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不是為了宣傳「出軌」,而是讓我們認真對待婚姻
一場意外相遇,造就一場愛情奇緣
劇情簡介
女主已婚多年,育有一兒一女,有一個平凡而普通卻能夠給他安穩生活的丈夫,一家人生活在農場裡,平淡單調的家庭生活。女主做著世俗裡合格的妻子、母親、家庭主婦角色。每天早起給家裡人準備豐盛的早餐,孩子丈夫各自外出,她就開始操持家務,準備午餐、晚餐,收拾屋子。這一切,在家人眼裡都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或許,就是大部分人眼裡幸福平淡的人生。
電影開篇,丈夫與兒女要去另外的城鎮參加比賽,女主為此事開心不已,因為她終於可以有自己的自由時間。就在女主這僅有的幾天自由時光裡,她遇到了男主——一名自由攝影家。他正要去拍攝廊橋,因問路與女主相識。男主似乎看出女主那顆浮動的心,那顆不安於家等待的心,短暫的一眼,寥寥數語,有一種叫曖昧的朦朧不清的愛悄然而生。
就這樣,在拍攝廊橋短短幾天的日子裡,女主與男主相愛。可惜,男主屬於天地、屬於自然,他無法停駐在一個地方,就算這裡有他愛的女人。他的拍攝任務完成時,女主丈夫歸期已到,他需要離開。男主是真正愛上這個內心與他一樣有著對天地炙熱、對自由渴望的心的女主,他盼望女主跟他離開,無奈女主由於家庭、由於世俗眼光、由於生活中的種種現實原因,並沒有跨出「離家出走」拋夫棄子的勇氣。對於女主來講,她或許可以不在乎一個妻子對身份,但是她在乎母親的身份,在乎一個母親對兒女對影響,也在乎自己的名聲。
正因為沒有追求「真愛」的勇氣,兩人從此別過。從此,他們只活在對方對心中,直到永恆。在死後,女主留下遺信,告知兒女,將她的骨灰灑在廊橋河裡,因為這一輩子,她都為家庭而活,但願在死後,她可以擁有自己的自由。
女主因為婚姻,抹去了愛情的激情
有人說,這就是一段婚內出軌的電影,明明就是一段不被認可的感情,是對婚姻的不忠,不該被推崇,為什麼這個電影依舊要成為經典?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影視作品,它之所以成為經典,都是因為它所表達出來的中心不僅僅是反應當下社會現象,更是因為它的影響足以亙古流傳,它代表的不是大家眼中的那些所謂的「正確」的事情,而是那些大家渴望卻又不敢、缺乏去追求的事情,世俗不被認可的事情,只能通過作品所表達。
會有人問:為什么女主會愛上這個只在她生命裡出現了4天的男人,他們對彼此似乎並不理解,他們也沒有在一起真正的生活過,他們真的合適嗎?
你看,愛情這個從古至今都無法解釋清楚的東西,在許多人看來依舊是以「合適」來判斷對或錯。怎樣的愛情是合適呢?怎樣的愛情又是不合適呢?
愛情從來就沒有先來後到。
人生的出場順序很重要,身邊的人,會有先來後到。可是當你遇見他的時候,你知道,人生哪有出場順序,只要他,不論什麼時刻都是對的。如果非要說有出場順序,那麼前面的人都只是在鋪路,讓你改變自己,塑造不一樣的你,讓你知道什麼樣的人不適合你,經過一切不切不合適,讓當下最美好的你遇見他。
有的觀眾認為女主的不道德,她出軌,她對丈夫不忠。可是站在女性的角度,我看到的卻是她的可悲與可憐。自從結婚後,女主的生活軌跡除了家裡就是農場,或是到小鎮上購買生活用品,她連自己喜歡的音樂都不被允許播放,因為孩子、丈夫不喜歡,他們認為女主去包容、去遷就家人理所應當,因此他們沒有人問過女主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她討厭這一日復一日的生活,她僅僅只是活著,她的靈魂早已死,只是軀體活著,每天如同設置了程序的機器人一般,重複又重複著同樣的動作。
女主的可憐在於,她已經失去自我。
遇到男主後,被激發的熱情代表什麼
這部電影,通俗來講,就是一個婚內出軌的故事。然而,大家看到出軌,為什麼就沒有看到一個女人在世俗的眼光中被同化?怎麼無人感嘆一句,女主的人生何其悲哀?
細想一番,愛情被平淡的生活衝淡,是因為什麼?當初的女主是因為愛上丈夫才會與他組建家庭,但是自從建立家庭開始,丈夫卻再也沒有「愛」過女主。
愛情在平淡普通而又循規蹈矩的生活中被消磨掉。說什麼結婚結婚的兩個人就是左手和右手已經沒有激情可言,只不過是你不再想給對方激情,你覺得覺得再也沒有愛的必要。
想想當初兩個人相遇的時候,微風起,伴隨著空氣中朦朧的氣息,你們兩兩相望,身體躁動,內心砰砰跳,於是一種叫愛情的東西產生了。
女主既幸運也可悲的。她在婚後遇見愛情,但無法擁有。
女主遇到男主後,被激起的不僅僅是愛情,是對生活的熱愛,更是對人生的追求,對人生的嚮往,是找回自我的一個心靈鑰匙。
愛情不是枷鎖,它應當是冬日陽光,可以照耀心房。
一個女人不管多少歲,依舊需要愛,需要愛情。只不過成年女人不會再為了愛情而失去理智。
年輕時,我們會為了愛不顧一切。少女時代,有多少女生為了愛情,跟著男人的腳步隨他追夢,浪跡天涯不可怕,只要有你在,愛還在。
長大後,我們會克制自己的愛,生怕愛多一點都是錯,甚至是對於愛情會多了更多的「考量」,不再僅僅是單純的愛意,還會有其他附加條件。
而結婚後,在生活的柴米油鹽中,愛情卻逐漸消殆。婚後愛情,其實無需每日玫瑰,每天浪漫驚喜不斷,至少每天一個深情擁抱、一個吻,讓對方可以感受到愛意。不該在婚後,就讓對方失去自我,讓其只剩下一個活著的軀體。
女主為什麼不敢離去?
女主不敢離去,不是不想追求真愛。她是不敢面對世俗的眼光,她不敢承受背叛家人的罪責,她渴望真愛,可在她的內心又覺得這個真愛是錯的,這是一段不被認可的關係,是不合時宜的感情,是她不該擁有的一份愛。
遇見愛情確實很美很難得,遇見可以懂你的愛人也很美難得。可是,愛上的時間不對。兩個人的愛情之間不僅僅隔著一個第三者,還隔著家庭、責任。成年人,有幾個是幾個只能為自己而活?
在影片裡,觀眾看到的是女主失去愛情,但是回想多年前,難道她對於現在的丈夫就沒有一絲愛意?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組建一個家庭並不是一股腦熱去領證,而是在雙方彼此都已經做好了步入婚姻準備,願意肩負起各自的責任才能夠組建一個家庭。
追求「真愛」沒有錯。可是這一輩子如此之長,誰又能百分百的確定眼前人就是此生摯愛?
蔡康永說:
婚姻不是保存愛情的容器,就像你把新鮮的蔬果放進冰箱後,它就開始改變了。很多婚姻到了後來,是冰箱、是罐頭,它在我們飢餓的時候還是能夠養活我們,讓我們生存下來。可是那個冰箱、那個罐頭裡面放的水果,不再是當初長在樹上的那個新鮮的水果。所以請不要天真地把愛情和婚姻劃上等號。你們為什麼遇到今生摯愛要離婚,無非是希望下一次的婚姻能夠保住這個愛情。可是你勢必要幻滅,你搞錯了方向。婚姻不是拿來保存愛情的,婚姻一進入愛情,就會轉變為其他的東西,它會轉變為家庭,轉變為親情,它會轉變為信任與依賴,它就是不會一直是當初的那個愛情。
這部影片為什麼讓這麼多人為之打動?因為它沒有變為下一個婚姻。如果女主跟著攝影師走了變成下一個婚姻,所謂的今生摯愛——攝影師,也會變成一個醜陋的尷尬的冰箱裡的罐頭裡的故事。
愛情的魅力,在於愛而不得,在心中可以描繪出各種精彩的畫面,且不能實現
這個僅僅在人生中出現4天的男人,卻佔據女主內心的愛意,佔了一輩子。是因為出軌?因為婚後的愛情?不是的。在我看來,是因為得不到的美好,是因為那種還沒有被生活打破的純粹的美好且浪漫的愛情,那種讓在你內心深處無時無刻散發著躁動情愫的想念。
得不到的人,你可以在內心描繪出一副美輪美奐的藝術作品,可以在心裡用細膩的文字寫出動人的篇章,可以在腦海裡幻想出無限個感人的瞬間,可以讓你千思夢繞,可以讓你在望向遠方時,有一絲絲甜蜜縈繞心間。
愛情裡總有愛而不得的美好。那麼,婚後出軌究竟是對是錯?從道德上來講,顯然大錯特錯,因為這樣是對家庭的背叛,對伴侶的不忠。可是,追求真愛有錯嗎?在全球70億人裡面,遇見真愛的機會微乎其乎,這種比中彩票機率還的概率都讓你碰上了,忠於內心又有什麼不可呢?
可是這個今生最愛,又該如何定義呢?哪一次戀愛的時候,不是想著與眼前相愛之人愛到永遠?
忠於愛情,忠於自己,沒有錯。但在不合時宜的時間愛上不合時宜的人,就錯了。也恰恰因為這種不合適,所以不可得。因為是這種不可得,才讓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流傳於世,讓大家相信著愛情的美好。
看過影片的觀眾,是否還記得結尾的片段?女主的兒女在完成母親的遺願之後,回到家裡親密擁抱自己的伴侶。我想,導演是想告訴大家: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愛情裡怎麼可能會沒有磕磕碰碰,沒有小摩擦呢?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有完美的婚姻?
最後希望大家在步入婚姻前思慮再三。我們現在已經是新時代,可以戀愛自由、可以婚姻自由,但是自由不是讓你兒戲愛情、兒戲婚姻的理由。只是想給你足夠的自由去看世界、去尋找愛妻、尋找今生摯愛,最後與那個你想攜手到老的人步入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