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

2020-12-19 德州新聞網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王南)

16日,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消息,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打造和諧現金流通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央行下發公告,規範了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公告》中提到,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在確保現金收付渠道暢通的前提下,可為公眾提供合法安全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辦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有關部門或單位,採取自行收費方式的,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涉眾面廣、與民生緊密相關的公共服務機構,如社保、醫療、教育、水、電、燃氣、暖氣、有線電視、通信、油(氣)站等採取自行收費方式的,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採取委託代收方式的,委託方應通過協議、通知、聲明等書面形式,明確要求受託方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鐵路、道路客運、城市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港口客運站、輪渡碼頭等經營主體應設置現金收付通道或提供轉換手段。出租汽車經營者或駕駛者,可支持多種支付方式,但應接受現金支付。

大中型商業機構特別是批發和零售業、餐飲和住宿業、居民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經營場所,應設置現金收付通道。採用一卡通形式、進行封閉管理的商業園區、廠區及景區等經營場所,應支持現金購卡、充值、退卡。

面對面方式提供商品及服務的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個體工商戶、流動商販等,可支持多種支付方式,但應接受現金支付。

金融機構與客戶面對面辦理金融業務涉及現金收付及費用繳納的,金融機構應在營業場所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金融機構作為行政事業性收費或公共服務收費受託方的,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充分考慮非現金支付與現金支付的兼容性,做好對服務對象的提示,不得要求或誘導其他單位、個人拒收現金或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不得通過各種形式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

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相關焦點

  • 評論丨【犀言利語】查處拒收現金行為 尊重消費者選擇權
    汪昌蓮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公告指出,因對外提供商品、服務或依法履職、管理需要,存在收付行為的各類主體應遵守人民幣管理相關法律規定,自覺規範現金收付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在當今「網際網路+消費」時代,隨著掃碼支付、銀聯閃付、網上支付等方式的興起和銀行卡的全面普及,很多中國人都可以「一部手機走天下」了。
  • 央行:提高現金流通效率 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人民銀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二)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現金在保障公眾支付權利、促進文化傳播及在極端情況下穩定公眾預期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諧發展。
  • 央行: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 機具要做到多種支付兼容
    公告提出,非銀行支付機構應充分考慮非現金支付與現金支付的兼容性,做好對服務對象的提示,不得要求或誘導其他單位、個人拒收現金或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不得通過各種形式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
  • 使用現金支付遭歧視?央行:若查實將處罰!
    近期,有關老年人去交醫保卻被告知「不收現金只能手機支付」、個別商鋪掛出「不收現金」標識,引發了社會對於「數字鴻溝」問題的關注。  1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0第18號公告,進一步普及現金收付規範要求,其中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 國辦: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
    在數位化和老齡化過程中,我國社會存在的「數據鴻溝」問題亟待解決。  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在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方面,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而在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方面,通知要求醫療機構提供多渠道掛號等就診服務,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
  • 青聽晚報 | 央行: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央行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1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公告,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 拒收現金?別鬧了,違法會被罰的!
    根據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不過,在上述法律文件中都沒有規定如果有人拒收了,怎麼辦?
  • 央行副行長解讀數字人民幣:不得拒收、不計付利息
    來源:央視原標題:不得拒收、不計付利息、定位於流通中現金……央行副行長解讀數字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近日表示,人民銀行正在穩步推進數字人民幣的研發試點工作。數字人民幣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主要定位於流通中現金M0,需要遵守與現鈔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按照人民幣的法償性規定,以數字人民幣支付我國境內一切公共和私人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具備接收條件的情況下不得拒收。數字人民幣也要遵守大額現金管理及反洗錢、反恐融資等法律法規。
  • 「拒收現金被記過」是必要糾偏
    時下,隨著多樣化支付方式廣泛運用,也出現了少數商戶為圖方便只接受非現金支付、拒收人民幣硬幣甚至紙幣的現象,給部分消費者帶來了困擾。眼下,伴隨行動支付的普及,買賣交易開始步入了「無現金社會」時代。人們開始慢慢習慣由隨身攜帶現金轉為行動支付,「一部手機走天下」已然成為現實。
  • 央行公告來了!
    你碰到過拒收現金的情況嗎?老年人等不會行動支付該怎麼辦?……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 非現金支付習慣一旦形成,潛伏著一種風險
    近年「無現金」趨勢的發展一直伴隨不少爭議。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2020〕第18號(下稱「18號文」),重申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央行還進一步明確公共服務類收費要具備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 央行發布重磅公告!這下真的大局已定了...
    01央行發布重磅公告: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據新聞聯播發文,人民日報微博消息,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公告,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以下為新聞聯播官方公眾號的梳理1.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2.
  • 江西一設區市出手整治拒收現金行為!(附舉報...
    江西一設區市出手整治拒收現金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六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三條均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支付是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兜底」支付方式,拒收現金行為極易引發社會公平性缺位,不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 新版5元紙幣發行,拒收現金現象增多,專家:我國人民幣地位不變
    據悉,就在今年11月初,我國央行發行了2020年版第五套人民幣的五元紙幣,雖然從時間上來說,這一紙幣發行的較晚,但是我國最新版的「人民幣家族」也算是湊齊了。為什麼我國的第五套人民幣被老百姓稱為「亮晶晶」家族呢?實際上,如果你見過或者使用過今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就會知道原因了。
  • 星巴克拒收硬幣引風波,未來拒收央行數字貨幣將同屬違法行為
    接近法律領域的相關人士指出,星巴克店員拒收硬幣的行為實質上是拒收人民幣的行為,本質上屬於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也作了明確規定。
  • 央行發布現階段保留現金使用的必要性研究
    (四)現金可以保障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信息安全權和財產安全權等基本權利。拒收現金實質上是利用技術手段強制設置交易門檻和障礙,侵害了消費者自主選擇支付方式的權利。商戶單方面排除自身收取現金的義務,增加消費者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的義務,侵害了公平交易權。非現金支付工具一般會涉及個人信息和行為數據,帳戶可能被不法分子盜用,對消費者的信息安全權和財產安全權產生威脅。
  • 手機支付多便捷,為啥還要保留現金?
    其實,一些群體和現實往往容易被忽視:1、不少人正受困於「數字鴻溝」央行調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的老年群體中僅有27.3%能夠通過網際網路獲取金融服務和信息。另外,農村有著大量使用現金的人群和場景。農村有較多學歷不高、收入不高、年齡較大的人認為現金更加安全可靠;農副產品購銷很多通過現金交易;一些偏遠地區電子支付機具的布設很難達到全覆蓋。
  • 四川境外輸入病例排查出的所有密接和次密接已隔離、任何單位個人...
    疫情防控  國家衛健委:12月14日新增本土病例3例  12月14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7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4例(四川5例,內蒙古4例,上海3例,北京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3例(黑龍江2例,四川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 央行發布「不得歧視現金令」!記者探訪了南京這些地方……
    然而,對於老年群體來說,面對新的消費支付方式會覺得不便和尷尬嗎?中國人民銀行15日發布了2020第18號公告,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明確要求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尤其是對老年人。現實生活場景和服務窗口做得如何?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這兩日分頭進行了採訪和調查。
  • 「現金排斥」問題仍存!如何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拒收人民幣屬於違法行為,監管部門將依法對此類行為開展嚴肅懲治;堅持「兩條腿走路」,在鼓勵推廣新技術、新方式的同時,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 。 依法懲治「拒收現金」行為 針對「現金排斥」現象,記者了解到,監管層將全面開展專項整治工作。 事實上,拒收人民幣屬於違法行為。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