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畫家皮埃爾·尤金莫特宙: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繪畫作品

2020-12-12 騰訊網

提到印象派畫家,眼前已然移過一列巍然的名字:馬奈、畢沙、莫奈、雷諾瓦、德加、西斯萊、修拉、高更、塞尚、凡·高 ……

而這位皮埃爾·尤金莫特宙Pierre Eugene Montezin(1874—1946),

卻多少似被灼灼的星光遮蔽了。

關於他的介紹非常之少,畫家已全然隱匿在了其作品之後。

皮埃爾·尤金莫特宙的畫筆落點,一如既往地沿襲了印象派畫家走出畫室深入原野、鄉村、街頭寫生,力求真實刻畫自然的繪畫風格,它盡意地凸顯了「物體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產生的,物體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這樣一份時年的最新光學理論,並通過取材、布局及運用光感、色澤等手法,把這種「瞬間」的神韻永恆地刻錄在畫布上。

作品如有侵權敬請原作者告知

我們會立即處理

臨走前,這些值得一讀的美文還請多多關注

傳送門在此,充電愉快

讀完本文,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欣賞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謹記3點創新思維,開啟繪畫的色彩世界
    欣賞印象派大師莫奈作品,謹記3點創新思維,開啟繪畫的色彩世界。從莫奈名畫中探尋印象派繪畫的不同視角,揭開你心中的迷霧。所有的藝術都是為了喚醒人心對真善美的追求。對美的理解不同,決定了畫家表現的內容不同,印象派畫家一反傳統繪畫的觀念,創造出了新的藝術形式,給繪畫藝術開闢了嶄新的領域,賦予了繪畫以新的活力,給世人呈現出來美麗的色彩。我們後世學畫人,欣賞莫奈的色彩魔力,羨慕他神奇的畫筆,如果大家也想畫出印象派的顏色,就要先從他的畫作中探尋大師心靈軌跡,以給我們啟迪。印象派繪畫從一開始就是一種革新。
  • 法國印象派繪畫大師克勞德·莫奈,一生都在探索光與影的繪畫技法
    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繪畫的《吉內夫拉·德本奇像》而印象派則是完成了繪畫中色彩造型的變革,將光與色的科學觀念引入到繪畫之中,革新了傳統的固有色觀念,創立了以光源色和環境色為核心的現代寫生色彩學。《韋特伊的莫奈花園》1880年印象派畫家根據當時科學的發展,了解了光的構成,光和色彩的關係,也明白了物體之所以呈現不同色彩,是由於它們吸收和反射不同的光所造成的。
  • 印象派大師莫奈油畫作品20幅,色彩與意境,你更喜歡什麼?請欣賞
    ||印象派大師莫奈油畫作品20幅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出生於巴黎,幼年移居至法國勒阿弗爾生活,並跟隨風景畫家布丹學習繪畫,並聽其建議,專攻風景畫。這也為他日後成為印象派的代表畫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長大後,莫奈到巴黎求學,並與畫家畢沙羅有著深厚的友誼之情。而後進入格萊爾畫室學習,並在那裡認識並結交了雷諾瓦、西斯萊等畫家。他們以戶外風景寫生為主,側重對於自然風景的藝術表達,而擺脫對於物象本身的關注,使每一物體的色彩表達不斷地變幻,從而達到色彩與光的完美融合。
  • 德國女畫家加布裡埃·穆特Gabrielle Münter簡歷以及作品
    她與畫家瓦西裡·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一起學習和生活,是表現主義團體藍騎士(Der Blaue Reiter)的創始成員。藍騎士(德語:Der Blaue Reiter,又譯作青騎士)是一個因受到慕尼黑新藝術家協會排斥而組成的藝術家團體,也是畫家瓦西裡·康定斯基和弗蘭茨·馬爾克對於他們的展覽作品及公開活動的稱呼。
  • 義大利印象派畫家弗朗切斯科·迪·馬裡諾油畫作品欣賞
    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例如: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
  •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威廉·梵谷,油畫作品欣賞
    剛剛來到巴黎的他開始接觸了印象派作畫風格和新印象派的畫家,也慢慢開始了解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梵谷的畫風巨變。在法國南部小鎮阿爾的經歷讓他創作了《阿爾的吊橋》,其後創作了代表作《星月夜》。在許許多多的個人創作中,梵谷個人非常喜歡肖像畫,一生中畫過許許多多幅自畫像,也極其鍾愛向日葵,他的畫作以寫實為主,極具代入感,梵谷能夠用自己的繪畫風格描繪出心中所想,其中也不乏誇張的繪畫手法,讓人深陷其中,沉迷於他反映心中所想創造出的景象,令人神往。
  • 比利時新印象派畫家Theo:一個在繪畫中運用光和色的大師
    觀看繪畫,一定要知道畫家的生活環境,經歷,這樣才會更加了解和欣賞作品。如果感覺文章太長,那麼就先不看。但是一定要看小標題(隨機譯文可能會有瑕疵)有助賞畫。小編按文章所提作品編輯。《綠背心自畫像》(Self Portrait in a Green Waistcoat) 1924年藝術家提奧·凡·裡斯爾伯格(Theo van Rysselberghe, 1862年11月23日 - 1926年12月14日)是比利時新印象派畫家,20世紀初在歐洲藝術界扮演了關鍵角色。
  • 「印象派之父」畢沙羅的素描作品
    色粉《市場》在嚴謹的古典主義法則中,素描和油畫沒有區別。而到了印象派的時候,儘管沒有其色彩表現的豐富程度那麼強烈,但無論是從造型特點還是對自然的描繪上仍然是各種繪畫的源泉和本質。印象派畫家在面對自然物象寫生時,為捕捉瞬息萬變的色彩感覺,不再注重物形的表象而獲得筆意的自由,應當說這是素描造型上的解放。似乎畫筆不受約束的由工筆轉向寫意。
  • 印象派最著名的女畫家莫裡索
    / 文·李心悅 圖·李洪源 /    2006年法國發行了一組不乾膠郵票,其中一張的畫面中,黑衣女子眉目姣好,神情恬靜,手持一束紫羅蘭,目光盈盈地看向畫家所在的方向。這就是馬奈筆下的莫裡索。    貝爾特·莫裡索是法國印象派團體中最出色的女畫家。
  • 簡述後印象派繪畫的特點
    後印象派是19世紀末法國美術史上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美術現象,其代表人物有保羅·塞尚、保羅·高更、文特森·梵谷等。後印象派畫家受印象派吸引,但最終又脫離印象派,走上了自己的創作道路。後印象派側重於表現物質的具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以創造形象的重量感、體積感、穩定感和宏偉感,最後達到簡單化和幾何化的效果,這使它成為後來的立體主義和抽象主義的始祖,直接導致了結構主義的誕生。可見,後印象派繪畫對現代諸流派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 19世紀,給歐洲繪畫帶來了顛覆性變革的印象派
    印象主義繪畫是19世紀最重要的藝術成就,該流派給歐洲繪畫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揭開了現代藝術的開端。印象派畫家讚美沐浴在自然光線下的各種微妙的自然景觀。如果不了解高更的南太平洋之旅,人們是很難理解他的作品的。他是最早運用色彩作為單純修飾或表達情感的畫家之一,他曾說:「我希望通過簡單的裸體表現一種古老的野蠻的奢華。」
  • 鑑賞| 19世紀女性印象派畫家,光線與色彩的追夢人
    印象派繪畫的女性先驅以及追隨她們的其他知名女畫家中,雖然她們中有人英年早逝,有人被迫終止藝術生涯,也有人直至身後才迎來個人回顧展,但正如塞西莉亞·博克斯筆下的《追夢人》,她們都在有限的生命中追逐過藝術夢想。1874年,印象派畫家們初次登臺後,批評家就迅速為他們的藝術貼上了「女性化」的標籤。他們的畫布尺寸小小,色彩輕薄如紗,筆觸松鬆散散。
  • 印象派繪畫是怎麼來的?其實「印象派」和「印象」一點關係也沒有
    當時的評論家出於譏諷,將這批作品稱為印象派繪畫。正因如此,很多人進入一個誤區,認為印象派就是「憑主觀想像」作畫,故意畫得模模糊糊,就是要讓人看不懂…… 這其實是被「印象」二字誤導了。實際上,印象派都是踏踏實實、一絲不苟的寫實畫家,是畫家中的科學家,甚至帶著點書呆子般的迂腐。這個說法似乎又與我們的「主觀印象」不太符,不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 後印象派:深海裡的星空,創造奇幻色彩的實驗室
    後印象派,紅色葡萄園旁軸,梵谷用色彩製造情緒的實驗室19世紀80年代末期,印象派的發展讓很多畫家和藝術商人感到迷茫也正因如此,有了文森特·梵谷(Van·Gogh)、保羅·高更(Paul·Gauguin)、喬治·修拉(Georges·Seurat)和保羅·塞尚(Paul·Cézanne)這四位藝術家的系統研究,他們通過鑽研線條、形式、色彩的特性,在印象派的繪畫風格上進行了演變,從而被後人稱之為「後印象派」。這四位藝術家也是後印象派的四大代表人物。
  • 簡述印象派繪畫的特點
    印象派是19世紀晚期在法國興起的一種藝術風格,強調捕捉轉瞬即逝的印象,常以自然為主題,色彩純正、用色斷斷續續,形成明烈而幻化的效果。印象派畫家一改前人忠實於原物的傳統,而抓取一個稍縱即逝的瞬間在頭腦裡留下的獨一無二的印象。
  • 法國後印象派畫家土魯斯·勞特累克繪畫作品欣賞
    少年時代就鍾愛繪畫的勞特累克,起先求教於一位當地動物畫家、聾啞人普蘭斯託,得到老師的理解和關心,他努力走進繪畫這一神聖領地,他剛滿17歲時,就對友人說過:「我儘量描寫真實而不描寫理想」。為了深造,18歲時來到巴黎,入柯爾蒙畫室,學院式的教學沒有給他帶來特殊教益,使他受益多的是和貝爾納等新一代畫家接觸,爾後又結識了凡·高和高更。這時正值新印象主義的繁榮期,繼而是高更的象徵主義和綜合主義,還有日本版畫的流傳。勞特累克對印象派不感興趣,他崇拜德加,熱衷素描激動不安的線條和生動的輪廓。
  • 俄羅斯印象派畫家柯洛文:畫畫是對美的陶醉
    印象派是歐洲藝術從現實主義向現代主義過渡的重要階段。源起19世紀後半葉,一群年輕有為的法國畫家背叛學院派傳統,在繪畫技法上進行探索與革新。他們走出畫室,在外光中作畫,探求光與色的表現效果。於是出現了發揮光色原理加強表現力的新方法,使他們的作品充滿前所未有的新鮮感。   柯洛文迷上了印象派,1883年創作的《唱詩班女孩肖像》被認為是最早的俄羅斯印象派作品。
  • 筆觸夠猛,色彩夠熱烈,俄羅斯印象派畫家尤裡·克羅託夫
    ,他的油畫作品帶有印象派理念,兼有具象繪畫的風格。《海邊的年輕女子》油畫局部目前,我國院校色彩教學用的就是印象畫派理論。尤裡·克羅託夫的油畫中,色彩熱烈奔放,冷暖色、對比色的使用誇張、強烈。請看海灘的顏色,黃色裡帶點紫色的感覺;暖色中帶點冷色的傾向。雖然看起來很明顯,但處理得很和諧。參考圖1和圖2。
  • 美術研究|論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與印象派風景油畫的共同性!
    畫家在繪畫作品中融入了自身情感,只有在意境與情境相結合的時候才能賦予藝術作品鮮活且永恆的生命,這就要求畫家必須具備高尚的精神境界、至高的審美修養。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光與色彩的本質和關係得到揭曉以及東方繪畫的影響之下,印象派得到了一定的繪畫啟發,強調在自然中進行直接地寫生繪畫,注重通過現實情境的自我感受來表達畫家自身的思想、情感以及藝術審美觀,提出內在情感與理性精神完美體現的繪畫觀念,這樣的繪畫觀念使印象派畫家在繪畫技法以及思想上獲得了重生。就如科林伍德所說的一樣,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是一個能夠進行情感表現的人。
  • 印象派色彩大師斯丹內爾,不受老師待見的學生
    油畫《森林邊緣的小屋》亨利·勒·斯丹內爾(1862-1939),是法國印象派畫家,出生在模里西斯路易港的一個法國家庭,路易港是模里西斯的最大城市港口,曾經是法國殖民地。油畫《一個秋天的傍晚》他發現自己對該學院派的保守學術環境不適應,沒有多久便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