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青新聞網訊 新一波的冷空氣到來,讓最低氣溫一直在零下六七度徘徊。不少人都拿出了暖寶寶、電水袋等「取暖神器」。河北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尹建奇提醒,這些「取暖神器」如果使用不當,會造成低溫燙傷,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尤其要小心使用。
這些人要特別當心
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感覺遲鈍或睡得沉的一些人,比如嬰幼兒、老人、癱瘓病人或醉酒者,緊貼熱水袋的部分皮膚就容易造成局部燙傷。
低溫燙傷的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面積也不大。但是燙傷皮膚表面看上去燙傷不太嚴重,但創面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果處理不當,嚴重會發生潰爛,長時間都無法癒合。
注意別長時間使用
那麼,我們要如何預防低溫燙傷呢?為了避免發生低溫燙傷,老人最好不要長時間接觸溫度超過體溫的物品。一些患有糖尿病、脈管炎或中風後遺症、長期臥床的老人尤需特別注意。
1. 電熱毯:如果用電熱毯,溫度不要設得過高,也不要整夜使用,更不要長時間地貼近暖氣片等取暖設備。
2. 熱水袋:在使用熱水袋取暖時,水溫不易過高,熱水袋外面最好用布包裹隔熱,或放於兩層毯子中間,使熱水袋不直接接觸使用者的皮膚。
3.暖寶寶:女士們愛用的暖寶寶,不要直接貼在皮膚上,最好隔幾層衣服;貼的時間不要太久,每隔一段時間,揭下來換個位置貼;也不要貼著暖寶寶睡覺。
4. 暖氣片:最好避免直接接觸暖氣片,也不要長時間地貼近暖氣片。
發生低溫燙傷這樣處理
一旦發生低溫燙傷要先進行降溫處理。
1.降溫處理:在低溫燙傷後,立即用冷水衝洗燙傷的部位,以降低傷口的溫度,緩解疼痛並將燙傷的傷害降到最低,如果發現燙傷脫皮的現象,改用浸泡的方式進行降溫,降溫時間應在15~20分鐘為最佳。
2.消毒殺菌:在降溫過後,使用碘伏或者生理鹽水進行消毒殺菌,以免傷口感染。
3.適量塗藥:塗抹適量的燙傷膏,能夠有效止痛,並促進傷口細胞的修復。
4.及時就醫:如果發現燙傷情況比較嚴重,燙傷部位的皮膚呈紅褐色或灰色,並且燙傷面積過大,無法自行處理,建議立即就醫治療。
文/河青新聞網記者王珊
河青新聞網編輯蔣常林|頻道主編陳雪|頻道監製賈江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