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禪功(自性功法)——修習禪定的一種簡單有效法門

2021-01-08 修真堂自性功法

此文整理自朱老師對學員的講課錄音(2018.8.19 於修真堂)

話題:行禪功(自性功法)

朱老師:這些功(指自性功法中所包含的站樁、行禪、打坐、睡功、發咒等)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我們在行禪當中去摸索那個氣脈,體知那個慣性或自性,有意無意隨著它去運化。任何事物你能掌握它的性質就掌握了它的核心,所有東西就一通百通了,掌握了本質性,就在這個領域開悟了,成就只是遲早的事。

性質是什麼?就是事物共同的本質。掌握了本質,事情就好辦了,你就不用左思右想這樣修練對不對,你就只管這樣修下去。這個性質是很難找的,有的人一輩子都找不到。性質就是根本,萬變不離其中,你看各門派拳架有多少招式,包括樁功,市面上所有的樁功,性質都是一樣的,不二法門,換湯不換藥。

朱老師問:上午走得怎麼樣?

學員:走的感覺挺好的,斷斷續續,腦子裡不要去想你怎麼走,就跟著它,感覺很奇妙,一下子就想轉彎,再一下子,你就想往後退,有時候,那個步伐就快起來了…

朱老師:對,快就隨著它快,慢就隨著它慢,不要人為的去指揮身體,聽身體的話,修真性。

學員:感覺轉彎那下特別妙,跟著它轉彎。

朱老師:放開去練,不管它,外部形態其實就是我們體內的狀態,有諸內必形於外,它通過各種方式,直的、側的、正的、斜的、拐彎、轉圈、退步、甩手、跺腳、拍打、託舉、爬行等等,去調整我們體內的五臟六腑、經絡氣血、身心平衡。這也是一種修禪定的方法,在佛家講叫動中禪,但很多修佛法的人,他們的動中禪跟這還是有區別的,他們是繞塔或是跑香,是一種固定行程模式,固定模式下的修煉修行很難修出真性,修出實相。

修禪定時佛法上講守所緣,如果純粹是一種方式的話,我們的思想容易固攝不住。長時間做一個事情,一直一直做下去就容易開小差,因為這個東西習以為常了就容易走神。

我們這種是修實相的禪法(觀自在),是圓通法門。似守非守,守而不守,不守而守;似觀非觀,不觀而觀,觀而不觀,是中性中道的修法。

修行心過緊不行,心過緊了會心累心沉重;心太鬆了也不行,太鬆了就容易散亂迷失昏沉。很多人所修所理解的禪定是打坐站樁時身心像枯木一樣靜止不動,這不是禪定的本質,禪定的本質是心學。

還有人修單一的有為方法,比如觀呼吸就一直觀,觀空,觀想其它……這屬於小乘法,人為裡面的一種。大乘法是什麼?它是一種自性自然的東西,它來什麼我們接納什麼,不妄思妄為、應物自然不做作!人的一生當中很多災難的因就是妄欲,以心為本、無妄則能趨吉避兇,修煉到一定高度時順逆境它並不影響我的心境。

學員:我今天覺得走得很好,這個廣場氣場也很適合,很空曠,走了覺得很放鬆。

朱老師:這是練禪定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我們武漢老師把這種功法叫行進當中的似有意似無意運動,我把它叫做自性功法也稱行禪功,這種方法是可以開發智慧的。純粹觀一個東西的時候,心還是在那色相上,佛家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行進當中,似有意似無意的禪法不是我刻意為而為的,前面那種是我刻意關注的,這種我不是刻意,而是意而無意,觀而不觀,守而不守。前面那種是刻意為而為,後面這種是不刻意為而為,老子說:「為無為則無不治」。兩個東西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一種能開發智慧,另外一種不能。這種單一守緣(參照物)方式,比如:觀照呼吸、觀腹部升降起浮、或者念阿彌陀佛……用來固攝我們的身心,可以累了休息使用,開發智慧不行。自性很聰明,你看我們這樣走著走著,雜念就少了,心裡一有雜念,它就轉化了。

學員:這還是要多練,像我雜念比較多,我就是一靜下來,練靜功的時候,都是雜念。

朱老師:靜不下來,可以多練這種行禪法。其實養生啊,把這個心修好,一樣的養生。佛道兩家不同的修煉出發點,但同樣的歸宿。道家講的練功練丹,其實真正的練法同樣是性命雙修,練功到很高維度的時候,也一樣可以開悟。

練功把身體全部練通透了,身體通了,心也就通了;身體堵了,那麼心智也會受堵。通過練功身體通透了,上通天、下通地、中通人事,知己知人、知物知微、知通達微、至微全道。通就達了,通就是道,道無所不通,什麼東西都在通,把自己練通了之後就與宇宙合為一體了。你沒練通就達不到那麼高的境界,修煉合道後自然能夠知道自然界的一切事情。佛家講的是修心,走的是修心這條路,是把心修得很敏銳,非常敏銳,就是覺性,所以佛家稱佛祖為覺者,大覺者。不管如何修行,都需要一個載體、一個好的法器,修行就離不開身體這個法器。

相關焦點

  • 懺悔在地藏法門修學中的作用
    修學地藏法門,主要依據三部經典,分別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佔察善惡業報經》。其中《地藏菩薩本願經》(以下簡稱《地藏經》)流通最廣,受持人數最多,其他兩部經典相對了解的人較少。《地藏經》整部經文都是談事相,直接從事相上修,相對容易入手。
  • 清心寡欲戒葷茹素,食鹽量少修習禪定,崇尚武術好老惡逸
    四、修習禪定。禪定是佛教中重要的修行方法。作法是趺坐靜室,萬緣俱放,擯除雜念,調身、調息、調心。入定以後,可以暫時的滅卻心理活動,身心得到極好的休息。禪修的主要成分即氣功,而氣功對於祛病延年有奇效。僧人中有不躺臥睡者,稱為坐禪。據說,只須坐禪片刻,即可恢復一日疲勞。例如著名高僧海燈法師,數十年不設床鋪,禪房中僅設-坐帳。
  • 佛教 禪定解脫和明心見性真的水火不容嗎?或許我們誤會六祖很久了
    六祖慧能大師自然是皆從自心本性智慧出發,不由文字,言語簡練,隨機應答。言來語往之間,印宗法師覺得眼前這位行者定非常人,於是請問六祖慧能大師說:「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慧能大師道了一聲「不敢」,算是承認了印宗法師的推斷。
  • 一個法門無法適合所有的人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比丘比丘尼, 有懷增上慢, 優婆塞我慢, 優婆夷不信,如是四眾等, 其數有五千,不自見其過, 於戒有缺漏,護惜其瑕疵。不可能全世界的眾生,都只修一個法門,或者一個本尊。這就類似於一所大學裡,讓所有的學生都只鑽研一門課程。所以,每個人可根據上師的指導,或者自己的信心、意樂來修習適合自己和自己喜歡的法門。當然因為凡夫無甚深智慧,有成就的上師指導最為恰當,若無也可自行抉擇。
  • 黑關靜修,孟紓淇遇見本自具足的自己
    自2018年開始修習禪宗的系列法門,多次入黑關體證生命的究竟與智慧。所謂閉黑關,就是關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幹擾,暫離日常生活與工作的紛繁,出離頭腦思維的幻象,讓心清淨下來,了悟世間萬事萬物的真相。在諸多修心體系中,它被視為最深入、最直接的靜心方式,就像把一瓶濁水放置幾天,在所有雜質沉澱的過程當中,明心見性,讓自我設限、固有執念、認知障礙等得以修正。
  • 佛法:地藏法門之殊勝,福報不足者難遇、難信、難行持
    就因如此,堅牢地神才敢對佛陀那麼去保證,讓修持地藏法門的人安穩、富足、一切不好的事情全部消除。有人說堅牢地神有這麼神通廣大嗎?那麼大家經常讀經,都知道經的開頭一般都有一個安土地真言。但這個真言起效因人而異,有的讀一萬遍就開始有效了,有的可能就需要更多。而且讀完後一定要這樣回向:弟子某某某,願以此讀誦安土地真言之功德,回向給堅牢地神和五方土地神,願其道力增長,並加持弟子某某某財源廣進,虛耗闢除。而且堅牢地神在法會上既然下了這麼大的保證,所以能堅持修習地藏法門的同修為何能夠迅速獲得安穩遂意的境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 成佛不二法門: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印度Shabd瑜伽)實修實證
    《楞嚴經卷六》文殊師利菩薩指出,只有憑籍「耳根圓通法門」的「反聞聞自性」才可以究竟成佛。過去象微塵數一樣眾多的佛,都已經憑籍它究竟得道了。其它的所有修行方法,包括大勢至菩薩念佛法門,都屬於「方便法門」,是佛的一種慈悲加持,雖然也會有利益,但只是用來引導人捨棄塵勞,不是可以長期用來修行成道的。
  • 《楞嚴經》有一法門與神咒,皆能降伏菩提路上諸類妖魔,你選哪個
    眾生頑迷,不知思量,逢此妄執境界現前,各以所愛染的先世業習迷惑自心,而自以為已到休止息心之靜,並將此認為是究竟所歸依的安寧寂滅之地,便自言已圓滿具足了無上菩提,於是成為大妄語,當其外道、邪魔所感應的業報享盡之時,就會墮入無間地獄,而定性聲聞,定性緣覺則不會再增進,永閉化城,不達寶所。
  • 修行禪定的人,一定要認識五蓋!
    如果我們的心沒事情做,就會懶惰想睡覺,對境界迷迷糊糊搞不清楚,那就無法修禪定。昏沉就是昏沉睡眠。學佛人也許都知道貪、嗔是煩惱相,但如果沒學過法相,可能不一定覺得昏沉是煩惱,甚至還有人會覺得昏沉的時候挺舒服,這實際是自己某種意義上樂住於昏沉。
  • 注想金容,稱揚聖號|道教最簡單易行的修持法門
    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道教的天尊及祖師皆是大道的化身。自祖天師受太上《北鬥本命經訣》以來,道教就有持誦聖號之經旨。
  • 佛教通史 009-識無邊處的禪定-四諦之道
    通向涅槃這個目標的全部修習方法和途徑就叫「道諦」。「苦、集、滅、道」,用現代話解釋,「苦」就是現象,「集」就是原因,「滅」就是目標,「道」就是方法。所以所謂「道諦」就是為了達到「滅諦」提出來的最高理想的目標的所有方法。通向涅槃之路的方法,佛教總結為八正道:正見、正智、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 【佛教人物】耕雲居士創立的禪宗法門——安祥禪
    其修習方法簡易而中道,特別適合工業社會下心靈苦悶的人們修習,令誠敬信具足者世出世法打成一片,直趨無上菩提。  耕雲先生以其強大的傳心之力,及其極高明而道中庸的講解,和那如同春風秋水般和沐清靈的文採,在二十多年前在大陸和臺灣掀起了習正法眼藏的浪潮。
  • 馬祖道一禪師: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唐玄宗開元年間,他就在南嶽衡山的傳法院修習禪定,遇到懷讓禪師指點他而成為入室弟子,最後得到懷讓禪師密受的心印。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馬祖所弘揚的仍然是六祖惠能大師的禪法,但是他接引的方式更加寬闊,讓大眾能很快地接受禪法。
  • 禪定:漫談禪和投資
    我覺得,這個「定」也可以理解為篤定的「定」、禪定的「定」。1要做和大多數人相反的事情「禪」是外不著相,不執著一切境界相是為禪;「定」是內不動心。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先簡單介紹一下最大熵原理(Principle of Maximum Entropy)。它產生於資訊理論和熱力學,和概率統計學相通,近年來被應用於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非常有效。有人認為前面提過的貝葉斯法則等都是最大熵原理的特例。
  • 以空性智慧為主導的佛法的「禪定」
    禪定,一般人往往將打坐與禪定連在一起,其實盤腿打坐,不過是禪定修行中的方便而已,不能劃等號。佛法所說的禪定,是要有透視的功夫,了解世間的一切如夢幻泡影。任何一種禪定,如果不觀想一切如夢幻泡影,都叫做外道。外道方法是把心識壓住,使它不起現行。而佛教是透視它,斷掉煩惱,這是佛道與外道的分水嶺。簡單的講,佛道的禪定,是必須用透視的智慧來入定。外道,是把意念強壓下去而入定。
  • 終日忙碌也能修行參禪,禪師開示:生活中的法門最簡單
    終日忙碌也能修行參禪,禪師開示:生活中的法門最簡單 | 文 青衫文齋禪,是一種自然之道;參禪,通常是指修行人對自然天機的感悟。禪師一聲嘆息,說道:我有一個簡單法門,雖在忙碌中也可以助你修行。你只要能打一錘鐵,心中就念一聲「放下」,抽一下風箱,就拋開一次念想,這個法門雖說簡單,但長期如此,也能證得個阿羅漢。譚鐵匠深信禪師之言,從此,一邊打鐵,一邊練習這個簡單的修行法門。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譚鐵匠漸漸不覺疲勞,反覺輕安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