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如果要說生命科學中的不可觸碰的潘多拉魔盒,人獸雜交實驗一定是其中的一個,因為其中最具變數的一點就是:極不可控。但日本科學家卻在去年發布了一個令全世界驚訝的實驗計劃——批准進行人獸雜交胚胎相關的實驗,並與去年末進行了在動物體內培育移植人體臟器的研究。雖實驗目的是為了人體臟器治療提供新的方向,但還是有相當基數的人群認為,這項實驗有些罔顧人倫。
為什麼要進行這項實驗?
雖人獸雜交實驗一直是個黑箱,但無法否認它確實是個誘人計劃,至於為何要進行這項實驗,原因有三:
人體捐獻器官的數量較少,很多實驗又需要大量的器官數量,極易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倫理問題導致這項實驗無法正常進行下去。實驗過程不太可控,我們很難判斷一隻大型的哺乳動物會雜交出怎樣的物種。但問題又需要解決,畢竟只有重複的實驗,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所以此次日本批准的實驗對象是老鼠,簡單來說,就是在老鼠的受精卵內植入人體的誘導多能幹細胞,再通過人工幹預,以製作「動物性聚合胚胎」,最後再將該胚胎轉移到哺乳動物的母體內孕育,從而產出攜帶人體器官的動物幼體。要知道,人體器官移植會有排異反應,但科學家認為,這種方式孕育出的臟器卻可以避免這種反應,甚至就像從自己身上長出來的一樣。
真的罔顧人倫嗎?
事實上,本次實驗還涉及不到人倫的問題,因為本次實驗更類似細胞移植實驗,即將一種動物(人類也是動物)的細胞核與另一種動物的細胞相融合,然後令其生長發育。並且為了避免倫理問題的出現,科學家只會將人體細胞轉移到動物胚胎,不可能反過來。另外,對類似的雜交實驗有著明確的定義,一但在雜交胚胎大腦中發現超過30%以上的人類細胞,便會停止繼續實驗。
其實,雜交是生物遺傳學中較為經典的實驗方法,比如著名的克隆羊多利,採用的方法就是雜交的一種。在生物角度上,雜交指的是兩條單鏈DNA或RNA的鹼基配對,通過不同個體的基因型相互融合,會使某些雙親基因重新組合成不同的個體。一般情況下,兩種不同個體的細胞融合在一起的過程就叫雜交,本次實驗是製作人與動物的「動物性聚合胚胎」,因此雖屬於雜交範疇,但不涉及倫理原則。
總的來說,從科學與研究的角度看,人獸雜交胚胎實驗是可以進行的,所謂的倫理原則的分割點,其實就是人類是否將其用於「正途」。為了從根源杜絕某種邪惡行為的發生,我們才會在其中劃上限制和設立禁區。更要在實驗之初就進行必要的風險估計,這樣才能在實驗結束後,將實驗結果保證在可控的範圍以內,並隨時對實驗進行密切的監控。否則,科學帶給人類的將不是福音,而可能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