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前派的詩和遠方——藝術上高度敏感的自然唯美主義

2020-12-15 騰訊網

文 | 大雨798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文學的先驅者: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藝復興的三顆巨星,也稱為「文藝復興前三傑」(文藝復興文壇三傑)。

但丁·阿利吉耶裡

公元14-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藝術臻於成熟,義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桑西(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 -1520),與達文西、米開朗琪羅並稱「文藝復興後三傑」(文藝復興美術三傑),拉斐爾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理想美所能達到的巔峰。

拉斐爾1516年作品《披頭紗的女子》

前拉斐爾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又譯為拉斐爾前派、前拉斐爾兄弟會,是1848年歐洲開始的一個藝術運動團體,由3名年輕的英國畫家所發起——約翰·艾佛雷特·米萊、但丁·加百利·羅塞蒂和威廉·霍爾曼·亨特,拉斐爾前派的作品基本上以寫實的傳統風格為主,畫風審慎而細緻,用色較清新。拉斐爾前派反對學院派的陳規,有的作品呈現憂鬱的情調。

前拉斐爾派的起源

約翰·艾佛雷特·米萊1851年作品莎翁劇中的《奧菲麗亞》

《奧菲麗亞》取景地英國薩裡郡的霍格斯米爾河岸

《奧菲麗亞》取景地英國薩裡郡的霍格斯米爾河岸

1848年,前拉斐爾派在約翰·米萊於倫敦的家中發起。在開始的會面中有約翰·艾佛雷特·米萊、但丁·加百利·羅塞蒂和威廉·霍爾曼·亨特三人。羅塞蒂和亨特是皇家藝術學院的學生,羅塞蒂想要將浪漫詩和繪畫連接起來。到了那年秋天他們已經累積至7人,畫派逐漸形成。他們是威廉·麥可·羅塞蒂(William Michael Rossetti, 但丁羅塞蒂的弟弟)、託馬斯·伍爾納(Thomas Woolner)、詹姆士·柯林(James Collinson)、弗雷德裡克·喬治·史蒂芬(Frederic George Stephens)。一些年輕的畫家和雕刻家也和他們有緊密關係。他們將畫派的成立作為秘密,沒有讓皇家學院的其他人知道。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作品

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改變當時的藝術潮流,反對那些在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時代之後在他們看來偏向了機械論的風格主義畫家。他們認為拉斐爾時代以前古典的姿勢和優美的繪畫成分已經被學院藝術派的教學方法所腐化了,因此取名為前拉斐爾派。他們尤其反對由約書亞·雷諾茲爵士所創立的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畫風,認為他的作畫技巧只是懶散而公式化的學院風格主義。他們主張回歸到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畫出大量細節、並運用強烈色彩的畫風。

威廉·霍爾曼·亨特作品《良心覺醒》1853年

拉斐爾前派常被看作是藝術中的前衛派運動,不過他們否認這種描述,因為他們仍然以古典歷史和神話作為繪畫題材以及模仿的藝術態度,或者是以模擬自然的狀態,來作為他們藝術的目的。不過,前拉斐爾派毫無疑問將自身視為藝術界的改革運動,為他們的運動取了名稱以做區別,並且也出版了他們的期刊《The Germ》,以宣揚他們的理論。有關他們的討論則紀錄在《Pre-Raphaelite Journal》的雜誌中。

約翰·艾佛雷特·米萊1851年作品《馬裡亞娜》

前拉斐爾派的早期四原則

一、要有真正想要表達的理念。

二、要仔細地研究自然,從而得以知道怎樣表達它們。

三、要對以前的藝術中直接、認真而真誠的部分感同身受,並排斥那些陳腐的、自我模仿的、死記硬背的部分。

四、最重要的一點,要創作出徹頭徹尾的好的畫和雕塑。

弗雷德裡克·萊頓作品

這些原則相當謹慎地避免教條化,因為他們希望強調藝術家個人的責任,去決定他們繪畫的觀點和方法。他們受到了浪漫主義的影響,將自由和個人責任視為不可分離的兩個概念。不過,他們尤其著迷於中世紀的文化,相信中世紀文化有著後來的時代所失去的正直精神和創造性。後來,強調中世紀文化的觀點與強調獨立觀察自然狀態的現實主義產生了衝突。原本拉斐爾畫派裡認為這兩者是能互相配合的,但在衝突產生後畫派一分為二,現實主義派由亨特和米萊領導,中世紀派則由羅塞蒂和威廉·莫裡斯等追隨者領導。不過衝突並不是完全的,兩派都相信藝術的實質是心靈上的,反對庫爾貝唯物的現實主義以及印象派。

約翰·艾佛雷特·米萊1856年作品《盲女》

前拉斐爾派的歷史地位

從歷史角度來看,前拉斐爾派在前衛的同時也是中世紀的,它綜合了浪漫理想主義、科學理性主義、和一種在當時屬於前衛的道德觀。如同後來維多利亞時期的藝術一般,這種結合在當今看來充滿了矛盾,但它卻也反映出了後來維多利亞時期的走向。

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作品《美人魚》

1849年,前拉斐爾派的作品被首次展覽。米萊所繪的《伊莎貝拉》(1848-1849)和亨特的《Rienzi》(1848-1849)在皇家學院進行了展示,而羅塞蒂的《Girlhood of Mary Virgin》則在倫敦海德公園的街角自由展示。畫派裡所有成員已達成共識,在他們作品的籤名旁邊留下前拉斐爾派的縮寫— PRB 的記號。在1850年1月至4月間他們也發行了雜誌,名為The Germ。但丁·羅塞蒂的弟弟威廉·羅塞蒂負責編輯雜誌,發行了包括羅塞蒂、託馬斯·伍爾納和詹姆士·柯林的詩,以及其他有關藝術與文學間的親前拉斐爾派的論文,如考文垂·巴特摩爾(Coventry Patmore)的文章。但這也顯現了為何前拉斐爾派僅維持短暫時間的原因,雜誌並不能長時間的維持畫派的氣勢。

《基督在父母家中》約翰·艾佛雷特·米萊1850年作品

在1850年,在米萊的《基督在父母家中》(Christ In the House of His Parents)進行展覽後,前拉斐爾派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畫中描繪基督一家人在滿地木屑的雜亂木匠房裡工作,包括查爾斯·狄更斯在內的許多人批評那是一種對基督的褻瀆。他們的中世紀畫風被批評為保守倒退,而詳盡的描繪細節則被批評為醜陋而刺眼。狄更斯批評米萊將基督一家人描繪的像是酗酒者和貧民窟,而「中世紀」的姿勢則荒謬而扭曲。另一個名為「The Clique」的畫派也極力批評前拉斐爾派。皇家學院的主席查理斯·洛克·伊斯特萊克(Charles Lock Eastlake)也公開批評前拉斐爾派主張的原則。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作品《白日夢》

不過,前拉斐爾派得到了評論家約翰·拉斯金的支持,他讚揚前拉斐爾派對於自然狀態的描繪以及否定了傳統繪畫的方法。他繼續在經濟上和他的寫作上支援前拉斐爾派,比如在泰晤士報發表了支持前拉斐爾派的評論,同時他還僱請米萊到蘇格蘭去替他畫了一幅肖像,這趟旅程使得米萊認識了拉斯金的妻子埃菲,兩人接著發展出戀情,導致後來埃菲與拉斯金離婚而改嫁米萊,成為了一場被大幅報導的醜聞。

在經過這些爭議之後,詹姆士·柯林離開了畫派。他們集合起來討論應該由誰來取代他的位置,但最後卻無法達成決定。同時米萊在結婚後也逐漸放棄前拉斐爾派的畫風。於是畫派便解散了,不過他們繼續發揮著影響力,畫家仍然繼續用這些風格作畫,只是他們不再在作品上籤下「PRB」了。儘管與米萊決裂,但拉斯金仍然繼續支持羅塞蒂和亨特的畫作,並且鼓勵羅塞蒂的妻子伊莉莎白·西德爾進行更多繪畫。

伊莉莎白•西德爾

前拉斐爾派的發展及對後世的影響

前拉斐爾派持續影響許多英國畫家直至20世紀。羅塞蒂後來成為了歐洲象徵主義的先驅。

弗雷德裡克·萊頓1895作品《燃燒的六月》

在英國伯明罕市的伯明罕博物館和藝術畫廊(Birmingham Museum & Art Gallery)收藏著許多世界知名的前拉斐爾派畫作,這些畫作也對在當地長大的作家J.R.R.託爾金產生極大的影響。

20世紀時畫家的觀點大量改變,由於攝影技術的發達,藝術的目的逐漸遠離了重現實際的狀態。因為前拉斐爾派主要專注於將事物描繪的如同攝影般逼真,儘管他們也特殊的專注於詳細描繪表面圖案上,他們的作品仍被許多批評家所貶低。

不過自從1960年代以來,前拉斐爾派的作品開始重新受到重視,比如1984年倫敦泰特美術館的展覽,確立前拉斐爾派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在2012年9月泰特美術館又再次的對前拉斐爾派的畫作進行了展覽。

約翰·艾佛雷特·米萊1874年作品《西北通道》

拉斐爾前派對後世的繪畫流派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唯美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新藝術運動和工藝美術運動等等……甚至20世紀70年代後的一些當代繪畫作品亦受到它的啟迪。

前拉斐爾派成員

詹姆士·柯林(James Collinson) 畫家

威廉·霍爾曼·亨特 畫家《伊莎貝拉與香草罐》《登上英國海岸》

約翰·艾佛雷特·米萊 畫家《歐菲麗亞》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 畫家、詩人《碧兒翠絲》《報佳音》

威廉·麥可·羅塞蒂(William Michael Rossetti)評論家

弗雷德裡克·喬治·史蒂芬(Frederic George Stephens)評論家

託馬斯·伍爾納(Thomas Woolner)雕刻家、詩人

比爾茲萊《莎樂美》

弗雷德裡克·萊頓1880年作品《普薩瑪忒》

有關聯的畫家與人物

查爾斯·奧爾斯頓·柯林斯 畫家

福特·馬多克斯·布朗(Ford Madox Brown) 畫家、設計師

克裡斯蒂娜·羅塞蒂(Christina Rossetti) 詩人

約翰·拉斯金 評論家《威尼斯之石》

弗雷德裡克·萊頓 畫家

伊莉莎白·西德爾(Elizabeth Siddal) 畫家、詩人和模特兒

阿爾吉儂·斯文本恩(Algernon Swinburne) 詩人

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 畫家

威廉·莫裡斯 設計師、作家《金盞花紋飾》

約翰·柯裡爾《戈黛娃夫人》

艾菲·格蕾(Effie Gray) 模特兒

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 畫家

約翰·威廉·格威德 畫家

埃德蒙·布萊爾·雷頓 畫家

約瑟夫·諾埃爾·佩頓 畫家

詹姆斯·迪索 畫家

詹姆斯·惠斯勒 畫家

「 唯美品鑑 」歡迎大家留言點讚+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出生於印度的英國藝術家,拉斐爾前派畫家普林塞普
    瓦倫丁·卡梅隆·普林塞普 Valentine Cameron Prinsep 1838-1904 普林塞普是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的拉斐爾前派畫家
  • 工業時代美的召喚——看拉斐爾前派如何做設計
    「紅屋」的建造得到了拉斐爾前派藝術家、設計師的大力支持,菲利普·韋伯和羅塞蒂等藝術家都參與了家具、繪畫工作,這裡也成為眾多藝術名流聚會的伊甸園,成為藝術家共同的藝術宮殿,羅塞蒂說:「從各個方面看它都是最傑出的藝術品,與其說是一個家不如說是首詩。」
  • 拉斐爾前派:激進的年輕藝術家顛覆傳統與道德,是墮落還是前衛?
    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又常譯為前拉斐爾兄弟會,是在1848年由英國年輕藝術家組成的藝術團體。《珀耳塞福涅》[Proserpine],羅塞蒂,1874,珍·莫裡斯為模特 拉斐爾前派派認為拉斐爾時代以前古典藝術風格已經被學院派的教學方法所腐化了,因此取名為前拉斐爾派
  • 他是一位融合了拉斐爾前派與新古典主義繪畫風格的藝術家
    他的藝術風格和技巧有著拉斐爾前派和新古典主義晚期的特點。少婦尼瑞莎 格維得 英國 1906年 拉斐爾前派是19世紀中葉產生於英國的一個畫派,從1848年成立,到1854年就基本解散了。他們推崇早期文藝復興(即拉斐爾之前)那種有明快色彩、有豐富細節和漂亮自然風光的繪畫藝術,希望創造出一種風格清新、技巧淳樸和感情真摯的藝術。這願望雖好,他們卻無法做到這一點,畢竟時代不同了,藝術的發展也不可能再完全恢復到早期文藝復興藝術的那種淳樸畫風。但是,畫家格維得繼承了「拉斐爾前派」的風格與技巧。
  • 圖書館帶你雲觀展|拉斐爾前派——絕美的反叛
    前言 拉斐爾前派,又常譯為前拉斐爾派,是1848年在英國興起的美術改革運動,繼承浪漫主義,並呼籲繪畫應該回到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之前藝術的樣子。拉斐爾前派人數不多,作品也不多,持續時間很短,但先後影響了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英國的「新藝術運動」(工藝美術運動)。
  • 英國前拉斐爾派畫家的代表
    英國前拉斐爾派畫家作品,以寫實為傳統風格,畫風細緻而端莊,用色清新而淡雅,呈現一種憂鬱的情調感。畫面中的花朵將人物映射得格外美豔,不是機械化的風格展示,而是將時代因素富有藝術潮流的美感。◆阿瑟哈克(Arthur Hacker)出生倫敦,1867年和1880年之間在皇家學院學習,畢業以後曾兩次在皇家藝術學院舉辦展覽,1910年當選院士。在他的藝術生涯中最為出名的是繪畫宗教場景和人物的畫像繪畫,其作品廣泛在西班牙和北非等傳播。
  • 拉斐爾的藝術 不可能的相遇展覽在昆明環球融創當代藝術中心開幕
    2020年6月13日,"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在環球融創當代藝術中心盛大開幕。本次展覽與藝術中心的開幕正體現出了文化交流新鮮血液的加入。融創雲南置地總經理呂鋒表示,將以環球融創當代藝術中心為基地,不斷邀請國際國內一流藝術家及機構,舉辦各類中外文化藝術大展和文化交流活動,進一步強化昆明作為一帶一路對外開放高地的國際影響力。
  • 解讀拉斐爾前派藝術家羅塞蒂的油畫《貝亞特裡齊》
    在這個「最好」又「最壞」的時代,有一群人猶如唐吉訶德鬥風車一般,試圖通過復興中世紀的哥德式理想與社會的功利平庸做抗爭,他們便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圓桌騎士」——拉斐爾前派。拉斐爾前派兄弟會是受批評家約翰·羅斯金影響,由威廉·霍爾曼·亨特、約翰·米萊、但丁·加百利·羅塞蒂於1849 年發起建立的藝術團體,他們想要通過復興15 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繪畫來反對當時的藝術潮流,尤其是反對皇家藝術學院創立和標榜的機械風格與公式化的創作。但丁·加百利·羅塞蒂作為拉斐爾前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畫作不僅是拉斐爾前派的優秀作品,也帶著深刻的個人烙印。
  • 全球最大拉斐爾前派收藏家,藏品多到想要買下唐頓莊園當倉庫
    《菲婭美達的願景》/但丁·加百列·羅塞蒂/1878年這幅拉斐爾前派的代表作屬於當今一位名聲赫赫的音樂家,一位音樂劇界的傳奇締造者。他不僅是這一流派的超級擁躉,還低調坐擁成百上千件拉斐爾前派們的作品,成為世紀頂級藏家。他就是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爵士。
  • 拉斐爾的詩「情」與畫「意」
    第三首詩,詩人在經歷了肉慾的殘酷煎熬之後,在黎明氛圍的映襯下,配以固定的詩歌形式,表達在白天到來之前,戀人之間暫時的分離的愁怨。拉斐爾坦言自己難以忘記被不久前的那段愛情甜蜜「攻擊」的經歷,但他又說,每當想起要離那女人而去,就會感到心情沉重,感覺自己就像大海上失去星星指引的水手。
  • 網絡情人節,欣賞英國拉斐爾前派畫家亞瑟.休斯油畫中的愛情
    他崇拜拉斐爾前派,是拉斐爾前派中藝術感情最脆弱的畫家,他最擅長表達男女談情說愛的畫面!這幅《永久的婚約》,就是描繪兩位愛戀中的男女,在一棵老樹下,山盟海誓海枯石爛心不變,締結百年之約!她們以一棵老樹作為見證,保護她們的愛情,能夠白頭到老,永葆青春!
  •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三傑之拉斐爾
    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白羊座),義大利畫家、建築師。與列奧那多·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
  • 西方藝術史:英國美術 拉斐爾前派創始人 霍爾曼·亨特
    他的《牧羊人》標誌著拉斐爾前派藝術的全面成熟,也是拉斐爾前派的代表作。在這幅畫中他以真正的農民為模特兒,配上色彩明麗、景色優美的自然環境,在當時產生很大影響。基督手持蠟燭現身曙光裡,敲擊一扇關閉的門,門前雜草叢生――亨特的這幅畫被複製了幾百萬封,成了維多利亞時代人們的心靈支柱,是時代的一張聖像畫,充滿象徵、情感和超現實主義的細節,跟葡萄乾布丁一樣又甜蜜又沉重。該情節取自《聖經》:看啊,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的聲音就開門,我將走進門內,我與他,他與我一同進餐。
  • 「星空朗讀」《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主題晚會在杭州舉辦
    11月12日晚,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主辦的《星空朗讀》「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主題晚會精彩上演。晚會以大力推廣浙江省高水平建設詩路文化帶,全面展示浙江詩畫山水、推進美麗浙江和文化浙江建設為主題,詩路帶上的風土人文通過朗誦、舞蹈、歌曲等形式一一呈現,為觀眾獻上了一場盛大的視聽盛宴。
  • 繪畫藝術不可逾越的偶像和典範——天賦異稟的「畫聖」拉斐爾
    西方繪畫史最燦爛輝煌的一個篇章就是文藝復興,在這個時期,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這三位偉大的藝術家最讓世人所仰慕,被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傑」。這其中最年輕的就是拉斐爾,另兩位大師可以算得上他的前輩,但是,拉斐爾在藝術上的造詣並不在二人之下,甚至在某些方面還略勝一籌。
  • 拉斐爾vs梵谷的37歲,6對關鍵詞
    拉斐爾的藝術影響了之後500多年的藝術界,以至於到了19世紀中期出現了前拉斐爾兄弟會,提出藝術要回到拉斐爾之前的狀態,可見拉斐爾之後這300年的藝術受其影響至深。梵谷的藝術則影響了後面的野獸派、表現主義。
  • 「畫壇潘安」拉斐爾
    在這裡,政治學者帶你解讀世界局勢,剖析政壇動蕩;歷史學家為你講述悠長歷史,回溯往日時光;背包客娓娓道來詩與遠方,帶你領略文化碰撞;電影愛好者向你推薦高分影片,滿足你所需的精神食糧……跟隨作者的筆觸,我們觀察世界、奇遇人生。 關注看世界,用思想丈量世界,找回一顆自由而有趣的靈魂。做一個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碼頭。
  • 看《小婦人》欣賞維多利亞時期服裝和藝術美學
    為了凸顯豐滿的沙漏形身材,女人們會穿著緊身胸衣和裙撐Crinoline。Crinoline是用柔韌的鋼圈製成環形支架,填塞或包裹上馬毛、麻等材料,作為裙撐,放在襯裙中,再加上收緊的束腰,裙子的衣領通常低於肩膀,或剪裁成一個小「心」形。
  •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在來福士拉開帷幕
    這是一個整體藝術展覽,由36個拉斐爾作品的高清和原始尺寸複製品組成,原版作品目前收藏在全球七個不同國家的18個博物館中。通過高清拍攝和仿真原大輸出技術進行高質量複製,高度還原畫質質感與色調色溫,集中重現拉斐爾最重要的藝術創作遺產。    義大利駐重慶總領事畢嵐祺(Guido Bilancini)在致歡迎辭中談到,拉斐爾展已經在中國三個城市成功舉辦,分別是昆明、成都和重慶。此次展覽會展出了36個拉斐爾高清複製品。值得一提的是,11月23至29日義大利美食活動也將在西南地區如約而至。
  • 拉斐爾油畫藝術作品欣賞
    拉斐爾被譽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懷抱著新柏拉圖主藝術理想,以其洗鍊的畫技,將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發揮到極致。雖然他留下的作品不多,其作品所展現的光華,影響後世甚遠。拉斐爾從前代藝術大師們的畫風的技法中擷取養分,幻化出柔和、圓潤、飽滿的調和之美。他的聖母系列作品,更是美術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