非直接業務」的意思。比如學校的有分「行政組」和「教學組」,其中「行政組」並不是當官的,而是負責非教學工作的團隊,比如學工辦、黨建、宣傳、接待等等。

這樣就好理解「行政助理」這個職位了。

從「行政助理」出發,「文員」的英文職位名就叫administrative assistant或者 admin/assistant。

人事文員就是HR admin/assistant。

銷售文員就是 Sales admin/assistant

採購文員  Purchasing admin/assistant  (直接叫buyer吧,反正都是買東西)

技術文員 Engineering admin/assistant

生產文員  Production admin/assistant

有人說助理就是秘書,叫secretary可以嗎?

首先,在中文裡「秘書」也是非常老式的叫法,很有歷史年代感,香港人一直在沿用,但大陸只有政府部門在用了,商業職場已經也很少說了,還叫秘書的都是些非常老式的企業。

英文裡secretary也是完全一樣的情況,也是過去的叫法,現在也普遍不叫secretary了,也是改叫assistant/administrative assistant/personal asisitant,你在monster上搜secretary是沒有這個職位的。

有趣的是,不管中文還是英文,秘書(secretary)這個崗位在有一種情況下是很高的職位,就是「董秘」,千萬要注意「董秘」可不是「董事長秘書」的縮寫,而是「董事會秘書」,一字之差,天差地別,前者真的是真正的助理,後者卻是公司的核心高管。

董秘也是有秘書的,一般叫董秘助理。

董事會秘書(簡稱「董秘」)為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由董事會聘任並對董事會負責,是上市公司與證券交易所之間的指定聯絡人。其對外負責公司信息披露、投資者關係管理;對內負責股權事務管理、公司治理、股權投資、籌備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保障公司規範化運作等事宜。

英文裡叫 board secretary或者company secretary。

如果你只是一個小小的秘書,卻在簡歷裡寫company secretary,就。。。。

那clerk呢?

在英文裡也是lowest position的代名詞,目前也比較少見了,也不要寫在簡歷裡,否則顯得很低級。

clerk雖然也可以做「文員」的翻譯,但不只是「文員」,是卻更像「員」或者「辦事員」對應的翻譯,應用的行業很廣泛。

比如

相關焦點

  • 回復客戶「感謝你的關心」,「關心」的英語怎麼說?
    如果想向客戶表達「感謝你的關心」,怎麼說呢?我看有人寫 Thanks for your care,因為「關心」嘛,第一反應就是care,但你不用在這裡,因為care單獨拿出來是行動上「關心照顧」的意思,即take care of,客戶又沒有照顧你,說thanks for your care會讓人一頭霧水。那要怎麼說呢?
  • 都是「簡歷」,CV 和 resume 區別是什麼?
    區別:無論簡歷篇幅長短,英國人更習慣說 CV;但美國人會根據申請職位的要求以及篇幅的長短在美國,申請科學家、醫生、教授這些職位會被要求遞交 CV;其他的一些崗位,遞交的是 resume。所以,有人建議,CV 不應當翻譯成「簡歷」,最好翻譯成「履歷」。CV 通常用於申請一些學術類項目或者工作崗位。
  • 拜託別再用「 Support 」啦!
    沒有上下文的時候,老闆是不是可能會理解成,你需要額外的人力、經費來解決這個問題?「 Endorse 」就能完美的避免這種誤解。回想之前在聽中國臺灣的政論節目裡面,喜歡說「背書」,剛開始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不知道是背什麼書。這個詞其實來自英文endorse的直譯,原意和引申義都一比一借用過來了。
  • 「開發新客戶」為什麼不是develop new customers?
    做銷售的小夥伴在描述自己的工作職責時,一定會說到「開發新客戶」,對應的英文翻譯是什麼呢?如果直譯,可能會說 develop new customers,因為「開發新產品」是develop new prouducts,很自然想到用develop。問了幾個英國人,他們說develop new customers也能理解,但他們不會這麼說。
  • 「你還年輕」,這種話聽聽就好,千萬別當真
    再比如,有年輕的讀者向我傾訴生活和工作的不易,表示自己現在很迷茫,對未來看不到希望,除了給予一定的建議之外,往往我也會寬慰他幾句,你還年輕呢,慢慢來。但我想說的是,「你還年輕」這種話聽聽就好了,千萬不要當真,這只是別人對你的關心和鼓勵罷了。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 講一個太容易偷懶的詞「対応」
    比如「対応してください」,即使翻譯成「請應對一下」,對方雖然可能會稍微感覺有一點「違和感」,但不至於引起誤解。所以很多譯員更加「變本加厲」了。但是,仔細想一下,我們在生活中很少會這樣來使用「應對」這個詞。在這種情況下,一般可以替換成「解決、處理」等詞。
  • 怎麼翻譯「外包」、「合同工」?【商務英語單詞輕鬆學·第54課】
    比如找工作的時候,我們會在招聘網站上看到有些職位的旁邊備註著 contract。這裡的contract ,其實指的是contract worker,合同工。所謂「合同工」,也就是你和第三方籤相關合同,而不是和你實際工作的公司。許多合同工的崗位通常是有時間限制的,比如一年或者兩年。
  • 辦公室實用句型「加班」、「請假」、「代班」、「出差」英文如何表達?
    我將請一個月的產假,在我回來之前 Tina 會負責代理我的職務。或者,也可以使用更口語的講法cover for,切記一定要加介系詞 for 哦!我們很常聽到「你能不能 cover 我?」,但這樣的用法在英文是錯誤的哦!
  • 「你管太寬了」的英文究竟怎麼說?
    要怎麼用英文來表示「管太寬」、「愛打小報告」的同事呢?一起看下去吧!1. co-worker / colleague 同事在盤點各種同事之前,先來學學「同事」的英文吧!最常見的用法是 co-worker,其中 co-是一個前綴詞,意思為「共同的,一起的」,因此 co-worker 就是在描述「一起工作的人」,也就是「同事」。Colleague 也是「同事,同行」的意思,相較於 co-worker 來說較為正式。這邊要小心喔!可別把 colleague 和 college(大學;學院)搞混!
  • 【經驗分享】我欣賞的產品是「克制」與「收斂」的
    而 Google 日曆裡的 task 基本都是我的「靈光一現」的散點。2. 你帶領團隊時常用的協作工具是?團隊協作管理工具,因為我們團隊不同角色,所以分為 3 種。國內幾個優秀的 UED 團隊的博客是我一直閱讀的,比如騰訊 CDC;另外有一位 cz7120 的同學一直堅持翻譯國外的優秀產品文章,很值得欽佩,內容也很棒;還有就是最近簡書這個網站上積累了比較多優秀的內容。6.驚喜地發現 Swarm 是你的一枚常用應用。籤到也是您的一種生活方式嗎?您平常都會在什麼場景下玩籤到應用?
  • 公司的「部門」,department和division有什麼區別,一次講清楚
    人力資源部,有的公司叫HR department,有的叫HR division,甚至還有叫HR team的,有什麼講究嗎?其中team是日常交流用來泛指「部門」的通稱,最接地氣,是絕大多數時候使用的說法,而 department和division是正式的部門名,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說,比如提到組織架構的時候。
  • 我的「生產力工具消費觀」
    前兩天晚上要睡覺的時候,我同事突然發來微信,說一直處於待售狀態的LG Ultrafine 5K 27寸顯示器要銷售了,叫我趕快下定。我說好,心想:怎麼又給我種草啊。其實LG這個顯示器在Apple發布會的時候就注意到了,當時售價為1萬,在11月的時候,突然Apple搞優惠,價格降到7千多。於是我就把它列入自己的「喜愛」List,對於這種自己喜歡,價格又突然優惠的東西,有什麼理由拒絕收藏它呢。
  • pink-collar 「粉領」是什麼工種?
    勞動節,我們來學習不同「職業名稱」相關的英文知識。
  • 「邏輯推理」的定義是什麼?有哪些「邏輯推理」的方法?(三)
    它不像「演繹法」那樣,是從一般到特殊;也不像「歸納法」那樣,是從特殊到一般,它是從特殊到特殊。就比如說:人就像一瓶飲料,你別看他外表有多麼靚麗,朋友圈的動態有多麼令人羨慕,他到底是怎麼樣的人,是烈酒還是苦水,你只有打開瓶蓋,和他深度接觸一次才知道。這個就是類比法。
  • 辦公室生存現狀之英文大盤點「加班」、「請假」、「代班」、「出差」地道英文怎麼說?
    請假」、找人「代班」對上班族來說「加班」更是常態偶爾還需要「出差」這些都是辦公室生存常態~而這些常態如何地道地用英文表達呢?」, go to work「下班」的表達方式很多元,甚至可以直接說 I’m going home.
  • 「工作量很大」的英文究竟怎麼說?
    這麼多的時間花在工作上,是不是應該好好學一下職場英文呢?以下最是常出錯的工作英文用語,例如工作量很大的英文怎麼說呢?快來看看吧!1. 我完成了 I’m done.(X) I’m over.over 可以翻譯為「結束的,完畢的」,但如果說 I’m over. 聽起來會像是「我結束了」,因為 over 的主詞通常是事情。所以要說自己已經把工作完成時,要用 I’m done. 會比較貼切,done 在這邊是形容詞,表示事情完成了,或是某人做完了某件事情,主詞可以是人或事情。若想明確地說出自己完成了哪項工作,也可以用 I finished ____.
  • 外企「不常用詞」cooperation,求你們換個詞吧
    一封郵件裡只要我看見有cooperation這個詞,就知道肯定是中國人寫的了。我們都習慣直接把「合作」翻譯成cooperation,一方面體現出你的詞彙量匱乏,一方面顯示出你只會強行翻譯。外企這麼多年,我就沒看見過老外用過cooperation,可以說這個詞並不常用。
  • 周末小議 | 我們該怎麼發朋友圈,什麼是「得體」的行為
    前面談到什麼是得體,後面會引出我們該怎麼發朋友圈。這個是付費內容,所以船長是冒著侵犯版權的風險來分享,就當是為「得到」打一個廣告……為了閱讀方便,下面正文是萬維鋼的內容,最後船長分享自己的解讀。什麼是得體亞當·斯密說我們的目標是既要「被愛」,又要做一個「值得愛」的人。
  • 在日本人心目中「友達」和「親友」有什麼不同?
    「友達」和「親友」是日語中常用來表示朋友的兩個詞語,那麼這兩者在日本人看來有什麼不同呢?
  • 什麼是「自動化思維」?
    他就會發現,自己一直以來的假設「辜負了大家的信任」,根本就是不存在的。03 用控制思維替代自動化思維當你明確辨識出自己的「自動化思維」之後,對於其中一些無效的思維 —— 亦即於事無補。反而會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思維,可以進行主動幹預,嘗試用正向的「控制思維」去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