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越來越低,人們開始使用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等取暖物品。據媒體報導,已經有不少人在使用暖寶寶等取暖物品時被燙傷。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李蘭青提示,此類取暖產品的溫度雖然不會特別高,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表溫度的低熱物體所造成的燙傷。有研究報導,人體直接接觸到溫度在70℃左右的物體1分鐘時,接觸60℃左右的物體5分鐘時,皮膚就會起水皰,如果接觸得時間再長一些,皮膚上就會形成潰瘍。低溫燙傷多發生在人們冬天使用一些取暖物品時,如暖寶寶,熱水袋,暖手寶等,臨床上則常見於理療時間過長,或者理療儀器距離太近造成的燙傷。
發生輕度燙傷時,人們的皮膚上多會發紅、疼痛、起水泡;嚴重燙傷的,皮膚上會出現水皰,周圍紅腫,中心部位皮膚變白甚至變黑的情況,逐漸形成潰瘍,治療所需的時間也相應要延長。
在使用暖寶寶等取暖物品的過程中,人們一旦發現皮膚上出現紅熱或者起水皰的症狀,首先可自行用碘伏消毒,外用一些消炎藥膏,如燙傷類藥膏、紅黴素眼藥膏、百多邦等;也可用雷夫奴爾溶液浸溼紗布,給被燙傷的皮膚做溼敷。如果發現燙傷部位的皮膚出現白色或者黑痂,尤其是黑痂周圍的皮膚紅腫時,建議到醫院就診,讓醫生判斷燙傷的程度,做及時處理。需要提醒的是,有時燙傷會因為處理不當而造成病情加重,導致病程延長。
在皮膚被燙傷並形成潰瘍時,人們可以外用具有去腐生肌作用的藥物,目前普通藥店裡都有不少這樣的藥物。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到醫院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預防低溫燙傷,在使用暖寶寶類的敷貼時,要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不要讓暖寶寶直接接觸皮膚。使用暖水袋時,要注意擰緊蓋子,避免熱水外漏,可用毛巾包裹暖水袋再使用,不要在睡覺時使用,以免在熟睡中燙傷。自己在家使用一些儀器做理療時,一定要提前看好使用說明書,注意保持好儀器與皮膚的距離,理療時間不要過長。此外,不少糖尿病患者伴有周圍神經病變,對疼痛感覺差,而且一旦出現外傷感染就很難控制,常常造成嚴重後果,因此更應該注意避免發生燙傷。建議糖尿病患者要儘量避免使用暖寶寶、熱水袋等取暖物品,也不要用溫度過高的熱水泡腳。(劉波)
【來源:今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