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與外向就差一個面具

2021-02-11 實習委員

- 2 -

步入大學後,我一直在嘗試地改變自己的性格。

曾經看過一則故事,在一節心理諮詢課上,老師讓每個人做自我介紹。

其中有一個顫巍巍地說,我性格內向,不過我會改的。

老師反問一句,為什麼要改呢?

內向和外向只是人的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性,就像有人天生喜歡異性,有人喜歡同性。

我們不能夠帶著有色的眼鏡去看待這些不同的氣質。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喜歡同性的人會比喜歡異性的人接受更多的考驗。而內向的人相比於外向的人,也同樣會遭遇更多的委屈。

也許你腹中藏有萬卷詩書,卻恰恰在那場面試當中緊張得直哆嗦,那些你認為只靠一張嘴的人卻輕鬆地拿到了通行證;

也許你心中藏有一份白月光般的暗戀,你分明有好幾次機會可以表達,話到嘴邊卻繞了個彎,重新咽了回去。

內向其實並不壞,但卻讓你追逐事業愛情的時候都沒那麼方便,因為你比別人多了一個敵人,就是自己。

- 3 -

作為一個對自我懊惱了許多年的人,我採取的方法有些簡單粗暴:

大一的第一天,我強迫自己脫稿去做班幹部的競選演講,我是第一個上臺的人,幾乎在助教說競選開始的一刻一股勁衝上去的,因為衝慢了的話,我的懦弱就會拖住自己的腳步。

我就像一隻紙老虎,沒有人知道在那背後我打了多少的腹稿,做了多少次的自我心理建設。

然而我必須是第一個,不管我講得有多磕巴,我需要成為第一個被記住的人。

後來藉助著班幹部的優勢,我在學生會等學校機構招聘中僥倖地獲得通過,又借著這些背景經歷,在找實習工作過程中不那麼艱難,我們每一次實現的小成就都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我所構建的一具「假裝我很強大」外殼正在一層層地打牢。

我漸漸的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恐懼和自我否定的時候,而且恐懼就像天平傾斜的流水,我的這端少一分,競爭對手的那端就會多一分。

當你表現得自己好像很厲害的時候,你的競爭對手看在眼裡,就會覺得,糟了,他這個人怎麼這麼牛逼,伴隨他而來的就是緊張感。

所以,你只知道有些人好像看上去像那麼回事,但是誰知道呢,他只是沒把他的心虛展示給你看而已。

如果你還非得問我,如今的我到底是內向還是外向。

我還是得坦白,我仍舊是一個內向的人。這種氣質其實很難改變。我的「性格整形手術」可能只是整了皮相,並沒有動到骨頭。

我仍然會在面對三姑六婆的時候,躲在我哥的背後,能不見則不見。

我仍然會在交新朋友的時候有一種天然的抗拒。

在我嘗試著所有需要外向特質活動的時候,我會感到彆扭,感覺那句話從我的嘴裡說出來就不那麼自然,畢竟勉強和假裝終歸不是真的。

因此,我們在選擇自己的職業方向的時候,還是儘量去順應自己的天性。

我們只需要堅定,當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去做那個最出彩的人的時候,你也能迅速地帶起偽裝的面具,所向披靡。

相關焦點

  • 內向的人一定要變得外向才能適應這個社會?心理學家的答案很肯定
    、「別總宅在家裡」、「你必須學會和別人相處」……生活中,內向的人經常被「鼓勵外向」,似乎只要不符合社會定義的外向,就會被貼上「自閉」的標籤。那麼,內向者一定要變得外向才能適應社會嗎?人格心理學家艾森克(Hans J.
  • 內向和外向只是一種錯覺嗎?
    A:首先我們要澄清一件事,就是內向和外向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大的區別,會不會是我們大腦想像出來的一件事情,就只是一種感覺而已?因為每個人在某些時刻,都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比如像我,我會覺得我是個內向的人,但在別人看來說,你還內向?你肯定是很外向的。
  • 內向的人與外向的人有什麼不同
    不要簡單地認為,一個害羞的人就一定是個內向的人。因為不論是外向的人還是內向的人,都會害羞。
  • 外向的人更快樂,還是內向的人更快樂?
    不出意外的話,如果你是個內向的人,你會猜內向的人更快樂,而外向的人可能會認為內向人的生活如此單調和乏味。 在一項研究中,讓外向者和內向者報告了他們連續84天的心情。研究者把被試者在一周內每天的心情加以比較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周一是學生們最不喜歡的一天,隨著周六的到來,一周的心情逐漸好轉。從圖中還可以看出,一周中無論是哪一天,外向者報告的快樂心情都比內向者要高。因此,外向的人一般會比內向的人更快樂。
  • 內向者需要變得更外向嗎?
    前幾天小編看到了一個非常扎心的、關於內向者的漫畫: 你身邊有沒有像漫畫裡這樣的內向者?……市面上有太多的詞來形容這種人:悶、不愛說話、孤僻、傲慢、不合群、反應慢、社恐……這都是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籤,但卻沒有一個能夠真正定義他們。
  • 你是外向還是內向?不要這麼快下定論!
    你究竟是外向者還是內向者呢?早在1921年,心理分析家Carl Jung就充分闡釋了內向和外向的性格類型理論,這也是諸多性格類型理論中最為著名的。他根據力比多(libido)的傾向劃分性格類型——個體的力比多活動傾向於外部環境,就是外傾型的人;力比多的活動傾向於自己,就是內傾型的人。
  • 內向的人為什麼內向?
    與人交流消耗能量是對內向者的誤解,實際上消耗能量的並不是溝通,而是溝通中雙方的關係。內向者通常會「想的很多」,可能對方不經意的一個微笑或者一個眼神都能讓他們興奮或者不安,但是興奮容易忘掉,不安卻會持續很久,所以總體來說,內向者不願意溝通實際上是在避免產生不安。
  • 內向的人怎麼變外向 七大步驟改變你的性格
    性格內向的人,話往往不多,選擇沉默是金。這樣的人,不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感情,也往往沒有更多的朋友。選擇在生活中默默無聞,工作上往往也會因為這樣的性格而黯然失色。性格是可以塑造的,也是可以慢慢改變的。那麼如何才能從內向變為外向呢?第一步:心態上對內向、外向有正確的認識。內向的人往往比較自我,比較穩重,但是長期以往,讓人覺得很怯懦,沒有生氣,沒有自信,也沒有鬥志。而外向,是一種積極的心態,陽光,開朗,讓自己更加自信,交流更加順暢,擁有更多的朋友,也會為自己贏得職場的勝利。要堅定的相信,只要想改變,就會努力,就會有成效。改變性格,從現在做起。
  • 其實我們說一個人「內向」或「外向"是個偽命題
    外向性格的人的一大特徵就是他們需要刺激。這種刺激可以是令人興奮的事:比如巨大的聲響、熱鬧的聚會和TED這樣的社交事件——你會發現外向者會形成一個磁性的內核。他們會聚集到一起。所以我才會在這裡遇見你們。They not only handle all the male extroverts, they pick up a few introverts as well.內向的男性每個月有多少次性行為?3.0次。外向的男性呢?更多還是更少?沒錯,更多。5.5次,差不多是2倍。內向的女性:3.1次。外向的女性呢?老實說,作為一個內向的男性——關於這一點我稍後會解釋——我覺得她們太厲害了。7.5次。
  • 兩分鐘知道你是內向/外向性格
  • 內向者的優勢
    內向型人遇到的「不會說話」的苦惱,並非是真的表達能力差。內向型人心裡感受過於豐富,或者邏輯過於複雜,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表達技巧,反而變得結結巴巴,辭不達意。而交流就是一門技術,只要智商沒問題,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人人都可以突飛猛進,根本不管你內向還是外向。
  • 3分鐘心理學 | 千萬別小看一個內向的人!
    2 「內向的人也渴望享受社交?「沒有一個人可以這輩子就只和自己打交道,內向者也不例外。只不過對內向的人來說,社交活動會是一件非常耗費精氣神的事情。那些社交場合的視覺和聲音刺激,對內向者而言是過量的。如果一個內向者在一段時間內參與的社交活動、超過了自身所能承受的範圍,就會 「生病」。
  • 職場生存法則:性格可以內向,但技能必須外向!
    儘管如此,這個世界,似乎對內向者還是存在許多的偏見:這樣的社交環境,毫無公平可言,我們也會隨著這樣的環境潛移默化。我們的技能有甚麼用呢?答案很簡單,就兩字:謀生。我們性格可以內向,但技能必須「外向」,順應時代的潮流發展,才是最為有力的自救方法。 1.
  • 內向心理學(一)
    一、在內向—外向曲線上找到舒適區事實上,每個人都具備內向與外向的特質,並擁有靈活轉換的空間,能夠在這條曲線中找到舒適區。大部分會靠向中間區域,不過多少還是會往內向或外向偏移。1.主要決定因素:人格無論如何,長期生活在舒適區之外是完全不健康的。
  • 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嗎?
    內向的人不善言辭,常煩惱於如何交際內向的人喜歡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也不向別人誇耀內向的人容易自卑,很容易忽視了自己的優點,而太在乎自己的缺點……長期以來,善於表達和勇於競爭等外向性格者的優勢,仿佛都更為社會所認可。外向者的種種行為、語言、情緒、判斷都更能讓人感受到前進的激情,從而廣受歡迎。
  • 你對「外向」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這篇文章來自心理學家 Ellen Hendriksen,她認為,人們經常把「外向」與「內向」對立起來,將前者簡單理解成「派對動物」「總想成為人群焦點」,所以她簡單總結了大家對「外向」的 4 個常見錯誤觀念:| 「外向的人的朋友雖然多,但都是泛泛之交」首先,為什麼外向的人好像都「朋友很多」?
  • 為什麼一些很外向的人會喜歡孤獨,經常獨來獨往
    你會發現在我們周圍有些平時外向開朗的人,卻常喜歡獨來獨往。請不要懷疑,他就是一個內向的人。而且很多人都是這樣。
  • 超準的內向性格測試題,測出你的職業性格類型!性格內向與性格外向的都能測!
    提到性格,很多人認為性格就內向和外向之分。實際上,在心理學領域,有很多關於性格與人格的研究。
  • 內向心理學知多點(一)
    對於內向者而言,萌生退意其實是完全合理的需求,它能幫助精疲力竭的我重新找回能量。認識自己的優勢與障礙,將它們當作一輩子的好朋友。此後便能將逆境化為順境,安靜地發揮自身的影響力。請忠於身為內向者的自己,去做適合自己、符合自己需求的事情,我們將安靜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改變這個世界!事實上,每個人都具備內向與外向的特質,並擁有靈活轉換的空間,能夠在這條曲線中找到舒適區。
  • 心理育人|內向沉穩,一種迷人的性格
    於是,我們逐漸沒有了以前那種樂於出門交友聚會、見到鄰居打招呼的社交熱情,許多自認為活潑外向的人其實也在不知不覺中蒙上了「內向」的砂。現在的你,能十分肯定地說出自己是外向還是內向嗎?在《內向者優勢》這本書裡,有一個『內向者自我評估問卷』,我們一起來對照著做個測試,看看你是不是一個內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