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現金被記過」是必要糾偏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據報導,近日河北廊坊三河市一位市民拿5角紙幣去醫院掛號被拒。對此,涉事醫院表示,已給予涉事工作人員記大過處分。時下,隨著多樣化支付方式廣泛運用,也出現了少數商戶為圖方便只接受非現金支付、拒收人民幣硬幣甚至紙幣的現象,給部分消費者帶來了困擾。

眼下,伴隨行動支付的普及,買賣交易開始步入了「無現金社會」時代。人們開始慢慢習慣由隨身攜帶現金轉為行動支付,「一部手機走天下」已然成為現實。尤其是廣大商家,更是對「無現金」支付方式青睞有加,既省去收錢、數錢、找零的麻煩,又規避了收到假幣的糾紛和困擾。

然而,無論行動支付方式多麼「便捷」,「拒收現金」仍然是一種違法行為,必須糾偏。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為此,2018年7月份,人民銀行還專門發布了整頓拒收現金相關公告。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要求或者誘導其他單位和個人拒收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可見,「拒收現金」之舉,不僅嚴重地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地位,影響了人民幣的正常流通,而且也損害了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同時,這也是對「無現金社會」的一種誤讀。

因此,此次醫院工作人員因拒收現金「被記大過」之舉,無疑具有一定警示意義,這既是保護人民幣法定地位和確保人民幣正常流通,也是對拒收現金違法行為的一種必要糾偏。但願通過「拒收現金被記過處分」這一事例,能警示更多單位和個人在開展「非現金」交易的同時,切莫拒「現金」於千裡之外,以維護人民幣正常流通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廖衛芳)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拒收現金?別鬧了,違法會被罰的!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大意是一位老人家帶著現金去一單位人工窗口交醫保,但是沒辦成,網絡曝光說是因為窗口拒收現金。真相為何暫且不說,我們先聊一下「拒收現金」的行為。「給現金被拒」,咋說呢?遇到了很鬧心,有時老闆也擺出一副實在找不開零錢的表情,讓你也沒轍。不過,老闆或企事業單位拒收現金合法嗎?當然不合法。
  • 有必要重申現金支付必要性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1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再次強調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課題組表示,過度「去現金化」偏離普惠金融初衷,保留現金使用符合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老人獨自冒大雨交醫保,得知拒收現金」「拒收硬幣惹眾怒」「ATM機到了該退場的時候嗎」……拒收現金現象一次次引發熱議。
  • 評論丨【犀言利語】查處拒收現金行為 尊重消費者選擇權
    公告指出,因對外提供商品、服務或依法履職、管理需要,存在收付行為的各類主體應遵守人民幣管理相關法律規定,自覺規範現金收付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在當今「網際網路+消費」時代,隨著掃碼支付、銀聯閃付、網上支付等方式的興起和銀行卡的全面普及,很多中國人都可以「一部手機走天下」了。
  • 央行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公告》中提到,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在確保現金收付渠道暢通的前提下,可為公眾提供合法安全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辦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有關部門或單位,採取自行收費方式的,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 江西一設區市出手整治拒收現金行為!(附舉報...
    江西一設區市出手整治拒收現金行為!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支付是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兜底」支付方式,拒收現金行為極易引發社會公平性缺位,不利於構建和諧社會。國務院辦公廳於近日下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0〕45號),在《方案》中明確提出:「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
  • 國辦: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
    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在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方面,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而在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方面,通知要求醫療機構提供多渠道掛號等就診服務,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
  • 漢堡王「風波不斷」:北京一分公司拒收現金遭警告 南昌6門店被罰92萬
    中國網財經8月26日訊 (記者 張紫禕)繼星巴克「拒收硬幣」風波以後,又一家企業出現拒收事件。8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北京營業管理部公示行政處罰信息顯示,漢堡王(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一分公司因拒收現金被給予警告。
  • 新版5元紙幣發行,拒收現金現象增多,專家:我國人民幣地位不變
    近些年來,由於行動支付不斷普及,社會上「拒收現金」的行為也明顯增多。雖然說在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生活和之前相比便利了許多,但這並不能成為商家「拒收人民幣」的理由。對此,我國明確規定:人民幣是我國社會上最基本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沒有權利拒收人民幣。除此之外,我國央行也發文表示:社會上任何人都不能排斥或歧視現金支付,之後將會出臺相關規定去整治一些拒收現金的問題。
  • 英國9旬老太被麵包店拒收現金,店員:我們只收銀行卡
    據鏡報7月29日報導,英國諾丁漢郡一名94歲的老人艾德娜·達爾欽被一個麵包店拒收她的現金,並要求她把所買的東西放回去,原因是店員懷疑現金上會有病毒而感染新冠肺炎。
  • 央行課題組論述保留現金必要性:現金是預防技術失靈的應急工具...
    (二)現金是滿足特定人群基本支付需求的必要保障。除了受「數字鴻溝」影響的群體外,現金還可保障一些特定人群的生活。一是境外遊客。境外遊客一般沒有人民幣帳戶,或是因語言文化差異難以使用境內支付工具,在景點和中小商戶消費時較為依賴現金,離開現金可能「寸步難行」。二是未成年人。
  • 央行:提高現金流通效率 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
    在鼓勵多元化支付方式發展的同時,保障公眾現金使用需求、維護人民幣法定地位,是人民銀行長期面臨的重大課題。經過近幾年的宣傳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以下稱拒收現金)問題總體得到緩解,但仍有一些商戶、機構等主體對自身在現金收付中的責任和義務存在不同程度的認識誤區和偏差,或者基於成本控制、用戶體驗等原因,存在不願意收取現金等現象。
  • 非現金支付習慣一旦形成,潛伏著一種風險
    近年「無現金」趨勢的發展一直伴隨不少爭議。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2020〕第18號(下稱「18號文」),重申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央行還進一步明確公共服務類收費要具備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 央行發布現階段保留現金使用的必要性研究
    (二)現金是滿足特定人群基本支付需求的必要保障。除了受「數字鴻溝」影響的群體外,現金還可保障一些特定人群的生活。一是境外遊客。境外遊客一般沒有人民幣帳戶,或是因語言文化差異難以使用境內支付工具,在景點和中小商戶消費時較為依賴現金,離開現金可能「寸步難行」。二是未成年人。
  • 政策研究:現階段保留現金使用的必要性研究
    (二)現金是滿足特定人群基本支付需求的必要保障。除了受「數字鴻溝」影響的群體外,現金還可保障一些特定人群的生活。一是境外遊客。境外遊客一般沒有人民幣帳戶,或是因語言文化差異難以使用境內支付工具,在景點和中小商戶消費時較為依賴現金,離開現金可能「寸步難行」。二是未成年人。
  • 「現金排斥」問題仍存!如何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經濟日報記者在北京走訪多個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後發現,目前,醫院、大型商超、地鐵、公交車均支持現金支付;菜市場、便利店等小型商鋪更偏好行動支付,甚至有拒收現金的現象,但多為「沒零錢可找」的無奈之舉 。依法懲治「拒收現金」行為 針對「現金排斥」現象,記者了解到,監管層將全面開展專項整治工作。 事實上,拒收人民幣屬於違法行為。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 醫院掛號拒收5角紙幣,院方:工作人員記大過
    部分網友在生活中也曾有過類似遭遇隨著多樣化支付方式的廣泛運用,也出現了少數商戶為圖方便只接受非現金支付、拒收人民幣硬幣甚至紙幣的現象,給部分消費者帶來困擾。2018年7月,曾有媒體報導,當時有關部門針對個人消費者和商戶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37%的被調查消費者反映在過去1年內經歷過「被拒收現金」,39%的被調查商戶在過去1年內曾「拒收現金」。
  • 星巴克拒收硬幣引風波,未來拒收央行數字貨幣將同屬違法行為
    近日,星巴克因拒收硬幣上了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接近法律領域的相關人士指出,星巴克店員拒收硬幣的行為實質上是拒收人民幣的行為,本質上屬於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也作了明確規定。
  • 使用現金支付遭歧視?央行:若查實將處罰!
    經過幾年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問題總體得到緩解,但仍有一些商戶、機構等主體存在不願意收取現金等現象。特別是今年疫情又對現金收付環境產生了新的影響,拒收現金問題有所反彈。此外,堅持治疏並舉,暢通投訴、舉報各類渠道,及時回應公眾反饋;對涉及公共服務、民生以及公眾關注度高、影響範圍大的拒收現金主體,要嚴肅整治。  「一些機構明確標識『不收現金』,是一定要處罰的。對一些沒有現金會寸步難行的場景也會重點關注。」央行有關負責人在吹風會上表示,目前來看,整治拒收現金、對違法行為依法處罰的確存在難度,涉及到公眾如何舉證,監管取證確認等一系列問題。
  • 手機支付多便捷,為啥還要保留現金?
    你已經多久沒使用過現金了?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的調查結果顯示,83%的受訪者表示隨身攜帶現金少於500元;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習慣非現金支付。現在非現金支付如此快捷高效為啥非要保留現金支付?對於一些現金收付主體,央行點名提醒儘管央行三令五申「不可拒收現金」,但不少人仍會遭遇拒收或以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