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知大羅金仙,但可知其錯誤!大羅者,可天仙可神仙,獨不能加金仙!
大羅是學道者的最高追求,即升至道教三十六天最高的大羅天。大羅,其中大為廣,意指無量。羅為網,意指包羅。大羅無量,即是包容諸有。
大羅即超脫一切時空,永恆逍遙自在的仙人。
而大羅天就是最高最廣之天,是三清天之統稱,無先、無上的意義,為天界最高處。
所以大羅天就是三清所居,所有大羅者都在三清統轄之中,誰叫三清就是道的化身(超越一切認知和概念的存在),而三清他們的本體太上更是道的本身!(已經無法言說的存在)
道教仙聖分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五個種類。
鬼仙者,仙中下品!陰神超脫,未能煉至純陽,能出幽入冥,不生不滅。凡棄肉身者,當屬此仙,陰陽未合,靈肉分離實在是下下之選!有道是: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陰陽錯亂,天地也會出現問題,何況人?人即天地。這樣的鬼仙之流缺點太多,也許能力上能強過人仙之流,但他的弱點太多,且強者也只能到達鬼神,陰神境界,弱者還得寄託於一物上苟延殘存!
人仙者,術法已有,卻不得長生逍遙!
他們就相當於網絡小說中的修真者,在凡人中便是仙神,可在真仙中卻是凡人。
故人仙是指修煉到沒有長生不死,逍遙天地,掌握「道理」的修行者。
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五行之氣,誤交誤會,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
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於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以長生住世,而不死於人間者也。
雖可長生不老,但斬不了日月,掃不了星河,遊不了太虛!
地仙者!只道是:一劍消去十萬裡,搬山填海壓人間。
神仙者,以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煉頂。玉液還丹,鍊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升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神仙亦是脫離了「凡身」,正式開啟「大宇宙」模式,不是說過了嗎?在道家思想中人體本身就是天地宇宙。
到了神仙級別,就等於脫離宇宙!
打個比方,若前三仙還是在開發宇宙,那麼神仙便是以脫離了宇宙且還能製造宇宙。
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神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為天仙,若以厭居洞天,效職以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於天地有大功,於今古有大行。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天仙者又道大羅天仙,大羅天到了大羅天仙這等級,就等於是多元宇宙緯度乃至超越多元宇宙緯度的存在。
說起「金仙」,大家可能不約而同的想到道教的仙人。甚至一些網絡小說將其化為道教修行的一個階段,並且託《封神演義》中「十二仙首」成為大家熟知的「十二金仙」。
然而事情卻不盡然,這「十二金仙」是事不對人,仙不對位,其實在古代宗教中金仙多是指佛教的佛菩薩們。
而金仙最早的記載大約是來源於魏晉南北朝佛教,當佛教融入中國的時候,與傳統的仙文化產生融合。由於佛教的佛常以金色的金身為主,故又為金仙,那時的佛教也是主動承認了這點,畢竟方便傳道,剛入華時佛教徒連自己的稱號都自稱為貧道,道人等!
《妙法蓮華經》「五百弟子記證金仙,多寶佛塔湧其前。」
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崇信道教的宋朝。終於在宋徽宗時達到鼎盛,在《宋史》中宋徽宗下詔書「詔:佛改號大覺金仙,餘為仙人、大士。僧為德士,易服飾,稱姓氏。寺為宮,院為觀。」
其實大覺金仙不是宋獨創,早在唐就將佛最高境界化為大覺金仙。
《呂祖全書》:「又在羅漢之上特較菩薩乘為稍遜耳!謂之入聖域而未優。至於了悟真空心性之旨,則命在其中,即謂之大覺金仙。」
像《全金元詞》中也道:「尼父名揚至聖,如來證、大覺金仙。」
甚至連佛教最後都不得不低頭,像《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句》:「又佛名大覺金仙。故稱仙音。佛之音聲。稱性周偏。鐵圍諸山所不能障。但有緣者皆得共聞。今欲覺悟諸菩薩故。所以偏至十方界也。」
這裡講為什麼佛的聲音是仙音,是因為佛又名大覺金仙。後面道教為了自保自身潔淨就與之劃清界限,將金仙道化為佛教。
《玄宗直指萬法同歸》:「道有玉清、上清、太清,佛有法身、報身、化身,釋迦有文殊、普賢,彌陀有觀音,勢至。此太極函三之義也。三者,幹元也。幹屬金,故道曰:金丹、金鼎、金公。佛曰:金剛、金仙、金相。」
如《玉皇經》所述:「梵天一切金仙、大乘菩薩。」此時的金仙指「佛陀」果位。
後隨著唐末以來三教合一的發展,佛道兩家的交融,佛教也越來越中國化,故而出現了漢文化最重的三宗,禪宗,華嚴,淨土!可謂是國產佛教,以至於很多菩薩和佛陀、經文都是中國本土創造,而非國外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