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提分王」不走了

2020-12-22 廣西日報

中午12時10分,午間補課開始,龍超洪準時出現在講臺上。這個可容納230人的學術報告廳裡,求知若渴的學生從牆角站到了窗外。

龍超洪是天等高中的數學老師,兩年前從廣東江門來到廣西崇左市大石山區的天等縣支教。原計劃只幹2個月,他卻三度申請延長。秋季開學後,他作出一個決定:舉家搬遷至天等縣,不走了!

在天等高中,龍超洪是學生的「偶像」。每天中午40分鐘的無償補課,原本只是少數十幾人的「小灶」,現在,卻成了全年級追捧的大課。

支教兩年,他是這裡公認的數學「提分王」。學校高三年級的數學平均分從50分、60分提高到90多分,考上廣西一本線的學生從原來的13人增至26人。

「龍老師的敬業精神,對學生的大愛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們,我們都向他學習。」數學組同事黃老師說。

「龍老師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曾經「一點都不喜歡數學」的學生林思琪,一提起龍老師就特別興奮。

於是,龍超洪的去留,成了全校師生最關心的話題之一:一邊是廣東沿海發達城市,一邊是廣西邊陲偏僻小城,龍老師會怎麼選?

難捨天等,三離三留。

2019年1月,龍超洪支教兩月期滿。面對同事、學生、家長的多方挽留,他決定延期至6月高考。那一年高考,該校上一本線人數增加了7人。

2019年6月,完成「提分」任務的龍超洪離開天等,回江門準備接手臺山市華僑中學「清北班」。然而,天等高中校長黃玲「三顧茅廬」,又把他請回了天等。

最後一次「離別」,是2019年秋季學期結業課堂上。龍超洪紅著眼眶說:「老師下學期可能不回來了,你們要用心讀書,爭取優異成績。」像傳染似的,學生們哭成一片。

這一幕,在龍超洪腦海中揮之不去。在隆安往廣東的動車上,他拿出一大摞學生給他寫的信,一行行滿是希望他留下的字句,讓他的淚水打溼了信紙,再聯想到自己周末深入留守兒童家中見到悽清的場景,他意識到,山裡的孩子特別需要他。

今年春節期間,龍老師接到黃玲的電話,大石山區的孩子需要您這樣的老師來傳授知識、助力孩子們走出大山,方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這也是粵桂扶貧協作的真正內涵。

黃玲的一席話和學生們渴望的心情,堅定了龍超洪返回天等的決心。在疫情防控最為緊張的2月,他歷經重重檢查,再次回到了天等。

「孩子們,我把家搬過來了。」今年8月,龍超洪作出最終決定:把妻兒接到身邊,全家落戶天等。

現在,他又有新的計劃。「天等縣教育資源匱乏,尤其缺少先進的教育理念、方法。我最近正著手準備『課改』的理論研究。離退休還有18年,爭取琢磨出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天等孩子學得更有勁。」龍超洪表示,希望有更多東部發達地區的老師,來到天等,共同為山區孩子撐起更美好的明天。

又是一日中午時分,龍超洪匆匆啃了幾個饅頭當午飯,如約走上「午間補習」的講臺。臺下窗外,是對「知識改變命運」的信仰,是對走出大山的渴望。

相關焦點

  • 濱州「90後」女孩雲南支教,為山裡娃募捐毛絨玩具
    王圓說,大寨鎮地處山地,很多小朋友家距離學校都是一二十公裡,上學也要走山路,而且鎮上年輕人大多在外打工,多數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學校晚上要上晚自習,爺爺奶奶接送孩子不安全,只能讓孩子住宿。」在王圓所在的團結完小,很多孩子都是從幼兒園開始就在學校住宿,「孩子太小,肯定會想家人,每天晚上都有小朋友站在宿舍門口哭,讓人感覺既可憐又心疼。」王圓說。
  • 支教手記|我們在籃球旋風中成長
    陳俊先,來自四川內江師範學院大三的姚基金支教志願者,懷著對「以體育人」理念的深深認同和對籃球的熱愛,在2020年10月來到了內江市東興區新江街道中心學校支教。一個多月過去了,陳俊先寫下了這篇支教手記,記錄下了他和孩子們一同成長的點點滴滴。
  • ...做一件八十歲想起來都會笑的事」濱州「90後」女孩雲南支教...
    王圓說,大寨鎮地處山地,很多小朋友家距離學校都是一二十公裡,上學也要走山路,而且鎮上年輕人大多在外打工,多數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學校晚上要上晚自習,爺爺奶奶接送孩子不安全,只能讓孩子住宿。」在王圓所在的團結完小,很多孩子都是從幼兒園開始就在學校住宿,「孩子太小,肯定會想家人,每天晚上都有小朋友站在宿舍門口哭,讓人感覺既可憐又心疼。」王圓說。
  • 「支教之花」——記濟南市萊蕪泰鋼小學扶貧支教教師楊雪峰
    新生活剛剛安頓,偏遠的黃鶯小學一年輕老師身體不適,需要調換單位,楊雪峰作為一名黨員,勇挑重擔,主動承擔起到黃鶯小學的支教工作。  黃鶯小學位於武隆區南部的渝黔邊境,大婁山餘脈白馬山腹地,遠離城區五十多裡地,那裡沒有公交車,上下班乘坐去貴州的過路車,或搭乘同事的車,汽車盤山行駛四十多分鐘 ,山路蜿蜒崎嶇,因道路維修,時常發生堵車現象,常常要走一個多小時。
  • 青島市嶗山支教團隊開展「同課異構」教研送教活動
    為切實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示範輻射和賦能作用,推進全學區教育一體化發展,7月16-18日,石橋學區與來石橋支教的嶗山支教團隊合作開展了2020年「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此次教研活動以嶗山支教團隊執教示範課和石橋學區各學校選派優秀教師執教公開課兩種形式展開。16日早晨,由學區中心教研組陪同,嶗山支教團隊一行在組長蘭春英的帶領下到聖泉九年制學校送教,開啟了石橋學區2020年「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帷幕。
  • 退休教師踏上支教路:只要膝蓋允許,就會一直走下去
    「只要膝蓋允許,我就會一直走下去」——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浙江寧波退休教師周秀芳【道德模範光明禮讚】對72歲的全國道德模範周秀芳而言,似乎前半輩子的路加起來也沒有近6年走得多。曾有醫生說,周秀芳如果頂著這副膝蓋再這樣走下去,以後就要癱瘓了。但她卻說:「如果我倒下了,就把我埋在學校旁邊的土地裡吧。」大齡支教路:為了山區孩子的命運周秀芳總說,一個好老師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因為自己的命運就是兩位老師改變的。
  • 濱州「90後」雲南支教 為山裡娃募捐毛絨玩具
    王圓,出生於1991年,家住濱城區,2013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設計專業,曾經是一名設計師。2018年底,一個偶然機會,她參與到美麗中國支教項目中。2019年,她迎來了支教的機會。當年7月,在雲南參加培訓後,她便趕到大寨鎮團結完全小學,見到了一群「與世隔絕」的孩子們。 如今,王圓已在雲南支教一年有餘。帶著對支教生活的好奇,記者通過電話與王圓取得了聯繫。
  • 線上雲支教,愛心築夢行
    「跨越雲端的牽手」雲支教團隊共有16人,團隊成員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以及自身專業特色,通過釘釘app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線上直播教學,開展語數外音美、心理健康教育、防疫教育等相關課題,為學生打造豐富的課程。通過雲支教的方式,把關愛傳遞到更多醫護子女、留守兒童身上,讓暑期支教實踐活動帶給孩子們一份「七彩假期」。活動·前期團隊成員們制定課程表,組織成員分學科製作教學PPT、寫教案、進行錄課。
  • 大山裡的支教老師:我願意一輩子「作秀」
    受訪者供圖但楊明不喜歡,「收入再高也沒用」。2009年,瞞著父母,楊明隨著一支愛心支教團隊來到貴州。上大學時,他就曾前往安徽支教一個月。楊明還記得第一次到貴州的情形,路途格外遙遠,沒有高速,從貴陽到黔西大巴車走的是一條老舊的公路,沿著大山,一路顛簸。進入農村後,就像在坐船,搖搖晃晃地開著,車後能揚起一大片塵土。直到天黑才到了黔西縣金碧鎮瓦廠小學。
  • 最美單眼支教老師陳曉婷:青春在基層綻放,不負韶華傳遞愛
    支教期間,她潛心教育,用愛澆灌,常常批改作業到深夜,校長評價她為「拼命三娘」;她是學生的知心姐姐,為學生排憂解難;她是一個「孩子王」,帶領學生在自然中遊玩與學習……她用她的溫柔和力量,呵護學生的美好童年,陪伴他們健康茁壯成長。談起為什麼選擇支教,陳曉婷表示,支教生涯對自己來說是一種回歸,一種享受。
  • 青春接力 惠州大學生奔赴西藏支教
    這是一場高原上的支教接力賽。 2017年,惠州學院與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朗縣政府結成校地共建幫扶對子。9月,首批12名優秀學子跨越山海,奔赴高原支教,惠州學院教育援藏長跑的第一棒,昂首出發。 三年多以來,83名支教學生前赴後繼,從大亞灣邊,扶搖直上青藏高原。
  • 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北京大學舉辦第二十二屆研究生支教...
    受疫情影響,第21屆研支團雲南分團的志願者們仍堅守在雲南省彌渡縣第一完全中學的工作崗位上,志願者李照青今年寒假一直留在雲南彌渡,給孩子們準備網課、答疑解惑,她用支教老師與扶貧志願者的雙重身份來定位自己——作為支教老師,她擺渡知識;作為扶貧志願者,她幫助擺渡貧窮,一年時間過去,她已經成為一個更有責任感、也更能擔當的北大青年。
  • 不負韶華傳遞愛!最美單眼支教老師陳曉婷青春在鄉村校園綻放
    支教期間,她潛心教育,用愛澆灌,常常批改作業到深夜,校長評價她為「拼命三娘」;她是學生的知心姐姐,為學生排憂解難;她是一個「孩子王」,帶領學生在自然中遊玩與學習……她用她的溫柔和力量,呵護學生的美好童年,陪伴他們健康茁壯成長。
  • 東南大學「保研生」支教踢飛農村孩子後續,已被學校取消保研資格
    人物介紹:萬思遠,東南大學2016級經管學院本科生,東南大學2016級最具影響力畢業生候選人,本科期間多次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斬獲不少大獎,非常擅長走關係,與輔導員聯絡頻繁,但因績點較低無法獲得保研資格,因此參加了學校的支教團,以此來換取保研資格,但前不久在雲南支教期間,因腳踹農村小學生而「走紅」網絡,被網友賜予「東大腳王」的稱號。
  • 心得體會範文:支教老師個人心得精選(5篇)
    講座交流過程中,很多老師與我進行了交流,並向我提出了問題,我都給他們進行了解答,提出去了,我 也將結束我的x小之行了,回顧兩個月來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我覺得自己的收穫真是太大了,在我的人生履歷 上又添上了生動的一筆。
  • 劉純燕下鄉支教,臺長許諾房子入黨,她:只要王寧入職中央電視臺
    在外人看來,王寧和劉純燕怎麼都不般配,不過,至今二人相濡與沫已三十年。劉純燕和王寧是大學同學。王寧略有不同,他是先參加工作,然後上大學,因此他在校園很特立獨行,人送外號「王科長」,每天穿一套中山裝,提一包,高大帥氣吸引了很多女同學的仰慕。
  • 【爬行者】江一燕│褪去明星的光環的八年支教
    肯定我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一個人也不可能上很多課,所以漸漸地就有一些我的爬行團,有一些爬行者的支教老師是我在網上招募的,每個人的信息我都會看過,有留學回來的,所以可能會教英文課啊,地理課啊,然後也招過手工課的老師,都有。
  • 支教為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像縣市之間的相互支教是為了什麼呢
    連續三年了,每年學校都會來一個外縣市的教師到我校支教,今年來的是臨近市的趙老師。趙老師今年四十七八歲,在當地城區學校任教。說起來支教的原因,主要還是為了評職稱的問題。趙老師的縣市有規定,到省內市外其他縣市支教一年,就相當於有了一年薄弱學校工作經歷,具備評副高的基本條件之一,同時每年有兩萬元的生活補助,在職稱評審積分中加三分。可別少看這三分,相當於擔任五年班主任呀。趙老師已經到了要晉升副高的年齡了,但缺少農村學校工作的經歷,所以就申請到我們學校支教了。
  • 東莞邊檢站民警祁程支教廣西: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窗
    支教期間,祁程深受當地老師和學生們的尊重和喜愛,為當地教學工作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支教是她曾經的一個夢想在祁程選擇去山區支教之後,有很多人都問她同一個問題——為什麼去支教?她的回答是,支教是她曾經的一個夢想。
  • 【好提分】王賀老師:為什麼加入好提分?
    1、優易考-好提分考試技術到底是什麼?用一句話概括:讓高考生的考試超常發揮成為必然的課程。好提分減法法則:(1)高考滿分750分,你的孩子只能考450分,你會丟300分。(2)這300分來自你不確定的知識及不會的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