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來稀,你七十歲還能幹什麼?賈平凹70歲又寫了本新小說

2020-12-05 孕媽守護神

賈平凹是陝北作家,也是獲得茅盾文學獎的當代作家,他是一個比較勤奮多產的作家,一生筆耕不輟,寫了很多書,有的還被改成電影。

說到賈平凹,大家並不陌生,因為他在1993年寫了一本都市小說《廢都》,在文壇掀起了軒然大波。《廢都》一出,旋即賣空,幾次加印。我敢說很多人當時都悄悄的買了看的,由於《廢都》寫作手法大膽細膩,毫不忌諱描寫了兩性生活的畫面,在國內遭禁16年。在1997年賈平凹憑《廢都》獲得法國費米娜文學獎。被禁16年之後,《廢都》2009年才得以再次出版。想看而沒有看的,今天還可以點擊下面連結買了一飽眼福。

其實廢都這樣的小說在當時雖然是暢銷小說,但是也收到四面八方的批評和質疑,有一部分質疑就是,你老賈先生這個小說寫得太不入流、和黃書有什麼區別?真是大跌眼鏡!以至於賈平凹一直活在《廢都》成名後的陰影下,有的人甚至說賈平凹之所以寫得出這種小說,他就是小說中的某一人。

為此,賈平凹消沉了一陣子,期間雖然筆耕不輟,但是再也沒有一本書超越《廢都》的影響力。

賈平凹愛喝茶,圈內人都知道的嗜好。賈平凹經常去一家叫做「暫坐」的茶館喝茶,由於是常客又是名人,沒有幾下子就和店老闆成了熟人,茶館老闆是一位單身女子,她也有很多單身女閨蜜,她們經常來茶館小聚玩耍,順理成章的和賈平凹都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毫無疑問,賈平凹得知他們每個人的人生故事,作為一個都市單身女人,她們有許多的無奈和心酸,有幾許的寂寞和哀愁。

突然有一天,茶館搬遷了,賈平凹再也聞不到淡淡的茶香,再也聯繫不到這些漂亮而憂傷的朋友,心中倍感失落,掐滅一支煙,感嘆人生其實如茶館名字一樣,都是」暫坐」,於是,他決定再次提筆寫一本都市小說,把這些單身女子的故事寫進小說裡,小說名字就叫《暫坐》!

小說刊登於《當代》,今年出版發行,一出版又引來熱議,有的人說尺度比廢都還大,不禁感嘆薑還是老的辣;有的人又覺得寫得很真實,好像書中的人物命運就是我們身邊人的人生一樣。總之,這本書是賈平凹的第17部小說,也是70高齡的賈平凹的封筆之作。喜歡的依然可以點擊下面連結買來一睹為快。

其實對於《暫坐》同一本書,每個讀者都有不同的解讀,有的人只看見了香豔,有的人卻看見了內涵。賈平凹的文筆大家是領教過了,大膽細膩,不矯揉造作,不無病呻吟。賈平凹是用眼睛可以洞察生活的人,賈平凹是可以用筆尖直戳心靈的人。

感謝閱讀關注點讚,關注我,有收穫。

相關焦點

  • 人生七十古來稀,活到70多歲算不算長壽?堅持十步走,有助於長壽
    越缺什麼,人們就越想擁有什麼,為了追求長壽,很多人會通過吃保健品等各種方式來延長壽命。人人都希望長壽,但活到多少歲算長壽?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已經是古稀之年,活到70多歲,算不算長壽?人活到多少歲算長壽?
  • 古語:「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的上半句,為何無人提起?
    人生在世,每個人當然都想自己沒有傷病,並且能夠長命百歲。但真正能夠活到100歲的那些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在古代就有秦始皇想永久稱霸世界,而去尋找長生不老藥,不惜耗費一切人力物力去煉就仙丹,但是最終都毫無收穫,最後依然駕崩。
  • 俗語:「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半句怕教壞小孩沒人說,你知道嗎
    比如俗語:「人生七十古來稀」,就是說古時候的人們想活到70歲都很難,因為那時候人們的生活狀況一般,醫療水平也相對落後,能活到70歲的人非常稀少。因此,在民間也產生了很多人去尋求長生不老,可是最終的結果都不盡人意,雖然懂得養生的人,能夠延年益壽超過了70歲,但是在古代少的可憐。
  • 老話「人生七十古來稀」,其實上一句怕教壞後人,一直不願被提起
    春秋時期的孔子,可以說活得很長壽了,所以才有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了。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就是「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畢竟有史以來,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少之又少,寓意人生能活多久,充滿了感慨和無奈。
  • 都知道「人生七十古來稀」,卻不知上一句更灑脫,讀懂才算活明白
    過了70,身體雖大不如前,但人生的境界卻該是最高的,看透人情冷暖,遵從己心,畢竟又有句話叫做「人生七十古來稀」。 「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世人皆知,但不少人都不知上一句有多苦,可謂字字都是淚,但真的讀懂了才算是活明白了。
  • 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其實還有上句,怕教壞後人而不被提起
    據了解,先秦時期的人們活到40歲的就很了不起了,別說是現在的百歲了。看到這裡你就會明白古語中的「三十而立......」生活在民間的老人應該都知道「人生七十古來稀」這一說法,但是這只是一句話的下半句,上半句很多人都不知道。
  • 杜甫嘆息,「人生七十古來稀」,上一句卻鮮為人知
    不止如此,少陵野老其實在少年時就學會了飲酒,十幾歲時不僅出遊翰墨場,而且「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杜甫甚至還與李白一起攜手日同行,然後又醉眠秋共被,那種經歷估計一輩子都難以忘記。下面這首詩也是家喻戶曉,杜甫嘆息,「人生七十古來稀」,上一句卻鮮為人知。
  • 杜甫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半句鮮有人知,怕教壞小孩不被提及
    在古代社會由於醫療、自然條件落後,所以人們的壽命一般都比較短,能夠活到70歲就已經是人生奢望了。常言道「人生七十古來稀」,自古以來能夠活到70歲的人並不多見,但是對於現代人而言70歲卻只是一個平均年齡而已。
  • 「人生七十古來稀」的上一句,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
    現在我們正常生活到70歲以上,但古代的平均預期壽命只有30或40歲。因為長壽的人很少,所以人們更加渴望。在古代,有許多與年齡有關的俗語。例如,孔子曾經說過:"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說:"當一個人活到七十歲時 ,這意味著您已經生活了很長時間。這是很不容易的,現在只要您不違反規定,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
  • 古人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什麼意思?為何上半句無人提及?
    它不僅影射了一個時代的人文風情,也蘊含著眾人的價值追求,比如今天所說的這句詩:「人生七十古來稀」,眾人對這句話耳熟能詳,但它的上半句卻鮮有人知。上半句是什麼?為何無人願意提及?「人生七十古來稀」上句是「酒債尋常行處有」,這句話給人一種及時行樂的感覺,封建時期生產力低下、生活水平較差,一些人飲酒作樂、借酒消愁,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唐朝的詩人大多喜歡喝小酒、吟小詩,酒不僅能帶給他們「止疼消愁」的作用,還能幫打發充斥著無奈的時光。
  • 同樣是勸人惜時,為何人們只曉得「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不知上句
    下面筆者就帶著大家漲漲知識,揭曉常被世人掛在嘴邊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前一句的玄奧之處。01在百姓安居樂業的今天,男女平均年齡早已超過了70歲,以至於人們似乎感受不到人生七十的稀有感了。回溯到寫出這句詩的唐朝詩聖杜甫所經歷的年代,他所經歷的古代應當至少在唐代之前。
  • 「人生七十古來稀」什麼意思?讀了原詩,才知杜甫有多悲傷
    古代對於不同的年齡有著不同的稱呼,例如七八歲的小孩就是「始齔」,十三四歲的女孩稱為「豆蔻」,男子二十為「弱冠之年」,女子十五「及笄」。三十是而立之年,四十是不惑之年,五十是天命之年,六十則是花甲之年,七十是古稀之年。不過古代的醫療條件有限,平均壽命不高,活到六七十歲算是難得。
  • 人生七十古來稀,看14億人口年齡大數據,你預測能活到多少歲?
    「人生七十古來稀」意思是:從古至今能活到70歲的數量很少,古稀,自古以來都稀少。這一句話放到今天這個時代,是完全不適用了。用2010年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國13.4億人口,0-14歲人口2.2億,15-65歲人口9.99億,60歲以上人口1.18億,其中65-69歲人口5千多萬。粗劣計算,2010年的時候全國就有5千萬人口年齡超過70歲。如此龐大的數量怎麼也不能用稀少來形容了。
  • 《揭秘陳昌文讀書會》陳昌文解: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陳昌文解讀: 到處都有欠著酒債的人,比喻欠錢的人太多了,看起來都是平常小事。 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卻很少。 這句話放到現在,也合適。
  • 「人生七十古來稀」:人到七十一定要見這四種人,每種都令人落淚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帶你看清人情世故!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來稀,意思是自古以來都很稀少,這是一種很自豪、很豪邁的說法,雖然現在隨著生活醫療水平提升,七十已經不是「古來稀」,但是到了這個年齡,已經是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這個時候的我們經歷過人生百態世間冷暖,已經可以遵從我們的想法,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會越過規矩。
  • 世人只知「人生七十古來稀」,卻不知上一句有多苦,字字都是眼淚
    然而他們二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這其實與他們的性格不無關係。李白是一個灑脫豁達、我行我素的人,所以才有那般出塵的仙氣;而杜甫的性格卻比較內斂,骨子裡比較敏感,憂國又憂民。除了性格之外,或許他們所生活的年代也是一部分因素,因為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人民的生活一派和諧,而到了杜甫生活的晚唐時期,一切都急轉直下。
  • 「人生七十古來稀,問君還有幾春秋」:人過六十,餘生已經開始
    老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活到了七十歲,便是很稀少的了,所以當一個人從六十歲開始,他的心境就將完全的改變,要一鼓作氣的在年齡上做著衝擊。人生的晚年,是步往終響的時間段,也往往在這個時候,人生已經是留出了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
  • 七十歲的老人被七十歲的護工照顧,都是老人,差距真的很大
    七十歲的「護工」還能照顧七十九歲的老人,都是七十歲,為什麼有的還能照顧別人,而有的卻需要別人來照顧?老人七十多歲了,身體情況不是很好,家裡人尋思給他找個護工照顧他,負責飲食起居。老人脾氣很不好,之前請來的護工都被罵走了,在附近也是找不到適合的護工了。
  • 賈平凹《暫坐》:在「貪念」中掙扎的女子,怎樣尋找心靈的安放?
    賈平凹在七十歲之前又出新書了,人們大多知道他的《廢都》,這部引爭議的都市小說,其實他的長篇小說部部都堪稱經典,如《秦腔》、《浮躁》、《帶燈》、《山本》等等,都是以鄉村題材為主,而剛出版的這部《暫坐》卻是繼《廢都》之後的第二部純都市題材小說。
  • 新時代,你怎麼看待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
    而且對於不同年齡的人們需要做什麼事情,也是有一定的說法,比如:女子15歲要及,就是說女子到了15歲要盤發插笄,表示到了出家的年齡;男子20歲要加冠、束髮,表示成年,等等。這些都是根據人們的年齡,對人們的行為進行指導,今天這句: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也是具有這樣的指導作用,也許這就是所謂了什麼年齡做什麼事吧,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人們做事要趁早,莫等白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