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扶貧地理信息系統厲害了,貧困戶分布和數據一目了然

2020-12-05 天眼新聞

用無人機採集村落影像,逐一對房屋進行編號,以戶籍人口身份證號為唯一ID,村裡的戶數信息、家庭情況只需通過一個屏幕便能一目了然。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鄉葛藤村利用了扶貧地理信息系統,讓駐村幹部以及扶貧決策部門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葛藤村貧困戶空間位置展示

中國電建集團貴州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中電建貴州院)於1958年8月建院,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2015年 ,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鄉葛藤村成為中電建貴州院的精準扶貧幫扶點,這家央企為了更好地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發揮技術優勢,專門設計了「葛藤村扶貧地理信息系統」,以扶貧專題信息為基礎,集扶貧信息數據採集、查詢統計、數據管理、空間分析以及專題製圖於一體,將專業化的數據處理流程進行封裝,通過對駐村幹部進行操作培訓,在系統只需進行簡單的數據錄入、修改、刪除等操作,即可完成地理信息專業技術人員的數據處理工作,簡化流程,節省了時間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葛藤村貧困戶信息統計顯示

針對精準扶貧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聯動性差、管理滯後、數據更新頻繁、專題圖製作困難等問題,中電建貴州院選派專業技術骨幹,採用無人機對葛藤村進行航飛影像數據採集,獲取葛藤村0.05米高解析度的航飛影像,進行房屋面矢量數據採集,並對房屋進行編號,以戶籍人口身份證號為唯一ID,將扶貧專題屬性數據與矢量數據進行關聯。採用以B/S架構體系開發了葛藤村扶貧地理信息系統,系統建立了基於空間位置的扶貧資料庫,將扶貧部門精準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貧困戶數據進行實地採集、精確空間定位至高清影像圖上,建立精準扶貧資料庫,並通過地圖符號配置,通過GeoServer和OpenLayers等關鍵技術,實現了常規扶貧信息的空間可視化化管理與扶貧信息的直觀展現。  據了解,除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葛藤村外,中電建貴州院目前正在三都自治縣大河鎮和平村進行扶貧信息化系統建設,將葛藤村扶貧系統推廣應用至其他地區,提升系統的生命力與可拓展性,以地理信息專業技術助力精準扶貧。  【名詞解釋】  OpenLayers:是一個高性能、功能豐富的庫,用於在 Web 上創建交互式地圖。它可以顯示從任何來源加載的地圖圖塊、矢量數據和標記。  GeoServer:可以方便的發布地圖數據,允許用戶對特徵數據進行更新、刪除、插入操作,通過 GeoServer 可以比較容易的在用戶之間迅速共享空間地理信息。   B/S結構(Browser/Server,瀏覽器/伺服器模式):是WEB興起後的一種網絡結構模式,WEB瀏覽器是客戶端最主要的應用軟體。這種模式統一了客戶端,將系統功能實現的核心部分集中到伺服器上,簡化了系統的開發、維護和使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申雲帆

通訊員 劉發勇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楊儀

相關焦點

  • 這位寧波「阿姐」厲害!投數百萬元打造扶貧超市惠千餘貧困戶
    兩年來,這位做了22年公益的寧波阿姐在全市共打造了5個消費扶貧館(扶貧超市),涉及700多種產品,惠及的貧困戶有1000多戶。走進扶貧超市,記者看到,這裡匯聚了寧波2個對口幫扶地區16個縣市的特色產品和寧波山海協作地區的很多產品,有幾百種。別小看這700多種產品,其中涉及黔西南和延邊的產品超過九成。
  • 產業扶貧政策覆蓋98%貧困戶(權威發布)
    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加大對產業扶貧的投入,用於產業發展的比例超過40%。支持貧困群眾發展生產的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6800多億元。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快速發展。832個貧困縣全部編制產業扶貧規劃,累計建成種植、養殖、加工等各類產業基地超過30萬個,旅遊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推進,每個貧困縣都形成了2—3個特色鮮明、帶貧面廣的扶貧主導產業。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產業扶貧政策已覆蓋98%的貧困戶。貧困勞動力在本縣內鄉村企業、扶貧車間務工的超過1300萬人,佔務工總人數近一半。
  • 萬冢鎮為貧困戶和邊緣戶現場辦理小額扶貧貸款
    駐馬店網訊(記者 田瑞德 通訊員 劉祥)10月12日一大早,平輿縣萬冢鎮扶貧辦公室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 「我的扶貧故事」王美琳:扶貧工作雖然艱辛,但我深感幸福和自豪
    為了解村裡的狀況,我挨家挨戶地和群眾見面,傾聽困難群眾的心聲,了解困難群眾家庭成員信息、身體健康狀況、致貧原因、收入情況以及扶貧政策落實情況,併到老黨員、退休支部書記、群眾代表、致富能手家中走訪,聽取他們對村組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十天的走訪,我掌握了所包組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第一手資料, 為精準扶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極道:構建地理三維空間信息智能化系統,服務國計民生
    在一切都可以數據化,一切數據都可以業務化的時代,地理空間信息服務與大數據的結合,正在使地理信息從一個簡單的、基於地理空間的信息管理、統計、分析系統,向高級的、善於處理地理大數據並能滿足決策者各種需求的智能系統進化。
  • 產業扶貧政策覆蓋98%貧困戶 建30萬個產業基地
    本報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鬱靜嫻)「產業扶貧已經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可持續性最強的扶貧舉措。」在16日舉辦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介紹了產業扶貧進展成效。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加大對產業扶貧的投入,用於產業發展的比例超過40%。
  • 通許縣厲莊鄉:產業扶貧鼓起貧困戶「錢袋子」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王山峰)近幾年,通許縣厲莊鄉緊緊抓住產業扶貧這個關鍵,使產業扶貧挑起了脫貧攻堅的「大梁」,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廣大貧困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成長起來。
  • 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精準扶貧助貧困戶脫貧摘帽
    精準扶貧以來,扶貧工作隊經常與村委會一起走訪貧困戶,宣傳政策,確保貧困戶享受的產業扶貧政策、教育扶貧政策、醫療扶貧政策、就業扶貧政策等得到享受。工作隊和村委會認真聽取貧困戶的意見,了解貧困戶的困難,對於不能解決的問題向街道反映,不符合政策要求的也耐心向貧困戶進行宣傳解釋,群眾較為滿意。
  • 利辛縣王市鎮扶貧車間讓貧困戶就近致富
    在高寨村就業扶貧車間內,工人們正在趕製一批發往河南的新訂單。今年58歲的程翠蘭,過去一直和丈夫在外地打工,今年初,由於家裡的老人突發疾病,無人照料,所以她選擇了留在家鄉就業。利辛縣王市鎮高寨村結合實際,利用轄區貧困戶和剩餘勞動力充足的優勢,通過建設就業扶貧車間,帶動貧困戶就近就業,實現脫貧奔小康目標。
  • 精準扶貧有實效,汕頭中院雙節慰問仙鬥貧困戶
    精準扶貧有實效,汕頭中院雙節慰問仙鬥貧困戶 2020-09-23 1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扶貧小額信貸累計服務101.4萬貧困戶
    新華社合肥12月16日電(記者姜剛)記者從16日召開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安徽省金融系統創新金融服務產品、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其中全省扶貧小額信貸累計投放382.9億元、累計服務101.4萬貧困戶。
  • 東南大學《959地理信息系統基礎》考研真題詳解——才聰學習網
    ②信息的適用性信息對決策十分重要,地理信息系統將地理數據收集、組織和管理起來,經過處理和分析變為對決策具有重要意義的有用信息,這是由建立地理信息系統的明確目的性所決定的。b.地理數據地理數據是與地理環境要素有關的物質的數量、質量、分布特徵、聯繫和規律等的數字、文字、圖像和圖形等的總稱。
  • 西峽縣軍馬河鎮:精準扶貧讓李金光從貧困戶到組幹部
    西峽縣軍馬河鎮:精準扶貧讓李金光從貧困戶到組幹部 2020-11-05 1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蘭陵縣壓油溝村:打響「旅遊扶貧」名片 貧困戶變身經營戶
    蘭陵縣蒼山街道壓油溝村是一個典型的小山村,大山環繞,交通閉塞,這是壓油溝村曾經的寫照,全村76戶人家,光貧困戶就有38家,是當地有名的落後村,為擺脫貧困狀況,壓油溝村通過不斷摸索轉化劣勢,利用獨特的生態資源重新定位,發展鄉村旅遊扶貧,為貧困人口創業、就業、增收提供平臺,讓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開拓出一條旅遊扶貧的新路子。
  • 「扶貧車間」製衣忙!安徽省池州市服裝廠吸納周邊村貧困戶務工
    其實不止吳丹,扶貧車間目前吸納了周邊村包括吳丹在內的 16 位貧困戶來扶貧車間務工。該廠辦公室主任張振平表示,扶貧不能只喊口號,企業與政府合作,能夠解決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落實精準扶貧的政策。" 我們希望能用真心,扶真貧,讓扶貧車間變成貧困戶的另一個家。"
  • 醫院投資錦囊| 地理信息系統在醫療資源配置中的應用
    這一系列和信息,透露出了醫療資源配置的兩大難題:01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從醫療服務的提供方來說,城市醫院比較多,各個城鎮基本上都配套對應的醫療機構;農村地區醫療資源不足,醫療服務設施和醫生的技術水平僅僅是夠看「小病小症」。
  • 國家知識產權局:持續用好地理標誌 打造「智慧財產權精準扶貧世界...
    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桑植縣充分利用智慧財產權行業優勢,打造「質量高、發展快、模式好」地理標誌產品幫助貧困群眾穩定增收,促進地方扶貧產業提質增效,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經驗。 趙雲海表示,首先是質量高。桑植縣地處武陵山脈腹地,地理條件優越,氣候溫和適宜,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和生態多樣性更是全國有名,具有地標特徵的農產品比較多,地理標誌工作具有良好基礎和獨特優勢。
  • 「我的扶貧故事」把貧困戶當親人,把貧困戶的事當家事|都勻市交通...
    我是都勻市交通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工作人員楊曼,2017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後,我所結對幫扶的貧困戶是居住在平浪鎮石龍鄉共和村上壩組的羅祖芝和耿明登兩戶。因當時還未完善扶貧醫療保障報銷制度,為幫助老人解決墊付住院費的難題,我努力在多家單位協調相關手續。楊曼(右)走訪慰問貧困戶老人康復出院後,我向多方專業人士求教解決老人贍養問題的辦法,並應邀見證共和村村支兩委協調老人贍養事宜。
  • 扶貧印記丨湘潭縣立華扶貧養雞場:讓貧困戶入股 每年可分紅
    湘潭在線客戶端7月15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旭東 攝) 7月13日,位於湘潭縣分水鄉虎形山村新合組的立華扶貧養雞場內,工作人員在檢查雞的生長情況。立華扶貧養雞場去年10月建成。這家佔地10多畝、飼養著3.7萬隻雞的大型養雞場有一部分資金來自25戶(58人)失去勞動力貧困戶的專項扶貧資金入股,養雞場獲得收益,入股的貧困戶每年可以參與分紅。這一舉措使得專項扶貧資金髮揮了最大的效果,讓失去勞動力的貧困戶有了一筆穩定的收入。
  • 從貧困戶變身女老闆,肇慶的這位「編織boss」厲害了!
    針對這種情況 由當地政府引薦 肇慶市人社局幫扶工作隊 和扶溪社區居委共建的 扶貧工作坊項目應運而生 項目擬採用「公司+工作坊+貧困戶」的合作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