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愛芬老師,那天排隊,有人插隊,別人都沒說,就我出來說而且還很生氣別人都容忍。事後琢磨這事,當時我是不是不該有那情緒,不該生氣,可插隊是不對的啊,我難道錯了?有點理不清楚了?呵呵!
陳愛芬 :講沒關係啊,如果你覺得插隊不對,去做這個行為,沒有問題。從情商的角度談的話,我們所謂的觸發點,就是在你說那個插隊的人的時候,你的情緒是什麼?
學員:那我對別人生氣是不是不好?
陳愛芬 :我們不用好或不好來判斷。假如同樣插隊的事情,A過去對那個插隊的人,很禮貌的講:「這裡要排隊,麻煩您排隊。」然後這件事情就結束了。B呢?過去對那個人說,你眼瞎啦啊!沒看到大家都在排隊嗎?我用誇張一點描述啊!不是指你會這樣。
學員:嗯!有點明白了,再想想。
陳愛芬:你覺得那個更合適?或者你是A還是B?所以先不用頭腦去批判對與不對。
學員:我介於A和B之間吧,話是A的話,但語氣象B。
陳愛芬 :嗯,語氣代表你內心的對話。所以再次回到內在,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在意這件事情?這件事情觸動了我什麼?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別人插隊難道我管就不對了嗎!或者生氣對不對。生氣沒有對不對,生氣只是來提醒你,你不喜歡這件事情而已。
學員:喔,明白了
陳愛芬:親愛的, 慢慢來,我也走了很長的路,即使現在我也經常爆發。
學員: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能處理好情緒,就算再難得事都能平靜的處理,而不是帶著情緒去處理好。
陳愛芬 :嗯,是滴,或者用咱們那天課程來講就是你去駕馭情緒,而不是被情緒綁架。
學員:以前大家都說我脾氣好,我也這樣以為,上周聽完你的課,我明白是因為我的情緒爆發點沒找到。我得好好注意下自己的爆發點,引導自己調整好。
呵呵,另外,我這幾天突然發覺自己原來有陰暗的一面,還有點壞壞的,哈哈。聽了你的課,我知道我可以接受這面的自己,不用害怕自己也有不好的一面了。哈哈
陳愛芬 :是滴,接受了陰暗面,它就不以其他方式出現了
學員:謝謝愛芬老師,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感覺心情輕鬆多了
點評:我對別人的評判就是對自己的批評與不接受;我說別人總是那麼計較,那麼我內心裡一定也有計較的那一部分;我看見別人懶,因為我也懶;我看到別人強勢,因為我也強勢;別人身上的一些特質,為什麼你會那麼在意,換另一個人就不會這麼在意,因為你在意的往往是你也有的特質,當我把指頭衝外,指著別人講你看你扒拉扒拉扒拉..,這是最簡單粗暴且方便的,但結果是你永遠不輕鬆,永遠被這些人的這些特質纏繞,因為她們就是你自己,但你不願意承認。當我把指頭指向自己:你為什麼這麼在意她們這些特質?觸動了你什麼?這是你自己嗎?選擇看見自己陰暗的一面,最初很難受,有被撕裂的感覺,但時間長了,變成對自己最好的療愈,因為在選擇看見的過程就是選擇清理的過程。越清理越輕鬆,越清理越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