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融合了拉斐爾前派與新古典主義繪畫風格的藝術家

2020-12-19 滄海一礁石

約翰·威廉·格維得(John William Godward 1861-1922),是一位著名的英國畫家。他的藝術風格和技巧有著拉斐爾前派和新古典主義晚期的特點。

少婦尼瑞莎 格維得 英國 1906年

拉斐爾前派是19世紀中葉產生於英國的一個畫派,從1848年成立,到1854年就基本解散了。他們推崇早期文藝復興(即拉斐爾之前)那種有明快色彩、有豐富細節和漂亮自然風光的繪畫藝術,希望創造出一種風格清新、技巧淳樸和感情真摯的藝術。這願望雖好,他們卻無法做到這一點,畢竟時代不同了,藝術的發展也不可能再完全恢復到早期文藝復興藝術的那種淳樸畫風。

但是,畫家格維得繼承了「拉斐爾前派」的風格與技巧。他的繪畫色彩沉穩,整個畫面充滿了冷靜,同時顯示出一種對傳統的仰慕、以及新古典主義的嚴謹與理性。

古典美 格維得 英國 1906年

這幅《古典美》中的古典美人身著古典服裝,依靠在大理石上。那薄如蟬翼的服飾,看到了少女的美麗。少女楚楚動人的容貌讓人浮想聯翩。

格維得喜歡從正側視以及一種仰視的角度去刻畫他筆下的每一個「西方的仕女」。這種有意的觀察角度,給人一種高貴之感。

格維得強調色彩與造型的視覺美感,在寫實的手法中融入了誇張與概括的形勢因素。筆下年輕美女神態悠閒而感性十足,體現了古希臘女人容貌俊美、體態均衡、豐腴健康的特點。

愛奧尼亞舞女 格維得 英國 1902年
在陽臺上 格維得 英國 1911年

格威德還擅長描繪身處古代大理石環境中、穿著古典服裝的女性形象的畫家,他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展示古典美的藝術長廊。

獻給維納斯的禮物 格維得 英國 1912年

這幅《獻給維納斯的禮物》(an offering to venus)中的女子,身披的衣裙透明輕薄,是典型的古希臘女子服飾風格,柔美而不失質感,給欣賞者帶來一種視覺享受。古希臘服飾以優雅、飄逸見長,輕薄的紗質、緞質面料為特點,體現出希臘服裝所特有的垂順感。

欣賞格威德的作品,正如史璜生在《古典主義的缺失》一書中所說:格維得作品中的沉靜之美和令人驚詫的技術處理與這位重量級的藝術家在文藝批評界所受到的推崇和在藝術史上的被認可程度是一致的。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來自您的閱讀是對我們最大的幫助!歡迎收藏、關注、點讚及轉發!也請在評論區留言,讓我們聆聽您的心聲……

相關焦點

  • 拉斐爾前派:激進的年輕藝術家顛覆傳統與道德,是墮落還是前衛?
    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又常譯為前拉斐爾兄弟會,是在1848年由英國年輕藝術家組成的藝術團體。《珀耳塞福涅》[Proserpine],羅塞蒂,1874,珍·莫裡斯為模特 拉斐爾前派派認為拉斐爾時代以前古典藝術風格已經被學院派的教學方法所腐化了,因此取名為前拉斐爾派
  • 出生於印度的英國藝術家,拉斐爾前派畫家普林塞普
    瓦倫丁·卡梅隆·普林塞普 Valentine Cameron Prinsep 1838-1904 普林塞普是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的拉斐爾前派畫家
  • 拉斐爾前派的詩和遠方——藝術上高度敏感的自然唯美主義
    da Urbino,1483 -1520),與達文西、米開朗琪羅並稱「文藝復興後三傑」(文藝復興美術三傑),拉斐爾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理想美所能達到的巔峰。,由3名年輕的英國畫家所發起——約翰·艾佛雷特·米萊、但丁·加百利·羅塞蒂和威廉·霍爾曼·亨特,拉斐爾前派的作品基本上以寫實的傳統風格為主,畫風審慎而細緻,用色較清新。
  • 拉斐爾:為繪畫而生的「完美」藝術家
    拉斐爾 《自畫像》 38cm×26cm 紙本炭筆 1499年英國阿什莫林博物館藏拉斐爾的父親是烏爾比諾的宮廷畫家,也是一位擅長詩歌的人文主義者,一位文人畫家,他對拉斐爾的教育與拉斐爾文質彬彬的性格不無關係。
  • 新古典主義藝術:播種榮譽的種子,革命時期的榮耀殿堂
    18世紀興起的環遊歐洲,讓很多人迷戀上義大利並且掀起了藝術上的新古典主義風潮,它將高貴的古典情趣與精巧嚴謹的藝術手法融為一體。在形式上,它不僅是繪畫、雕塑和建築,還發展了時尚和家裝領域。在細節上,浴盆前的木箱上壓著一張紙,上面寫著:「請將這份錢轉交給一位有5個孩子的母親。」馬拉的左手仍握著「反革命分子」的名單,在原畫上字跡都是清晰可見的。雅克的構圖雖然深受米開朗基羅的影響,但畫面嚴格而簡潔的新古典主義風格,以及恰到好處的戲劇性處理都烘託出作品的強烈感染力。
  • 繪畫藝術不可逾越的偶像和典範——天賦異稟的「畫聖」拉斐爾
    西方繪畫史最燦爛輝煌的一個篇章就是文藝復興,在這個時期,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這三位偉大的藝術家最讓世人所仰慕,被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傑」。這其中最年輕的就是拉斐爾,另兩位大師可以算得上他的前輩,但是,拉斐爾在藝術上的造詣並不在二人之下,甚至在某些方面還略勝一籌。
  • 英國前拉斐爾派畫家的代表
    英國前拉斐爾派畫家作品,以寫實為傳統風格,畫風細緻而端莊,用色清新而淡雅,呈現一種憂鬱的情調感。畫面中的花朵將人物映射得格外美豔,不是機械化的風格展示,而是將時代因素富有藝術潮流的美感。在他的藝術生涯中最為出名的是繪畫宗教場景和人物的畫像繪畫,其作品廣泛在西班牙和北非等傳播。
  • 拉斐爾秀美的風格,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古典精神最濃鬱的風格
    西斯廷禮拜堂壁畫的中央畫幅是按一大一小插花排列的,藝術家之所以在這裡安排小幅畫,是因為它連接的有先知形象的開間以較寬的承重拱券分列兩邊,而開間簷部與拱券相接的突出部分按古典通例正好安置裝飾雕像。這些裸體形象雖然比先知小一些,但卻是米開朗基羅的創造力最能自由發揮的地方,也可以說是他最為得心應手的作品,對新一代藝術家的啟發意義絕不下於其他形象。他們分別在小幅畫的上下兩端配成對應的兩組,神態和動作都基本相似,但左右相反,顯得靈活而又緊張。每一組或每一對又各有差異,或激烈,或悠閒,或魯莽,或安詳。
  • 工業時代美的召喚——看拉斐爾前派如何做設計
    「紅屋」的建造得到了拉斐爾前派藝術家、設計師的大力支持,菲利普·韋伯和羅塞蒂等藝術家都參與了家具、繪畫工作,這裡也成為眾多藝術名流聚會的伊甸園,成為藝術家共同的藝術宮殿,羅塞蒂說:「從各個方面看它都是最傑出的藝術品,與其說是一個家不如說是首詩。」
  • 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大衛9幅著名油畫作品欣賞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大衛油畫作品《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的聖伯納德》,1800年,260x221公分。這幅畫再現了1794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拿破崙率領4萬大軍,登上險峻的阿爾卑斯山,為爭取時間抄近道越過聖伯納隘道,進入義大利的情景。
  •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蒂索唯美女性人體油畫欣賞!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蒂索唯美女性人體油畫欣賞詹姆斯·雅克·約瑟夫·蒂索,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畫家生於1836年10月15日,卒於1902年8月8日詹姆斯·雅克·約瑟夫·蒂索是法國的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但是,詹姆斯·雅克·約瑟夫·蒂索的一生的大部分的時間卻是在英國度過的他最初在巴黎的 Beaux 藝術學習藝術蒂索早期的畫主要是歷史,最有成就的是倫敦社會生活的繪畫這其中誕生了著名的畫作「Too Early」
  • 「拉斐爾和他的朋友圈」,美國國家美術館追尋其「理想之美」
    拉斐爾,《聖母子》,1505年,美國國家美術館藏在展覽策展人喬納森·鮑伯(Jonathan Bober)看來,「拉斐爾比其他藝術家都更能確定何為『理想美』:何為好構圖和系統繪畫的標準。他的作品也奠定了藝術學院的基礎。雖然前衛藝術的興起使古典不再是藝術的唯一標準,但拉斐爾的作品在美學範疇上的認可依舊延續到今天。」
  • 圖書館帶你雲觀展|拉斐爾前派——絕美的反叛
    前言 拉斐爾前派,又常譯為前拉斐爾派,是1848年在英國興起的美術改革運動,繼承浪漫主義,並呼籲繪畫應該回到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之前藝術的樣子。拉斐爾前派人數不多,作品也不多,持續時間很短,但先後影響了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英國的「新藝術運動」(工藝美術運動)。
  • 法國維多利亞新古典主義畫家,雅姆·蒂索,油畫作品選集
    雅姆·蒂索 James Jacques Joseph Tissot(1836--1902 ) ,法國維多利亞新古典主義畫派。 他最初在巴黎的 Beaux 藝術學習藝術。 雅姆·蒂索早期的畫主要是歷史,這主要來自於荷蘭學校教育的嚴重影響。在當時作為一位年輕人,最好的不冒風險就是學習印象派畫家的風格。 1871年雅姆·蒂索一家決定搬到倫敦居住。這次搬遷給雅姆·蒂索帶來了相當的影響。生活所迫畫家需要很快地賺一些錢。因此,雅姆·蒂索開始繪製那些高度完美的有關倫敦社會生活的繪畫。
  • 一口氣看懂西方野獸主義和立體主義繪畫
    西方20世紀現代主義美術的開端是野獸主義,野獸主義得名於1905年巴黎秋季沙龍展覽,以馬蒂斯為首的一大批前衛藝術家展於同一廳層的作品,引起了當時人們的軒然大波,野獸主義是一個很鬆散的藝術團體,他們強調在繪畫中純色的表現力,強調運用色彩,屬於泛表現主義的範疇。而同樣興起於20世紀的立體主義藝術,是富有創新理念的藝術流派,因為布拉克在卡恩韋勒畫廊展出作品而得名。
  • 拉斐爾vs梵谷的37歲,6對關鍵詞
    拉斐爾的藝術影響了之後500多年的藝術界,以至於到了19世紀中期出現了前拉斐爾兄弟會,提出藝術要回到拉斐爾之前的狀態,可見拉斐爾之後這300年的藝術受其影響至深。梵谷的藝術則影響了後面的野獸派、表現主義。
  • 抽象風格派核心畫家Piet Mondrian: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
    蒙德裡安(Piet Mondrian, 1872-1944) 荷蘭畫家,抽象風格派最核心的人物,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他的父親是一位業餘畫家,而叔父則是職業藝術家。良好的家庭教育給了他直接的藝術啟迪。20歲時他在取得小學繪畫教師資格和中學繪畫教師資格以後,進入阿姆斯特丹的國立美術學院深造,成為一名勤奮刻苦、頗受老師賞識的好學生。他的早期繪畫從學院派寫實主義起步,受到過象徵主義、印象主義、表現主義等風格影響。從一開始,對於形體構成因素的偏愛,便在其畫中清楚地反映出來。
  • 解讀拉斐爾前派藝術家羅塞蒂的油畫《貝亞特裡齊》
    在這個「最好」又「最壞」的時代,有一群人猶如唐吉訶德鬥風車一般,試圖通過復興中世紀的哥德式理想與社會的功利平庸做抗爭,他們便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圓桌騎士」——拉斐爾前派。拉斐爾前派兄弟會是受批評家約翰·羅斯金影響,由威廉·霍爾曼·亨特、約翰·米萊、但丁·加百利·羅塞蒂於1849 年發起建立的藝術團體,他們想要通過復興15 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繪畫來反對當時的藝術潮流,尤其是反對皇家藝術學院創立和標榜的機械風格與公式化的創作。但丁·加百利·羅塞蒂作為拉斐爾前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畫作不僅是拉斐爾前派的優秀作品,也帶著深刻的個人烙印。
  • 藝術家柔情的一面:拉斐爾、魯本斯等筆下的母親和孩子
    在所有人心中,母親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再叛逆的藝術家在母親面前都會流露出柔情的一面。「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那麼,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拉斐爾、魯本斯、畢卡索等名家筆下的的母親們。魯本斯《聖母在聖嬰旁祈禱》1615文藝復興的大師們為後輩們衝破了束縛,開啟了藝術服務大眾的新時代。十七世紀巴洛克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彼得·保羅·魯本斯 (Peter Paul Rubens) 與拉斐爾一樣,以創作宗教題材作品著名,但是魯本斯作品中的聖母幾乎沒有了「神」的痕跡,聖母看向聖嬰的表情也更加富有人性的關懷。
  • 美的自然與自然的美——新古典主義巨匠安格爾和布格羅
    布格羅《清純》新古典主義與法國大革命關係密切,在當時思潮湧動的社會背景下賦予了古典主義以新的內容,藝術家們在思想上突破了之前古典主義的束縛,創造出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因而新古典主義也被稱為他們的創作受希臘藝術重視作品的美觀的影響,理性與唯美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作品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