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下,歷史學作用如何?應該如何理性看待

2020-12-22 思考的歷史

去年年底開始,新冠疫情肆虐著中華大地,雖然經過政府的強有力措施和群眾的萬眾一心,終於中國的情況得到了緩解,但是任務卻依然沉重。疫情目前來說並未過去,世界各地都陸續出現了緊張的局勢,人類社會似乎迎來了一次巨大的挑戰。

當疫情爆發之時,在華夏大地之上,幾乎全民皆兵,人人都是護衛者,都主動地在這場戰役中承擔著自己的責任,特別是醫學領域的醫護人員,幾乎是這場疫情中最令人肅然起敬的英雄。當然,整個社會幾乎所有領域都積極地參與其中,不過也有一些領域似乎在這場戰役中,沒了聲音,顯得尤其掙扎。歷史學科便是其中一員。

疫情爆發開始,各界所想的都是如何迅速阻止疫情的發展,所以幾乎出功出力。那歷史學科呢,在做什麼呢?縱觀整個過程似乎讓人有點沮喪,因為在這個事件裡就歷史學科而言,能做的事實寥寥無幾。歷史是什麼呢?我們不免再想起這個問題。過去的客觀事實是歷史。那歷史能為這次疫情做什麼?參照以往的經驗,我們似乎應該首先做到的是「借鑑歷史」,但是當我們匆忙的去翻看材料,卻震驚地發現到,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似乎這次疫情的特殊性,讓歷史這門學科有點手足無措,這一點上歷史這門學科的缺點便被無限的放大出來,以前的以古鑑今的方式完全不能適用於這場疫情之下,在如今更應該做的是如何直面現實。

但是擺在歷史學科面前的問題,也是很明顯。要直面現實不是不可能,一串串冰冷的數字,都是一個個殘酷的現實,但是卻顯得如此無力。我們似乎沒有辦法像以往那樣藉助資料來解釋問題。面對冷冰冰的數字,我們怎麼去解釋問題?所以歷史學科在這次疫情之前,暴露出來的問題就是資料不夠及時,甚至無法去閱讀如今的資料。在以往的歷史學科研究裡,我們可以對傳統資料進行排查篩選,但是現在卻不行了,因為如今的社會,早就已經不是單純的文字資料時代,更多的是作用到數據時代,也就是所謂大數據。面對這樣的現狀,歷史學科需要想的是如何獲取資料,如何解讀資料,如何革新自己的分析能力。以往的我們似乎只能分析過去的事實,如今面對現實的問題,如何解讀,就是擺在所有歷史學者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在以往的經驗裡,我們都很看重歷史的因果關係,有著自己一套固定的思維方式,那便是經驗式的歷史認知到論證性的歷史分析,然而這種模式之下,歷史往往就會陷入框架之中,從一門大眾學科變成一門小眾學科,也就成了小部分人自己的歷史,而非大眾的歷史,服務社會的歷史。慢慢的歷史成了一門封閉的學科,大家很難得以交流,也就使得歷史沒辦法跟上社會的發展,跟不上大數據時代。有的人甚至很享受這樣的情況,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學者,不願同他人交流,還沉浸在自己過去的那一套理論當中,企圖在從以往的材料得出一個解釋,但是我們說這幾乎是自欺欺人。

當然,如果說歷史學科在這場戰役中毫無用處也是不可取的。就歷史學科而言,能夠起到的作用依然是很明顯的,至少警示人們,還是尤其突出。用以往一個血淋淋的例子敲打著大家的神經,似乎還是尤其明顯。這一點從大家朋友圈的分享其實可以看出,就是近代以來中國人面對疫情的措施和態度,以及完成的經濟損失,所以歷史學科也非毫無作用,當然作用有限是板上釘釘。

那麼歷史學科應該怎麼做,首先第一步肯定是革新,革新觀念,革新技術。第二步就是開放,開放交流,開放材料。第三步就是學習,學習任何一個走在前列的學科,學習他們的技術,他們的態度,他們的決心,甚至他們的謙虛。所以對於歷史學科而言,自己也應當遺忘缺陷,正視現在,直面事實。

相關焦點

  • 留學申請季:疫情之下如何理性留學
    全球疫情形勢不樂觀,國際局勢複雜,仍在國外繼續學業的中國留學生也面臨著健康風險、學習模式變化等挑戰……面對這些複雜交錯的因素,準備申請2021年出國讀書的中國學子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如何理性規劃留學?根據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發布的《新冠疫情如何影響全球留學生》顯示,中國僅有4%的受訪者表示將取消留學計劃,48%希望推遲留學。
  • 北大光華|唐遙:如何理性看待疫情之下的A股走勢?
    【MBA中國網訊】疫情肆虐,2020年從一開始就註定不易。這場風暴對中國經濟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何應對?我們將從資本市場、宏觀經濟、中小企業發展、消費者信心等角度,邀請北大光華學者進行解讀和分析。休市10日後,A股在今日(2月3日)終於迎來開盤。
  • 如何理性看待蝙蝠俠的黑化問題?
    部分網友說喜歡DC漫畫,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看,現在比較適合新人入坑的漫畫是《新52蝙蝠俠》,施科特·施耐德用它成功的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這本漫畫也可以說是整個新52時期最搶眼的一本。而狂笑蝙蝠在經歷了失敗之後總結了自己的經驗,那就是應該組建自己的團隊,而且黑暗之神巴巴託斯並不是無敵的,他的背後還有更加可怕的存在。所以在狂笑決定尋找真相的時候,他發現了多元宇宙的秘密,整個多元宇宙都是由一個神秘的存在創造的,而她就是毀滅女神帕佩圖阿。
  • 迎接歷史學的「數字轉向」
    過去幾個月以來,一場全球範圍的疫情,給人們帶來了程度不同的、各種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在同一事件裡,相近的生活經歷、創傷體驗,使得人們能夠藉由各自的經驗而對他人在此過程中的命運有了更為切身的理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同身受」,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移情作用」。
  • 華山專家:恐慌與激情過後,該如何思考未來抗擊新冠之路
    恐慌與激情過後:該如何冷靜思考我們的未來抗擊新冠之路前言全國各地的病例數每日在飆升,除了西藏,全國各省/地區都已經有了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報導。但凡真的勇士有兩種,一種是無畏的勇士,一種是理性的智者。昨天除夕我們談無畏勇士,今天初一我們講理性智者的思考。今天下午,我國著名的病毒學家聞玉梅院士電話給我,談到疫情,她說「現在全國一片恐慌,但防疫有其自身規律,目前需要的是理性科學對待。早期疫情是盲目樂觀,現在過度恐慌,反而不能科學對待眼前的疫情」。
  • 新冠疫情如何 「洗牌」我們的食物供應鏈
    北京時間 10 月 19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對許多國家和地區造成重創,影響不同年齡段居民的生活。目前,剛果民主共和國爆發新一輪伊波拉病毒,南蘇丹正在遭受著突然糧食供給變化產生的最糟糕影響。非洲農民一直在努力保留農作物種子,而在美國由於大量牲畜無法進入屠宰場而被就地殺死掩埋,大量的牛奶被倒入下水道,這場疫情災難暴露出我們從農田到餐桌的食物供應鏈多麼脆弱。但是我們從食品安全經驗中學到了什麼嗎?我們未來如何做好準備工作?
  • 疫情之下,房產抵押貸款轉單應該如何規劃
    說到銀行房產抵押貸款,經常看我們文章朋友應該知道,沒有深厚的功底是寫不出這樣專業文案,本篇我們不聊政策,談談疫情之下,房產抵押貸款轉單應該如何操作和規劃,希望對您辦理銀行房產貸款有啟發。比如說:ZS、PA、GF對於新註冊企業只能貸款6成,PF對於遠郊區基本5成左右,所以:今年低總額、低成數的單子好辦理,高總額、高成數,只要佔其中一個,其實並不好辦理。
  • 本能與進化、恐慌和理性,疫情下的投資思考
    比如飲食控制,我們可以在每次吃飯的時候,慢慢變得更加理性地控制飲食。但是在很重要的、利害關係大或者人生只有非常有限次嘗試的事情上,大多數人無法獲累計經驗,更加無法理性選擇。比如在面對婚姻、面對生死抉擇的問題上,大多數人的感性和直覺變成指導自己行為的準則。新冠疫情下如何面對恐慌?而新冠疫情事件,則是個非常極端的案例,它凝聚了造成恐慌誘發過激反應的所有要素。
  • 以生活為志業——在疫情之下理解馬克斯·韋伯
    當下的我們,可以說正處在「疫情之下」,由於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我們也面臨著很多新的經驗與境況。那麼,對於當前這個「疫情之下」的社會來說,其中哪些現象可以用韋伯的思想進行解釋,韋伯的思想又遇到了哪些嶄新經驗的挑戰?如果設想韋伯處在疫情之中,他會如何行動,如何思考?
  • 中醫視角如何看待「新冠肺炎」?京東健康邀姜良鐸教授、王蘭主任...
    社會公眾對於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給予了更高期待。 從中醫視角如何看待"新冠肺炎"和SARS的區別?在不便直接接觸的情況下,中醫又如何對患者進行問診?直播剛一開始,姜良鐸教授就網友提出的"如何從中醫角度認識此次疫情,如何看待新型冠狀病毒"的問題,做出了詳細回答。他表示,"新冠肺炎"從中醫角度叫做"瘟疫"或者"疫病",是由雜氣、戾氣、毒氣造成的。 在談到中醫歷史上如何治療此類疾病,姜良鐸教授介紹道:"中醫治療瘟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
  • 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 疫情之下餐飲業該如何自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 疫情之下餐飲業該如何自救 疫情對國外餐飲業的影響仍在持續蔓延.以日本為例,該國具有代表性的壽司店、拉麵店都出現了倒閉潮.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拉麵館也遭遇關店潮,近日,據日媒報導,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日料業正在陷入困境.據東京商工調查結   原標題: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 疫情之下餐飲業該如何自救     疫情對國外餐飲業的影響仍在持續蔓延.以日本為例,該國具有代表性的壽司店、拉麵店都出現了「倒閉潮」.
  • 世界撲克冠軍談投資:如何在新冠疫情下做決策
    新冠疫情在美國發生後,特別是在金融市場發生劇烈動蕩時,資本配置者欄目發布了杜克最近的一次採訪錄音。讓我們聽聽她是怎麼評論新冠疫情下投資機構所作的一些決策的。我們特別推薦讀者們聽一下採訪的錄音,你或許會有更多的收穫。
  • 我國有無發現變異新冠病毒輸入?如何看待「環境傳人」?
    12月19日,英國政府確認出現新冠病毒變異。20日起,倫敦及周邊地區,已從三級防控級別提升至最高級別四級。進入冬季,中國的疫情防控形勢面臨哪些新變化?元旦臨近,春節也要來了,新的人員大規模流動,又會對疫情防控帶來什麼影響?
  • 學者談新冠︱張生:面對疫情,我們歷史學人能做些什麼?
    【編者按】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封城、隔離、口罩……每個人的生活都被其深深改變。面對這一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我們應當如何看待?澎湃新聞·思想中心特別策劃「學者談新冠」系列稿件,訪談歷史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學者,從不同視角切入,分享他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看法。
  • 新機遇與新可能:數字人文視野下的歷史學
    本刊組織幾位作為數字人文引入歷史學科的見證者、參與者和推動者的青年學者,圍繞數字人文與歷史學發展這一主題進行研討,從理念到方法再到實踐,回顧數字人文引入歷史學的歷程和得失,展望未來的新可能,以期對深化相關研究與探討有所助益。
  • 新冠疫情之下日本自殺率飆升
    除了要與「第三波」新冠疫情作鬥爭,日本近日飆升的自殺率,成為又一個困擾社會的棘手問題。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數據顯示,該國10月自殺人數為2158人,同比增加40.2%,女性增幅尤為嚴重。這一數字甚至超過日本全年因疫情病亡的人數。
  • 新冠病毒如何入侵人體細胞?
    2月19日,重慶出臺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分類防控實施方案,按照全市疫情實際情況和發展態勢,綜合考慮人口流動等因素,以區縣為單元分別劃分低風險區縣、中風險區縣和高風險區縣。2智慧城市如何做好防疫答卷(2版)三門峽推出的輕雲會議系統手機上查詢「疫情大數據地圖」、進出社區掃碼登記,這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地處豫西北的三門峽市的新場景。
  • 識別謠言關鍵詞:如何打贏抗疫之下的「信息戰」?
    來源:經濟觀察報杜榮、李鑫、艾時鐘、陳勁、徐心/文 當醫務人員艱苦卓絕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時,一則微博卻能夠讓雙黃連口服液迅速斷貨。自媒體中關於疫情的各種信息此起彼伏,讓人難辨真偽。或許會有人覺得2003年的SARS與新冠肺炎相比好像沒這麼可怕。
  • 哈佛商業評論:企業如何為「後新冠時代」做好準備
    在新冠疫情期間和之後,企業會處在什麼位置?要做出明智的戰略決策,企業必須了解自己在所處環境中的位置。你是誰?你在你所處的生態系統中扮演什麼角色?你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誰?你還必須明白自己將向何處去。你能關閉業務並在疫情結束後照常重啟嗎?你能收復失地嗎?你會破產還是成為市場的領導者?
  • 張仲麟:如何看待川航飛行員確診?
    除了作為首個確診新冠病毒的國際航班飛行員引起關注之外,12月9日隔離期間執飛國內航線以及12日參加300人婚宴兩事引來眾多輿論討論,也因此引發了很多質疑。從今年1月新冠病毒在國內爆發開始,中國民航系統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國際疫情爆發後,中國民航的機組依然冒著極大的風險在執行國際客運及貨運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