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23日發布的最新《淘寶經濟暖報》顯示:復工的淘寶天貓商家又多了三成, 以「雲春遊」為例,包括旅遊業在內各行各業都掀起了在雲直播中復工的浪潮。疫情催生了一系列「宅經濟」,讓淘寶網店和雲直播不知不覺在這場聲勢浩大的防疫戰鬥中形成了新的經濟現象,這些新的經濟現象將意味著什麼?
疫情面前的淘寶村致富帶頭人:先開工再說
「學校現在還沒開學,各種文藝娛樂演出都沒有。不允許聚到一塊兒。」菏澤曹縣大集鄉丁樓村村民任慶生曾經依託網際網路,完成了個人命運的逆轉。
「咱說各有各的銷售模式,想想我要先開工再說吧。」談到現在的復工大潮,電話另一頭介紹著淘寶村的任慶生有些許遲疑,全面復產復工的春風才剛剛吹起,丁樓村似乎才剛剛要從疫情的寒冬裡甦醒,「之前成交量很少,因為疫情都封村。」
丁樓村
丁樓村過去是十裡八鄉有名的「貧困村」。受限於全村土地稀少,村中大部分人常年外出務工。村中有製作演出服飾的歷史和傳統,但是缺少銷路與技術。 2009年底,任慶生同妻子周愛華開了全村第一個網店。在他的帶動下,「網店+服飾加工銷售」的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在地處偏僻的丁樓村紮根,並且發展勢頭如火如荼。然而如今面對疫情的封村,快遞業務剛解凍,作為省內遠近聞名的淘寶村,丁樓村的生意亟待覆蘇。
丁樓村演出服車間掠影
疫情下丁樓村生意的暫時停滯,也許僅僅只是省內電商經營在疫情下的一個側面,從數據中我們也許能看的更加全面,記者近日從省商務廳獲得的數據顯示,目前,省內生活必需品店鋪數量總體上變化不大,全省有網絡零售店鋪47.8萬家。截至2月16日,一大批生活必需品電商企業實現復工復產,平臺上在線銷售糧食的店鋪1962家、蔬菜2088家、食用油429家、豬肉168家、雞蛋172家、牛奶138家、方便麵395家、火腿腸57家、瓶裝水95家,口罩1293家、消毒水529家。截至目前,運營類電商企業復工率在90%以上、加工類電商企業復工率60%左右。
閃電新聞直播間裡的復工熱潮
與線下企業復工的紅火相比,山東省內的線上復工顯得些許平靜, 「雲復工」對山東來說是否是一個過新的概念?現在,線下如火如荼的復工大潮正受到人們密切的關注,我們也許同樣可以轉移一下目光,採擷更多的成功經驗,藉助「雲復工」探索一片新的經濟藍海。
每天3萬淘寶店+社交零售新風口 「雲復工」是不是曇花一現?
與山東省平穩的數據相對比的,是近期的《淘寶經濟暖報》的報告,數據顯示,2月以來全國每天新增的淘寶店數量達到3萬多家,一周之內新開的店鋪再漲22%。
在「宅經濟」的催化中,2月以來,上淘寶搜「小火鍋」的人增長30多倍;搜「方便麵」的人增長了200多倍;小火鍋、方便麵、烘焙小蛋糕成了宅家三大美食。直到2月22日,數據顯示,人們的關注點從口罩和消毒水逐漸轉移到入春的生活用品。
「新冠疫情這次衝擊比較大的是線下的服務業。這次來的新冠疫情讓他們開始進一步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還有數字,雲技術,等於說倒逼他們發展他們的線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鄭世林在接受閃電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店鋪的大量出現或許並不像人們想的那樣會曇花一現,「 這些店鋪我覺得不會關閉,反而會進一步的促進,因為他們線上的成本比較低,比如說餐飲業和一些店鋪,它會繼續追加投入,這符合他們的經濟利益和目標,也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當年阿里與京東創業時面對的是國內電商領域的一片空白,而現在,監管制度的完善以及傳統電商、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給養,讓新的電商發展有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據了解,為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壓力,螞蟻金服旗下的網商銀行專門為淘寶天貓上註冊在湖北的商家撥出總額100億人民幣為期12個月的特別扶助貸款,其中前三個月貸款利息全免,針對150萬湖北小店和正在抗擊疫情的30萬醫藥類小店,不抽貸不斷貸,並且對利息下調10%,為小店減負。
被馬雲稱為下一個風口 淘小鋪近半月店鋪數漲幅超過300%
同時,作為新興社交零售的代表,淘寶的一鍵開店創業平臺「淘小鋪」,自2月3日以來新增開店人數增長超過300%。這其中就包括遍布全國各地的個體商戶。在「淘小鋪」上,這些「新掌柜」通過分享、參與評論或推廣商品,就能獲得收入。 「這就是未來產業的升級,是疫情倒逼的產業更多的利用網際網路+還有智能化+這種技術來升級我們的傳統產業。」鄭世林說。
「直播」成為復工新手段 為各行各業緩解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
淘寶數據顯示,2月以來,淘寶直播新入駐的主播數量比上月同期增長10倍。10 日,阿里巴巴宣布全國所有線下商家均可零門檻、免費入駐淘寶直播,包括眉州東坡、真功夫在內 31 家知名餐飲企業當天就報名開播。至此,每天都有上萬名新主播在淘寶大學上學習直播運營。
餐飲店把後廚變成了直播間,大廚直接帶貨。汽車4S店開直播賣車,房產顧問開直播「雲賣房」。阿里巴巴方面說,本周,通過淘寶直播復工的商家將包括產業帶的4000個工廠、500個樓盤、400家汽車4S店和5000名房地產置業顧問。
2月22日,漢堡王店員在直播中售賣產品
有媒體以上海護膚品牌林清軒做例,過去林清軒75%的業績來自線下,線上25%作為補充。疫情爆發後,全國有157家門店被迫歇業6天時間,整體業績下滑90%。
陷入困境的林軒加入了淘寶直播。最初的一場直播只有2個人觀看,而半個月後的2月14日情人節,孫來春帶領100多名員工進行CEO的第一次直播,該場直播收到了36萬個點讚,賣了近40萬元的山茶花油。
疫情期間的林清軒直播界面
截至2月15日,林清軒業績達到去年同期的145%,線上業務佔比超過90%,也因此度過了疫情帶來的線下危機。
直播正在成為「雲復工」裡一種新的辦公方式。傳統的品牌,線下企業和製造業,正在利用智能化的辦公手段和越來越自由的生產方式實現盈利。中國多年來在電子商務和行動支付等信息技術上的積累,在疫情的機遇下迎來了一次爆發,也許未來當雲復工成為一種常態時,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也將越來越小。
某平臺的智能會議顯示終端
從審慎包容到包容審慎,未必真的道阻且長
在這次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的過程中,網際網路貫穿各個環節,成為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但疫情之後,各種線上業務也許會因為線下復工的大潮而有所回落,未來還會有更大的挑戰等待著這些網際網路行業。
「國家要求是審慎包容,很多的經濟學者,讓改成包容審慎,先讓它發展,然後再審慎的規制它,實際上我們山東為什麼在網際網路這一塊電子商務這一塊企業發展慢,就是因為太審慎了。」鄭世林說。疫情當前,完備的電商體系和雲復工既是為抗疫做貢獻,對於山東產業轉型來說,也是一個歷史機遇 「就應該大膽一些,不要因噎廢食。」
復產復工的大幕才剛剛開啟,這讓人回憶起17年前非典發生後,馬雲敏銳地覺察到,網絡零售將成為人們的剛需。疫情終會過去,復工的熱潮中又將會誕生哪些新的經濟現象我們不得而知,但寫在這個時間,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家園從這場漫長的「隔離」生活中找思考出生的轉機,因禍得福。正如馬雲在非典時期所說的,「它不是你的機會,而是你的責任。」
「山東也來採訪我雲復工的新現象,我覺得特別高興。南方他們特別敏感,都在拼命的弄智能化呀雲呀,線下的這種品牌,百年的老店是怎麼線上的,他們都在做這個,那麼咱們這個我覺得也要抓緊弄新興產業新現象,」講到山東,鄭世林的話語中有掩飾不住的期待,「包括一方面做研究,另一方面是政府應該出臺一些政策,包括一些新的現象,大量的做這些報導,引導產業及時的升級,這是第2次升級的機會,山東一定要抓住。」
閃電新聞記者 鄭雅馨 濟南報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