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爺」在荒野求生節目中吃蟲子,吃蚯蚓,吃老鼠的情形您還記得嗎?
他自己在節目裡也坦言,那種味道簡直就像泥巴和鼻涕混在一起的感覺,相信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做到那麼生猛。明知道難以下咽,還要去吃,只有一種原因可以解釋,那是真餓啊。
人在極端飢餓的情形下,連樹皮都會啃的。聽老人講,大饑荒時代,好多地方的樹皮都是被人刨光的。
雖然我們今天早已經擺脫了餓肚子的時代,但是常言道「有備無患」。 我國有相當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其中很多不僅可以食用,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如果能夠熟練掌握一些野菜的識別和製作方法,不僅平時能夠改善夥食,「刮刮油」,關鍵時刻不失為一種保命的技能。
作者今天就來帶大家認識8種既能全株食用,也能入藥的野菜。
1、折耳根:又叫魚腥草、四川叫豬鼻拱。生於溝邊、溪邊或林下溼地上。我國西南地區的朋友比較常見,有清熱、解毒、利水之效,治腸炎、痢疾、腎炎水腫及乳腺炎、中耳炎等。
2、蒲公英:廣泛生於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開花的時候,種子如飄絮般隨風飄揚,小朋友很喜歡拿來玩。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
3、馬齒莧:生於菜園、農田、路旁,為田間常見雜草。味道偏酸,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
4、車前草:生於草地、河灘、溝邊、草甸、田間及路旁,具有利尿、清熱、明目、祛痰的功效。相傳,因治好了漢代名將馬武軍中的「尿血症」而得名。
5、蕨菜:生長於海拔200-830米的山地陽坡及森林邊緣陽光充足的地方,南方的山林隨處可見,人們喜歡拿它的嫩葉來炒臘肉,堪稱美味。有驅風溼、利尿、解熱的功效,又可作驅蟲劑。
6、薺菜:多生長於山坡、田間及路旁,薺菜是野菜中的珍品,北方叫白花菜,四川叫幹油菜,湖南叫「地菜子」,每逢農曆三月三,人們拿薺菜煮蛋,有利尿、止血、清熱、明目、消積功效。薺菜糊古稱「百歲羹」,老人常食既防病又延年。
7、水芹菜:一般生於低溼地、淺水沼澤、河流岸邊,或生於水田中。有一股特別的清香,對發熱感冒、嘔吐腹瀉、尿路感染、崩漏、水腫、高血壓等有輔助療效。
8、野蒜:又叫野蔥,生長於山坡、丘陵、山谷或草地上,野蒜既可以蘸醬生食、鹽漬鹹菜、熗拌、做湯、調味, 又可做麵食菜餡,人們最常用的做法是野蒜煎蛋。具有降脂作用,且性味辛溫,能溫陽散結,可用來治療高膽固醇和高血脂症。
春暖花開時節,朋友們戶外的時候別只顧著看風景哦,也可以嘗試著識別採摘一些野菜,不過作者建議:在不確定野菜品種前,請在專業人士指導下科學食用!
你都學會了嗎?如果您有更好的野菜推薦,請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