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霸字元伯,潁川郡穎陽縣人。在東漢開國「雲臺二十八將」中排行二十三位。光武帝劉秀曾鼓勵過他:「努力!疾風知勁草。」兩漢之交,天下大亂,每個英雄正如一株株勁草必當經受疾風般的種種考驗。王霸的一生,先後經歷了昆陽大戰、王郎追兵的危險,東徵周建、北伐盧芳的平叛戰爭。人生的最後二十多年,任上谷太守,保衛邊疆,使匈奴與烏桓臣服,功勞真的非常之大。王霸豈只是勁草一株,他乃是參天大樹,國之棟梁!

據《後漢書》記載,王霸生性喜歡法律,年輕時做了個監獄小吏,常常感嘆不願意做小官吏,他父親覺得他不同一般,便派他去長安求學。後來,漢兵起事,劉秀路過穎陽,王霸投軍於劉秀帳下,參加了著名的昆陽大戰,戰後回家休息。不久,劉秀被任命為司隸校尉,再次路過穎陽,王霸請示父親說,自己要跟隨劉秀徵戰天下。父親同意並勉勵他。於是,王霸從此追隨劉秀,成為劉秀麾下得力幹將。
到了劉秀去招撫河北的時候,很多劉秀的追隨者都悄然離開,王霸卻依舊不變心,在劉秀麾下努力工作。劉秀勉勵王霸說:「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緊接著,王郎起兵,劉秀他們處境更加不好,等到劉秀在薊縣的時候,王郎還撰寫徵討文告懸賞捉拿劉秀。在這種情勢下,劉秀下令王霸到集市去招募士兵攻打王郎。結果,王霸被集市上的人們嘲弄一番,慚愧而回。

形勢已經十分不利了,劉秀等人立即南奔到下曲陽這個地方。傳聞王郎的追兵緊隨其後,眾人都很恐慌。劉秀的偵察兵回報說擋在前面的滹沱河,水流湍急,無船可渡。劉秀屬下官吏更加害怕。劉秀命王霸前去察看。王霸怕嚇著大家,想暫且往前走,於是到了河邊就回來,謊報河面結冰可以過河。於是,官吏們十分高興繼續前行。唯獨劉秀心中明白,知道王霸是說謊的。沒想到,部隊來到河邊,河面竟然結冰了。劉秀命令王霸保護隊伍迅速渡河。這件事情說來神奇,但沒有王霸的權宜之計,眾人驚亂,奇蹟哪會發生!這次河面結冰只是短暫的一刻,是王霸的臨危決定改變了結局。倘若劉秀被王郎追兵捕殺,中國歷史很可能提前進入亂世時代,民眾長期飽受戰亂之苦就可能成為現實,華夏文明還會繼續輝煌嗎?——不確定了。歷史告訴我們,歷史的發展充滿了偶然性。換句話說,歷史發展成什麼樣子不是必然的。

王霸是個喜好法律的人,頭腦還如此機靈確實令人嘆服。
王霸打仗的時候,頭腦十分清晰,分析戰情邏輯性很強,結果戰鬥往往取勝而不耗費兵力。就在建武四年(公元28年),光武帝派王霸和馬武去討伐周建。周建與蘇茂聯合夾擊馬武,馬武軍受挫,經過王霸營,求他支援,王霸沒答應。王霸分析到,王霸軍此時出兵支援,也會失敗。因為我方軍心正在恐慌,王霸與馬武地位對等,兩軍號令不統一,出戰會失敗。相反,不出戰,馬武會加倍努力抵抗,敵軍也會乘勝冒然進攻,等蘇茂和周建疲勞了,王霸才與馬武前後夾擊,必定大勝。果然,戰事真如王霸分析的一樣。第二天,剛敗的蘇茂進攻王霸,王霸分析他們從遠方來戰,糧草不足,故來屢次挑戰,下令部下不得應戰,閉營不出。果然,蘇茂等沒有取得戰果,只得收兵回營。

王霸,做事總是讓人很放心,所以光武帝讓他任上谷太守二十多年,保衛邊疆。別以為一郡之守官位太輕了,其實上谷郡十分重要,全郡軍隊都是精銳之師,劉秀用人之高明,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