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次允許人獸混合胚胎研究 民眾憂現雜交生物

2021-01-11 央視網
日本首次允許人獸混合胚胎研究 民眾憂現雜交生物

原標題:

  日本文部科學省專家委員會首次批准人獸混合胚胎研究,圖源:日媒

  海外網7月30日電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近日首次允許一項在動物體內培育用以移植的人體器官的研究,對此,有輿論批評稱,研究牽涉嚴重倫理問題,更有民眾擔憂,研究或會出現「人獸雜交」生物。

  據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專家委員會上周三(24日)首次批准,東京大學及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項在動物體內培育移植用人體臟器的研究計劃,文科省將於8月下旬正式允許研究實行。報導稱,此舉旨在針對器官移植捐贈率低及易出現排斥反應的現況,預料將為糖尿病等開啟治療新路向。

  報導介紹說,該研究申請於6月提出,小組擬在實驗老鼠體內的受精卵植入人體的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製作出人與動物的細胞混合而成的「動物性聚合胚胎」,再讓該胚胎在動物母體子宮內孕育,從而產出體內有人類胰臟等器官的幼體,以避免出現排斥反應。團隊計劃在老鼠實驗成功後,再以器官大小更接近人類的豬等大型動物作實驗。

  據悉,日本國內一直禁止相關研究,但今年3月在修訂方針後,可經文科省批准下進行研究,不過目前禁止將培植出的器官移植至人體。領導研究的東京大學教授中內啟光表示,他明白大眾擔心出現「人獸雜交」生物,不過會密切監察老鼠嬰兒,一旦發現其大腦含有30%以上的人類細胞,將不予出生,產下後也會最長觀察2年。不過還是有輿論批評,研究牽涉嚴重倫理問題。(海外網 張振)

相關焦點

  • 明知故問 | 日本為什麼要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欲撬動藥物市場...
    據《自然》報導,日本政府開全球之先河,批准了國內一項人獸雜交胚胎實驗。本次獲批培養人獸雜交生物的研究者是東京大學醫學科學所的教授中內啟光,他同時也是史丹福大學的教授。此前,人獸雜交胚胎研究在日本也需嚴格遵循全球基因研究的「14天原則」,即禁止人工胚胎生長超過14天。此次日本政府為何突破以往限制,允許研究者將擁有人類細胞的人獸雜交胚胎通過代孕動物「生下來」並養大?本期前瞻經濟學人「明知故問」欄目深度聚焦。
  • 日本為什麼要進行「人獸雜交胚胎」的實驗?
    如果要說生命科學中的不可觸碰的潘多拉魔盒,人獸雜交實驗一定是其中的一個,因為其中最具變數的一點就是:極不可控。但日本科學家卻在去年發布了一個令全世界驚訝的實驗計劃——批准進行人獸雜交胚胎相關的實驗,並與去年末進行了在動物體內培育移植人體臟器的研究。雖實驗目的是為了人體臟器治療提供新的方向,但還是有相當基數的人群認為,這項實驗有些罔顧人倫。為什麼要進行這項實驗?
  • 日本科學家在搞「人獸雜交」?這次,先別急著罵變態
    近日,一則宣稱日本科學家在搞「人獸雜交」實驗的新聞在中國的網絡上引起了眾多網民的關注乃至恐懼。這則新聞還宣稱日本政府已經批准了這種「人獸雜交胚胎實驗」,允許這種胚胎「生下來,並養大」。結果,這些新聞的評論下面都充斥著說日本科學家「沒人性」甚至「變態」的評論。
  • 日本為什麼要進行「人獸雜交胚胎試驗」?科學目的是什麼?
    在這種背景下,如何通過科學的手段,能夠人工培育可以移植的器官,是多年來醫學界重點研究和需要突破的技術難題。在2019年7月的時候,日本同意一位幹細胞科學家開展培育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實驗的申請,意味著人工幹預條件下的多功能幹細胞研究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需要說明的是,目前網絡上充斥著「人獸雜交胚胎試驗」的字樣,其實這是完全博眼球的說法,認人很容易誤解是人與動物交配產生胚胎。
  • 為什麼日本批准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這背後有什麼陰謀嗎?
    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許多有效實驗已經開發並應用到大多數人的生活中;前段時間,日本批准了第一個人與動物的雜交實驗,研究人員說這種胚胎應該出生和長大,為什麼日本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背後有什麼陰謀?
  • 日本科學家在搞「人獸雜交」實驗,是福是禍?這次先別急著罵變態
    如果這項技術被應用在人類的身上,培育出了攜帶人類基因的生物,我們不僅會面臨社會道德問題,而且人類的基因很有可能被其他物種汙染。因此幹預基因以及雜交的技術在人類身上一直被眾多的國家通過取消資助、或者完全禁止的方式加以限制,要麼就是限制「人獸雜交胚胎」發育的時間,一般發育不足14天就要將其破壞。
  • 日本搞「人獸雜交」試驗,是為了發展生物武器?聽聽專家怎麼說
    近日,一則關於「日本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的報導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按照日本科學家的說法,人獸雜交胚胎是採用各種細胞技術,將一種物種的細胞引入到另一種物種的胚胎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養育後,兩種物種的細胞將會在胚胎內融合。待雙方完全融合後,便會生長出新的器官。
  • 這個『人鼠雜交』嵌合體胚胎試驗的背後
    ,造就了一個有史以來人類細胞比例最高(高達4%)的嵌合體生物。是迄今為止融合人類和鼠細胞最徹底的一次雜交胚胎試驗。而且,這些人體細胞在小鼠胚胎內迅速發育,已經開始分化成肝臟心臟等組織細胞,甚至開始發育出人類大腦細胞……這條消息也在網上引起了相當多的關注。
  • 人獸嵌合體 是科學還是瘋狂?
    人獸嵌合體是什麼鬼? 人獸嵌合體,也被稱為人獸混合胚胎,顧名思義,就是指同一個動物體內有動物的和人的兩種細胞。 人獸嵌合體因「生產工藝」不同,可以分為巨嵌合體、微嵌合體和混合嵌合體三類。 巨嵌合體也稱為完全嵌合體,就是首先把受體的整個造血系統毀壞,由供體細胞重建;混合嵌合體,則是通過比較緩和的預處理清除受體造血系統,供、受體造血細胞可以共存;微嵌合體稍複雜,它是指必須通過PCR或者更敏感的技術才能檢測出供體細胞,有自然的和人為的。
  • 日本的神操作,人類細胞注入老鼠胚胎,網友:出現半獸人怎麼辦?
    大家都知道日本其實是一個科研技術很不錯的國家,儘管我們知道日本的國土面積不大,國內的資源也不多,所以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的經濟發展。但是日本的科研發展卻從來都沒有停下步伐,而日本之所以科研技術這麼厲害其實是有原因的。
  • 中國研究團隊創靈長類體外胚胎培養新紀錄
    中國的兩個研究團隊成功在培養皿中讓猴子胚胎發育至20天,創下了迄今體外存活最久的靈長類胚胎紀錄。這項研究揭示了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過程中一個關鍵但缺乏了解的階段,實驗結果或讓延長人胚胎體外培養時限的討論再次提上檯面。
  • 日本批准利用人類受精卵進行基因編輯研究
    2016年5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日本政府的生物倫理機構日前批准了利用受精後的人類卵細胞進行基因修飾的基礎研究。這一政策上周(4月22日)剛剛頒布,不過,目前他們仍反對利用基因修飾技術進行臨床學研究。主要是基於該技術對人類可能具有未知的危害。基因修飾基礎的臨床試驗,包括在卵細胞水平矯正遺傳缺陷並將其送回子宮,這一過程中包含有眾多的風險以及對後代潛在的危害,因此目前經過基因修飾的卵子還不允許直接送回子宮用於生育。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胚胎發育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doi:10.1038/s41586-019-1882-z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京都大學和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小鼠細胞中利用一種新的活體成像(live-imaging)技術發現一個特定的時鐘基因,即Hes7,會在一定的時間延遲內振蕩,從而產生脊椎動物中的脊椎骨(vertebrae)、脊柱和枕骨。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彭茜)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  研究論文已於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這項成果在異種器官移植和瀕危動物保護方面具有應用潛力。
  • 斯威本大學研究人員開發3D列印生物傳感混合液體RFID標籤
    研究人員專門設計了這種標籤用於嵌入式系統中,這可能會成為生物或化學監測應用的理想材料。特別是,一系列新的無源器件的發展使可穿戴生物傳感器比以前更具可行性。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可食用的RFID膠囊,而義大利比薩聖安娜高等研究大學研究了一種能夠監測人體內部溫度的標籤。基於這些想法,SUT團隊提出了一個理論,即液體混合天線將提供增強的、更可定製的傳感能力。
  • 科學家首次找到調控小鼠胚胎極化的發育時鐘
    科學家首次找到調控小鼠胚胎極化的發育時鐘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1 15:00:20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Magdalena Zernicka-Goetz及其研究團隊揭示了調控小鼠胚胎極化的發育時鐘
  • 全世界只有三隻的獅豹獸,被日本雜交而出,廣受爭議後如今怎麼樣
    我們常常聽說過這樣的一件事情,在中日戰爭時期,日本人研究出了很多具有威脅性的武器,或者一些被改造的人類。這些事跡不僅出現在歷史記錄當中,而且也出現在現在的各種影視作品當中。由於這種技術是非常危險且不成熟的。
  • 俄科學院:俄計劃2021年向國際空間站發送鵪鶉蛋,以研究胚胎發育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25日消息,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學術副所長瑟喬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為了研究胚胎發育,計劃2021年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一臺裝有鵪鶉蛋的孵化器。他指出,「這一設備是為了研究胚胎發育而製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