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工廠的關閉,一個行業的消失。還有人記得無錫電影膠片廠嗎?
我們繼續來憶苦思甜啊……
說起來,中國電影工業的起步並不算晚,1905年我們就拍了一部叫《定軍山》的短片,只比法國人晚了十年。
但是,直到1960年代,中國人拍電影的膠片還得靠進口……
1958年,聰明的無錫人研究出了膠片生產技術,化工部就在無錫成立電影膠片廠。廠址在無錫最美麗的地方:十八灣
(先後投入了5000萬!知道當時無錫的GDP是多少嗎……
然後,據說那部《南徵北戰》就是用無錫生產的膠片拍攝的。
不管怎樣吧,無錫生產出了第一條國產電影膠片、記住重點啊:無錫其實是中國電影工業的奠基者
八十年代,膠片廠成為最早引進外資的企業之一,有了愛克發公司....九十年代,柯達來了
對,就是那個伊斯曼柯達。當年,愛迪生跟他的徒弟迪克生,就是找到他們,將賽璐璐膠片切成35mm寬的帶子,又在兩邊打上均勻的小孔,有了電影膠片......1998年,柯達與國內膠片整個行業合資。於是,有了無錫柯達......
然而,2008年,數位技術把膠片電影趕下了歷史舞臺。於是,電影膠片廠就成為現在的樣子……這就是技術的力量
它左右著我們前進的腳步,看上去是有人在控制、在使用實際上,我們有誰還能左右它?
這是哲學問題了!
對此大家有什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