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寫雪的一首小詩,少有人知,寥寥20字,卻寫盡了離別的銷魂

2020-12-14 騰訊網

一杯茶,一部手機,一份好心情。經典散文精選美文,我們一起品讀。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裡有一段很著名的論述: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於是,同樣是寫天地間紛紛揚揚的雪花,在柳宗元筆下,是無邊的清冷孤絕。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

在白居易那裡,卻是三五知己、紅爐美酒,令人生出融融暖意。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問劉十九》)」

在邊塞詩人高適筆下,雪卻帶著一股渾厚的蒼茫,瀰漫整個天地,讓人的心胸都為之激昂。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塞上聽吹笛》)」

而在宋人孔平仲那裡,漫天風雪,則化作紛紛離愁,將詩人重重裹挾。

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後心。

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

作者孔平仲,生於慶曆四年,即公元1044年,是北宋詩人。

治平二年(1065)他考中進士,此後他歷任密州教授、秘書省校書郎、衢州軍事推官等。後來他因被言官參劾元祐時附和舊黨,而被削官,後來又被貶到惠州。

這首《寄內》應當便是寫於詩人赴惠州途中。

「寄內」,這裡的「內」指的應是詩人的妻子,是一首寄給妻子的詩。

這首詩正確的敘述順序應當是:

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後心。

詩人走在山路上,天將暮了,行人日漸稀少。群山深處,一片寂靜,唯有北風怒吼,大雪深深。

詩人於是想把途中看到的景色,說給妻子聽。因著這種思緒,他突然思念起了家人。

但是詩人卻故意將詩句倒轉,而這正是詩人的匠心獨運處。

由途中景色,想到家人,固然是一種最普遍的寫法,卻也失於平鋪直敘,而缺少波瀾。

而詩人的這種寫法,前兩句「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後心」,詩句中說「途中景」,但是是什麼樣的景色呢?詩人沒有說。

詩句中又說「別後心」,但是「別後心」究竟是什麼樣的心情呢?詩人同樣沒有說,這樣就能引起讀者興趣,也有助於情緒的鋪墊。

到後兩句「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詩人以景色描寫來結尾。

叢山深處,風雪之中,日暮之下,是詩人這一個孤單的行人。

看似只回答了前面的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兩個問題都回答了。

詩人是想告訴讀者,景即心,心即景,那風景正是詩人內在情緒的外在映照。

正如王國維所說的,「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詩人因為被貶,不得已離開家人親友,內心是悽楚悲傷的。

於是便在詩人的這種目光裡,旅途中的景物也都變得蕭瑟悽冷肅殺。

而以景色描寫來結尾,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如同中國水墨畫的留白般,帶給人綿長的韻味,讓讀者能夠去細細領會言外之意,韻外之致。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原創發布,作者:葉寒。

相關焦點

  • 雪,宋人的留白
    物道君語:雪,是宋人的留白。有人說,中國的美,在於留白。水墨畫的留白,是虛實相生的美。書法裡的留白,是筆墨的退讓。東坡聽完,回了一首詩給弟弟: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 兩首詠風的五言小詩,一首家喻戶曉一首少有人知,你喜歡哪首?
    在這眾多與風有關的詩中,李嶠的《風》是比較有特色、且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一首。他沒有固定寫哪個季節的風,他以「風」為題,詩句中沒有一個「風」字,卻將風寫得生動形象、人人可感受到,令人印象深刻。清朝詩人袁枚也寫過一首五言小詩《春風》,也將無形的風寫得有形生動、惟妙惟肖,卻少有人知。
  • 杜甫的一首詩殘缺不全,四位宋人各擬一字,卻都不如原作
    古人寫詩非常講究鍊字,語言的精煉程度不僅可以影響整首詩,而且很容易感染讀者。一首詩裡關鍵的字又被稱為詩眼,就像畫龍點睛,可以體現其精神和藝術性。比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荊公前後修改過多次,曾經用「到、過、入、滿」等字,但最後還是這個「綠」字更顯色彩鮮明、又能激發讀者的聯想。再如,陶淵明的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若將其中的「見」字改為「望」字,就顯不出那種忙碌中無意抬頭的意境,更無法體現這份境與意會的感覺。杜甫的一首詩殘缺不全,四位宋人各擬一字,卻都不如原作。
  • 一首經典唐詩,無一雪字,句句寫雪,短短20字唯美動人
    就是再寒冷的冬天也抵擋不了人們愛雪的深情。一首寫雪景的經典唐詩,陸暢的《驚雪》寫出了唯美動人的冬日景色。怪得北風急,前庭如月輝。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冬天刮的大多是北風,呼嘯的北風總是給人無盡的寒意。
  • 「渣男」元稹的一首詩,只有4句20個字,卻足與《長恨歌》媲美
    說起唐代詩人元稹,大家一定首先想到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他為亡妻韋氏所寫的悼亡詩,絕美深情,千百年來徵服了無數有情人。元稹最著名的便是他的悼亡詩及與白居易的酬唱詩,悼亡詩如《遣悲懷三首》、《六年春遣懷八首》、《離思五首》等等都是名篇佳作。與白居易的酬唱詩作中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如「垂死病中驚坐起」、「唯夢閒人不夢君」「我詩多是別君詞」等等。
  • 明代詩人寫掃墓的一首詩,短短20字悲哀至極,寫盡戰爭的殘酷
    在這清明之際,舉國哀悼之時,想給大家推薦一首詩,與當下的環境不能說非常貼切,但我們至少能從詩中讀到共鳴,同樣是清明時節,同樣是戰爭動亂,同樣是兒女悲歌。這首詩創作於元末明初,作者是高啟。這時候的華夏大地剛結束了元末20多年的大混戰,包括農民軍,政府軍和地主武裝,華夏大地滿地瘡痍。
  • 送別朋友時,蘇軾寫了一首離別詞,寫盡人生聚散無常,令人感傷
    別說多情,連人類本真的不值一提的小情緒,均無法抵抗那雨霾風障般的離殤洗禮。其實早在我們的童年的歡愉中。宮崎駿先生就在其電影裡訴說過「我不知道離別的滋味是這樣悽涼,我不知道說聲再見要這麼堅強。」,只不過那時我們眼前有成群的夥伴及看似無盡的快樂。
  • 李白最香豔的一首詩,寫盡少女嬌痴神態
    李白有描寫能妓院酒樓生活的詩,其中有《對酒》一首,寫得十分香豔,最妙的是他將少女歌伎的嬌痴神態,寫得活靈活現。對酒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對酒》是一首七言古詩,大概寫於開元十四年(726),是描寫少年李白初遊金陵時的冶遊情景。「蒲萄酒」,即葡萄酒,唐貞觀年間傳入中國。「金叵[pǒ]羅」,是西域傳入的酒器。精美的酒器,醇美的葡萄酒,六字便引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享受欲望。
  • 相思尤堪恨,總是戳人心;姜夔最銷魂的一首詞,道盡了男兒的深情
    無題詩人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多情才子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連豪放的辛棄疾也道出了「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的愛情真諦,可見這撩人的相思是有多魔力;今天這裡便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十分銷魂的相思詞作《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它的作者也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宋代詞人——姜夔。
  • 泰戈爾的一首小詩,只有寥寥27個字,卻飽含深意
    誦讀一首小詩,就像品嘗一杯清茶;走過一段旅程,仿佛經歷一場人生。與聖者在書中對話,就像拜謁了一位先生;聽先賢談古論今,似乎沐浴了一場春風。下面介紹泰戈爾的一首小詩,只有寥寥27個字,卻飽含深意。讀泰戈爾的詩,就好像一位兩鬢斑白的老人和我們促膝談心。他娓娓道來,啟發和鞭策我們,也提醒大家,既不要忘了艱辛的過往,又要珍惜當下,還要對未來充滿期待。「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窗前沒有聽見爽朗的笑聲,而世界卻曾經對我們露出笑容。
  • 李白的一首相思名篇,把女子的幽情寫得纏綿繾綣,讀來令人銷魂
    相思是人類無休止的主題,在古代尤為突出,戰爭、交通、通信等造成許多離別苦,只有日日夜夜的思念,也許思念成傷,思念成恨,思念成空……春思唐代:李白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 他用一首13字的現代詩獲獎十萬,詩雖短卻寫盡了鄉愁,催人淚下
    2015年,湖北鹹寧第二次世界華文詩歌大賽上,詩人施雲便用一首隻有13個字的現代詩歌,描寫了他筆下的故鄉。而憑藉這首隻有13字的短詩,施雲更是拿到了第一名的十萬元獎金。
  • 李白寫雪的詩,一首絕美,一首悽美,謫仙人帶你看一場最大的雪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說起雪,就必定是繞不開這首「沁園春 雪」,江山如此多嬌!心中所能想像的,所能描繪的最美的雪景,不過如此了。
  • 詩人隨手寫下一首詩,通篇無一雪字,卻將雪大形容得淋漓盡致
    提起柳宗元,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初中的時候學過他的《小石潭記》,將他那種因為悽涼環境而油然生出的悲涼心情表露出來。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但柳宗元在詩詞方面的成就也很高,他曾經寫了一首詩,全詩沒有一個雪字,卻將雪大形容得淋漓盡致!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近柳宗元的《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吧。
  • 古代最神奇的一首詩,只有20字卻有40種讀法,每種讀法都成一首詩
    有人曾把迴文詩,當成了一種文字遊戲,而實際上,這是對迴文詩的一種誤解。對於迴文詩,劉坡公在《學詩百法》中是如此評價的:「迴文詩反覆成章,鈎心鬥角,不得以小道而輕之。」而今天探討的,便是一首名為《茶壺迴文詩》的作品。這首連環詩,原銘於一把清代同治年間御窯所出的小茶壺上,呈循環圓形。
  • 白居易最具生活氣息的一首小詩,20字描繪出極美的意境,令人羨慕
    《問劉十九》是白居易五言絕句中的名篇,全詩僅有二十字,卻寫得恬淡深遠、感情豐富。詩人通過對邀飲的描寫,以及外面天氣的襯託,渲染了一幅韻味無窮的邀飲圖,同時,也將詩人與朋友間的深厚友情表現了出來,假如我是白居易的朋友,看完此詩之後,不管雪下得多大,一定會欣然前往。
  • 文理分班在即,這些高中伢寫離別詩「催淚」家長群
    還盼明日相見,且以笑顏相對……」一首稍顯稚嫩但活靈活現、情真意切的小詩,用離愁別緒在今晚「引爆」了一個有近百人的武漢家長微信群。家長們被孩子們的情誼所感染,有家長甚至表示要「淚目」了。學生葉錦添這首小詩的作者是武漢光谷二高高一(8)班的學生葉錦添。
  • 歐陽修水平高超的一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清逸明淨,令人神往
    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一首詩如果描寫逼真,將人物寫活,富有生氣;或寫景如畫,富於典型性,必定會讓讀者深受啟發和薰陶。比如李白的《秋風詞》,「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勾勒出秋意悽緊,蕭條之氣立刻就從字裡行間悄然浮起。
  • 他被稱為「最懶詩人」,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卻成為難以逾越的經典
    清朝的乾隆皇帝留下了四萬多首詩,在歷朝歷代的文人中獨佔鰲頭,可是那又如何呢?誰能背出他的一首詩來?反觀有些詩人,雖然僅留下幾首詩,卻千年傳唱不衰。例如張若虛,他流傳下來的詩歌就兩首,但是卻憑一首《春江花月夜》力壓李白杜甫,登上了唐詩頂峰的頂峰。
  • 史上最大氣的一首送行詩,把誇張的修辭手法,用的出神入化
    ,多少送別之詞讓古往今來多少人共鳴那是人類本質最純粹的悲歡相同歷史上,就有這樣一首大氣的送別詩豪情萬丈,讀來心潮澎湃誇張的修辭手法被詩人用得出神入化仿佛自己也被拽入那一年的離別之景中品味詩人送行時的心緒《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唐 岑參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