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Eclipse,相信大部分90後的車迷對這個名字沒啥印象也其實也挺正常,但要是說到它的中文名「日蝕」,相信一部分車友便會猛然想起那臺曾經在國內還曾經挺受歡迎的三菱雙門小跑車。從第二代車型開始,三菱日蝕開始大批量進入國內,時至今日偶爾還能在二手市場上看到它的蹤跡;到了2008年,官方引進過第四代車型,換成了非一般人可以記得住的「伊柯麗斯」中文名字,老實說,如果不是曾經的車主們,相信冷不丁地問起你,能說得出來的都是異稟。
圖:三菱在1988年芝加哥車展上推出的 X2S Roadster Concept,正是Eclipse的原型。
其實初代Eclipse誕生於1989年的美國, 為什麼是美國呢?因為三菱在最初進入北美市場的時候,旗下車型可以說是「無人問津」,例如當初的Cordia和Tredia兩款車型。直到1985年三菱與克萊斯勒合資成立的一家名為「鑽石之星」(Diamond Star Motors)的汽車公司,兩家公司大量共享著多項技術以及平臺,初代Eclipse就是這家公司的首款產物,代號1G。
換言之,初代Eclipse並不是一款純正的日本車,而是美國車因為初代Eclipse的生產裝配在美國伊利諾州,並且基於克萊斯勒的D平臺;但很糾結的是,如果把Eclipse歸為一臺美國車也是不大合適,因為克萊斯勒本身提供了以Eagle Talon和Plymouth Laser生產出售了初代Eclipse兩款換標兄弟。這個身世確實不是一般的令人費解。
圖:Eagle Talon,配置方面大概跟Eclipse差不多,某些型號只是出現的時間略有不同而已,它也跟隨著Eclipse發展下去。
圖:作為Eclipse的另外一個孿生兄弟的Plymouth Laser就沒有跟Eagle Talon那樣還有未來了,它在車系1994年停產後便不再生產。
1989年後驅的Starion「史泰龍」停產,為了延續其輝煌,三菱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年生產一款前驅或後驅的雙門跑車。所以在同年初代Eclipse誕生,1991年推出了GTO(3000GT),與3000GT的豪華旗艦定位不同,Eclipse的定位很精準明確:一臺小巧靈活,廉價的雙門跑車,針對的就是當時想要購買跑車的年輕階層,畢竟那時它在日本國內市場的競爭對手並不是一般的強,豐田的Celica、日產的Pulsar EXA、尤其當時的本田Integra剛配上VTEC已經夠它受了,所以轉戰出口市場似乎成為必然選擇。
至於Eclipse車名的由來,源自一匹十八世紀的英國知名的賽馬。包括他的前輩三菱「史泰龍」Starion的名字,其實也有說法是「Stallion」意為「種馬」,用這麼個名字來給一臺Coupe命名,就很好理解了。第一代車型大致分為前、後期兩個版本,前期版擁有著當年最流行的「跳燈」,加上引擎艙蓋上高高的隆起,還真是挺能吸引當時的年輕消費者;到了後期版本1992年的改款,跳燈因為安全性問題而被換成了傳統「明燈」,而其他部分的設計則維持原樣。動力系統方面,第一代分為前驅版、四驅版和渦輪版等等組合,最高性能肯定就是那臺代號為Eclipse GXS的渦輪增壓四輪驅動了,擁有195匹的馬力輸出。
圖:Eclipse基礎型號(DA21),前驅布局,僅搭載了一臺92 匹馬力的自然吸氣1.8L SOHC發動機(4G73)。
圖:Eclipse GS(DA22),相比基礎型號多了一些豪華配置。同樣是前驅布局,使用的2.0L DOCH 16氣門發動機(4G63),最大馬力135匹。
圖:Eclipse GS Turbo (D22A) ,搭載三菱粉絲喜聞樂見的4G63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馬力為190匹。
圖:Eclipse GSX (D27A),同樣是4G63T發動機最大馬力195匹,按照官方的說法,這增加一點點馬力是為了抵消四驅系統額外重量。它在 GS Turbo的基礎上增加了全時四輪驅動系統和多連杆獨立懸掛,百公裡加速僅僅7.4秒,而0至400米加速時間也僅為15.9秒。
圖:除了傳統的Coupe造型之外,Eclipse還推出過一款Eclipse Targa,頗具時代特色。
圖:反銷日本市場的Eclipse GSR-4 。所謂的GSR-4,實際上就是海外版本GSX。Eclipse從1990年 6月開始在日本本土銷售,其中「GS」和「GSX」被引入日本,「GSX」被命名為「GSR-4」,或者可以看作是一臺「跑車化外觀、動力配置降級」的Lancer Evolution也不為過。
圖:有趣的是反銷日本市場的車型僅提供左舵版本,又名逆輸入車型,在日本最早有這種玩法的是謳歌的逆輸入。所以大伙兒在日本要是看見這車並不需要太驚訝。同時基於當時的安全標準法規,燈具配置也發生了變化,例如翼子板上增加了美規車上沒有的轉向提示燈等等。
圖:1992年,初代Eclipse改款,取消了放棄了咱們都很喜歡翻燈,加入了ABS剎車防抱死系統等配置。
圖:跟當時前三代的Evolution一樣,其實Eclipse的左駕化布局依然不健全,發動機依然被布置在左側而非左駕車較為合理的右側。
圖:在部分車型上,Eclipse還帶有自動安全帶傳遞裝置,這對於跑車用戶來說是一個非常方便的配置。
圖:Eclipse的車內可以說是典型的「跑車」,雖然是2+2,但顯然是只為前面兩名成人乘客設計,後排空間?不存在的。不過得益於駕駛員座椅和可改變高度的轉向柱,調節十分方便,即使身材高大也可以舒適坐入車內,但是後排的空間顯然不夠。
初代Eclipse是有少量進口過國內的,但是大部分均為前驅的自然吸氣型號,絕少見到渦輪增壓的,四驅就更別奢望而來,當時此車新車報價大概是50萬樓下,因為並不是通過正規代理進口,所以價格比較飄忽,2.0L的大概在50萬人民幣上下吧,比當時3000GT要便宜個十幾二十萬,不過會買的人非常少,那個年代有這個預算的,要麼買CB雅閣、要麼直接奔3000GT去了。
第一代Eclipse生產至1994年,隨後就被第二代Eclipse(2G)所替代,也就是咱們在《速度與激情1》裡面看見的那坨綠油油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