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步入大學後,我一直在嘗試地改變自己的性格。
曾經看過一則故事,在一節心理諮詢課上,老師讓每個人做自我介紹。
其中有一個顫巍巍地說,我性格內向,不過我會改的。
老師反問一句,為什麼要改呢?
內向和外向只是人的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性,就像有人天生喜歡異性,有人喜歡同性。
我們不能夠帶著有色的眼鏡去看待這些不同的氣質。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喜歡同性的人會比喜歡異性的人接受更多的考驗。而內向的人相比於外向的人,也同樣會遭遇更多的委屈。
也許你腹中藏有萬卷詩書,卻恰恰在那場面試當中緊張得直哆嗦,那些你認為只靠一張嘴的人卻輕鬆地拿到了通行證;
也許你心中藏有一份白月光般的暗戀,你分明有好幾次機會可以表達,話到嘴邊卻繞了個彎,重新咽了回去。
內向其實並不壞,但卻讓你追逐事業愛情的時候都沒那麼方便,因為你比別人多了一個敵人,就是自己。
- 3 -
作為一個對自我懊惱了許多年的人,我採取的方法有些簡單粗暴:
大一的第一天,我強迫自己脫稿去做班幹部的競選演講,我是第一個上臺的人,幾乎在助教說競選開始的一刻一股勁衝上去的,因為衝慢了的話,我的懦弱就會拖住自己的腳步。
我就像一隻紙老虎,沒有人知道在那背後我打了多少的腹稿,做了多少次的自我心理建設。
然而我必須是第一個,不管我講得有多磕巴,我需要成為第一個被記住的人。
後來藉助著班幹部的優勢,我在學生會等學校機構招聘中僥倖地獲得通過,又借著這些背景經歷,在找實習工作過程中不那麼艱難,我們每一次實現的小成就都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我所構建的一具「假裝我很強大」外殼正在一層層地打牢。
我漸漸的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恐懼和自我否定的時候,而且恐懼就像天平傾斜的流水,我的這端少一分,競爭對手的那端就會多一分。
當你表現得自己好像很厲害的時候,你的競爭對手看在眼裡,就會覺得,糟了,他這個人怎麼這麼牛逼,伴隨他而來的就是緊張感。
所以,你只知道有些人好像看上去像那麼回事,但是誰知道呢,他只是沒把他的心虛展示給你看而已。
如果你還非得問我,如今的我到底是內向還是外向。
我還是得坦白,我仍舊是一個內向的人。這種氣質其實很難改變。我的「性格整形手術」可能只是整了皮相,並沒有動到骨頭。
我仍然會在面對三姑六婆的時候,躲在我哥的背後,能不見則不見。
我仍然會在交新朋友的時候有一種天然的抗拒。
在我嘗試著所有需要外向特質活動的時候,我會感到彆扭,感覺那句話從我的嘴裡說出來就不那麼自然,畢竟勉強和假裝終歸不是真的。
因此,我們在選擇自己的職業方向的時候,還是儘量去順應自己的天性。
我們只需要堅定,當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去做那個最出彩的人的時候,你也能迅速地帶起偽裝的面具,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