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36)母親的捨得

2020-12-12 瀟湘晨報

母親平凡如草芥,沒有讀過書,亦未見過大的世面,她有的只是一顆捨得愛人的心。

父親去世10年後,在我的「軟硬兼施」下,母親終於同意來鄭州跟著我——她最小的女兒——一起生活。這一年,母親70歲。70歲的母親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歲月又縮減了幾釐米,看起來更加瘦小,面容卻仍然光潔,不見太多滄桑的痕跡。

我們借了一輛車回去接她,她早把居住了幾十年的老屋收拾妥當,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那些行李中有兩袋面,是她用家裡的麥子專門為我們磨的。但那天,那兩袋面我決定不帶了,因為車的後備廂太小,我們要帶的東西太多。母親卻堅持把面帶著。一定要帶!她說。

她這樣說的時候,我愣了一下,便明白了什麼,示意先生把面搬到裡屋。我伸手在外面試探著去摸。果然,在底部,軟軟的面裡有一小團硬硬的東西。如果我沒猜錯,裡面是母親要給我們的錢。

把錢放在糧食裡,是母親很多年的秘密。十幾年前,我剛剛結婚,在鄭州租了很小的房子住,正是生活最拮据的時候。那時,我最想要的,是一個像樣的衣櫃。就是那年冬天,母親託人捎來半袋小米。先生在將小米倒入米桶時,發現裡面藏著500塊錢,還有一張小字條,是父親的筆跡:給梅買個衣櫃。

我拿著10元一張厚厚的一沓錢,哭了。那些年,母親一次次把她節省下來的錢放在糧食裡,讓人帶給我,帶給大姐二姐,在我們都出嫁後,仍貼補著我們的生活。但那些錢,她是如何從那幾畝田裡攢出來的,我們都不得而知。

面被帶回來後,我把錢取出來交還母親,母親說,這是她給童童買車用的。童童是她的外孫,這段時間他一直想要輛賽車,因為貴,我沒有給他買,上次回老家,他也許是說給母親聽了,母親便記下了這件事。2000塊,是她幾畝地裡一年的收成吧,我們都不捨得,但她捨得。記憶中,母親一直是個捨得的人,對我們,對親戚,對左鄰右舍,東西捨得給,錢捨得借,力氣也捨得花。

我們不知道她一個瘦小的農村婦人,為什麼會這樣捨得。

母親每天清晨早早起來做飯,小米粥、小包子、雞蛋餅……變著花樣兒。下班後我們再也不用急趕著去買菜,所有家務母親全部包攬。陽臺上還新添了兩盆綠瑩瑩的蒜苗,有了母親的家,多了種說不出的溫暖。

母親來後不久,有一天,她對我先生說,星期天你喊你那些同學回家來吃飯吧,我都來了大半個月了,沒見他們來過呢。先生是在鄭州讀的大學,本市同學的確很多,關係也都不錯,起初還會在各家之間串門,但現在,大家都已習慣了在飯店裡聚會。城市生活就是這樣繁華而淡漠,不是非常親近的,一般不會在家裡待客了。我便替先生解釋:媽,他們經常在外面聚呢。母親搖頭,外面哪兒有家裡好,外面飯菜貴不說,也不衛生。再說了,哪兒能不來家呢,來家才顯得親。我們拗不過她,答應了。

先生分別給同學中幾個關係最親近的老鄉打了電話,邀請他們周末來我們家。周末一整天,母親都在廚房忙碌。下午,先生的同學陸續過來了。我將母親做好的飯菜一一端出,那幾個事業有成、幾乎天天在飯店應酬的男人,立刻被幾盤小菜和幾樣麵食小點吸引過去。其中一個忍不住伸手捏起一個菜餃,喃喃說,小時候最愛吃母親做的菜餃,很多年沒吃過了。母親便把整盤菜餃端到他面前,說,喜歡就多吃,以後常來家裡吃,我給你們做。那個男人點著頭,眼圈忽然就紅了,他的母親已經去世多年,他也已經很久沒回過家鄉了。

那天晚上,大家酒喝得少,飯卻吃得足,話也說得多。話的內容,不是平日在飯店裡說的生意場或單位裡、社會上的事,很少提及的家事,被慢慢聊起來,說到家鄉,說到父母,竟是久違的親近。那以後,家裡空前熱鬧起來。母親說,這樣才好,人活在世上,總要相互親近的。

母親來後的第三個月,一個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門,是住在對面的女人,端著一盆洗乾淨的大櫻桃。女人有點兒不好意思地說,送給大娘嘗嘗。我詫異不已,當初搬過來時,因為裝修走線的問題,我們和她家鬧了點矛盾。原本就不熟絡,這樣一來,關係更冷了下來,住了三年多,沒有任何往來。她冷不丁送來櫻桃,我摸不著頭腦,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麼好。她臉紅著,有點語無倫次,大娘做的點心,孩子可愛吃呢……我才恍然明白過來,是母親。母親並不知道我們有點兒過節,其實即使知道了,她還是會那麼做。後來,我和那女人成了朋友,她的孩子也經常來我們家,奶奶長奶奶短地跟在母親身後,親熱得猶如一家人。

母親還常在社區的花園和鄰居聊天,幫他們照顧孫子。不僅如此,母親還自製一些風味小點,熱情地送給街坊四鄰,這也是母親在農村生活時養成的習慣。

有一次,得知先生一個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親要我們送些錢過去。因為是來往並不親密的同事,我們只想像徵性地表示一下,母親卻說,人這輩子,誰都可能會碰到難事,你捨得幫人家,等你有事了,人家才會捨得幫你。孩子生病對人家是天大的難事,咱們能幫的就得幫。我們聽了母親的。

在母親過來半年後,先生竟然意外升職,在單位的推薦選舉上,他的票數明顯佔了優勢。先生回來笑著說,這次是媽的功勞呢,我這票是媽給拉來的。我們才發現,最近我們的人際關係竟然空前好起來,那種好,明顯少了客套多了真誠。

一個字都不識的母親,只是因為捨得,竟不動聲色地為我們贏得了那麼多。

和煦的日子裡,我很想帶母親到處走走。可母親因為暈車,坐次車如生場大病,於是常拒絕出門。那個周末,我決定帶她去動物園。母親說,沒有見過大象呢。動物園離家不遠,幾站路的樣子。母親說,走著去吧。我不同意,幾站路,對一個70歲的老人,還是太遠了。可她又堅決不坐車,我靈機一動,媽,我騎車帶你去。母親笑著同意了。我推出車子,小心地將她抱到前面的車梁上,一隻胳膊剛好攬住她。抱的時候,心裡一疼,她竟然那麼輕,蜷在我身前,像個孩子。

途中要經過兩個路口,其中一個正好在鬧市區。小心地騎到路口,是紅燈,我輕輕下車,還未站穩,卻有警察從人流中穿過來,走到我面前說,不許帶人你不知道嗎?低頭便開罰單。母親愣了一下,攥著我的胳膊要下來,我趕忙扶穩她,跟那個年輕的警察說了聲對不起,解釋說,我母親暈車,年紀大了,不能坐車,我想帶她去動物園看看……

警察也愣了一下,這才看清我帶的是一位老人。還不等他說什麼,母親責備我,你怎麼不告訴我城裡騎車不讓帶人呢?然後堅持要下來。我正不知所措,那個警察伸手一把攙住了母親說,大娘,對不起,是我沒有看清楚,城裡只是不讓騎車帶孩子,您坐好。然後他忽然抬起手,向我認認真真地敬了個禮。接著,他轉身打著手勢,阻止了前面車輛的通行,示意我通過。我帶著母親,緩緩地穿過那個寬闊的路口,四面的車輛靜止行人停步,只有我帶著母親在眾人的目光裡驕傲前行。

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受到如此厚重的禮遇。因為母親,因為我捨得給予她一次小小的愛,一個萍水相逢的年輕警察,便捨得給我這樣高的尊敬。這禮遇,是母親送給我的。

母親是在跟著我第三年時查出肺癌的。結果出來以後,有個做醫生的朋友誠懇地對我說,如果為老太太好,不要做手術了,聽天命盡人事吧。和先生商議過後,我決定聽從醫生的安排,把母親帶回了家。又決定不向母親隱瞞,於是對她講了實情。母親很平靜地聽我們說完,點頭,說,這就對了。然後,母親提出要回老家。

母親在世的最後一段時間,我陪在她身邊。藥物只是用來止疼,抵擋不了癌症的肆虐。她的身體飛快地憔悴下去,已經不能站立。天氣好的時候,我會抱她出來,小心地放在躺椅上,陪著她曬曬太陽。她漸漸吃不下飯去,喝口水都會吐出來,卻從來沒有流露過任何痛苦的神情,只要醒著,臉上便漾著微微的笑容。那天,母親對我說,你爸他想我了。媽,可是我捨不得,我握著她的手。梅,這次,你得捨得。她笑起來,輕輕將手抽回,拍著我的手。但這次,母親,我捨不得。我說不出來,心就那麼疼啊,疼得碎掉了。

母親走的那天,送葬的隊伍浩浩蕩蕩,從村頭排到村尾,除了親戚,還有我和先生的同學、朋友、同事,我們社區前後左右的鄰居……很多很多人,是農村罕見的大場面。

隊伍緩緩穿行,出了村,依稀聽見圍觀的路人中有人議論,是個當官的吧,或者是孩子在外面當大官的……母親這一生,育有一子三女,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不官不商。母親本人,更是平凡如草芥,沒有讀過書,亦未見過大的世面,她有的只是一顆捨得愛人的心。

而她人生最後的盛大場面,便是用她一生的捨得之心,無意間為自己贏得的。

《黨員文摘》/《時代青年》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給「蕭山彭于晏」留點進步空間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母親的鼾聲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3)父母這麼懂事,你不愧疚嗎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4)母親沒有「朋友圈」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5)孝順有時就是裝傻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6)我的農民黨員母親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7)我是怎麼跟父母和解的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8)背著嶽父去旅行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9)別讓父母覺得人間不值得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0)父親和他的髮小們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1)被歲月遺忘的幸福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2)沒有點奢侈又算什麼生活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3)我給媽媽當老師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4)渺小的溫暖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5)兒子,為啥你的朋友圈變成了一條線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6)母親的話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7)父母不欠你一句「對不起」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8)最珍貴的禮物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9)百年皂莢一生情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0)母親的檔案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1)一生為她做43頂帽子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2)在瑣碎中成就自己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3)母親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4)母親像一棵樹,父親像一座山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5)最好的孝敬,是帶父母跟上這個時代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6)母親的書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7)在你離去多年以後,我為你驕傲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8)最貼心的月光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9)那個飽嘗冷漠的人,給了我們一屋子溫暖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30)回歸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31)回首方知身是客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32)「車庫孝女」朱曉暉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33)一生之信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34)母親的安全感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35)來世我保證不摔倒

【來源:七一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41)別樣旅行8000公裡,上司幫下屬看望...
    100部|我和我的父母(4)母親沒有「朋友圈」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5)孝順有時就是裝傻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6)我的農民黨員母親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7)我是怎麼跟父母和解的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8)
  • 故事裡的中國丨原來《父母愛情》有原型!這樣長久的浪漫,我慕了!
    有人說浪漫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但對於「守島人」來說還有一種浪漫叫四面朝大海,身邊有你在△視頻丨《故事裡的中國因為工作調動和部隊換防比較頻繁,劉佐和翟作峰幾乎是四海為家,全部家當就是一隻帆布箱子。「據我媽媽後來回憶,從她和我爸爸結婚到過完這一輩子,一共搬了大概42次家。」劉敬說。但無論走到哪兒,他們總會栽一棵樹。「在我們家院子裡,有一棵我父親和我母親一起種下的五色海棠,每年在海棠花盛開的時候,我媽媽都到這個花前去聞聞花,念叨念叨我父親,回憶當時他們種這棵樹的情景。」
  • 我的家風故事:父母教會我「忠信篤敬 真善美仁」
    我的家風故事:父母教會我「忠信篤敬 真善美仁」 2020-01-10 1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22)隱蔽戰線上的特殊犧牲
    臨行前,他自覺嚴酷的戰爭中安危難料,安撫著年僅6歲的女兒,對妻子說:「你等我6年。如果我沒回來,也沒音訊,你就別等我了,改嫁吧。」就這樣,他孤身一人踏上了新的革命徵程。傅文忱許下的承諾是6年,他和家人都沒想到,再相逢時已是10年之後。1946年,當傅文忱回到家鄉,站在父母、妻子和孩子面前時,一家人不禁悲喜交加,抱頭痛哭。
  • 跟隨CCTV1《故事裡的中國》回味長山列島上的《父母愛情》
    有人說浪漫是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但對於「守島人」來說還有一種浪漫叫四面朝大海 身邊有你在《故事裡的中國與此同時,這片島嶼,也不斷見證著守島夫妻的愛情故事。一塊完好保存六十年的方巾成為守島人的真情見證《父母愛情》中江德福和安傑相識、相知、相愛、相守的50年愛情生活,細緻入微又真實鮮活。
  • 撒貝寧:我比較後悔的一件事是把我父母從老家武漢接到北京來
    然而他的母親卻依舊住在一棟很破舊的老房子裡,和大女兒馮小軍相依為命,很多人都不明白事情的緣由 ,都罵馮小剛沒良心。很多人都說以他的經濟能力可以給母親換一個更舒適的房子,他的確也想這樣做 ,但母親不願意麻煩兒子,就一直沒有搬家。不得不說母愛真的太偉大了,在自己患病的時刻,心裡想的還是不給兒子添麻煩,獨自忍受病痛,實在讓人心酸。
  • 胡可曬小魚兒練琴大哭照片,那些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做這件事!
    有遠見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捨得讓孩子吃苦即便小魚兒哭著說練琴苦,可胡可和小魚兒都沒有放棄,因為他們知道想要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吃苦是第一步。就像周杰倫小時候學琴,媽媽總是拿著藤條站在旁邊,如果不專心練琴就會拿藤條打他。
  • 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18)新中國成立前後秘密戰線...
    相關連結: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1)你的名字為何無人知曉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2)延安「福爾摩斯」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3)長徵前夕的密報中國故事100
  • 故事:失業回鄉,母親好心給我塞錢,沒想這成我和妻子離婚導火索
    孩子的奶粉和尿布錢,靠她的工資也夠了,只是這個月九千多的房貸,得動用我們本就不多的積蓄了。在我母親眼裡一個月能掙兩萬多已經高得不可思議了,可生活就是這樣,每個月的工資都有它實在的用處,最後能剩下的,根本沒多少。我便是所謂的鳳凰男,因為我生在農村,我的父母都是農民,而我娶了一個城裡的獨生女兒當了太太。
  • 「小」字系列電視劇第三部《小捨得》開拍,爸爸不是黃磊
    《小歡喜》的結局,喬英子和方一凡都去了南京讀書,觀眾都期待他倆在南京上演一段浪漫的愛情。《小歡喜》姊妹篇《小捨得》即將開拍,你是不是很期待這倆活寶的愛情呢。從《小別離》到《小歡喜》,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中國父母最頭疼的大問題,中國父母在這方面煞費了苦心,黃磊老師飾演的爸爸幽默風趣,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好丈夫、好父親的標籤,大家都很期待他在《小捨得》裡再演父親。
  • 母親生日,我花三千租女友,母親去世後她留下三萬:好好孝順你爸
    在我們這個村,像我這樣年輕的小夥都早早出去打工了,而我卻很幸運,那年高考超常發揮,考上了一個二流大學,好在父母傾其所有,讓我順利念完大學。畢業後我留在了武漢工作,雖然工資不高,每個月只有5000,居住在破舊的小房子,但我那時候依舊懷著夢想,想著有一天能夠在武漢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雖然這個夢想看起來很遙遠,可有夢想就有動力。
  •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傾盡所有,卻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
    前段時間寫了一篇關於「高考生與陪讀母親發生衝突」的文章,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有一位自稱是高中生的網友留言:我知道父母特別愛我,為了我他們甚至願意獻出生命,但我煩他們、恨他們,我知道自己不該有這種感覺,但就是控制不住。
  • 演員劉曉曄CCTV-1《故事裡的中國》走近「父母愛情」
    《故事裡的中國》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文化類節目,由董卿擔任節目主持人,田沁鑫擔任戲劇總導演 。節目通過"戲劇+影視+綜藝"的綜合表達方式,演繹經典片段、訪談主創人物、再現真實故事背後的情感力量。11月28日晚8點檔,《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將在第六期節目中重新走進《父母愛情》,重新演繹一代守島人的愛情故事,重溫老一輩那些關于堅守和愛的溫暖記憶,向他們平凡而偉大的愛情致敬。
  • 中國故事100部丨迷途少年「執燈人」
    梅玫正和少年談心 捧起「最美公務員」榮譽證書時,重慶市大渡口區人民檢察院檢察五部主任、「莎姐」辦公室主任梅玫的腦海裡突然蹦出了一句話。那是在1991年的金雞百花獎頒獎典禮上,電影《焦裕祿》主演李雪健捧著獎盃站在舞臺中央,動情地對臺下的觀眾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 我媽、我爸和我爸男朋友的故事:《誰先愛上他的》
    《誰先愛上他的》:我媽、我爸和我爸男朋友的故事我們國產片是很少有去以同性為主題的電影的,我們大陸更是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只是提到而已,很少有電影去深刻地去直面探討這個問題。我猜大概是我們國度對於這個問題的接受能力要低得多,沒有人願意去拍(去看這部電影的評論區你就能體會到了),而且這種電影的票房大概率撲街,風險大。其實之前有部叫《女朋友。男朋友》的臺灣電影也有說這個問題,只是從側面角度來講而已,也沒有去深挖,而這部《誰先愛上他的》卻直面去講了這個問題,從「我」一個孩子的角度去講述了一段關於我媽、我爸和我爸男朋友的故事。
  • 母親沒有什麼學歷和學問,但講的故事卻深深烙印在記憶中
    劉書章 /文在母親節到來的日子裡,我常常想起我的母親,想起母親對子女的恩惠,對子女的教誨……母親的教誨在我們姊妹還小的時候家裡並不富裕,父母在竭力保證孩子們的吃穿之外也許是母親多多少少曾經受過姥爺影響的緣故吧(姥爺曾經是鄉村教書先生),這時她常常會給我們背誦《三字經》、《增廣賢文》和許多兒歌,還會常常述說許多故事,這便成了我們兒時最好的啟蒙教材。直到今天,母親背誦兒歌時那朗朗的聲音還時時迴響在我的耳畔……在我最初的記憶裡,母親便常常一邊做著針線活一邊給我們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
  • 36歲兒子辭職帶父環遊中國感動全網,在抖音首次回應網友關心
    近日,安徽36歲男子白宇在母親去世後,為幫助父親和自己緩解失去至親之痛,便帶領父親一同環遊中國的故事感動了萬千網友。2020年對於白宇的家庭來說是格外悲傷的一年,白宇的母親由於癌症不幸去世。原本雙雙退休的白宇父母老兩口,正憧憬著和祥安逸的晚年生活,卻不料病魔將這對相愛的夫妻無情分開。母親離去後,看著朝思暮想、魂不守舍的父親整日沉浸在對母親的無限懷念中,白宇決定,帶上他環中國自駕遊,讓祖國的大好山河來治療父子二人心中的悲痛。
  • 我愛你 我的母親
    梁華雲同學,看到母親一年四季只有兩身衣服換洗替換,從家裡把自己嶄新的襯衣、裙子等送給了母親,聽母親說,她的父母也是在國務院上班的。因為革命年代的特殊性(或父母被捕失聯或寄養家庭幾經轉換等),育才中學從延安來的孩子們基本上都在一邊學習一邊尋找父母親人。
  • 父母離異,畢業後我像母親一樣照顧弟弟,沒想到卻被他拉黑了!
    文:袁蓉蓉圖:來自網絡我的童年有快樂,也有說不出的痛苦和酸澀。1987年7月,父母離婚了,我們判給了父親,但父親在拿到離婚證的第二天,就去了東北大慶市打工。於是,我和弟弟被直接扔給了奶奶。父親有弟兄好幾個,奶奶的愛不可能全部放在我和弟弟的身上,因此,在我的概念裡,那麼多年,我和弟弟一直是相依為命。沒有父母的日子,我成了弟弟的依靠,好在父親偶爾還給家裡郵寄一些錢,讓我們沒有失學。
  • 姜文談起母親,幾度哽咽:不會說「好話」,是中國父母的絕症
    01 姜文:我跟我媽的關係,是我人生的最大失敗57歲的姜文,是很多人眼裡的人生贏家。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演員和導演,行走的荷爾蒙,影帝獎項拿到手軟。年輕時,和中國最紅的女明星搭戲、談戀愛。上了年紀,回歸家庭,兒女雙全。但是在一檔節目中,當主持人問他,你的人生最重要的失敗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