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小夥不遠萬裡來華,自願在貧困山區支教十年,沒要過一分錢

2020-12-19 羽觀史記

引言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發展教育至關重要,教育的好壞影響著人類未來的發展。自從改革開放之後,人們對於教育事業越發看重,不僅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九年義務教育,還開放成人高考,大大提高了國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但是由於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教育發展水平也存在不平衡的狀況。

大部分的學生在學校享受著優等教育資源,也有少部分學生在設施不夠完善的校舍裡艱難學習。好在這一情況引起了社會共同關注,有愛心人士捐贈物資,也有知青分子自願下鄉支教。其中還曾有一位德國男子不遠萬裡來華,想為中國的教育事業貢獻一己之力,自願在貧困山區支教十年,不僅沒要過一分錢,反而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補貼山區。

初來中國的德國小夥

盧安克的故鄉是德國漢堡,從漢堡美術學院畢業後,盧安克沒有立即參加工作而是決定去中國旅遊一次。沒想到這趟為期三個月的旅程竟然改變了他的一生。或許是因為在東南大學和中國同學住慣了,又或許是對山區的教育條件感到不忍。1999年盧安克在旅程結束時決定留在廣西自願成為支教教師。從此盧安克開始了在廣西山區的支教之路,不僅沒有被艱苦的環境嚇退,還一教就是十年。

支教中遇到的難題

理想總是飽滿的,然而現實卻有諸多難題。盧安克是個實實在在的外國人,而在山區的人們大多只說壯語,連普通話都不會說。為了方便與學生們溝通,盧安克又自學了普通話。溝通的問題解決了,然而文化與外形的差異又給盧安克帶來了新困擾。村民與孩子們好奇他黃色的頭髮和淡色的眼睛,認為這是不好的行為。

盧安克也受不了每次上課或散步時村民們的指指點點,但是知道盧安克是來免費教書之後村民們的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觀,盧安克也很快的適應了當地的生活,開始融入這個小山村。2001年,新的問題再度出現,原來盧安克身為外國人並沒有教師資格證,相當於無證上崗。儘管盧安克並沒有領工資,但還是遭到了非議。幸運的是廣西當地教育部門進行了合理處理,解決了這一問題。盧安克的支教生活可謂一波三折,但好在終於能留了下來。

感動中國

隨著相關欄目的播出,盧安克受到了關注與熱議,這些評論褒貶不一,有的人稱他為「洋雷鋒」、現代「白求恩」,感謝他為中國山區教育所做的一切。有的人卻認為一個外國人無緣無故的來到山區支教一定有所圖謀、不安好心。面對這些議論,盧安克充耳不聞,只一心一意地待在學校教學生。並明確表示只想安安靜靜的支教,不希望再受到外界的關注與打擾。

盧安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小山村的教育狀況,而且也實行著自己獨有的教育方式。在教學初期,盧安克因為教學任務不合格被村民們質疑,但是盧安克認為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參加社會競賽,而是落實到個體的生活與天性中去。他帶著學生建橋修路,用生活的實例挖掘學生們的才能。盧安克是個外國人,卻總讓人想起古時隱居田園的俠客,對一切都淡然處之,他甚至拒絕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邀請。並表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結語

盧安克不喜歡式競賽般的教育方式,他不會要求學生為了適應競爭必須學會什麼,他不想改變,只是想幫助學生認識到應該去幹什麼,追求並享受著生命。盧安克的教育像春風化雨一般,細潤無聲地改變著一切,他不妄想能改變中國教育的方式,只想與這一群孩子追求想要的生活。他給孩子們的生活留下了愛與希望。在貧窮落後的山區,盧安克用自己的方式打開了孩子們步入社會的大門,並帶給了他們獨一無二的光芒。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大山留不住人」,德國小夥在中國支教10年,為何卻遺憾離去?
    回到報社以後將洋小夥的故事發到報紙上,一時引起了輿論的巨大反響。「我很討厭媒體。」這是他面對柴靜採訪時說的的一句話。接受央視《面對面》節目是十年來首度自願露面,他鼓起了很大的勇氣。盧安克也不例外,但他更想了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尤其是勞苦的窮人。1990年他來到中國呆了三個月,返回德國後對華夏大地產生了深深的迷戀。七年光陰,他從幾篇調查中國的論文上知道了這個地方存在著極度貧困。
  • 「支教女教師」竟然是「夫妻檔」 2個月詐騙50萬被判有期徒刑十年
    結識了在偏遠山區做支教的女教師,原以為是一次美麗的邂逅,沒想到獻愛心為山區孩子購買的生活用品卻成了詐騙團夥的囊中之物。冒充「女教師」的竟是一對夫妻檔,背後是精心設計的連環圈套。短短兩月時間,「夫妻檔」詐騙團夥冒充支教女教師詐騙百餘受害者50萬餘元,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
  • 老外在中國深山支教10年,拒絕採訪害怕「感動中國」,最後怎樣了
    信念往往是支撐一個人做事的精神力量,有強大信念的人通常同時也具有超越常人的毅力,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艱苦環境,能做出常人所做不出的犧牲,所以,有信念的人往往能讓人感到震驚動容,盧安克就是這樣一個人,這位地地道道的外國小夥,在中國的貧困地區支教數十年,不計報酬,不問西東,震撼了許多人的心靈。
  • 志願服務走進貴州貧困山區 為孩子的童年畫上翅膀
    7月30日,城北童鞋志願服務隊4名志願者來到良常小學,開展10天左右的支教活動。「良常村位置非常偏僻,開車前往最近的鎮也要2~3小時。」志願服務隊隊長毛營傑說,良常村因地理位置偏僻、物資條件不足等原因,這裡的人們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賺錢,家中只剩下老人陪伴。
  • 女大學生去山區支教卻遭侵犯:比惡魔更可怕的是人心
    」女學生支教被要求與村民結婚「」村裡停裡,去鎮裡給電腦充電回來,女教師的床底下藏了個光頭大漢「」支教女學生洗澡,必須要有男生在門外把守,否則就會有人偷看「」女教師上廁所遭到幾個學生偷窺「……一時間,「去農村太可怕了
  • 來自遠方的支教天使盧安克
    盧安克是德國人,出生1968年德國的漢堡,做過帆船廠的工人,帆船教練,當過兵後進漢堡美術學院就讀工業設計。第一次來到中國是為了旅行,後轉往廣西的農學院,並由此於廣西貧困山區的孩子結下不解之緣,把許多出色的作品翻譯成中文。
  • 90後大學生趙鵬菲:放棄大好前途,跑到山區支教,一人教6課
    但是,為了女朋友和自己的愛情這個唐山小夥決定做一些特別的「犧牲」。一、因情結緣西柏坡和大部分大學生一樣,在校期間,趙鵬菲結識了現在的女朋友,兩人相知相戀、情投意合,度過了美好的大學生活。只是畢業之際趙鵬菲的女朋友決定報名去尼泊爾支教兩年,為了讓女友安心支教,他決定去女友的家鄉平山做老師。1、為愛堅守趙鵬菲了解女友對於理想的追求,他理解也支持女友去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哪怕要去到異國他鄉。女朋友的善良和勇敢讓他倍受感動,作為男朋友趙鵬菲也覺得自己需要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 盧安克:一位德國小夥,在中國山村支教10年,從不向學校要工資
    一位叫盧安克的德國青年,在中國深山支教十年,寫書譯文,不要工資,不求回報。教育無國界,將整個青春奉獻給中國農村教育事業的德國青年,他值得我們最高的讚美。 中國之行,找到生活任務的特殊意義旅行 1968年出生的盧安克,從小就是有自己想法的「不安分」少年,他喜歡創造,喜歡追逐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 退休教師踏上支教路:只要膝蓋允許,就會一直走下去
    周秀芳笑著說,正是這段經歷,讓她能夠在23歲那年成為一名代課老師,一教就是數十年,直到退休。「讀書讓我脫離了困境,我希望有生之年也能像遇到的兩位老師那樣,為貧困的孩子們帶去希望。」周秀芳支教的心願逐漸萌芽。2014年,有一次周秀芳在甘肅旅遊,途中偶然得知貴州省惠水縣正在招募支教教師,並且不限制年齡。
  • 兩位溧陽教師把對支教的真情,鐫刻在這字裡行間
    這是一個月前,我在來陝西支教路上即興寫的一首詩。列車穿越在秦巴山區的崇山峻岭中,我的思緒也從太湖平原被拉動了漢水之濱。陝西,曾是我魂縈夢繞的地方。車過秦嶺少天日,一洞辭兮一洞迎」的詩句。我支教的漢陰縣平梁初級中學依偎在美麗的鳳凰山南麓,旁邊有一條清澈的月河繞過。從安康到平梁一路上,山巍峨雄奇,水清澈如碧。每逢雨過天晴,周圍的山巒上一派煙雨朦朧,「車過秦峰三百裡,一川煙雨一川青。每逢柳徑迷人眼,鳥喚溪風開畫屏」。以至於同事們驚嘆:這裡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 「支教奶奶」周秀芳:籌建29所希望小學 把愛心搬運到大山深處
    周秀芳非常熱愛自己的職業,走上講臺的第一天,她就許下一個心願:是老師的幫助和鼓勵,我才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當我有能力的時候,也要像他們一樣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50歲那年,我還在李惠利小學教書,聽說江東區教育局招募去貴州支教的老師,就去報了名,但因為年齡過大被拒絕了。」直到2014年,周秀芳偶然得知貴州省惠水縣正在招募教師去支教,內心的那把火又被點燃了。
  • 趙鵬菲:為了一句承諾,碩士畢業後他去山區支教,三年後決定留下
    趙鵬飛1990年出生於河北唐山市,是體育專業的一名研究生,在畢業之前他也曾想過和女友一起在大城市發展,然而2016年女友前往尼泊爾支教,而女友在臨走前放心不下自己的父母,於是便拜託男友有空的時候去照顧一下爸媽,趙鵬飛答應了這件事。
  • 劉純燕下鄉支教,臺長許諾房子入黨,她:只要王寧入職中央電視臺
    阿姨就問:我們青島帥小夥結婚了!你媳婦呢?這時,劉純燕從王寧身後露出腦袋說:在這呢,在這呢。阿姨驚的張大嘴巴:你還未成年吧!在外人看來,王寧和劉純燕怎麼都不般配,不過,至今二人相濡與沫已三十年。有一年,中央電視臺有支教貧困山區的任務,劉純燕主動站出來,臺長異常欣喜,承諾給她房子和入黨,但,劉純燕說:兩樣我都不要,只要王寧能進中央電視臺。恰巧那年,中央電視臺缺少播音主持,王寧通過層層選拔,終於如願以償。
  • 德國人盧安克:在中國山區無償支教10年,受人議論被迫離開大山
    盧安克在山區支教盧安克在教導學生時,也希望他們能夠接觸到這種教學方式。說幹就幹,於是在他的教學之下,孩子們大多都會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可是這終究不是課本知識,在不久後的考試之中,因為學生們的成績未有發生較大的改變,父母們還是決定尋找校長將其開除。
  • 支教「提分王」不走了
    龍超洪是天等高中的數學老師,兩年前從廣東江門來到廣西崇左市大石山區的天等縣支教。原計劃只幹2個月,他卻三度申請延長。秋季開學後,他作出一個決定:舉家搬遷至天等縣,不走了!在天等高中,龍超洪是學生的「偶像」。每天中午40分鐘的無償補課,原本只是少數十幾人的「小灶」,現在,卻成了全年級追捧的大課。
  • 濱州「90後」雲南支教 為山裡娃募捐毛絨玩具
    濱州日報/濱州網記者徐明月 近日,一則為雲南貧困地區兒童募集玩具的公告在濱州人的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
  • 東莞邊檢站民警祁程支教廣西: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窗
    支教期間,祁程深受當地老師和學生們的尊重和喜愛,為當地教學工作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支教是她曾經的一個夢想在祁程選擇去山區支教之後,有很多人都問她同一個問題——為什麼去支教?她的回答是,支教是她曾經的一個夢想。
  • 我省開拍扶貧支教主題公益電影 最美鄉村教師展示「你最珍貴」
    電影《你最珍貴》以公益、支教、扶貧、留守兒童、青春、創業為背景撰寫,以「最美鄉村教師」、「三支一扶」為切入點,講述了城裡的大學生來到邊遠山區的農村,面對貧困盡力而為、持之以恆,最終用珍貴的堅守贏得一片掌聲。
  • 【紫牛頭條】背80斤書上山的支教老師要結婚了!與女友拍出最美婚紗照
    照片中身穿黑色西裝的青年名叫侯長亮,已支教十年,此前他曾因一段背著80斤捐贈書籍艱難上山的視頻備受關注。 侯長亮說,自己會在QQ空間發布一些支教的文章,這些文章在網絡熱傳後被雷宇丹看到了。2015年,還在西安讀研究生的雷宇丹通過網絡聯繫到侯長亮,表達想支教的意願。但由於當時雷宇丹還在上學,沒辦法長期支教,只好作罷。「沒想到兩年後,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時間的她又聯繫到了我,告訴我她已經辭職了,現在能夠長期支教了。
  • 退休高校教師夫婦連續6年支教
    (勵彤 攝) 本報訊(記者陳朝霞 通訊員勵彤 周秉)「感謝你們千裡迢迢遠赴我校來支教,你們就像是一把金鑰匙,打開了我們新視野的大門……」這幾天,74歲的忻元華和老伴滕崇在海曙區的家中整理來自千裡之外的學生來信,看到信中溫暖的文字,感慨良多。上個月,忻元華夫婦剛從四川大涼山支教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