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PPT以外 中國廠商的自動駕駛技術距離特斯拉們還有多遠?

2021-01-07 電科技

合縱

百度要做無人車,這個消息一度引發了一場微博段子狂歡。畢竟在過去的幾年中不論是市值還是口碑,「B」都在被「A」和「T」越甩越遠。起初大家都以為,這要麼是一場完全打偏的形象自救行動,要麼是又一次有樣學樣的C2C(Copy to China)事件。

但現在看來,百度好像是認真的。

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百度透漏了自己的阿波羅計劃,宣稱已經與北汽集團、奇瑞等建立了合作關係,共同發展自動駕駛,並將分階段開放技術。

果然,7月份,百度如約在GitHub上開源了阿波羅計劃的部分代碼。

但這份開源的代碼在發布之後受到了爭議。首先,這並非是百度在發布會上所說的「無人車作業系統」,整體還是基於開源的ROS(機器人作業系統)。在發布會上的激情宣講之後就拿出來一個開源軟體的魔改版,儘管無可指摘,但還是令人略感失望。

百度方面曾表示,願景是做無人駕駛領域的android,依靠開放平臺佔領市場,然後搜集大數據拿來進一步掘取價值。但很難說這件事能不能做成,因為百度對硬體幾乎沒有掌控。

誠然,谷歌藉助Android收集到了大量的用戶數據然後拿來賣廣告,但也不得不面對整個Android市場碎片化的窘境。汽車的硬體分裂程度要遠遠高於手機,試圖在這樣的環境裡復刻Android的思路,很難說這個主意是好是壞。

谷歌大概覺得不是。他們的Waymo團隊之前一直是Velodyne的大客戶,但近段時間Waymo的視覺系統和雷射雷達都改為了內部自主研發。同樣是提供無人駕駛解決方案,軟硬體結合的Waymo,看起來無疑更有底氣。

另一個尷尬的問題是,百度現在是不是還來得及。

要知道特斯拉2015年就發布了Autopilot的最初版本,截止今年7月,已經積累了高達80億公裡的運行數據,且仍在以每季度16億公裡的速度增長。對於自動駕駛所用到的神經網絡算法來說,算法本身的優劣固然重要,但大量的數據積累,優化,訓練更加重要。這是一個用戶數據多——產品體驗好——用戶數量增加——進一步收集更多數據——產品體驗進一步提升的正向循環。先發制人的特斯拉已然跑出了這麼遠的距離,以百度目前的進度來追趕,恐怕很難。

不過,近日發布的百度阿波羅1.5似乎帶來了一點轉機,它進一步開放了高精地圖,環境感知,決策和雷射雷達支持幾個模塊,相比1.0版,阿波羅計劃1.5無疑更加硬氣。特別是雷射雷達的加入,讓整套平臺更具專業範兒。目前在自動駕駛研究方面,雷射雷達的不可或缺性幾乎是業內共識(但特斯拉除外)。可以說有了雷射雷達,阿波羅才算真正進入這個圈子。

不過,雷射雷達也帶來了新的現實問題。

百度欽定的這家雷射雷達供應商Velodyne年初大放衛星,要將雷射雷達的售價降低到50美元並年產百萬,但眼下的雷射雷達,仍然又貴又少。

儘管百度承諾,加入阿波羅計劃的合作方可以以更快的交付速度和更優惠的價格拿到雷射雷達,但這個承諾翻譯過來,好像還是「我們現在沒貨」。

除了雷射雷達,百度還給出了一個參考硬體平臺,詳列了包含衛星定位模塊,車載電腦乃至電源等部件的建議選型,都由第三方廠商提供。

在核心硬體中的IPC部分,我們看到了TITAN X + E3-1275這樣的規格介紹,熟悉PC硬體的電科技讀者應該知道,這一套組合代表的是相當強的計算能力。換言之,這樣龐大的算力要求,似乎表明阿波羅車載系統當前的優化程度還尚有不足。

而另一邊的車廠們,也有自己的動作。

連橫

同在2013年,比亞迪跟和北京理工籤訂協議,花了三個月多的時間,拿出一輛搭載雷射雷達技術的自動駕駛測試車,並斬獲了當年全國無人車駕駛比賽的冠軍。次年,他們又宣布跟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通訊研究院成功搭線。有了測試車,取得了成績,更走出了國門,比亞迪的自動駕駛研發之路,至此走的相當獨立。

隨後發生了兩件有意思的事情。

其一自然是16年初,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突然的自行爆料:比亞迪的自動駕駛不僅在自研,還在跟百度合作。

其二是在這之後的6月,新聞報導比亞迪和浙江眾合科技在「無人駕駛」方面展開深度合作。隨後比亞迪方面迅速解釋稱,與眾合科技的合作僅限於軌道交通方面,與無人駕駛汽車則並無聯繫。

比亞迪對百度的示好,可能更多是出於對高精地圖的迫切需求。

須知雷射雷達等硬體雖然重要,但探測範圍畢竟有限,在面對急彎,坡路等路況時,探測距離的限制帶來的就是反應時間和安全性的下降。因此對自動駕駛來說,高精地圖,是面對複雜路況的一個有力武器。

今年4月,百度、高德、四維圖新與博世抱團,要做中國版的高精地圖眾包測繪。在中國,進行地圖測繪活動必須先獲得相應的資質,獲頒牌照後才可進行。而這個合作陣容,不可思議的集合了國內13家有資質的網際網路地圖測繪企業中最大的三家。

比亞迪則並不在獲頒地圖測繪牌照的企業之列。

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比亞迪要迅速在無人駕駛汽車上澄清與合眾科技的合作關係。軟硬體可以買,可以自研。但牌照沒有就真的是沒有。如果不選擇合作,沒有測繪牌照的比亞迪幾乎沒有得到高精地圖的第二條路。當然,也有不需要高精地圖的技術路線可走,但與幾乎整個業界的主流路線相左,不知道比亞迪有沒有這個勇氣。

道阻且長

國內的自動駕駛汽車還是沒有「上路」。

這一方面是好事。汽車作為耐用品,硬體升級換代很慢,晚入局的玩家能夠在更好的硬體上發力,有快速趕超的可能。再者,還沒上市,就還有想像的空間。

另一方面也是壞事。就像前面說過的,自動駕駛涉及到的AI訓練需要大量的數據做支撐。在算法水平相近的情形下,無疑是誰見得多誰就跑的快。如果百度合縱成功,或許能在短時間內讓自家AI的訓練量接近特斯拉的水平,但百度對阿波羅計劃究竟有多少控制力,還很難說。

現在國內相關的企業們,紛紛站隊,宣傳,大秀概念。他們太急了。

百度在今年7月的演示中,他們的自動駕駛汽車還在壓實線違章,甚至有不能正確識別車道標線的嫌疑。這樣的一個平臺,宣稱要幫助一眾國產廠商完成自動駕駛車型的研發,說服力很成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大家都太「軟」了。自動駕駛所需的遠不僅是算法和作業系統。更高精度,更高線數的雷射雷達,穿透力更好的毫米波傳統雷達,更好的攝像頭,更強算力、更低功耗的車載電腦,這些硬體上的發展趨勢,不可能所有人都看不到。目前百度在硬體上的動作,似乎只有投資了Velodyne。而國內的車企也沒有自研硬體相關的動向。百度如何面對硬體平臺碎片化必然帶來的高適配成本,車企如何保證用戶統一、良好的體驗,現在的他們都還需要一點「硬」實力。

再者,自動駕駛,本質上是將乘客的生命財產安全極大、乃至全部地交給車輛本身。我們可以信任國產無人車嗎?上車大吼一聲「去醫院」之後被拉到莆田系去,這樣的擔憂儘管是段子,但也不全無道理。

軟體行業裡有句話:「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 或許把生態和平臺放到一邊,先拎一輛合格的自動駕駛汽車出來,才是這個圈子正確的公關姿勢。

相關焦點

  • 不僅要聰明的車,還要聰明的路,真正的自動駕駛還有多遠?-自動駕駛...
    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技術部負責人吳海飛介紹說:「轎車的自動駕駛應用是比較成熟的,目前主要應用於Robot Taxi無人計程車,技術上已經能夠實現自動駕駛,比較難解決的就是如何在比較複雜的交通環境下自動駕駛,如環島、人流複雜的學校、醫院門口以及惡劣天氣等。」他表示,自動駕駛是一個需要不斷訓練的過程。
  • 距離智能有點遠 體驗沃爾沃自動駕駛
    距離智能有點遠 體驗沃爾沃自動駕駛 出處:快科技 2014-09-01 18:05:21     作者:炮無煙 編輯:炮無煙[爆料]那,當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開始上路測試的時候,沃爾沃的自動駕駛技術會有怎樣的表現呢?上周,我們在沃爾沃瑞典總部哥德堡,切身體驗了沃爾沃的自動駕駛技術。那麼,一輛能夠自動駕駛的沃爾沃,能不能帶給我們驚豔的感覺呢?
  • 無人駕駛距離我們多遠 從 Apollo Go 窺見自動駕駛的未來駕駛
    12月15日,百度舉辦鯤鵬內容行業交流會,邀請多家媒體參觀百度 Apollo Park 測試基地,並試乘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在亦莊的 Apollo Park 測試基地,百度展示了 Apollo Go 的發展歷程,從和北理工合作的原型車,到如今和紅旗合作的前裝自動駕駛汽車, Apollo Go 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歷史一一呈現。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
    在中國汽車行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自動駕駛有望成為我國汽車產業新的增長點。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傳統車企、技術型創業公司依託其資金、科技、渠道等資源優勢,紛紛抓住產業升級機會,切入自動駕駛領域。另外,中國多元化的應用場景、良好的道路條件、快速發展的通信技術都為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提供了優良土壤。因此,自動駕駛有望成為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發展新機遇。
  • 自動駕駛晶片群雄爭霸,闖入無人區的國產廠商能否突圍
    業內看好國內自動駕駛晶片市場前景,並判斷將由少數企業通吃,但擺在他們面前的還有很多挑戰。國產廠商開始崛起如果說雷射雷達等傳感器是自動駕駛的眼睛,晶片則是自動駕駛的大腦。楊宇欣提到,軟體定義汽車的前提是需要有一個強大的計算平臺支撐,否則軟體無法做到不斷升級,而晶片決定了硬體性能及功能的邊界。
  • 自動駕駛系列3:新能源車企誰具備了L3自動駕駛技術?
    另外,還有蔚來汽車、滴滴、北汽新能源等企業。蔚來可實現級別:L3可以說蔚來是目前國內L2級自動駕駛做的最好的,其算法、三目攝像頭、對中國道路適應方面,都有較強優勢,尤其是最後一點,即便是特斯拉也稍顯遜色。以上自動駕駛在2019年就已經實現,那麼蔚來是否可以實現L3級自動駕駛呢?
  • 【Car路裡學堂·汽車技術】自動駕駛技術量產前夜?
    能在室內停車場使用的威馬AVP泊車 很多人都認為L4級自動駕駛最先落地的場景或許是在封閉的高速公路上,但其實相比高車速的場景,低速的L4在落地的進度上可能更快一步。比如威馬和百度就著眼於一個十分解決用戶痛點的小場景——泊車,它們為此研發的AVP自動泊車技術將在2021年初落地推送給用戶。
  • 2020自動駕駛:L4技術降維應用,自動駕駛由布道走向趕考
    本文將和您一起梳理2020年自動駕駛的最新進展,探尋在自動駕駛路線日益明確的當下,車企、自動駕駛科技企業以及零部件廠商的「趕考」策略。自此中國自動駕駛有了自己的分級標準,各企業的自動駕駛工作有了明確的分級定義。
  • 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落地上海,而這些中國公司早已拿到美國自動駕駛...
    從目前運營的測試車來看,滴滴自動駕駛車輛是由沃爾沃XC60改造,該車指導價最低為36.29萬元,考慮到大批量採購以及廠商優惠 ,車輛基礎成本至少30萬元以上。更貴的,是加裝的自動駕駛設備。據滴滴介紹,給它安裝了近20個傳感器,其中包括1個64線雷射雷達、2個16線雷射雷達、7個攝像頭以及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
  • 自動駕駛國家標準將出臺,2021年是L3級自動駕駛汽車元年?
    自動駕駛肯定會成為汽車的終極發展趨勢,所以現在很多廠商都在花大力氣研發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很多廠商都宣稱自己的車達到了L2+級的自動駕駛,有的廠商對外宣稱是2.5級,有的則是宣稱到了2.9級。但是關於汽車自動駕駛的分類,在之前並沒有準確的國家標準。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汽車制動駕駛離不開雷射雷達,雖然Musk說不用雷射雷達,那是因為雷射雷達貴,如果雷射雷達能夠達到1000美元或是500美元,我相信會Musk也會用雷射雷達的。除了Musk之外,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商的自動駕駛都在測試雷射雷達。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除了Musk之外,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商的自動駕駛都在測試雷射雷達。今年上市的雷射雷達企業有Velodyne、Luminar,快要上市的Aeva,雷射雷達市場由於巨大的潛力,成為資本的寵兒,2020年也是雷射雷達興起的元年。
  • 無人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
    技術進步背後,是百度對無人駕駛技術的持續探索。從2017年4月,百度公布Apollo Go計劃至今,已經迭代了七款車型,自動駕駛的成本也在不斷降低。不過成功經驗歸成功經驗,親身經歷才是王道,小雷在試乘Apollo Go之後發現,無人車其實已經能完成基本出行需要。
  • 自動駕駛功能=「詐騙」?說明你不懂它!深度解析自動駕駛功能!
    汽車的自動駕駛的普及也是有類似的情況!如今,全球各國的交通法律,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哪家確定容許車輛全自動駕駛上路!何況,自動駕駛技術的實現,需要雷達能識別前方障礙、側向來車、交通標識和道路標線識別等等,只有能全方位的解決所有問題,才能讓自動駕駛名至實歸。因此,就現有技術條件和法律容許下,目前市場上的拿自動駕駛作為「噱頭」宣傳的車型,絕大多數僅僅是L2.5級的並不完全的自動駕駛,其實只是輔助駕駛而已!
  • 智能汽車浪潮將至 國內車企自動駕駛技術大比拼
    曾經只出現在科幻電影裡面的自動駕駛技術在這兩年好像變得觸手可及,不只是特斯拉,就連國內也頻繁有L3/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新聞報導。不過仔細分辨可以發現,國內車企展示的L3/L4級別的技術大多是基於封閉場景以及低時速,離真正上路仍有距離。那麼國內車企的自動駕駛技術的真實水平究竟如何?
  • 日本最大汽車工業技術展:頂級車廠紛紛加碼「CASE」、中國自動駕駛...
    1月15日-17日,由日本勵展集團(Reed Exhibitions Japan)主辦的汽車工業技術博覽會「AUTOMOTIVE WORLD2020」在東京盛大召開。本展會至今已成功舉辦12年,2019年的參展公司超過1000家,參觀人數接近4萬人。今年展商數量再創新高,除了本土廠家之外,還有來自中國、美國、德國、瑞士、以色列等國家的440家海外企業。
  • 掃地機器人還得會自動駕駛了?-虎嗅網
    360 給出了一個答案,把自動駕駛的技術,轉而運用到掃地機器人上。技術相通,算是降維打擊?2017 年,360 發布了第一款掃地機器人,那時的宣傳口徑,就是以「自動駕駛技術的降維打擊」為主,當時的發布會上,360 還演示了一些智能駕駛的技術成果。
  • 【參展預定】2021廣州國際自動駕駛技術展覽會
    中國地區領先的AUTO TECH-ADTE 2021自動駕駛技術專業展,匯集各種自動駕駛&ADAS技術及解決方案!本展將會成為中國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信息中心。AUTO TECH-ADTE 2021廣州國際自動駕駛技術展,匯聚了世界各地關於自動駕駛的各種核心技術,如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整車、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核心技術、車載智能硬體、車體電子控制裝置、智能車載設備、車載電子裝置、車聯網相關產品、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測試技術等。
  • 自動駕駛導航技術興起,國產毫米波雷達前景如何?
    由於毫米波雷達技術涉及到敏感領域,為防止該技術被中國複製,技術領先的國家對中國採取了技術封鎖的手段。直至今日,60GHz以上的毫米波雷達產品都被禁止運輸到中國。 關鍵的毫米波核心晶片幾乎被TI、英飛凌、NXP、ADI、ST、富士通、安森美、瑞薩等國際半導體公司所壟斷。而國內毫米波雷達晶片公司因為起步晚,晶片核心技術積累少,目前尚未形成規模。
  • 無線技術的發展距離未來的無線電力還有多遠
    打開APP 無線技術的發展距離未來的無線電力還有多遠 針車維修彭師傅 發表於 2020-01-13 14:03:01 還有民間裡傳說中的太極高手,會「隔山打牛」,也是一種神秘的功力相傳。當然,這樣的神功也只能算傳說,根本不可能有。 不過現在的無線充電技術,就是一種真正的的功力相傳了。目前無線充電技術有三種:1,無線電波式,這種充電技術比較成熟,使用也方便,只要安裝一個發射器,一個接收器就可以了。2,磁共振式,這種電力傳輸,效率太低,暫時還無法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