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情況下使用暖寶寶、熱水袋 易造成低溫燙傷

2021-01-09 新京報

元旦小長假,受疫情影響,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要儘量減少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尤其是密閉場所,聚會聚餐等要控制人數。

想到戶外走一走,又怕冷怎麼辦?很多人紛紛找出熱水袋、暖寶寶等各種「禦寒神器」。你知道嗎,這些物品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

「能夠導致燙傷的最低溫度是45℃左右,超過這個溫度且較長時間接觸,就可能造成皮膚燙傷。如果接觸皮膚時間特別長,甚至能夠造成非常嚴重的燙傷。」北京市隆福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雁介紹,冬季常用的各種取暖物品都可能超過45℃,比如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甚至長時間貼近臉龐打手機都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陳雁表示,低溫燙傷常發生在人體下肢。「下肢感覺相對遲鈍,低溫對皮膚疼痛刺激較輕,可能不知不覺就被燙傷了。」另外,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末梢神經損傷,腦梗塞造成的感覺功能下降或喪失、腰背疾病導致的下肢感覺減退,服用鎮靜安眠藥物,醉酒,極度疲勞,手術後麻醉藥未完全代謝等情況,也容易在使用這些取暖物品的時候造成低溫燙傷。

這種相對低溫對皮膚疼痛刺激較輕,容易被忽視,如果較長時間接觸,可能烤熟皮膚甚至皮下組織。陳雁表示,被低溫燙傷的表面看起來可能是紅腫、水皰、脫皮或者發白,但創面下深度很深,表現為皮膚全層壞死,可以達到三度甚至四度創面。「如果處理不當,嚴重者會發生潰爛,長時間無法癒合。」

一旦發生低溫燙傷,可以用涼毛巾或涼水衝燙傷處15至20分鐘,這樣能夠減輕疼痛和紅腫,可以降低出現水皰和結痂的機率。陳雁提醒,「不要用醬油、牙膏或其他別的調味料、土方等塗抹患處,容易引起燙傷處感染,不要立即弄破水皰。如果創面深,應保護創面不受汙染,及時就醫,由醫生判斷燙傷等級並治療。」

陳雁建議,購買取暖設備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使用熱水袋等取暖物品時,溫度不要太高,不要直接接觸皮膚,最好中間墊上毛巾等;睡前關閉電熱毯等發熱設備,間斷使用;取暖物品不要長時間放在身體同一個位置。「對於認知功能不好,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家人要經常檢查局部皮膚。」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趙琳

相關焦點

  • 習慣使用暖水袋、暖寶寶,要小心「低溫燙傷」
    進入冬季,我們總是習慣使用暖水袋、暖寶寶等取暖用品,但長時間使用還要小心「低溫燙傷」。1月6日上午,方女士帶著年過八旬的老母親來到貴陽燒傷醫院換藥。老人是半個月前在家使用暖寶寶不當導致燙傷,被燙傷後的皮膚現在還有明顯的發紅、潰爛。在醫院燒傷整形科,前來換藥的患者絡繹不絕。
  • 「低溫燙傷」頻發!醫院提醒:使用熱水袋、暖寶寶要注意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浙江新聞頻道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 最近氣溫起起伏伏,但寒冷始終是主旋律,大冷天裡,很多人都說,離了暖寶寶、熱水袋 ,這日子簡直沒法過了。
  • 兒童用熱水袋取暖,卻致低溫燙傷
    蘆主任仔細查看了患處,詢問是否有使用取暖工具,家長說睡覺時用過熱水袋,蘆主任說,這是燙傷了。家長質疑的說:不可能啊,熱水袋外面包著布袋子,不燙啊。蘆主任告訴家屬,這叫做「低溫燙傷」。一提到燙傷,人們一般都會想到開水或者蒸汽等引起的高溫燙傷,實際上,除了這種常見的燙傷之外,另外還有一種叫低溫燙傷,低溫燙傷的溫度並不高,但是接觸的時間比較長,還是會導致皮膚受傷。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這麼用
    天冷了,不少人用上了暖寶寶和熱水袋,但是要當心低溫燙傷,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萬一燙傷後該怎麼做?一起來了解吧↓低溫燙傷一般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造成皮膚的損傷。
  • 冬季取暖 當心「低溫燙傷」
    隨著氣溫越來越低,人們開始使用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等取暖物品。據媒體報導,已經有不少人在使用暖寶寶等取暖物品時被燙傷。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李蘭青提示,此類取暖產品的溫度雖然不會特別高,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
  • 冬季「取暖神器」齊上陣,「低溫燙傷」要警惕!
    噹噹噹噹然少不了南方人最心愛的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啦這些暖身神器充分保障了南方人的日常保暖需求不過,許多人不知道這些備受喜愛的冬季暖身法寶也可能成為傷人利器冬季需警惕!低溫也能燙傷人!在很多人意識裡, 暖寶寶的溫度是很安全的,所以會習慣直接貼在身上入睡。實際上,暖寶寶的平均溫度一般在53℃左右,最高可達65℃以上。而只要44℃,持續時間達6個小時皮膚就會出現低溫燙傷。什麼是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45℃~50℃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如同「文火燉肉」。
  • 用「取暖神器」 需提防低溫燙傷
    不少人都拿出了暖寶寶、電水袋等「取暖神器」。河北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尹建奇提醒,這些「取暖神器」如果使用不當,會造成低溫燙傷,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尤其要小心使用。 這些人要特別當心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
  • 熱水袋灌進開水後炸裂 常州8歲兒童被燙傷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說到取暖,北方靠暖氣,南方則靠神器,熱水袋、電熱毯、暖寶寶等是比較常見的「取暖神器」,但是如果取暖不當,也容易造成燙傷,大家可要當心了。常州8歲的小孫同學比較怕冷,晚上睡覺媽媽都會給他準備一個熱水袋,誰知前幾天晚上剛躺下沒多久,熱水袋就炸了。家長說,當時把燒開的熱水灌進熱水袋之後就出事了。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隨著冬季禦寒方式越來越多,因為焐熱水袋被燙傷前來就診的市民比以前少了,但這仍是每年冬季的常見問題,而且兒童燙傷的概率要明顯高於成人。
  • 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常州88歲老人雙腳被熱水袋燙傷出現潰爛
    不過,這些產品使用不當也容易造成燙傷。近日,家住常州經開區88歲的黃女士,因雙腳被熱水袋燙傷後出現潰爛,不得不入院治療。黃女士長期臥床,由於子女都在外工作,所以家中請了一位護工幫忙照料。最近氣溫驟降,護工出於好心為黃女士準備了熱水袋取暖,沒想到意外發生了。黃女士的護工說:「原來她腳冰冰涼,隔夜水冷的熱水袋倒不要緊。後來燒開會把東西包好了,這個毛衣系好了。
  • 這些人不宜貼「暖寶寶」、抱熱水袋!
    熱水袋和暖寶寶等取暖「神器」 在冬季給我們帶來溫暖 值得注意的是 這些「神器」若使用不當 會悄悄「燙傷」你!
  • 熱水袋燙壞皮膚,害孩子做植皮手術!這些「禦寒神器」很要命→
    但是要知道這些東西使用時稍不留神就可能會把孩子燙傷▼深圳市兒童醫院骨科燒傷整形組 副主任醫師熊竹 >我們曾經遇到過一個三度燙傷的孩子,就是用熱水袋在孩子身邊一直放著就燙傷了,皮膚已經全部壞死、發黑,形成了焦痂。
  • 暖手寶、暖足貼、暖腳寶……新式取暖神器風靡潮人圈,年輕人低溫...
    然而使用不當可能引發低溫燙傷。記者日前從江城一些大醫院獲悉,今年入冬來,一些醫院皮膚科收治的年輕人因使用各種取暖神器造成的低溫燙傷增加,較去年增近兩成。母親趕緊帶她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皮膚科求診,醫生詳細檢查和詢問後診斷,患者此前的水泡是低溫燙傷導致,並進行了對症處理。醫生說,燙傷後要及時消炎處理,這樣傷口才好得快,在沒有消毒的情況下自行將水泡弄破,反而易致傷口感染。  該院皮膚科主任高英介紹,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
  • 熱水袋儘量不要使用「祖傳的」為了保暖這些坑別踩
    為了保暖,這些「坑」別踩!進入冬季,氣溫下降,各地上演「花式取暖」,從秋褲、暖寶、熱水袋,到空調、暖氣、電熱毯……你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了嗎?第一招:暖寶寶當心出狀況秋冬取暖招數中,暖寶寶總有一席之地。貼上一片,效果明顯,再也不用裹緊小被子瑟瑟發抖啦!不過,如果暖寶寶使用不當,可能會讓你出些「狀況」。
  • 冷冷冷冷冷~你還抱著熱水袋、暖寶寶取暖?當心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來源:健康中國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 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
  • 用熱水袋暖寶寶取暖,卻上了手術臺!這類「禦寒神器」別買
    這些防寒產品,每到寒潮來襲時,就會被家長們翻出來。但是要知道這些東西使用時稍不留神就可能會把孩子燙傷深圳市兒童醫院骨科燒傷整形組副主任醫師熊竹表示:「我們曾經遇到過一個三度燙傷的孩子,就是用熱水袋在孩子身邊一直放著就燙傷了,皮膚已經全部壞死、發黑,形成了焦痂。這個孩子後來做了植皮手術。」
  • 牢記正確使用法則
    3暖寶寶易從「送溫暖」變「送燙傷」暖寶寶是每年冬天都非常火的禦寒神器,也是很多人天冷時的必備物品之一。它是通過一些物質,如高濃度的純鐵粉,發生氧化反應,將化學能轉換為熱能,從而產生保暖功效。溫度一般在50-60℃之間,時間通常能維持6-12小時。而暖寶寶貼在給人溫暖的同時,若是不注意,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
  • 熱水袋破裂燙傷4歲女童 這些取暖神器可能也是「定時炸彈」
    熱水袋、電熱毯、烤火爐、暖氣片等過冬神器給各家各戶帶來溫暖的同時,也隱藏著意料不到的危險。12月2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重醫兒童醫院了解到,近日來被各式各樣取暖設備燙傷兒童的案例屢見不鮮,有上升趨勢。「怎麼也想不到,平時用得好好的熱水袋突然就破裂了,漏出的開水還把我女兒燙傷了。」
  • 【經廣•健康】寒冷季節,謹防低溫燙傷!這類人尤其要注意
    取暖神器深受大家的喜愛 殊不知 這些取暖神器 容易帶來低溫燙傷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取暖設備和理療設備的溫度雖然不高,如果接觸時間很長亦可導致皮膚燙傷。在熱源溫度超過45℃的前提下,接觸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造成皮膚以及皮下組織的損傷。以最常見的熱水袋為例,其使用時的溫度很容易超過45℃,但這種相對低的溫度對皮膚的疼痛刺激較輕,因為種種原因感覺相對遲鈍的情況下容易忽略,造成低溫燙傷。
  • 一不小心就會燙傷?想要安全處理燙傷,正確方法很重要
    人們在生活難免會被人們在生活難免會被燙傷,洗澡、煮菜、暖寶寶等等都可能會引起燙傷。那麼燙傷後要怎麼辦呢?下面就由亮健好藥君為大家介紹一下吧。一、什麼是燙傷?人們經常說燙傷也屬於燒傷。Ⅲ°燙傷是最嚴重的狀況,這時患者的皮膚,脂肪肌肉和骨骼已經受損。二、什麼情況下容易燙傷?1.長時間使用暖水袋或者暖寶寶。長時間與暖水袋和暖寶寶接觸,局部組織受壓,血流受阻,熱能會積聚,可能會造成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