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取暖 當心「低溫燙傷」

2020-12-24 瀟湘晨報

隨著氣溫越來越低,人們開始使用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等取暖物品。據媒體報導,已經有不少人在使用暖寶寶等取暖物品時被燙傷。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李蘭青提示,此類取暖產品的溫度雖然不會特別高,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表溫度的低熱物體所造成的燙傷。有研究報導,人體直接接觸到溫度在70℃左右的物體1分鐘時,接觸60℃左右的物體5分鐘時,皮膚就會起水皰,如果接觸得時間再長一些,皮膚上就會形成潰瘍。低溫燙傷多發生在人們冬天使用一些取暖物品時,如暖寶寶,熱水袋,暖手寶等,臨床上則常見於理療時間過長,或者理療儀器距離太近造成的燙傷。

發生輕度燙傷時,人們的皮膚上多會發紅、疼痛、起水泡;嚴重燙傷的,皮膚上會出現水皰,周圍紅腫,中心部位皮膚變白甚至變黑的情況,逐漸形成潰瘍,治療所需的時間也相應要延長。

在使用暖寶寶等取暖物品的過程中,人們一旦發現皮膚上出現紅熱或者起水皰的症狀,首先可自行用碘伏消毒,外用一些消炎藥膏,如燙傷類藥膏、紅黴素眼藥膏、百多邦等;也可用雷夫奴爾溶液浸溼紗布,給被燙傷的皮膚做溼敷。如果發現燙傷部位的皮膚出現白色或者黑痂,尤其是黑痂周圍的皮膚紅腫時,建議到醫院就診,讓醫生判斷燙傷的程度,做及時處理。需要提醒的是,有時燙傷會因為處理不當而造成病情加重,導致病程延長。

在皮膚被燙傷並形成潰瘍時,人們可以外用具有去腐生肌作用的藥物,目前普通藥店裡都有不少這樣的藥物。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到醫院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預防低溫燙傷,在使用暖寶寶類的敷貼時,要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不要讓暖寶寶直接接觸皮膚。使用暖水袋時,要注意擰緊蓋子,避免熱水外漏,可用毛巾包裹暖水袋再使用,不要在睡覺時使用,以免在熟睡中燙傷。自己在家使用一些儀器做理療時,一定要提前看好使用說明書,注意保持好儀器與皮膚的距離,理療時間不要過長。此外,不少糖尿病患者伴有周圍神經病變,對疼痛感覺差,而且一旦出現外傷感染就很難控制,常常造成嚴重後果,因此更應該注意避免發生燙傷。建議糖尿病患者要儘量避免使用暖寶寶、熱水袋等取暖物品,也不要用溫度過高的熱水泡腳。(劉波)

【來源:今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冬季「取暖神器」齊上陣,「低溫燙傷」要警惕!
    南方人過冬實在是太難了吃飯時只有飯是熱的躺被窩喘氣還凍鼻子去浴室洗澡邊洗邊抖那麼沒有暖氣的南方人到底靠什麼取暖?噹噹噹噹然少不了南方人最心愛的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啦這些暖身神器充分保障了南方人的日常保暖需求不過,許多人不知道這些備受喜愛的冬季暖身法寶也可能成為傷人利器冬季需警惕!低溫也能燙傷人!
  • 用「取暖神器」 需提防低溫燙傷
    不少人都拿出了暖寶寶、電水袋等「取暖神器」。河北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尹建奇提醒,這些「取暖神器」如果使用不當,會造成低溫燙傷,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尤其要小心使用。 這些人要特別當心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
  • 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常州88歲老人雙腳被熱水袋燙傷出現潰爛
    隨著冷空氣的來襲,各種取暖用品受到追捧。不過,這些產品使用不當也容易造成燙傷。近日,家住常州經開區88歲的黃女士,因雙腳被熱水袋燙傷後出現潰爛,不得不入院治療。黃女士長期臥床,由於子女都在外工作,所以家中請了一位護工幫忙照料。
  • 兒童用熱水袋取暖,卻致低溫燙傷
    蘆主任仔細查看了患處,詢問是否有使用取暖工具,家長說睡覺時用過熱水袋,蘆主任說,這是燙傷了。家長質疑的說:不可能啊,熱水袋外面包著布袋子,不燙啊。蘆主任告訴家屬,這叫做「低溫燙傷」。一提到燙傷,人們一般都會想到開水或者蒸汽等引起的高溫燙傷,實際上,除了這種常見的燙傷之外,另外還有一種叫低溫燙傷,低溫燙傷的溫度並不高,但是接觸的時間比較長,還是會導致皮膚受傷。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這麼用
    天冷了,不少人用上了暖寶寶和熱水袋,但是要當心低溫燙傷,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萬一燙傷後該怎麼做?一起來了解吧↓低溫燙傷一般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造成皮膚的損傷。
  • 冷冷冷冷冷~你還抱著熱水袋、暖寶寶取暖?當心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來源:健康中國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 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甚至於我們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導致其發熱後長時間接觸皮膚,後果也很嚴重。
  • 習慣使用暖水袋、暖寶寶,要小心「低溫燙傷」
    進入冬季,我們總是習慣使用暖水袋、暖寶寶等取暖用品,但長時間使用還要小心「低溫燙傷」。1月6日上午,方女士帶著年過八旬的老母親來到貴陽燒傷醫院換藥。老人是半個月前在家使用暖寶寶不當導致燙傷,被燙傷後的皮膚現在還有明顯的發紅、潰爛。在醫院燒傷整形科,前來換藥的患者絡繹不絕。
  • 這些情況下使用暖寶寶、熱水袋 易造成低溫燙傷
    你知道嗎,這些物品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能夠導致燙傷的最低溫度是45℃左右,超過這個溫度且較長時間接觸,就可能造成皮膚燙傷。如果接觸皮膚時間特別長,甚至能夠造成非常嚴重的燙傷。」北京市隆福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雁介紹,冬季常用的各種取暖物品都可能超過45℃,比如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甚至長時間貼近臉龐打手機都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 熱水袋灌進開水後炸裂 常州8歲兒童被燙傷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說到取暖,北方靠暖氣,南方則靠神器,熱水袋、電熱毯、暖寶寶等是比較常見的「取暖神器」,但是如果取暖不當,也容易造成燙傷,大家可要當心了。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隨著冬季禦寒方式越來越多,因為焐熱水袋被燙傷前來就診的市民比以前少了,但這仍是每年冬季的常見問題,而且兒童燙傷的概率要明顯高於成人。常州第一人民醫院整形燒傷科主治醫師王穎倩介紹,一般就是小朋友在家不小心打翻了開水瓶,還有就是洗澡的時候,小孩栽進了熱水裡,或者是因為跑步的時候不小心踢翻了熱水瓶。
  • 【經廣•健康】寒冷季節,謹防低溫燙傷!這類人尤其要注意
    殊不知 這些取暖神器 容易帶來低溫燙傷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取暖設備和理療設備的溫度雖然不高,如果接觸時間很長亦可導致皮膚燙傷。在熱源溫度超過45℃的前提下,接觸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造成皮膚以及皮下組織的損傷。以最常見的熱水袋為例,其使用時的溫度很容易超過45℃,但這種相對低的溫度對皮膚的疼痛刺激較輕,因為種種原因感覺相對遲鈍的情況下容易忽略,造成低溫燙傷。
  • 暖手寶、暖足貼、暖腳寶……新式取暖神器風靡潮人圈,年輕人低溫...
    然而使用不當可能引發低溫燙傷。記者日前從江城一些大醫院獲悉,今年入冬來,一些醫院皮膚科收治的年輕人因使用各種取暖神器造成的低溫燙傷增加,較去年增近兩成。有些取暖設備剛開始接觸時不覺得燙,也不會有強烈疼痛感,但接觸得久了,熱量持續積累就可能造成低溫燙傷。相比高溫燙傷,低溫燙傷易被忽視,會導致皮膚出現紅腫、水泡、脫皮等,看起來好像不是很嚴重、面積不大,實際上已傷害到真皮甚至皮下組織,嚴重時可能造成深部組織壞死。
  • 「低溫燙傷」頻發!醫院提醒:使用熱水袋、暖寶寶要注意
    不過,使用這些取暖工具的時候,也要注意低溫燙傷! 近期,浙江一兒童醫院就接診了不少兒童低溫燙傷患者,以低齡的幼兒和小學生居多,燙傷的部位則大多集中在腿部 。
  • 脂肪沒那麼"機智" 低溫也不背長胖的"鍋"
    低溫環境下代謝未必會變慢首先,低溫環境會使身體代謝率增高,其中也包含脂肪代謝率。在寒冷的天氣裡,為了維持皮膚溫度,身體會加快新陳代謝,以保證能量供應。其中供給能量最多的是人體內的糖分。而當糖類分解供能無法滿足需求時,脂肪就會參與進來。所以說,寒冷狀態下脂肪代謝未必會減慢。其次,脂肪沒那麼「機智」,不會知道哪兒冷就去哪兒。
  • 用暖腳「神器」取暖,小夥竟坐了輪椅,還上了手術臺!
    天氣一冷,各種取暖神器便開始大顯身手,但「神器」使用不當,也會成「毀膚利器」,造成燙傷現象,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低溫燙傷」。這不,來自杭州的小夥一不小心竟被暖腳爐「燙」成III度灼傷,由於創面太深,不得已還做了個手術。溫度並不算高的取暖「神器」還能把人燙傷,這是咋回事兒呢?
  • 低溫也不背長胖的「鍋」
    低溫環境下代謝未必會變慢  首先,低溫環境會使身體代謝率增高,其中也包含脂肪代謝率。在寒冷的天氣裡,為了維持皮膚溫度,身體會加快新陳代謝,以保證能量供應。其中供給能量最多的是人體內的糖分。而當糖類分解供能無法滿足需求時,脂肪就會參與進來。所以說,寒冷狀態下脂肪代謝未必會減慢。
  • 孕婦「花式取暖」需謹慎
    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要來了,各種「花式取暖」開始重出江湖。暖寶寶、熱水袋、電熱寶、暖手蛋、暖手墊、暖手枕、電熱毯……這些保暖神器,你一定不陌生,但你了解它們正確的打開方式嗎?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專家們提醒市民,「花式取暖」需謹慎,尤其是孕產婦應儘量避免使用。
  • 禦寒神器熱銷 取暖不再靠「抖」
    記者走訪各大賣場了解到,連日來取暖產品銷售大增。    取暖小家電熱銷 網紅產品受歡迎    曾經有人調侃:「北方人禦寒靠供暖,南方人禦寒全靠抖。」如今防寒商品推陳出新,湛江市民取暖已不再靠抖。天氣寒冷,賣場上首先「火」起來的就是取暖家電。
  • 用熱水袋暖寶寶取暖,卻上了手術臺!這類「禦寒神器」別買
    入秋之後家長們怕孩子受凍除了把孩子裡三層、外三層地裹起來還開始尋找各種「禦寒利器」比如暖寶寶、熱水袋……但大家不知道這種取暖方法可能讓娃「很受傷」……暖水袋、電熱寶、電熱毯其實低溫物體短時間接觸並無大礙但是長時間接觸就如同「慢火燉肉」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這裡就不得不提起一個概念——「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感覺遲鈍或睡得沉的一些人,比如嬰幼兒、老人、癱瘓病人或醉酒者,緊貼熱水袋,部分皮膚就容易造成局部燙傷。
  • 寒冬取暖,小心這溫和的「壞蛋」
    電熱毯 各種便捷取暖設備開始走俏 但要注意的是 皮膚長時間接觸取暖設備 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造成低溫燙傷 什麼是「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