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讓頸神經受損小鼠恢復呼吸

2021-01-12 科學網

 

神經科學家7月13日報告說,他們通過讓頸部神經被切斷的實驗室小鼠恢復呼吸,從而在對抗脊髓受損方面取得了進展。

 

科學家們說,這項技術尚需在人體進行測試,但是如果證明它有效,那麼脊髓受到災難性損傷的患者所遭受的一個大問題或將得以緩解。

 

第四頸椎以上受損的人都會出現呼吸受阻的情況。患者不得不使用呼吸器,而這會帶來呼吸道感染的反覆發作。

 

在通常情況下,呼吸的頻率和力道是由腦幹中的神經細胞自動控制的。為了實現呼吸,這些神經細胞輪流控制著分布於第三到第六頸椎的運動原細胞。這些運動原細胞進一步向下形成所謂膈神經。膈神經促使膈肌放鬆或收縮,並促使肺部氣體充滿或排空。

 

傑裡·西爾弗是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醫學院的教授。他領導的團隊報告了如何在重要的頸部區域搭橋的試驗性方法。

 

他們破壞了小鼠第二頸椎處的脊髓以造成二分之一的隔膜不能正常活動,然後將小鼠四肢上一小段外周神經移植過來,將它連接在受損部位的前後。

 

這種方式是利用外周神經形成一座橋梁,使得膈神經的前體細胞可以在上面生長。

 

3個月後的測試顯示,80%-100%的小鼠呼吸功能得以恢復。

 

西爾弗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首次證明,遠距離再生方法可以全面恢復呼吸系統的功能。」他警告說,在把這項技術用於人類試驗之前還需要在實驗室進行更多研究。這項研究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西爾弗又說,他的實驗室已經開始就恢復膀胱功能進行準備工作。恢復膀胱功能是脊髓較低部位受損的病人最需要得到的幫助。(來源:新華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復旦校友恢復了老年小鼠視力
    這就是最新登上Nature封面的研究:來自哈佛、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細胞「重新編程」技術,成功恢復了老年老鼠的視力。此舉首次證明了可以安全地將複雜組織(視覺神經組織)「返老還童」。如果胚胎或新生小鼠的神經被切斷,這些細胞可以使視神經再生。但這種能力會隨著年齡、時間的變化而消失。於是,他們就用鑷子壓碎了小鼠的視神經,並向眼睛注射了無害病毒,病毒中攜帶了三種轉錄因子。
  • 視力下降重大突破,哈佛團隊採用重編程神經元法,恢復小鼠一半視力
    研究結果發現,可通過把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其視力獲得再生和恢復。而來自歐洲的科學家則選擇將猶他電極陣列植入相應神經元,通過控制注入大腦的電流量形成眼內閃光,讓小鼠更快完成識別,從而完全繞開了對眼睛的需求。
  • 生物鐘逆轉可恢復年老小鼠視力—新聞—科學網
    視網膜神經受損的小鼠可以通過細胞重新編程恢復視力。圖片來源:Qilai Shen/Bloomberg/Getty 研究人員通過重置DNA上隨細胞老化而積累的數千種化學標記,恢復了老年小鼠、視網膜神經受損小鼠的視力。12月3日,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機構在《自然》發表的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種逆轉動物視覺衰老時鐘的新方法,即通過表觀遺傳重編程,讓一些細胞處於「年輕」狀態,使其能夠更好地修復或替換受損組織。
  • 神經退行疾病治療新途徑:中國科學家為小鼠再生視神經節細胞
    《細胞》期刊發表的一項中國科學家團隊研究,有望為未來眾多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一個新的途徑。1億多人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人類的神經系統包含成百上千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細胞。在成熟的神經系統中,神經元一般不會再生,一旦死亡,就是永久性的。神經元的死亡會導致不同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常見的有阿爾茲海默症和帕金森症。
  • 哈佛大學科學家使用實驗性基因療法來有效逆轉小鼠的衰老過程
    哈佛大學的科學家使用一種實驗性基因療法來有效逆轉小鼠細胞的衰老過程,並成功地恢復了青光眼小鼠的視力。儘管仍處於早期階段,研究小組說這項研究是使用表觀遺傳學來減緩衰老症狀的概念證明。研究人員將三個關鍵基因發送到了幾組患有不同眼病的小鼠的視網膜中。在視神經受損的小鼠中,該療法有助於神經再生。該療法還有助於逆轉患有類似青光眼的小鼠以及與年齡相關的損傷的小鼠的視力喪失。
  • 新研究表明移植某些腦細胞可逆轉小鼠的多發性硬化症損傷
    現在,來自羅切斯特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通過移植某些腦細胞,其影響可能會在小鼠身上得到預防甚至逆轉。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了髓鞘——包裹在神經細胞軸突外面的一層膜,以及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包繞軸突、形成絕緣的髓鞘結構的少突膠質細胞。
  • 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老齡小鼠已顯示...
    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科學家們成功地恢復了老鼠的視力,成為最新的一項重磅衰老研究突破。他們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視網膜上老化的眼睛細胞時鐘「逆轉」,從而讓它們的視力獲得再生和功能恢復。
  • 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重塑了「帕金森小鼠」
    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陳躍軍研究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文浩/熊曼研究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張素春研究組合作發現,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特異性修復大腦中受損神經環路,重塑神經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動物的行為學障礙。2020年9月22日,該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細胞幹細胞》上。
  • 移植神經祖細胞來治療脊髓損傷|腦科學頂刊導讀048期
    研究顯示在小鼠處於抗焦慮狀態時,伏隔核殼(nucleus accumbens shell, sNAc)內的PV活性是產生焦慮狀躲避時所必需的。sNAcPV神經元的放電頻率與張開雙臂(威脅環境)的探索時間負相關。此外,sNAcPV神經元在慢性應激小鼠模型中表現出高興奮性,在抗焦慮狀態下會產生過度的適應不良迴避行為。
  • 探究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奧秘
    神經元產生的活性氧主要來源於線粒體呼吸和各種氧化酶產生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過氧化氫與Fe2+或Cu+反應產生的羥基自由基,以及由於響應細胞內Ca2+水平升高而產生的一氧化氮(NO)。嗅覺減弱是衰老的一個共同特徵。研究表明,在衰老小鼠的嗅球中,神經元和星形膠質細胞中的碳化蛋白,以及血管中的硝化蛋白水平增加。NO介導的氧化損傷異常也與衰老腦皮層的血管功能障礙有關。
  • 哈佛大學醫學院David Sinclair團隊實現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
    該研究利用基因治療誘導神經節細胞重編程,恢復年輕的表觀遺傳信息,從而使得視神經能在損傷後再生,並逆轉青光眼和衰老造成的視力下降。成功逆轉和與年齡有關的視力喪失據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全球視力受損人數高達 3.1 億人。
  • 【前沿進展】神經幹細胞及其微環境的衰老與再生
    當年輕的aNSCs分裂時,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 ER)形成了一個物理屏障,將受損的蛋白質分離到了非乾性的子細胞中,從而保護了aNSCs免受蛋白水解壓力的影響。在原代培養的老年小鼠海馬體的aNSCs中,這種物理屏障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這使得細胞分裂過程中受損蛋白質在幹細胞和非幹細胞之間均等分布,進而加重了aNSCs中蛋白水解的負擔。
  • 我院嗅覺研究團隊嗅覺幹細胞研究獲新突破!
    我院嗅覺研究團隊嗅覺幹細胞研究獲新突破!在哺乳動物的嗅黏膜中存在幹細胞,當嗅黏膜受到損傷後,幹細胞能夠分化成嗅感覺神經元替代受損細胞。但在嗅覺障礙患者中,嗅黏膜幹細胞的激活和分化能力受損,無法生成新的嗅感覺神經元。
  • 這些最新研究有望給自閉症群體帶來創新療法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與野生型小鼠相比,基因敲除自閉症風險因子Nlgn3的小鼠VTA-DA神經元基線放電頻率降低,而浸潤1μM催產素可顯著提高野生型小鼠細胞的放電頻率。這意味著,VTA中的催產素反應需要Nlgn3。為了鑑定來自Nlgn3基因敲除小鼠和來自野生型小鼠的VTA-DA神經元之間的分子差異,作者使用蛋白質組學分析了兩組小鼠的VTA組織。
  • Cell Stem Cell|脂質代謝調控神經幹祖細胞活性和學習記憶
    研究發現,許多基因的改變會損傷NSPC的活性,並導致包括認知障礙在內的多種神經系統疾病。近年來,科學家發現脂質代謝對於調控小鼠成體NSPC活性和海馬區成體神經發生(Adult Hippocamapl Neurogenesis,AHN)十分重要。
  • 小鼠模型在轉化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小鼠模型已經成為研究基因功能與致病機制、建立人相關疾病模型和評價研發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等生物醫藥研究不可取代的模式動物。轉化醫學研究就是針對來自臨床患者實際問題,通過實驗室包括分子、細胞及模式動物的相關基礎及臨床前研究,最終實現解決臨床所面臨的已知與未知的難題。
  • 科學家成功恢復與年齡有關的視覺喪失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對老年小鼠的視網膜細胞重新編程,使其重新獲得年輕細胞的基因功能,讓小鼠由衰老導致的受損視力重獲新生,該研究還成功地逆轉了青光眼所致的小鼠視神經損傷,並恢復它們受損的視力。2020 年 4 月,中國科學家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將實驗小鼠大腦中的膠質細胞轉分化為神經元,成功地恢復了小鼠因視神經節細胞死亡而造成的永久性視力損傷,該研究為進一步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個新路徑。
  • Nature封面: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醫學治療領域將產生重大轉變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對老年小鼠的視網膜細胞重新編程,使其重新獲得年輕細胞的基因功能,讓小鼠由衰老導致的受損視力重獲新生,該研究還成功地逆轉了青光眼所致的小鼠視神經損傷,並恢復它們受損的視力。2020 年 4 月,中國科學家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將實驗小鼠大腦中的膠質細胞轉分化為神經元,成功地恢復了小鼠因視神經節細胞死亡而造成的永久性視力損傷,該研究為進一步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個新路徑。
  • Brain:研究揭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遺傳機制
    然而,預測這些疾病的發作具有很大的挑戰,因為神經變性可以在人們出現任何外在症狀之前數年就開始。(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在最近發表在《Brain》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危險因子TMEM106B在髓鞘形成以及阿爾茲海默症發生過程中的作用。
  • 韓國科學家用機器人體外操控了小鼠腦神經!不到1分鐘實現通信連接
    但是,上面這款機器人可不普通,它帶有神經元,能通過體外方式在神經簇之間形成並操縱神經網絡。因此,為大腦功能和相關疾病的研究實現了新突破。為何構建「體外神經網絡」?這款機器人由韓國腦研究所和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DGIST)下屬的機器人工程系、DGIST-ETH 微型機器人研究中心、腦與認知科學系共同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