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醫療技術不斷發展的前提下,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需求度也越來越高,之前很多因器官衰竭而致死的病例,在器官移植技術日益成熟的當下看來,給了人們繼續延長生命的希望。比較早開展的器官移植手術,是以眼角膜移植為主,後來逐漸發展成包括腎臟、肝臟、心臟、胰腺等重要器官在內,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手術操作,將健康的這些供體器官移植到受體身體內,代替那些發生病變而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器官,從而恢復受體相應的生理機能,達到從根本上治癒疾病的目的。
不過,隨著器官移植技術的發展,器官的供應來源成了大問題,很多病人因為得不到所需的器官,或者供體器官數量較少,配型不成功,從而耽誤了移植的最佳時機,最後得不到有效的治療而死亡。在這種背景下,如何通過科學的手段,能夠人工培育可以移植的器官,是多年來醫學界重點研究和需要突破的技術難題。
在2019年7月的時候,日本同意一位幹細胞科學家開展培育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實驗的申請,意味著人工幹預條件下的多功能幹細胞研究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需要說明的是,目前網絡上充斥著「人獸雜交胚胎試驗」的字樣,其實這是完全博眼球的說法,認人很容易誤解是人與動物交配產生胚胎。這個實驗的主要過程,就是將人工多功能幹細胞注入不能正常生成器官的動物胚胎中,然後在動物胚胎中通過細胞的增殖分裂進行發育,然後再將發育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移植到代孕動物體內,逐漸生長出由人類細胞組成的器官。
可以看出,這個實驗本身並不存在「人獸雜交」的情況,只是藉助受體動物的胚胎以及代孕動物的孕育環境,將原本屬於人類的幹細胞進行定向地培育,最終產出全部是人類細胞組成的器官,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解決器官移植手術中相應器官短缺的問題。
為了解決目前有些科學家對此實驗提出的質疑和倫理問題,研究人員將實驗方案進行了多個方面的優化,比如將人體的幹細胞替換為黑猩猩幹細胞,並且將通過小白鼠和大鼠胚胎發育對比、猴子和豬「器官代孕」對比,進一步探索人類細胞在動物胚胎以及發育過程中生長受限機制,而且該實驗的過程已經被設計為只針對胰腺,人類細胞不會進入動物的大腦中影響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