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為了追求真愛而出軌,有錯嗎?

2021-01-08 沫沫細語

《廊橋遺夢》:不是為了宣傳「出軌」,而是讓我們認真對待婚姻

一場意外相遇,造就一場愛情奇緣

劇情簡介

女主已婚多年,育有一兒一女,有一個平凡而普通卻能夠給他安穩生活的丈夫,一家人生活在農場裡,平淡單調的家庭生活。女主做著世俗裡合格的妻子、母親、家庭主婦角色。每天早起給家裡人準備豐盛的早餐,孩子丈夫各自外出,她就開始操持家務,準備午餐、晚餐,收拾屋子。這一切,在家人眼裡都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或許,就是大部分人眼裡幸福平淡的人生。

電影開篇,丈夫與兒女要去另外的城鎮參加比賽,女主為此事開心不已,因為她終於可以有自己的自由時間。就在女主這僅有的幾天自由時光裡,她遇到了男主——一名自由攝影家。他正要去拍攝廊橋,因問路與女主相識。男主似乎看出女主那顆浮動的心,那顆不安於家等待的心,短暫的一眼,寥寥數語,有一種叫曖昧的朦朧不清的愛悄然而生。

就這樣,在拍攝廊橋短短幾天的日子裡,女主與男主相愛。可惜,男主屬於天地、屬於自然,他無法停駐在一個地方,就算這裡有他愛的女人。他的拍攝任務完成時,女主丈夫歸期已到,他需要離開。男主是真正愛上這個內心與他一樣有著對天地炙熱、對自由渴望的心的女主,他盼望女主跟他離開,無奈女主由於家庭、由於世俗眼光、由於生活中的種種現實原因,並沒有跨出「離家出走」拋夫棄子的勇氣。對於女主來講,她或許可以不在乎一個妻子對身份,但是她在乎母親的身份,在乎一個母親對兒女對影響,也在乎自己的名聲。

正因為沒有追求「真愛」的勇氣,兩人從此別過。從此,他們只活在對方對心中,直到永恆。在死後,女主留下遺信,告知兒女,將她的骨灰灑在廊橋河裡,因為這一輩子,她都為家庭而活,但願在死後,她可以擁有自己的自由。

女主因為婚姻,抹去了愛情的激情

有人說,這就是一段婚內出軌的電影,明明就是一段不被認可的感情,是對婚姻的不忠,不該被推崇,為什麼這個電影依舊要成為經典?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影視作品,它之所以成為經典,都是因為它所表達出來的中心不僅僅是反應當下社會現象,更是因為它的影響足以亙古流傳,它代表的不是大家眼中的那些所謂的「正確」的事情,而是那些大家渴望卻又不敢、缺乏去追求的事情,世俗不被認可的事情,只能通過作品所表達。

會有人問:為什么女主會愛上這個只在她生命裡出現了4天的男人,他們對彼此似乎並不理解,他們也沒有在一起真正的生活過,他們真的合適嗎?

你看,愛情這個從古至今都無法解釋清楚的東西,在許多人看來依舊是以「合適」來判斷對或錯。怎樣的愛情是合適呢?怎樣的愛情又是不合適呢?

愛情從來就沒有先來後到。

人生的出場順序很重要,身邊的人,會有先來後到。可是當你遇見他的時候,你知道,人生哪有出場順序,只要他,不論什麼時刻都是對的。如果非要說有出場順序,那麼前面的人都只是在鋪路,讓你改變自己,塑造不一樣的你,讓你知道什麼樣的人不適合你,經過一切不切不合適,讓當下最美好的你遇見他。

有的觀眾認為女主的不道德,她出軌,她對丈夫不忠。可是站在女性的角度,我看到的卻是她的可悲與可憐。自從結婚後,女主的生活軌跡除了家裡就是農場,或是到小鎮上購買生活用品,她連自己喜歡的音樂都不被允許播放,因為孩子、丈夫不喜歡,他們認為女主去包容、去遷就家人理所應當,因此他們沒有人問過女主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她討厭這一日復一日的生活,她僅僅只是活著,她的靈魂早已死,只是軀體活著,每天如同設置了程序的機器人一般,重複又重複著同樣的動作。

女主的可憐在於,她已經失去自我。

遇到男主後,被激發的熱情代表什麼

這部電影,通俗來講,就是一個婚內出軌的故事。然而,大家看到出軌,為什麼就沒有看到一個女人在世俗的眼光中被同化?怎麼無人感嘆一句,女主的人生何其悲哀?

細想一番,愛情被平淡的生活衝淡,是因為什麼?當初的女主是因為愛上丈夫才會與他組建家庭,但是自從建立家庭開始,丈夫卻再也沒有「愛」過女主。

愛情在平淡普通而又循規蹈矩的生活中被消磨掉。說什麼結婚結婚的兩個人就是左手和右手已經沒有激情可言,只不過是你不再想給對方激情,你覺得覺得再也沒有愛的必要。

想想當初兩個人相遇的時候,微風起,伴隨著空氣中朦朧的氣息,你們兩兩相望,身體躁動,內心砰砰跳,於是一種叫愛情的東西產生了。

女主既幸運也可悲的。她在婚後遇見愛情,但無法擁有。

女主遇到男主後,被激起的不僅僅是愛情,是對生活的熱愛,更是對人生的追求,對人生的嚮往,是找回自我的一個心靈鑰匙。

愛情不是枷鎖,它應當是冬日陽光,可以照耀心房。

一個女人不管多少歲,依舊需要愛,需要愛情。只不過成年女人不會再為了愛情而失去理智。

年輕時,我們會為了愛不顧一切。少女時代,有多少女生為了愛情,跟著男人的腳步隨他追夢,浪跡天涯不可怕,只要有你在,愛還在。

長大後,我們會克制自己的愛,生怕愛多一點都是錯,甚至是對於愛情會多了更多的「考量」,不再僅僅是單純的愛意,還會有其他附加條件。

而結婚後,在生活的柴米油鹽中,愛情卻逐漸消殆。婚後愛情,其實無需每日玫瑰,每天浪漫驚喜不斷,至少每天一個深情擁抱、一個吻,讓對方可以感受到愛意。不該在婚後,就讓對方失去自我,讓其只剩下一個活著的軀體。

女主為什麼不敢離去?

女主不敢離去,不是不想追求真愛。她是不敢面對世俗的眼光,她不敢承受背叛家人的罪責,她渴望真愛,可在她的內心又覺得這個真愛是錯的,這是一段不被認可的關係,是不合時宜的感情,是她不該擁有的一份愛。

遇見愛情確實很美很難得,遇見可以懂你的愛人也很美難得。可是,愛上的時間不對。兩個人的愛情之間不僅僅隔著一個第三者,還隔著家庭、責任。成年人,有幾個是幾個只能為自己而活?

在影片裡,觀眾看到的是女主失去愛情,但是回想多年前,難道她對於現在的丈夫就沒有一絲愛意?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組建一個家庭並不是一股腦熱去領證,而是在雙方彼此都已經做好了步入婚姻準備,願意肩負起各自的責任才能夠組建一個家庭。

追求「真愛」沒有錯。可是這一輩子如此之長,誰又能百分百的確定眼前人就是此生摯愛?

蔡康永說:

婚姻不是保存愛情的容器,就像你把新鮮的蔬果放進冰箱後,它就開始改變了。很多婚姻到了後來,是冰箱、是罐頭,它在我們飢餓的時候還是能夠養活我們,讓我們生存下來。可是那個冰箱、那個罐頭裡面放的水果,不再是當初長在樹上的那個新鮮的水果。所以請不要天真地把愛情和婚姻劃上等號。你們為什麼遇到今生摯愛要離婚,無非是希望下一次的婚姻能夠保住這個愛情。可是你勢必要幻滅,你搞錯了方向。婚姻不是拿來保存愛情的,婚姻一進入愛情,就會轉變為其他的東西,它會轉變為家庭,轉變為親情,它會轉變為信任與依賴,它就是不會一直是當初的那個愛情。

這部影片為什麼讓這麼多人為之打動?因為它沒有變為下一個婚姻。如果女主跟著攝影師走了變成下一個婚姻,所謂的今生摯愛——攝影師,也會變成一個醜陋的尷尬的冰箱裡的罐頭裡的故事。

愛情的魅力,在於愛而不得,在心中可以描繪出各種精彩的畫面,且不能實現

這個僅僅在人生中出現4天的男人,卻佔據女主內心的愛意,佔了一輩子。是因為出軌?因為婚後的愛情?不是的。在我看來,是因為得不到的美好,是因為那種還沒有被生活打破的純粹的美好且浪漫的愛情,那種讓在你內心深處無時無刻散發著躁動情愫的想念。

得不到的人,你可以在內心描繪出一副美輪美奐的藝術作品,可以在心裡用細膩的文字寫出動人的篇章,可以在腦海裡幻想出無限個感人的瞬間,可以讓你千思夢繞,可以讓你在望向遠方時,有一絲絲甜蜜縈繞心間。

愛情裡總有愛而不得的美好。那麼,婚後出軌究竟是對是錯?從道德上來講,顯然大錯特錯,因為這樣是對家庭的背叛,對伴侶的不忠。可是,追求真愛有錯嗎?在全球70億人裡面,遇見真愛的機會微乎其乎,這種比中彩票機率還的概率都讓你碰上了,忠於內心又有什麼不可呢?

可是這個今生最愛,又該如何定義呢?哪一次戀愛的時候,不是想著與眼前相愛之人愛到永遠?

忠於愛情,忠於自己,沒有錯。但在不合時宜的時間愛上不合時宜的人,就錯了。也恰恰因為這種不合適,所以不可得。因為是這種不可得,才讓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流傳於世,讓大家相信著愛情的美好。

看過影片的觀眾,是否還記得結尾的片段?女主的兒女在完成母親的遺願之後,回到家裡親密擁抱自己的伴侶。我想,導演是想告訴大家: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愛情裡怎麼可能會沒有磕磕碰碰,沒有小摩擦呢?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有完美的婚姻?

最後希望大家在步入婚姻前思慮再三。我們現在已經是新時代,可以戀愛自由、可以婚姻自由,但是自由不是讓你兒戲愛情、兒戲婚姻的理由。只是想給你足夠的自由去看世界、去尋找愛妻、尋找今生摯愛,最後與那個你想攜手到老的人步入婚姻。

相關焦點

  • 電影《廊橋遺夢》,最美好的感情,是戛然而止的回味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一起來談談一下電影《廊橋遺夢》。人一生會遇見很多人,真愛到底有多少?結婚後又發現真愛,然後又離婚?周而復始嗎?結婚了,就要有擔當,負責任。外面的世界誘惑很大不要自以為是,迷失了自己。害自己不要緊,不要害他人。
  • 《廊橋遺夢》:那時只關注婚外真情,今天方讀出靈魂甦醒
    我曾經看過的《廊橋遺夢》版本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在本市圖書城瀏覽。《廊橋遺夢》劇照《廊橋遺夢》寫的也是一個出軌故事。《廊橋遺夢》正是這樣一部作品——羅伯特.金凱和弗朗西斯卡短短四天純愛,詮釋了真愛的一種高級境界。他們彼此的身影和思念永遠留存在對方的心裡。假如他們選擇了私奔弗朗西斯卡原是一名充滿浪漫追求的義大利女學生。她從地中海那個浪漫的美麗國度,跟隨著二戰時去歐洲的美國大兵理察來到了美國。
  • 《廊橋遺夢》:短暫歡愉成為情感永恆,藝術之外才是真實人生
    《廊橋遺夢》是一個關於出軌卻能念念不忘,且能保持餘生忠貞的浪漫故事。它的經典不在於揭穿了婚外戀的真相,而是在殘忍的真相下包裹著以真愛為名的甜美外衣。 有多少女人在弗朗西斯卡身上讀懂了婚姻的真諦,原來生活本就是一場虛無的幻象?有多少婚姻嫁給了適婚的人,卻念念不忘心裡的人?
  • 《廊橋遺夢》是一部愛情小說嗎?是,同時它也在述說詩與遠方
    《廊橋遺夢》,是一部愛情小說嗎?是,但不僅僅是。羅伯特·金凱德與弗朗西斯卡的愛情故事令人動容,儘管,它描寫的是一段為世俗道德所不容的婚外情。但《廊橋遺夢》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同時,它批判的是小說作者所處的那個時代。作者羅伯特·詹姆斯·沃勒認為,自己所處的時代,科技和經濟飛速發展,但人們自然的活力、情感和野性喪失殆盡。作者通過羅伯特·金凱德這個人物,呼喚人們重視本真的自我,保持心靈的自由與獨立。
  • 《廊橋遺夢》:其實,不是每個有婚外情的女人,都是壞女人
    作者|儒桐 編輯|欣欣還是在大學的時候看的《廊橋遺夢》,那時候還只會感慨愛情的浪漫與美好,也遺憾為什麼有情人沒有終成眷屬。如今,十年的光陰已經過去,再去看這個最唯美的婚外情影片,又有一些新的體會。或許是因為也已經結婚多年,有些感同身受,我發現了原來婚外情離我們如此之近。
  • 《廊橋遺夢》給人們的啟示是什麼
    僅僅4天廝守,她和他,確定遇到一生真愛,但她因為家庭、責任,並沒有隨他離開,而是在死去後,囑咐兒女,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廊橋,她要在那裡,和他相聚。《廊橋遺夢》用一個表面被人所不齒的「婚外戀」故事,教人思考:一個女人,面對家庭、責任,世俗限制太多,哪怕是一輩子僅有一次的真愛,也只能存於記憶,成為活著的嚮往和死後的歸宿,既無奈又現實。
  • 愛情片《廊橋遺夢》,豆瓣8.6分,你看好中年婚外戀嗎?
    愛情片《廊橋遺夢》,豆瓣8.6分,你看好中年婚外戀嗎?我想我也無法做到「遇到美麗的風景就停下來。」 克林特老先生總是可以在電影的尾聲緊緊地握住你的心門,讓你除了流淚什麼都說不出來。其實感動我的並不是這段難得的感情,而是她丈夫對她說的那段樸實的話。
  • 《廊橋遺夢》:淺析影片成為經典的三個要素
    長久以來,人們對「婚內出軌」這件事嗤之以鼻,但凡在影片或者身邊人身上看到此類情節,同情「被戴帽者」的同時也對破壞別人家庭的第三者視如敝屣。所以當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廊橋遺夢》面世時,曾一度讓很多喜歡這部文學作品的讀者的和那些那些帶著有色眼鏡的讀者陷入爭執。
  • 《廊橋遺夢》人的一生之中總會遇見一個人
    今天和大家聊一部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婚外情電影—《廊橋遺夢》,聊聊男主角K的把妹套路。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家庭婦女弗在丈夫和孩子外出的四天裡,與一個從遠方而來的攝影師 K墜入愛河後又分離的故事。當K第一次見到家庭婦女弗問路時,他們只是一般的陌生人關係。
  • 《廊橋遺夢》:安慰了沒遇到愛的人,鼓勵了遇到愛的人
    一部《廊橋遺夢》完美地把遭唾棄的婚外情和美好的愛情結合在一起,看的人各取所需。《廊橋遺夢》是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一部電影。同時,他們也開始珍視目前的家庭,放棄了草率離婚的打算弗朗西斯卡在丈夫和孩子去集市的幾天時間裡,和外地來工作的攝影師羅伯特發生了一段充滿情慾的愛情,這個時候弗朗西斯卡的形象並不美好,至此不過是一個婚內出軌的故事。然而她後來的行為改變了故事的性質,為了家庭她選擇了痛苦地分手,而且斷得很徹底,沒有藕斷絲連,在未來直至死亡的時間裡也沒有再和羅伯特有任何聯繫。
  • 諾米·梅蘭特的《珍品》,是法版的《廊橋遺夢》,浪漫主義的終結
    法國電影《珍品》呈現出來的藝術氣質,就沒有什麼蒼生的大情感,講的都是個人的極致情感和藝術追求問題。所以,將《珍品》放在我們的文化語境當中去解讀,就會出現大量的「子不語」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又往往是法國浪漫主義想要深究的內容。以我們最學究的眼光看《珍品》,不過是一部法國版本的《廊橋遺夢》,把老公之外追求更多肉體和精神歡愉的女人「神化」了罷了。
  • 如何評價電影《廊橋遺夢》?
    《廊橋遺夢》講的是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在情感與家庭之間的割捨,衝破道德束縛,最終沒有過脫家庭的禁錮的一部經典電影。也是一部剖析女性在乏味生活之中尋找自己曾經失落的夢和擁有不變的情感。當年看電影《廊橋遺夢》只覺得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浪漫、唯美的愛情感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再來看這部電影,感覺女主人弗朗西斯卡在生活中並不幸福,枯燥乏味的生活讓弗朗西斯卡有點厭倦,是情感無處適放,就像電影臺詞說的一樣,"當一個女人結了婚,就意味著,生活的起點,也是終點"
  • 電影《廊橋遺夢》原著作者去世_追光燈_澎湃新聞-The Paper
    電影《廊橋遺夢》原著作者去世 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實習生 何清 剪輯 薛松 暢銷書《廊橋遺夢》作者羅伯特·詹姆斯·沃勒
  • 《廊橋遺夢》:生命只有一次,愛與責任,哪個重要?
    《廊橋遺夢》是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據悉,他只花了11天時間就寫完了《廊橋遺夢》,出版後受到追捧,被翻譯成35種語言,銷量超過1200萬本。這本書中講了一段有違常理的愛情故事。攝影家羅伯特金凱德和農夫的妻子弗朗西斯卡,偶然相遇,卻仿佛命定的愛情。
  • 閱讀世界|廊橋遺夢的點滴
    小編趁著世界讀書日時,在網上買了許多書,其中包括一本《廊橋遺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這本書。這本書很短,大概一百多頁,基本上兩三個小時就可以讀完。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對兄妹在整理母親的遺物時翻檢出了一段塵封往事。
  • 你以為《廊橋遺夢》講的是婚外情故事,女主的內心卻出賣了一切!
    下著細雨的下午,重溫了《廊橋遺夢》這部經典影視作品,看著彈幕裡大家關於這是不是愛情的討論,恍然發現:歷經歲月變遷,經歷並懂得生活的人才能真正看懂這部片子。年少時看《廊橋遺夢》,滿腦子出現的詞語都是浪漫、唯美、動心、沉醉,男女主角之間的互相懂得,郊外夕陽下的長橋,藍色的野花;溫暖燈光下的相擁起舞,深情的親吻,長長久久的擁抱。下雨天的那一場訣別,更是讓人心碎。
  • 《廊橋遺夢》: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歸屬感與價值感
    題首的這段話,是電影《廊橋遺夢》的經典臺詞。如果用一段話來解釋整個故事的起因,我想沒有比弗朗西斯卡自述的這段話更為貼切的了。《廊橋遺夢》的故事雖然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但它所進行的反思與批判卻適用於任何年代以及任何國家。
  • 《廊橋遺夢》觀後感,愛情,一生遇到一次就足夠了
    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一部經典電影《廊橋遺夢》,感觸頗深,據說當年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在美國掀起了離婚潮,有人說這是一部為「婚外戀」搖旗啦喊的電影,說這部電影三觀不正。我期望這些人,或許也可以靜下心來,好好看看這一部《廊橋遺夢》,去體會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心底的美好。
  • 《廊橋遺夢》不僅僅是關於愛,還有關於另一個自我
    《廊橋遺夢》是一部關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家庭主婦弗朗西絲卡和《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羅伯特四天時光的經典老電影。弗朗西絲卡死後,她的兒子在她的遺體中發現了一個長信,上面寫著她這四天時光,並讓兒子把骨灰撒在廊橋邊上。
  • 《廊橋遺夢》那麼美的愛,為什麼要開始呢
    《廊橋遺夢》那麼美的愛,為什麼要開始呢 《廊橋遺夢》是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是中年以後的西斯卡和羅伯特無意之間的相遇,只有四天愛情引發的終生不忘,死後骨灰都灑在廊橋,以求相依相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