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春秋戰國,我們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或第一反應,應該是諸侯割據,禮崩樂壞。的確,在幾百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勾心鬥角的廟堂之戰幾乎每天的每一刻都在上演。神廟之爭的最終結果,是數不清的戰爭,數不清的犧牲。
每一次,相信大家心裡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作為天下有識之士,作為天下共主周天子,為什麼不去討伐那些不聽話的諸侯呢?當周成王(周公旦輔政)在這一年分封八百個諸侯時,難道沒有讓自己的周王室有足夠的軍隊守衛嗎?
先說西六師,據史書記載,當年周武王伐紂時,手中掌握著強大的軍力,否則也無法推翻以武立國的商朝。史書《逸周書·世俘》記載:
「太公望命御方來,丁卯至,告以其夫伐越、戲、方;壬申荒新至,告以其夫伐越、其夫伐靡。"辛巳,至,告以黃(jiè)俘…百賁誓命伐衛,告以亳俘…陳本命,伐磨百韋,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百謂至,告以禽宣方,禽御三十人,告以青龍,命伐厲,告以青龍."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後,令以上六人分別率軍進攻商朝其餘的方國。而且六人手中的軍隊,很可能是周王朝最早的直屬部隊,也就是西六師。再者,周成王即位後,面對三監之亂和邊遠地區的殷商舊部,能夠平定這些叛亂,手中自然有一定的軍事力量。
另外殷八師,據史書記載,周康王(周成王的兒子)雖然在初期就做到了政通人和,但由於後期鬼方部落(早期遊牧民族之一)的入侵,所以周康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孤立無援,狼狽不堪。這是因為他的西六師為了保護宗周,監視商朝的舊部族,這些部族剛剛安定下來不久,就沒有足夠的兵力驅趕鬼方的入侵。
可後來周康王為了解決燃眉之急,又重新徵募了一批新兵——殷八師。儘管說殷八師集合訓練後,鬼方部落已退兵,但周康王仍憑他們幹了許多別的事。據考古學器物《小臣簋》所載:「東夷大逆。白啟父(mà o)以殷八為師徵東夷。只在十月份左右。遣師徵東夷。沙頭角。從厥後復歸才牧師白懋父承王令易師從五顒(yó ng)貝。」
那意味著什麼呢?實際上翻譯是說,某年的十一月份,東夷部落反叛,康王寵臣白懋父親率殷八師前來徵討,並將殷八師追至海邊才停下來。另外,銘文中也有提到,軍隊返回後駐紮在祭司那裡,這個祭司實際上指的是商朝的故土(朝歌附近)。
從上面可以看出,周朝初年,周天子手中的確掌握著兩軍之力。但是,問題是,為什麼這兩支軍隊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而且也不會成為周天子的拱衛部隊?歷史文獻中有:「周昭王(周康王的兒子)十九年,天大(yì),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我們很容易看到,在公元前1034年,周昭王十九年(即公元前1034年),周天子的其中一位西六師全軍覆沒。就筆者所知,這次的全軍覆沒雖然對當時的周王室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並不算使他們感到疲憊,因為殷八師仍在,周王室的尊嚴仍在。
但隨後發生的事情卻讓周王室的處境更加尷尬,根據考古發掘的禹鼎銘文記載:「嗚呼!以天降大喪於下國,也唯鄂侯馭方,率南淮夷,東夷,廣伐南、東夷,歷歷之。王乃(nǎ i)命西六、殷八,曰:「撲伐惡賊,鄂侯馭方,勿留壽幼。」於是,肆師彌陀(gé)會神(kuā ng),弗克伐鄂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西周第十位天子——周厲王時期,鄂國聯合淮夷與東夷共同入侵周朝,周厲王派新成立的西六師和駐紮在牧野的殷八師進攻三國。但是幹了之後的結果,應該是兩個人的退讓言和,畢竟弗克在那個時候還不算真正的進攻。
很明顯,到了周厲王時期,西周王室的威望和實力已大打折扣,別的不說,單就兩個師團的聯合作戰能力來說,單就兩個師團的作戰能力來說,周王室的兩個師團的確是大打折扣。在此還需提及的是,周厲王是一個失敗的改革者,他在執政後期因強制改革而受到民眾的憎惡,因此被推翻統治並流放。
從這個事實也可以看出,當時的周王室對軍隊的控制力已弱到了十分可怕的程度,畢竟,周厲王應該是史無前例的君主,被純正的平民所推翻。接著,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時期,犬戎已被殺,可西六師和殷八師仍未現身。因此,我們可以大膽猜測,早在周幽王之前,周天子手裡就已經沒有了那兩支屬於自己的軍隊!
最終,在東周時期的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沒有自己的軍隊(東周有其自然的缺點),坐視諸侯變大變強的主要原因,不是他沒有軍隊,而是沒有自己的軍隊。由於西周早期,專屬於周天子的西六師和殷八師已在歷史上消失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