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呂忠飛,2016年,由省直機關工委派駐麻江縣龍山鎮復興村擔任第一書記。 為儘快摸準村情,我帶領駐村隊員,深入農戶家中、田間地頭走訪群眾,廣泛了解村情民意,踏進全村21個村民小組,摸清了154戶貧困戶的情況,每戶家中的人口、田土、勞動力、年收入、致貧原因等,都逐一建檔立卡。 在深入調研摸準村情的基礎上,我與龍山鎮村幹部一起,制定了復興村三年發展規劃,提出了三年內「發展一個產業、扮靚一片村寨、建設一個堅強陣地」的目標。 給錢給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工作中,針對農村無職黨員「無事可做」、作用發揮不明顯這一「頑症固疾」,推出以「定崗、定責、定星」為主要內容的「三定」工作,設立8個志願服務工作崗位,請每名黨員根據自身實際認領1至2個崗位,定期對黨員履職情況進行評級定星。
呂忠飛(右一)同志走訪貧困戶
復興村要走好「復興路」,首先得定好發展思路,經過對走訪調查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深入分析論證,我認為復興村的發展必須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打好「綠色牌」,念好「山字經」,由此確立了「黨建領航、旅遊主導、產業支撐」的工作思路。 「農村實現穩定脫貧,必須要有產業支撐」。如何培育出支柱產業來,這是我在駐村工作中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灰拔豆腐」是復興村的一道傳統特色美食,在麻江小有名氣,但由於缺乏引導、缺少銷路,多年來一直小打小鬧,不成氣候。多方協調後,建成第一個村辦企業——「復興仫佬生態灰拔豆腐加工廠」。 加工廠建起來後,我帶著「灰拔豆腐」到貴陽黔農會參加農產品展銷試吃會;協調省郵政公司,將「灰拔豆腐」推介到黔郵鄉情電商平臺;同凱裡一個連鎖飲食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呂忠飛(左一)帶領村幹部幫助農戶搶收水稻
為激發群眾發展信心,點燃創業激情,我和村幹村民到花溪、安龍、普安等地學習考察,爭取省農科院現代中藥材研究所支持,在村裡推動發展了51畝中藥材白芨,預計產值800萬元左右,帶動20餘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為促進貧困群眾儘快脫貧致富,爭取縣扶貧資金,組織發展了60畝生薑,惠及24戶貧困戶,動員貧困戶發展稻田養魚91畝,養殖生豬153頭……如今,復興村貧困戶家家有了增收門路和致富產業。 「呂書記,我們家孩子高考分數出來了,請你來幫忙填一下志願。」「呂書記,我們家養的魚有幾條翻白了,麻煩你來幫忙看一下。」「呂書記,我們種的白芨長勢不太好。」只要村民們有困難,我會盡力幫助解決。 此外,我動員在廣東做生意的朋友到村裡結對幫扶了5名貧困兒童,他們每人每月獲得300元的生活補助,有效緩解了貧困家庭的生活壓力;聯繫貴州愛心橋公益服務中心到村開展獻愛心活動,捐贈價值近5萬元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物資;協調社會資金在村裡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為村裡100餘名留守兒童搭建溫馨的家…… 【人物小傳】 呂忠飛,男,貴州省直屬機關工委調研督查室副主任。於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到麻江縣龍山鎮復興村駐村幫扶,擔任復興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鄭潔
編輯 孫蕙
編審 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