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公務學習讀本
大家都知道,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這兩個職業,因其福利待遇穩定,一直以來被大家堪稱為兩大「鐵飯碗」,但是「鐵飯碗」之間還是有一些不同和差距的,就公務員及事業單位,給大家分別做個簡單比較,以下內容僅供大家參考。
理論上,公務員的工資會每一年或者每兩年上調一次。對於公務員的工資增長,很多地方的公務員的工資都已經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調整重在優化工資結構,建立一套完整的工資增長機制,保證工資能夠合理的增長。
在進行改革之後,公務員也開始繳納養老金,單位繳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工資總額的8%。
三、多通道晉升
國家國辦印發的《關於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意見》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對縣以下的機關公務員由低到高設置科員級、副科級、正科級、副處級和正處級5個職級,公務員任職年限達到分別達到8、12、15、15年來提拔的,可享受高一級待遇。
四、公車改革
取消了一般的公務用車,改為由公務人員自行選擇出行的交通工具,同樣,對於不同級別的公務員,會有不同的車補。
從2018年7月起,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增加機關事業單位離休人員離休費。調整後,職務工資標準適當提高,其他各級別工資檔次標準相應提高。如果換算為實際工資收入增長,大約每人每月平均增長300元左右。
事業單位改革中,對於編外人員安置,會根據實際需要,由人事部門統一籤訂勞動合同,分配各機關單位使用;有的是由人事部門指定勞務派遣公司,派遣單位服務,這兩類用工方式,一般都由當地財政統一供養。
三、對自主擇業人員進行補償
對於願意自主擇業、創業的人員,或者因機構改革,無法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需要解除勞動關係的編外人員,每工作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部分生活困難、就業困難的人員,可考慮安排公益崗位就業。並且就業部門加強失業人員技能培訓,幫助其儘快尋找新的工作崗位。如果在事業單位改革中,遇到了行政事業轉企的員工,那麼你的退休年齡距離實際的退休年齡5年的人員,在相應的企業中也是可以退休的,也是我們常說的「內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