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當陽關羽的傳說,真的是神乎其神

2020-12-12 挖史人

關公之於當陽,由歷史走向了民間,他不局限於史傳和小說的有關記載,而是在不斷神化的過程中加上了很多民間的、當陽的特色。關於關公的傳說在幾千年的歷史積澱中流傳已久,不同時代的當陽人也給予了不同的解說,但是,由於共同的民族心理和關公忠、義、仁、勇的典型性格特徵,關於關公的傳說,在眾說紛紜中又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

1.關公誕生傳說

一是火龍星轉世之說:這一傳說將關羽與天上的火龍星聯繫了起來。在這個傳說中解釋了為什麼關公受人愛戴,也給關公的紅臉指出了原因。故事由人間的一個萬戶村說起,一天,玉帝傳召關公,說人間有個萬戶村,生活在這個村子裡的人,不懂得忠孝仁義,不能與人為善,玉帝聽聞後大怒,要火龍星大火燒村,以懲罰這些失去良知的百姓。火龍星到了凡間, 並沒有立即執行玉帝的命令,而是先到萬戶村視察了一番,在路上他看到一個婦人懷裡抱著一個稍大的孩子,小兒卻在地上走,問其緣由,才知道那個抱在懷裡的孩子並非婦人親生,她是大兒的繼母,而那個走著的孩子,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火龍星很是感動,他覺得萬戶村並不像玉帝所言那麼無可救藥,也有像婦人這樣的好人。可是他不能違抗玉帝的旨意,也不想濫殺無辜。為了兩全,火龍星把避火的方法告訴了婦人。婦人回去後不僅把路上的奇遇跟鄰居們說了,而且連掛篩子、防火災的法子也一併跟大家說了。由於家家戶戶門口都掛有篩子,火龍星第一次便沒有放火。玉帝處罰了火龍星並不罷休,再次派他前去火燒萬戶村。在第二次奉命火燒萬戶村的時候,火龍星再違天命,只燒了村裡一家作惡多端的財主,另外一萬戶人家便得以保全。玉帝得知此事後,以欺君之罪將之斬首。火龍星從天庭斷頭臺滴下的血水被朋友用銅盆接住,只有密封存放七天七夜,方能轉世為人。因存放血水之處被提早打開,其血氣尚未全消,所以轉世之人的臉色赤紅,紅臉關公由此而來。

二是龍王轉世說:這一傳說將關羽化作了掌管人間雨水的龍王。而這個掌管甘霖的龍王,自然是救百姓於大旱之時。傳說,玉帝降旨,當陽大旱三年。而龍王不忍心百姓遭受劫難。違背玉帝意願,私自降雨以解救久不逢甘露的當陽百姓。玉帝得知後,將龍王斬首,把龍首扔向了人間,龍首剛好落到了當陽,被一個叫普靜的高僧救起,他將龍首到提到寺廟內,為它誦經念咒九日。龍王得此造化,轉世為嬰,即蓋世英雄關羽。

這些都是當陽關於關羽降生的一些代表性的民間傳說。除此之外,在當陽一些文獻中也涉及到關公誕生傳說。如《關公故裡的傳說》中記載關公前生是鹽湖草龍,專為當地人民興雲布雨降甘霖,在《人神聖關公》中也有四篇關羽為龍王轉世的故事。這些傳說都將關公與龍王聯繫在一起。張志德的《關羽傳奇故事》的《出生》篇中卻別出新意,說關公是豆腐小販的老婆感夢而生,雖然也說與龍頭有關係,但和其他的龍王轉世說相比,已有了很大變化。除了地方文獻的記載,在典籍文獻中也有提到關羽誕生的相關篇章。如《歷代神仙通鑑》卷九中對關公的龍王轉世說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和解讀。

從這些關公誕生傳說可以發現,無論關公是火神是青龍亦或是其他神仙,故事都基本在表達一個意思,就是關羽前世是因為保護一方百姓,被玉帝以抗旨不尊罪斬首,才得以流落民間,化身為人。在這些關公誕生的傳說中,龍王轉世的傳說佔了大部分,說明龍在中國的文化中是最為變化神通、祛災除邪的靈物,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之物。從這個聯繫中,已喻指了關羽形象中的神性因素,正是這種神性色彩,使得關羽逐漸走向了人民供奉的神臺。成為了人們心中捨己為人、無所不能的英雄。「如果說,構成關公出世故事的種種傳說,諸如龍種聖胎、靈魂不死、滴血寄魂、火神禳災、道佛相助、神鬼轉生,都是虛構的、非現實的,那麼,作為關公的前身,火神、神龍之捨身救民卻是現實的,寄託著下層民眾的願望。也就是說,在關公出生的神奇外衣下面,包含著一個具有歷史精神的現實的內核,跳動著一顆捨身救民的充滿人性的心。」

關公的誕生傳說中暗含的龍崇拜以及傳說中對關羽神性的無限放大,很大程度是緣於人們的宗教信仰。在這種信仰中,人們現實中的願望有了形而上的寄託,人們的願望變得客觀化、對象化。神靈崇拜的心態,關公所代表的道義、德行,使得關公的誕生傳說在民間不斷被誇大,通過這種崇拜將關公抬入神龕,使得人們相信,在這種與神靈交往中,自己一定會被神靈眷顧庇佑。

2.關公顯靈傳說

關羽的顯靈故事流傳最廣的就是玉泉山顯靈。除了《三國演義》描寫的關羽玉泉山顯靈的故事之外,在《佛祖統記·智者傳》中提到,隋朝有位名叫智顗的僧人曾見到關公顯聖。「智顗(538—597 年)是陳、隋時天台宗的創始人,生於荊州華容。他曾見關羽父子威嚴如玉顯聖於玉泉山,於是他在公元 592 年於當陽玉泉山建玉泉寺。」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類》卷三十七中記載:「宋張商英《重建關聖帝廟記》:宋元豐四年,道出陳隋間,有大法師名曰智顗,一時圓證諸佛法門……後至天台山,止於玉泉,宴坐林間,身心湛寂……頎然丈夫,鼓髯而出曰:『我乃關某,生於漢末,值是紛亂,九州瓜裂,曹操不仁,孫權自保,虎臣蜀主,同復帝室……我有愛子,雄鷙類我,相與發心,永護佛法。』師問所能,授以五戒……」

《歷代神仙通鑑》卷九中記載:「公魂悠悠蕩蕩,至當陽玉泉山,寺僧即普靜。拜靜為師,得成正果(往往顯聖,鄉人就山頂建廟,四時致祭)。」

《歷代神仙通鑑》卷十四中記載:「神秀至當陽玉泉山,創建道場。鄉人敬祀關公,秀乃毀其祠。忽陰雲四合,見公提刀躍馬。秀仰問,公具言前事,即破土建寺,令為本寺伽藍。」

繼隋唐時期關公顯靈故事大量流傳之後,各朝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都把關公尊為忠的代表,使其達到至高無上的神聖地位。《陔餘叢考》中對此現象做了一番評述:「考之史志,宋徽宗始封為忠惠公。大觀二年,加封武安王。高宗建炎二年,加壯繆武安王。孝宗淳熙十四年,加英濟王,祭於當陽縣之廟……繼又崇為武廟,與孔廟並祀。本朝順治九年,加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關羽形象的演變經歷了「候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的巨大變化。

除了玉泉山顯靈的故事,當陽關陵廟內也流傳著關公顯靈的傳說。傳說關陵有「三怪」。一是樹無頭。在關羽的陵墓四周,所有的樹梢都斷了,仔細觀察,既不是斧頭砍的,也不是鋸子鋸的,絕非人工所致。為什麼樹都會無頭呢?傳說是因為關羽頭在洛陽,這裡只有他的身軀,是斷頭將軍,所以樹木也有感應,都為他斷了頭。若是說一些古樹幾經風吹雷打,被斷梢折枝也是常事。可怪就怪在一些年輕的樹也斷了樹梢,令人莫解。而且陵墓內外的樹木迥然有別,雖然只是一牆之隔,但內鬱外削。

二是陵墓周圍的古樹盡作拱向之態,一致向陵墓傾斜,仿佛是在向關公致敬,故稱「百龍捧聖」或「百鳥朝聖」。傳說每當晨曦、夜幕來臨的時候,百鳥都會飛來,對陵齊鳴,像是在歌頌這位偉大的將軍。

三是紅、白螞蟻打斷頭。事情發生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陵墓外湧現了成千上萬的紅螞蟻和白螞蟻,人們傳說,紅螞蟻是關羽的將士,白螞蟻是曹操的兵馬,紅、白兩蟻一開戰就打的不可開交,戰鬥結束後,陵園四周留下許多斷頭螞蟻。

此類顯靈故事雖然荒誕不經,但是從中卻可以看到,關羽已從當陽人民最初崇敬的歷史英雄人物,演變成為了庇佑一方的神靈。

3.風物傳說

對於風物傳說的概念鍾敬文這樣解釋:「地方風物傳說敘說地方的山川古蹟、花鳥蟲魚、風俗習慣和鄉土特產等的由來。」柳田國男在《傳說論》中也指出,傳說必須要有紀念物來印證。無論是寺舍廟宇還是陵丘墓冢,總要有個可以供人膜拜信仰的靶的。從這些敘述中可以看出,一個地方的風物傳說要有流傳的價值,最重要的是要有代表性的古蹟和紀念物。

當陽作為中國關公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這裡與關羽相關的三國古蹟可謂不可勝數。如「馬刨泉」、「黑土坡」、「跑馬崗」、「點將臺」等,實難具敘。外來遊客如果想一覽眾景,無一遺漏,那還非得請當地導遊方可遂意。自然,遊客都會先登玉泉山顯烈祠拜祭關公,當你正驚嘆那從地上不斷汩汩湧出狀如珍珠的泉水的清冽時,導遊會告訴你,這就是有名的赤兔馬顯靈刨出來的——「馬刨泉」。在離泉水不遠的山坡上,有石柱、石碑各一,分別刻著「漢雲長顯聖處」及 「最先顯聖之地」字樣,似乎印證著這個美麗的傳說。從玉泉山下來,走不多久就可以到達王店鎮。儘管鎮名不是直接與三國故事有關,但是當陽的山水早已浸透了三國故事的點點滴滴,王店鎮自然也概莫例外,那「黑土坡」至今還不時散發出陣陣墨香,據說就是因為關公教義子關平習字,時間久了,潑地的墨水慢慢地把那一塊土地都變成了黑土。離黑土坡不遠的官壋有一處叫「跑馬崗」的地方,就是關公一試赤兔馬神駿善奔之地。感受了關公赤兔馬的駿奇之後,在草埠湖境內還有一處景致不能錯過——「點將臺」,這是為關公攻打樊城所築,雖然名將不在,但其忠勇雄風雖千載之下,仍可遙見。走過這幾處就可見一斑了,當陽關於三國遺蹟、關公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隨著關羽走過的足跡,幾乎可以遍遊當陽全境,譬如,關公行馬歇腳的「歇馬溝」、「歇馬寨」、「歇馬臺」 可以分別在陳院、玉溪、河溶等鄉鎮覓跡;「松鈴溝」、「觀天旱」就是關羽在陳院歇馬松鈴的地方,當然那裡還有關羽整頓軍紀的「竿子溝」; 「放灘河」、「引弓堰」 在玉溪鎮靜靜的講述著關羽放馬的閒適以及關張拉弓比賽的兄弟情誼;胡場的 「關刀衝」,依稀可以看見青龍偃月刀那清冷的刀鋒;在廟前鎮,還有關羽屯兵的「營盤溝」、「插旗嶺」 ……許許多多的古蹟不可勝數。

其中最有權威的紀念物要數當陽關陵廟。關廟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不計其數,我國目前有數千座,僅在臺灣就有四十餘座,其它如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四十多個國家的華人聚居區,建有關廟四萬餘座。而最權威的只有三座:一是湖北當陽關陵廟,這裡葬著關羽的正身;二是河南洛陽關林廟,那裡葬著關羽的首級;三是山西解州關帝廟,那裡是關羽故鄉的招魂樓。所以,民間流傳著一句話:關公身臥當陽,頭枕洛陽,魂歸故鄉。而當陽關陵不同於其他關廟的是,它是唯一一座以「陵」命名的關廟,代表的是關羽與帝王同等的待遇,被關羽信奉者奉為祖廟,並且在 2006 年被確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關陵,有大量的風物傳說,如關公墓宮之謎:相傳,孫權將關公身軀配以沉香木雕刻的首級,用金絲楠木做棺材,以鐵鏈懸空吊於墓宮。墓宮內塑金童玉女分立兩旁座守衛。墓宮四角存放四口大缸,分別裝著米、鹽、油、水,供奉神靈。過了很久很久,米吃完了,油點幹了,水喝盡了,燈也熄了,墓宮內一片漆黑。一日黃昏,一個和尚進去掌燈,打開火煤一看,嚇得冷汗直冒,倒退三步,定睛一看,只見棺材上盤了一條金花老龍,兩隻眼睛閃著綠光。那對金童玉女也變成了兩條小蟒在墓壁遊動。和尚急忙退出門外,將墓門封得嚴嚴實實。從此,再也不敢打開墓門了。

又如立在正殿門口的青龍偃月刀,普通人想要去試著提一提它,根本是紋絲不動的。這把神刀,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

早先,天宮裡有兩條龍,一條金花老龍,一條青龍。關公是火龍星下凡,而金花老龍又是火龍星的本來面目,這就是說關公具有水、火兩性:需要火,他就以火龍星的面目出現在夜空;需要水,他就還原成金花老龍騰雲降雨。金花老龍和青龍十分要好,玉帝命令這兩條龍管理黃河以北的雨水。金花老龍因為觸犯玉帝的聖旨,被押上了斷頭臺,後轉世來到人間;青龍則為金花老龍打抱不平,而被關進了天牢。打那以後,黃河以北的雲也少了,雨也少了。

桃園三結義時,劉備打了一柄雙股劍,張飛造了一支丈八點鋼矛,關羽卻請銅匠銼了一把鑰匙,劉、張見之,皆大惑不解。

劉備問他:「二弟,造這個何用?」關羽往天上一指。張飛問他:「二哥,這是什麼意思?」關羽又往地下一指。

說著,關羽將鑰匙用馬尾繫緊,在手中甩了幾圈,呼地往空中一拋,鑰匙像帶火的利箭,直上雲霄。頓時,從天宮裡傳來一聲巨響,天牢豁然洞開,烏雲滾滾,雷鳴電閃,一條青龍從天上向人間騰雲駕霧而來,落到地上,哪裡是一條青龍,而是一把彎月大刀!在場的人都驚奇地說:「神啊!真是一把神刀!」

更神的是,這把彎月式的大刀落地時,不是刀面著地,而是刀背著地,刀口朝上,所以稱為「偃月刀」。這把神刀是天上的那條青龍變的,細看刀面上還有一條活靈活現的青龍在遊動,所以叫它「青龍偃月刀」。

劉備和張飛這才知道,關羽往天上一指,是要打開天牢;往地下一指,是要用這把青龍偃月刀打下江山,復興漢業。

這段傳說用龍的飛騰變化、祥瑞靈性,為關羽的寶器渲染了一種神秘和風雲變化的氣氛,同時也為關羽形象本身增添了神性色彩。

這些風物傳說,一方面是開發部門為了宣傳當陽,吸引更多的遊客而打出的旅遊招牌。另一方面也暗含著民眾的思想內涵,同時又與各自所生活的地方社會發生聯繫。這些現存的地方風物和人文景觀為傳說贏得了極大的可信度,是一種地方化的闡釋。

綜上所述,關公誕生傳說、顯靈傳說和風物傳說,都與關公故裡關係密切。這些傳說一方面是對典籍文獻中的記載一個補充,成為連接歷史和文學的紐帶。另外這些傳說是民眾智慧的一種顯現,他們能夠將關公的事跡闡釋得合情合理,用他們的解讀方式凸顯了關公的神性和人性,他們所信仰的關老爺,很大程度上被神化,賦予其超自然的力量。這些傳說卻是一個群體的集體記憶,是民眾自身的解讀,而這種記憶往往與他們當下的生活聯繫在一起,是民眾自己的「歷史」。通過傳說,使關公的神性色彩得以較為合理的闡釋,另外一些傳說,尤其是顯靈傳說,更加強化了關公這一形象在民眾信仰的地位。作為關公故裡的關公傳說,經過各個不同群體的演繹,具有極強的地方特徵,並與當地的風物進行整合,使關公的神職角色無限神聖化。作為關公故裡的民眾,時刻彰顯一種作為家鄉人的自豪感,這種神化關公的傳說暗含一種精神寄託,與國家大傳統的關公文化形成了共謀。同時,通過當地的民間傳說,作為解讀關公信仰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凸顯了當地民眾的集體智慧。

從關羽這個人物形象塑造來看:《三國志》塑造人物形象手法比較單薄。《三國演義》主要人物形象則較前者豐滿,塑造人物形象手法多樣化,既有正面的描寫也有反面的描寫。而民間傳說把關羽描寫得神乎其神,走向一個極端。誠如魯迅先生所指出的「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總體比較三者可見,人物形象的塑造完成了由人到神的轉變。而無論是歷史中真實的關羽,還是民間傳說中庇佑一方的神祗關羽。關羽作為真實存在過的三國歷史人物以其忠勇睿智、嫉惡如仇的個性,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尊敬和崇拜。而關羽與當陽的結緣,使得關羽本人及逐漸延伸的關羽文化已經深深的融入到當陽人民的生活之中,成為與之息息相關、不可或缺的文化遺存。而這種傳承必將繼續下去,關於關羽的傳說也將會不斷的演繹與發展。

相關焦點

  • 當陽記憶:黃恕上疏建陵園祭關羽
    本文將帶您走進關陵,說說古往今來春秋祭關羽的故事。關陵全景當陽關陵,是關羽墓所在地。當陽關陵與山西運城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並稱中國三大關廟。黃恕上疏 皇帝恩準關羽墳又叫大王冢,三國時期,孫權雖然以諸侯之禮安葬了關羽的無頭肉身,但沒有修建祠堂。相傳關羽的英靈常常在當地顯聖,保護老百姓,老百姓感其恩德,經常前來墳前燒紙進香,日後「鄉人墓祭,歲以為常」,這是民間祭祀的開始。
  • 三國演義張飛喝斷當陽橋,嚇死了誰?他真的這麼厲害?
    就拿劉備帳下的大將來說,那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劉備前期主要的就是依靠關羽、張飛和趙雲這幾員大將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為他以後稱帝打下了基礎。在三國演義之中,有這麼一個片段,那就是張飛喝斷當陽橋,還嚇死了曹軍當中的一員大將是誰?張飛真的這麼厲害?我們先看一看當時的情景:當時曹操為了統一中原,率領了五十萬大軍,直接殺向劉備的駐地新野。
  • 經典文言文賞析——《張飛橫矛當陽橋》
    長坂:古地名,在當陽東北。 6. 妻子:妻子和孩子。 7. 瞋(chēn):瞪大。 8. 身:我,本人。 9. 張翼德:即張飛,他字翼德。
  • 襄樊之戰關羽兵敗身死,他被埋葬在哪裡?現在的墓址在何處?
    當劉備率領大軍攻益州、戰漢中時,他是放心的把荊州交給了關羽打理,而且給了關羽假節鉞之權,意思就是說關羽可以全權掌控荊州的軍政大權,生殺予奪,不用提前請示劉備,某種程度上來講,關羽當時完全算得上是一方諸侯。而關羽也確實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他在荊州期間,北伐曹魏,南拒東吳,一直將荊州牢牢的掌控在手中,為劉備守好南方門戶。
  • 關羽.是中國歷史人物造像最多的歷史人物
    關羽字雲長山西運城人是三國時期蜀漢大將,在陳壽的三國志關羽傳中對關羽的事跡描述並不多,只有1000多字,他形容關羽為萬人敵。而羅貫中在他的三國演義中,用了大量篇幅來刻畫關雲長,在他筆下,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重棗,聲如巨鍾。
  • 湖北當陽市——竟然有這麼多知名景點!
    當陽,湖北省直轄、宜昌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湖北省中部,西鄰三峽宜昌,東連荊州古城,北通襄陽隆中。當陽古為權國。戰國時,秦始建當陽縣,屬南郡,距今2200多年歷史,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你知道當陽哪些知名景點呢?玉泉寺玉泉寺位於湖北省當陽市城西南12公裡的玉泉山東麓,中心景區面積8.9平方公裡。相傳東漢建安年間,僧人普淨結廬於此。南朝後梁時,梁宣帝敕玉泉為「覆船山寺」。隋代改為「玉泉寺」。玉泉寺大雄寶殿為中國南方最大的一座古建築。殿前置隋代大型鐵質文物十餘件;殿側有石刻觀音畫像一通,傳為唐代畫聖吳道子手跡。
  • 史書記載,關羽家族被龐會盡數誅滅,現在為何還有很多關羽後代
    三國的關羽是一位義薄雲天的英雄,隨著三國演義的熱播,很多人對關羽都比較喜歡,這位知恩圖報、義薄雲天的英雄,歷朝歷代都是非常尊敬他的,對關羽的描述和紀念,歷朝歷代都有。根據《三國志·蜀志》中《關羽傳》的記載,當年關羽水淹七軍,將魏軍的龐德殺死,從此關羽也和龐家有了仇恨。
  • 湖北省資訊|湖北宜昌當陽美食:長坂坡炒花飯,沒錯這是早飯
    湖北宜昌當陽美食:長坂坡炒花飯,沒錯這是早飯當陽,這座臨沮而興的歷史文化名城,2200年建縣史在湖北,普遍過早吃麵和米粉的多,吃米飯的地方還真不多,當陽就是個例外。有甜有鹹,魚凍是濃湯口味的,吃到最下面還有魚肉,泡菜小鹹菜和青椒都是免費,這一頓早飯,有滋有味,悠閒又愜意。宜昌城區也有\"長坂坡炒花飯\"只賣6塊錢一大碗,你吃過嗎?不知不覺又到了午餐時間,這次下定決心一定要吃到「伍家法院店.長坂坡炒飯」前幾次來,不是排著長隊,就是來晚了已經打烊。
  • 張飛當陽橋斷後,曹操大將許褚、夏侯惇、張遼為何全都不敢出戰?
    張飛當陽橋前怒吼三聲,嚇得曹軍兵馬躁動、騎兵墜馬,曹魏百萬雄兵不進則退,曹營大將乖乖認慫、無人敢動。「張飛、關羽與劉備俱起,爪牙府新之臣,非武人也。」—袁準。張飛可謂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著名猛將,手拿一把丈八蛇矛足以威懾群雄,尤其是跟隨劉備之後,幾乎場場大戰都能勇獲戰功。
  • 張飛喝斷當陽橋,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我們都被作者忽悠了!
    張飛是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名將,因其英勇過人、武功高強,所以,他與關羽並稱「萬人敵」。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張飛曾使出大嗓門的絕招喝斷了當陽橋,但是,這件事情真的發生過嗎?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揭秘一下。「當陽橋頭一聲吼,喝斷橋梁水倒流。」這是京劇中的一句唱詞。
  • 歷史上的趙雲——當陽誰敢與爭鋒
    二、趙雲不是路痴 三國志引注云別傳記載,劉備敗走當陽長阪時,有人說趙雲往北方去了,肯定是投降曹操,劉備怒罵:「子龍不棄我走也。」 那麼忠心耿耿的趙云為什麼要往北方去呢?為什麼要七進七出救劉禪呢? 啊!原來是擅長迷路的朋友呢!
  • 張飛一聲吼,嚇退曹操5000虎豹騎,他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曹操得知後,立刻率5000精銳以日行300裡的速度疾馳,並在當陽長坂坡追上劉備,劉備只能帶著諸葛亮、張飛等幾十人逃走。張飛率領20多位騎兵斷後,他拆毀當陽橋,站在河岸邊,看著河對面飛馳而來的曹軍,怒目圓睜,手執長矛大吼道:「張益德在此,誰敢前來與我決一死戰!」曹軍無人敢近,劉備因此逃脫。
  • 張翼德大鬧當陽橋,獨退曹兵是真的嗎?其實不然
    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小說《三國演義》裡這段戰事是發生在趙雲單騎救主為曹軍所追,張飛為他斷後。在趙雲護著幼主,逃到橋邊,人困馬乏之際,張飛挺身而出,橫槍立馬於橋上,對子龍說,你速行,我來擋追兵。
  • 李白定名入詩的玉泉仙人掌茶几近消亡,湖北當陽搶救發掘創立名品
    現代茶葉經典著作《中國茶學辭典》《中國名茶志》《茶葉通史》《中國茶葉歷史資料選輯》《中國名茶研究選集》《中國土特產大全》《中國茶話全書》《茶藝大觀》《湖北名優茶》《湖北煙茶》及專業期刊《中國茶葉》《中國茶經》《茶葉通報》等都收錄、推介了玉泉仙人掌茶。《當陽縣誌》《玉泉寺志》等地方文獻均有專門記載。
  • 「三國」尋蹤:張飛橫矛當陽橋
    王先進今日當陽橋當陽橋位於當陽城北,有壩陵橋、長坂橋、官橋等多種稱謂。是長坂之戰「張飛拒水斷橋」的所在。如今,古橋早已不在,故址建有碑亭,上書"張翼德橫矛處"。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猝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曰:張翼德在此,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1972年10月,當陽橋建成通車《三中演義》和各種評書、戲曲及民間傳說,更是將這一史實描述為:曹操統帥50萬大軍殺氣騰騰追殲劉備,日行300裡,終在當陽長阪追上劉備。
  • 古樸神秘的民俗表演——「當陽殺故事」
    非物質文化遺產「當陽殺故事」表演。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當陽殺故事」,是一種融匯了武術、戲曲、音樂、舞蹈等民間藝術元素的大型民俗娛樂活動,流行於當陽東北部漳河流域。2007年,當陽殺故事被當陽市政府公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先後被宜昌市政府和省政府公布為宜昌市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陽殺故事」表演。
  • 當陽周末遊景區酒店住宿攻略_推薦指數排行榜
    當陽是一個縣級市,人文旅遊資源豐富,擁有多個星級景區,每當周末的時候,很多當陽周邊城市的人自駕遊來當陽旅遊,其中最為著名的人氣景區有關陵廟、玉泉寺、玉泉花海、關雎河、長坂坡等,這些景點遊玩時間在半天左右,所以給大家列出幾個適合周末遊玩的景區以供參考,接下來給想來當陽市旅遊的自駕遊遊客介紹一下周末旅遊景區攻略以及如何挑選酒店住宿。
  • 當陽記憶:日寇血洗金鳳山白雲寺
    湖北當陽金鳳山。周天裕 攝2005年9月21日晚上,中央電視臺12頻道播出紀實節目《罪與罰》,日本戰犯宮崎弘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認罪檢舉會上,情緒激動,舉臂大叫「1943年冬,我們在湖北當陽縣白陽寺村,殺了數百人,其中大多是婦女和嬰兒。」這段影像攝於1954年春天。看到這段影像,筆者甚覺奇怪。
  • 大德高僧慧遠弘法當陽
    桐樹埡。當陽融媒體中心供圖廣福山慧遠初創淯溪寺當陽淯溪鎮上原來有個農民叫張五一,生前熱心考古,淯溪哪兒有什麼古墓葬、古遺址、古民居,他總要去看看,有時候還寫寫文章發表一下。有一次他去鎮東八裡的廣福山考察,有了重大發現,水田埂子上搭有一座石橋,石料竟然是一塊漢白玉石碑,還有烏龜碑座。
  • 湖北荊州,關羽痛心疾首之地,千年後明朝一位更出名的人橫空出世
    湖北荊州是歷史上重要的軍事重鎮,往往是兵家必爭之地,古代也被稱為「江陵」,位於湖北省中南部地區,這裡也是中國著名的園林城市,是長江中流區間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荊州自古以來歷史悠久,是楚國文化的發祥地,是三國文化的最高峰,當時的荊州被稱為「點心」,在亂世中誰都想佔領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