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購物等場景中,年輕人所熟悉的掃碼支付,對於許多老年人來說卻是個難題。在數位化和老齡化過程中,我國社會存在的「數據鴻溝」問題亟待解決。
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在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方面,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而在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方面,通知要求醫療機構提供多渠道掛號等就診服務,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
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
通知明確,應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
通知要求,要改善服務人員的面對面服務,零售、餐飲、商場、公園等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水電氣費等基本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性費用繳納,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
通知還稱,強化支付市場監管,加大對拒收現金、拒絕銀行卡支付等歧視行為的整改整治力度。採用無人銷售方式經營的場所,應以適當方式滿足消費者現金支付需求,提供現金支付渠道或轉換手段。
為方便老年人網絡消費,通知要求提升網絡消費便利化水平,完善金融科技標準規則體系,推動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購物平臺等優化用戶註冊、銀行卡綁定和支付流程,打造大字版、語音版、民族語言版、簡潔版等適老手機銀行APP,提升手機銀行產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便利老年人進行網上購物、訂餐、家政、生活繳費等日常消費。
醫院保留掛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
當前,醫院掛號、就診等服務向線上轉移,然而許多老年人依然保留線下掛號、就診的習慣,他們的需求也需要被照顧到。
對此,通知要求,醫療機構、相關企業要完善電話、網絡、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暢通家人、親友、家庭籤約醫生等代老年人預約掛號的渠道。醫療機構應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保留掛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配備導醫、志願者、社會工作者等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就醫指導服務。
同時,通知要求簡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流程,為老年人提供語音引導、人工諮詢等服務,逐步實現網上就醫服務與醫療機構自助掛號、取號叫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取藥等智能終端設備的信息聯通,促進線上線下服務結合。推動通過身份證、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多介質辦理就醫服務,鼓勵在就醫場景中應用人臉識別等技術。
通知還要求,完善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務。搭建社區、家庭健康服務平臺,由家庭籤約醫生、家人和有關市場主體等共同幫助老年人獲得健康監測、諮詢指導、藥品配送等服務,滿足居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提供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複診以及隨訪管理等服務。
南都記者胡明山 發自北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