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1:11 |浙江浙江客戶端 |記者 朱興民 李磊 馬卡佳 孫振華 通訊員 陳可逸
12月15日,雪過天晴,陽光普照。走進馬宅鎮和協村,村道潔淨如洗,兩旁綠樹成陰,庭院花香四溢。
「這幾年,和協村根據改造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加大產業植入『三步走』戰略,實現村莊美麗蛻變。」和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沈德海說。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兩年時間,和協村下轄的樓塘、上塘、山旺、姓何、東祥5個自然村,有2個評上「十美村」,這份「成績單」,可謂亮眼。趁勢頭強勁,如今的和協村正向打造生態宜居、文明和諧、產業興旺的目標闊步前進。
環境「養」人
百餘個景觀遍布村莊
駕車行駛至和協村上塘自然村路口,一處石牆瀑布景觀映入眼帘。水流從牆體內部傾瀉而出,形成壯觀的瀑布效果。石牆頂端,列著「絲鹽驛站 商賈搖籃」八個大字。
在古時,這條路是鹽商、絲商從台州至橫店的必經古道,「夜亦有行人」。時值「十佳村」創建之際,上塘將古道的精髓文化加以總結,並以景觀的形式令其重獲新生。
村中景觀節點隨處可見。
「像這樣的景觀節點,全村有110個。」和協村黨支部委員、上塘自然村村務負責人沈春餘告訴記者,每個景觀都配有燈光系統,一到晚上,進村就像在趕一場燈光晚會。
110個景觀節點分布在全村各個角落,實現了「一步一景」,而在這背後,是獨具特色的「和協做法」。
「前幾年,村裡共有1200平方米閒置地,被村民們拿來堆放雜物,東一塊西一塊,不僅影響村容村貌,鄰裡還會因為雜物堆放或牲畜養殖等問題發生矛盾。後來,我們將這些土地盤活,用於景觀節點建造,一部分由村裡統一規劃,一部分由村民認領,自籌、自建,打造『共享花園』。」沈德海說,這些土地以每間1萬元的價格承包給村民,後續的花園管理也由承包戶負責。
這個新理念一出,村民都覺得新鮮,紛紛認領。很快,「名額」被一搶而空。
在「共享花園」沒有實行前,常有村民因為這些土地的「使用權」向沈德海「發牢騷」。實行後,此現象基本消失不見。顯然,上塘自然村以花為媒的這一舉措,有效提高了村民文明素養,促進了鄰裡和諧關係。
上塘將古道文化以景觀的形式展現。
「居住環境與村民素質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今年,上塘自然村村民樓方盛向村裡認領了家門口的一塊空地,他自掏腰包,花了十幾萬元將雜物堆改造成小花園,種上樹、擺上鞦韆後,這裡儼然成了村民飯後休憩的好去處。「大家在溝通中增進感情,這樣輕鬆、和諧的氛圍挺好。」樓方盛笑著說,「天氣適宜時,想在小花園蕩鞦韆的小孩還要排隊呢。」
拆舊建新
村民住上「鄉村別墅」
村容村貌提升,自然需要更好的居住環境來與之匹配。於是,和協村於幾年前啟動農房改造工程。
農房拆舊建新,對村幹部而言是塊「硬骨頭」。「為了改善村民居住條件,我們咬著牙也要上。」沈春餘說。
在前期摸排中,矛盾集中點在房屋位置的選擇上。為了公平公正地完成這項任務,村幹部每天挨家挨戶上門,和村民溝通交流,宣講政策。此外,包括沈德海在內的部分村幹部還不惜將自己的宅基地騰出空位,無償提供給村民。
村幹部頭帶得好,村民們心也齊了,大家紛紛從「要我搬」轉為「我要搬」,後續工作順暢了許多。
上塘自然村村民沈天根已在新房住了一段時間,「以前,住上這樣的『小別墅』想都不敢想。」當天,沈天根拉著記者參觀了他的新家。
沈天根的新家佔地有100平方米左右,三層半,有花園、地下停車場。為了住得舒服點,他選擇了中西式結合的裝修風格。「房子就在村路口,進村、出村很方便。」交談中,沈天根臉上頻頻露出笑容。
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住進「鄉村別墅」,大家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嚮往。
為切實讓村民「搬得出,住得好」,和協村還集中力量,把村民居住區建設與優化人居環境工作相結合,積極推進水系、道路建設,全力打造宜居家園。這幾年,該村完成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村村用上自來水,戶戶喝上放心水;5個村實現20000平方米左右的道路硬化全覆蓋,主幹道和村莊內部道路「白改黑」也將跟上。
產業植入
多措並舉推動農民增收
「小元胡,大財富」——這句村中隨處可見的標語,簡潔明了地道出了和協村的主要產業。
前幾年,省農科院專家來到和協村調研元胡產業。經過鑑定,專家指出,該村的元胡品質極佳。不過,專家也點出不足:元胡價值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且產業沒有形成規模。
對此,沈德海說,前7年,和協村將重心放在村莊人居環境改善上,如今,村民居住條件、人文素質得到顯著提高,未來5年,和協村將把工作重點放在產業壯大上,讓農民增收。
針對元胡產業未來發展,和協村的思路是清晰的:利用經濟合作社、土地流轉、與醫藥公司合作等形式,發展規模經營,提高產出效益。
因元胡而興,因元胡而富。可以說,元胡就是和協村的「致富源」。僅憑元胡,和協村姓何自然村村民何西忠一年能額外增收2萬多元。前不久,他剛種下5畝元胡,等待來年的豐收。
姓何是元胡基地村。
十幾年來,何西忠年年得到省農科院、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專家的指導,其種植的元胡產量、品質逐年提高。「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等到村裡元胡產業形成規模後,越來越多的種植戶能搭上增收這趟『快車』,我們對未來更有盼頭了。」交談中,何西忠這樣說。
記者手記:
讓和協村更和諧 讓農戶們更富裕
村莊建設發展關鍵在於「領頭人」,和協村近年來取得的成績離不開村兩委班子的正確領導。7年前,現和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沈德海懷著回報桑梓的心回到家鄉,與村幹部、村民們一道開啟了「美麗和協」的建設之路。
姓何人民大會堂。
村莊建設工作一旦按下「啟動鍵」,多年來的積案、難點、大事、小事隨之而來,只有下定決心、迎難而上才是成功的唯一法寶。在和協村邁向生態宜居、文明和諧、產業興旺名村的道路上,村兩委班子不但有決心、有信心,還有清晰的發展規劃,為村莊建設制定了一套穩紮穩打的發展藍圖。
光有大方向還不行,村莊建設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目標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事實證明,和協村一步一腳印,村莊環境、基礎設施等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經過7年的「勵精圖治」,村民們喝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泥濘路變身為平整水泥路,高大的新房取代了危舊房,堆放著各種雜物的空閒地化身為一處處園林小品,硬化後的道路正在進行「白改黑」升級……村容村貌愈發美麗動人,而在這「變美」的背後,是和協村村幹部們夜以繼日的付出。
更令人欣喜的是,隨著村莊基礎設施的提升、人居環境的改善,村民鄰裡關係愈發友好,鄉風愈發和諧,由外到內地影響了村民們的精神面貌。
現在,和協村的「變美」之路,不光是村幹部的事,村民們的心也跟著齊了,大家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爭創「十佳村」的力量更加強大。
安居才能樂業。一個村莊想要長久發展下去,就必須激活內生動力。如何提升村莊自身的「造血功能」,讓村民們在「安居」的基礎上留得下來富得起來,是和協村村幹部們深思熟慮的問題。產業轉型升級是富村富民的必經之路,立足於和協村實際,做大做強元胡產業是最傳統也是最有潛力的一條路子。未來,和協村將在引導農戶科學種植的同時,充分發揮經濟合作社的優勢,讓更多的人嘗到產業興旺的甜頭。
通過與和協村村幹部和村民們的交談,能發現他們對和協村發生的變化都看在眼裡,喜在眉梢,對未來更是充滿期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見到一個更加和諧的和協村,一群更加富裕的和協村民。
160826107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