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坤夜讀丨人之初 性本善?(有聲)

2020-12-24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三字經》中的第一句話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的意思不難懂,用我給女兒的解釋就是,每個寶寶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個聽話的乖寶寶。這個思想原本是孟子老先生提出來的,說是人天生性善,有惻隱之心,有仁義禮智的道德之心等等。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孟子是儒家大師,就覺得儒家的大師都認為人之初性本善,儒家另一位大師荀子,就提出一個和孟子性本善截然相反的觀點,直接就說人之初性本惡,他覺得人生下來充滿原罪,是一個需要約束的小惡魔。

要不別人怎麼老說咱們中國人聰明呢,給孩子的啟蒙讀物《三字經》,第一句話就是討論人性善惡的問題,要知道,這也是現代哲學的重要話題啊,非常富有思辨的色彩,也非常的抽象。當然,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宗師級的人物,他們的觀點針鋒相對,作為儒家經典作品的《三字經》,為什麼要斬釘截鐵地說「人之初性本善」呢?我覺得這其中有古人的深意。什麼深意呢?這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在冰雪茫茫的北方,有一個古老的民族,話說一天晚上,一位老爺爺與孫子圍爐夜話,也就是坐在火堆旁聊天。

這老爺爺說:「在每個人心中,其實都存在著兩匹狼,而且這兩匹狼一直在搏鬥。」

小孩就問:「哪兩匹狼呢?」

老爺爺回答說:「一匹可被稱之為惡,它是憤怒、嫉妒、悲傷、悔恨、貪婪、傲慢等等不好的東西,另外一匹狼被稱之為善,它是喜悅、平和、愛、希望、仁慈這些好的方面。」

小孩子聽了老爺爺的話,自然會問:「最後,哪只狼贏了呢?」

大家猜老爺爺是怎麼回答的?這位飽經滄桑的老爺爺回答道:「你餵養的那頭贏了!」

這是一個很有哲理的故事,它非常形象地揭示出關於我們的一些真相。人生中真正決定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年齡,也不是背景,甚至不是學歷,而是一個人的認知模式,也就是我們思考問題的路徑和邏輯。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再來看《三字經》的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難道《三字經》的作者就敢斷定每個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懷有一顆善心嗎?當然不敢,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對人性的樂觀態度。注意了,樂觀不僅是一種心態,而且是一種品質,甚至是一種智慧。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悲觀者或許常常正確,但樂觀者卻往往成功。單純地討論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對我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更重要的是你相信人性善還是惡。相信人性的善,我們才會餵養心中的善,相信人性屬於惡,我們自然也會一不小心就餵養了心中的惡。

所以,荀子的性惡論或許更真實,也可能更接近事實,但是我們還是更願意相信孟子,相信人性本善,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也能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相信本身就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可以讓我們縱然難以徹底清除人性中的惡,但是也能時刻保持一顆向善的心。

相關焦點

  • 「人之初、性本善……」 學生進書院,切身感受國學魅力
    「人之初、性本善……」 學生進書院,切身感受國學魅力 2020-12-09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封面高考作文輔導207:人之初,性本善
    (60分)「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天性。「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心地善良,與人為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如今有些不大認可這些傳統觀念。有人說:」過分的善良,只會讓自己吃虧。「有人說:」毫無保留的善良,只會讓人得寸進尺。「也有人說:」你小心翼翼的善良,最終變成你最大的懦弱。「這引起你怎樣的思考?
  • 人之初,性本善是什麼意思,我有不同意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三字經》的第一句,關於這句話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山村,有個叫周處的人,父母在他年少時就去世了,因為平時沒人教導,本來心性善良的周處性情變得十分暴烈,經常欺負村民,時不時就把村民打得頭破血流。
  • 孟子為什麼說:人之初,性本善?歷史上有無人之初,性本惡之說?
    三字經是我國傳統啟蒙學第一書,全書1140個字,開篇便是「人之初,性本善。」將人們引入到人性的探索與研究中,也把教育與道德緊密連接在了一起。關於人性,在中國傳統思想裡,其實存在著三種不同的觀點。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了「性善論」,《孟子告子上》一文中就有「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的句子。孟子說人有惻隱之心,有羞惡之心,有辭讓之心,有是非之心。人為什麼有這四種心呢?因為這是天賦予人的本性,天道本是仁道,所以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是否正確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出自三字經,就是說一個人剛出生時,內心充滿善良,而沒有惡念。三字經流傳了幾千年,在古代是幼童啟蒙第一篇必學的課程,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任何人懷疑這句話所說的道理是否正確,本人認為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是錯誤,而且錯了幾千年。
  •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作為一本傳統的啟蒙教材,主要是想給我們表達的中國的「仁,義,誠,敬,孝。」小時候雖然不是很理解是什麼意思,但是依然能背得很流利。接觸到的人性的醜陋越多,就越開始懷疑,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 世人皆知「人之初性本善」,很多人卻忘了,後面還有一句才是重點
    因為孟子認為人的本性又或者是天性是善良的,因此才有了《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一說,其中「初」指的是剛出生的嬰兒,也就是人生命的開端,而「善」按字面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品質好,心地良好,若結合《三字經》來看,應該理解為指的是人性的光輝點,人心的美好,畢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嘛。
  • 亞坤夜讀丨蒼穹之下(有聲)
    不遠處的地鐵工地上,好些人在忙碌著。我知道,在他們腳下十幾米深陽光不能光顧的地方,有更多的人在揮汗如雨。他們會有歲月如梭、光陰似箭的感慨嗎?他們還能想到白駒過隙、鬥轉星移嗎?人的快樂與苦悶,究竟源自何方?上個周末愛人加班,小女補課,便邀幾個好友家中小聚。幾個男人在廚房侍弄飯菜,油鹽醬醋,鍋碗瓢盆,甚是歡趣。更不用說小酒怡情,推杯換盞,歡聲笑語。
  • 亞坤夜讀丨便民縫紉攤(有聲)
    市場人聲嘈雜,攤前人來車往,她心若止水,鞋墊繡出一棵椰樹,已顯雛形。她站起身來問我帶舊褲子來沒?依照舊褲子尺寸裁剪,不耽擱你時間。我說沒有。她扶著縫紉機慢慢繞過來。我以為她坐著時間久了,腿腳麻木,並沒有在意。我邁開一條腿,繃直,腰杆也挺得筆直。她拉長布尺彎下腰來。我個頭並不算高,她完全可以直接從褲腰量到褲腳。
  • 亞坤夜讀丨星星的光芒(有聲)
    照片是人的脫模,年輕漂亮的臉上洋溢著暖暖的笑容,給人的感覺自然,自信。有熟悉她的業主對她稱讚有加,但這時她浮現在我腦屏上的,是她剛上班給我的那次印象。那還是前年的一天。風輕日暖,我帶著報紙準備到小區亭子裡坐坐,正巧碰上她在搞衛生,四目相對,她臉唰地一紅,像小孩畏懼生人一樣,讓步時身體幾乎貼到亭子的柱上。我知到她是新來的,有些拘謹,便有意與她攀談。
  • 亞坤夜讀丨「福」的嚮往(有聲)
    人小心淺不諳世事,仰頭瞅著燈籠,懵懵懂懂,以為福應該「有福」的樣兒:溫柔敦厚富態,飽滿充裕豐腴。從看春聯到寫春聯,中間隔了讀書時光。很可惜,大好時光竟卡殼,上學變成了運動,高中讀罷,教育攔腰斬斷,學工學農學軍,又得去農村接受「再教育」。
  • 亞坤夜讀丨城市歌者(有聲)
    面對都市熙熙攘攘穿梭的人潮和市井裡來來往往的匆匆過客,在滾滾紅塵中,在網紅城市裡,他仍然能夠淡定從容地為生活而歌,成為城市坐標原點裡一道獨特風景。
  • 人之初,既不是「性本善」,也不是「性本惡」,那是什麼?
    《三字經》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幾乎是婦孺皆知,人人都會背誦。但人性到底是善是惡,大家也是爭論不休。亞聖孟子提出了性善論,他認為人性本善;人性的向善,就像水往低下流一樣。人性沒有不善良的,水沒有不向下流的。於是《孟子·告子上》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亞坤夜讀丨憑樓千載舞涼風(有聲)
    這一次,始終自信「我輩豈是蓬蒿人」,畢生希望「大鵬一日同風起」,無比渴望建立不世功業的李白,遇到了生平最為慘痛的打擊。安史之亂發生後,李白以為自己一直以來苦苦追尋的建功立業的機會已經到來,興致勃勃地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平叛部隊。誰曾想永王剛愎自用,想與哥哥肅宗李亨一爭天下,結果兵敗被殺。李白作為偉大的吹鼓手,11首《永王東巡歌》唱徹寰宇,此時自然脫不了干係,被罰流放夜郎。
  • 《三字經》授課記錄:人之初,性本善,「性」是什麼?
    人之初,性本善一開始我問過我先生,性,究竟是什麼?我先生答:「那你自己研究去吧,你去看看以前的最開始的有人講性嗎?」這就開啟了我對這件事情的探索追尋。實際上在三代(夏商周)的時候,沒有「性」字。往往去看《詩》、《書》就知道了,《詩》、《書》大體記載了三代的學問。
  • 亞坤夜讀丨修鞋老譚的願望(有聲)
    彈指一揮,老譚來長沙已有十五個年頭了,雖然他那雙粗手細活很受歡迎,但真正顯山露水也還是在幾年才廣為長沙人知曉。他是湘潭花石人,與我是老鄉且是家門,我剛從教師崗位上退休,常去他店裡坐坐,對他店中的興衰及忽然聲名鵲起耳聞目睹,知曉點點滴滴。老譚最開始家境很不寬裕,初中沒畢業,他爹就逼他輟學去修鞋,說是「藝精一門,養得家庭。行行出狀元,鞋襪半身衣,鞋好人精神,發狠學藝就會出息!」
  • 亞坤夜讀丨丁真贏在了「真」字上(有聲)
    丁真生於偏僻之地,學歷不高,家境一般,工作就是放犛牛,連普通話都說不好,為什麼會紅、會轟動、會一炮打響,換言之丁真究竟贏在哪裡?其中因素很多,屬於哲學上的多因一果。從表面上來看,他是通過攝影師隨意拍攝的幾十秒的視頻放在網上走紅的,是一次無意之舉,偶然而又意外。但依我管見,這裡邊又具有強烈的必然性,他最重要的就贏在一個「真」字上,堪稱人如其名。
  • 夜讀丨人,可以精明,但不能陰險
    全民夜讀來自民生周刊00:0006:40點擊上方綠標收聽朗讀音頻文/一心問禪古言說:「精,乃智慧;陰,乃邪惡。」做人可以精明,但不能陰險。人生在世,要想過得心安自在,就要品行端正。算計別人,就是算計自己《三國志》有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生而為人,應有是非之心,為人要有品,做事要有底線。但總有人,為滿足一己私慾做出傷天害理之事,把精明都用在算計上,給自己埋下禍根。
  • 亞坤夜讀丨穿紅毛衣的英語老師(有聲)
    那時初入中學,我未能適應:月考、中考、期終考……考試不斷,小學六年一直當班長,如今找不到一點優越感,無可奈何的窘迫,我難受極了。我等著機會「翻身」。有一次,學量詞。譬如:一張紙、一支鋼筆等。老師請會「漢譯英」的同學上臺寫。
  • 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是對的嗎?荀子有不同看法
    歡迎大家來到大學有術,關注博博,和博博一起淺談哲學在我們的小學課本中學過這樣的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這是我國古代儒家亞聖孟子所說的話。圖為孟子的簡介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我們都知道孟子作為儒家亞聖,他的主要思想也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仁」,「性善」論是他「仁政」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