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菜攤會被社區團購「玩」壞?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滴滴」「蛋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還透露了哪些現實焦慮?

最近一周,輿論對社區團購的關注持續火熱。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其中「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嗎」閱讀量超過2.47億。

對比此前爭奪流量入口的打車大戰、外賣大戰、單車大戰,部分輿論擔心此次網際網路巨頭會故技重施:先採取低價傾銷策略佔領市場,再「挾流量以令市場」擠壓中間商「賣菜者」生存空間,繼而剝奪終端消費者「買菜自由」。

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滴滴」「蛋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還透露了哪些現實焦慮?帶著這些疑問,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走訪了新老菜市場、買菜居民、行業人士,開展多維度解析,試圖揭開紛爭背後的社區團購真面目。

現實中的「社區團購」

「90後」李萌是一位年輕媽媽,每天加班到7點,出了地鐵,還得往返2公裡去菜市場買菜。現在有了社區團購,她只需要從「團長」那裡下單,在小區門口的便利店中把自己定好的菜帶回家就可以了。

「我省下了2公裡的往返體力與時間。」李萌說,社區團購的菜品相對固定,但她實在不想為多吃一兩個菜,每天多走2公裡。

在李萌看來,社區團購很方便,而豐富性是一家菜市場最打動她的地方。「我會在周末去菜市場採購一番。」

邁皋橋老街集貿是南京城北的一家老菜市場,臨近歲末年關,這裡的肉鋪生意異常火爆。每天清早,各家鋪子前擠滿了前來灌臘腸的居民,一眼望去,幾乎都是老年人,仿佛正在掀起的社區團購浪潮與他們無關。

記者隨機走訪了這家菜市場多個鋪位,他們也表示生意暫未受到社區團購的衝擊。「該買還得買啊,這段時間菜價也沒有受到波動。」張萌的蔬菜鋪子在菜市場入口,據她觀察,菜市場裡不乏年輕人身影。

「主要看時段,白天年輕人要上班,沒空逛菜市場,傍晚下班後來這裡買菜的年輕人不少。」張萌告訴記者。

「社區團購是人家幫你挑菜,肯定沒自己親手挑的好。」記者採訪間隙,一名穿著黃色美團外賣工作服的配送員過來挑菜。記者起初以為他是為客戶送菜,交談後才知道,他竟然是這家攤位的老主顧,每周要來買兩三次。

「民以食為天,最重要的還是食材新鮮。」在幹配送前,鄭世強曾是一名飯店廚師,他認為年輕人不會特別在意幾毛錢的折扣,更在乎買到手的菜放心不放心。目前他與另外兩人合租,平常一起搭夥做飯,由他來買菜、掌勺。

「社區團購不見得會取代線下菜市場,因為消費群體不一樣。」鄭世強說,團購群體以年輕人居多,一些上班族晚上回家想炒個菜,一打開冰箱發現是空的,就會用手機下單買菜。老年人如果不是住在樓梯房高層,團購需求並不緊迫。沒事逛逛菜市場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休閒娛樂方式。

「我們這裡不少攤主也會搞搞社區團購,賣自己鋪子裡的菜,幫客戶『跑腿』去其他鋪子買菜。」好鄰裡惠民中心的負責人吳殿昌說,為了吸引並留住客戶,有的攤主會自己「貼錢」為客戶代購。

好鄰裡惠民菜市場是南京第一家「智慧菜市場」。這家脫胎於夜市大排檔的農貿市場,如今被裝修成商業綜合體的樣子,是當地居民口中「五星級」菜市場,可覆蓋周邊12萬人的「茶米油鹽」。

菜市場四處懸掛著廣告條幅,上面統一標著「搜好鄰裡菜市場,省時間給生活」的字樣以及一些俏皮話:「菜炒一半缺點啥,手機下單全送達」「爺爺教我燉海帶,我教爺爺雲買菜」「孫兒太小走不開,手機買菜送上來」……「這些條幅年輕人很喜歡,會專門來拍照。」吳殿昌說。

12月15日,記者來到南京堯化門好鄰裡惠民菜市場,這家經過數位化改造的菜市場,四處懸掛著「雲買菜」的宣傳條幅。本報記者潘曄攝

「一個月前我們開始與『餓了麼』合作,把所有菜品都放到了線上,對線下菜市場做了數位化改造。我們菜市場人氣高,『餓了麼』會時不時過來搞促銷。」吳殿昌說。

他告訴記者,這種大平臺來做促銷,優惠力度非常大,對一些商戶衝擊不小。「有商戶來跟我抱怨,說大平臺『搶』他們生意。我跟他們說,即便『餓了麼』不來,以後也會有其他大平臺來。促銷只是一時的,重要的還是菜好不好,菜市場的環境好不好,有沒有人願意來。」吳殿昌說。

資本江湖中的「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併不是一個新事物,其萌芽源於社區電商。早在2014、2015年,各種社區電商服務就已經遍地開花,例如與體彩店合作,搭建社區O2O服務平臺的「咕啦電商」;再比如瞄準我國社區連鎖便利店空白的「購百特」;還有房地產公司孵化的以物業為基礎,定位於智慧社區服務的「愛助家」。

資本也在此時「盯」上了這些精耕社區流量的新勢力。企查查統計顯示:2014年以「興盛優選」「愛鮮蜂」「中商惠民」為代表的產品,開啟了社區團購「賽道」投融資先河。而各類資本的「注入」在2018年迎來高峰期,公開融資事件達23起,所披露的融資金額16.7億元。

社區團購在2018年前後短暫「火」了一陣。但由於訂單密度不夠高,平臺接連出現倒閉潮。疫情以來,不少用戶開始接受預售制的社區團購。訂單密度的激增,讓幾大網際網路巨頭重新看到了社區團購的價值和前景,紛紛加速布局,燒錢補貼隨之而來。

來自企查查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社區團購公開融資事件達19起,稍遜於2018年;但公開披露融資金額高達171.7億元,同比增長356.3%,創下了歷史新高。其中,背靠網際網路巨頭的同程生活、十薈團、興盛優選、愛鮮蜂的融資次數最多。

通覽2020年社區團購賽道的投資方,阿里、騰訊、同程、滴滴、京東,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的身影頻頻出沒,一個潛力巨大、群雄逐鹿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

「滴滴和美團把社區團購的戰略地位提得很高,但這和他們的主營業務固有優勢不匹配,靠砸錢補貼,沒有成本優勢;京東後進,但倉儲物流有優勢;拼多多布局很早很快,也有著農產品供應鏈的天然優勢;阿里的生鮮供應鏈主要對接本地生活事業部,主要是盒馬和餓了麼在布局。」對於社區團購在各大平臺的戰略地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助理教授雷瑩分析。

雷瑩認為,「買菜」是剛需,高頻且價格敏感。對於京東、拼多多、淘寶等本來就有生鮮電商布局的平臺來說,如果不進入社區團購,別人做了,消費者就不來線上買了。對於滴滴和美團來說,更多是出於對新業務和營收來源的開拓。

「當前社區團購市場區域特徵明顯,但尚無全國性龍頭。社區團購對網際網路巨頭來說極具吸引力,巨頭紛紛布局爭奪下沉市場流量入口。」中信建投研報中顯示:2019年中國生鮮零售市場規模達5.1萬億元,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2796.2億元,滲透率僅5.48%。

疫情刺激下,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達到890億元以上,在生鮮電商中佔比達到21.9%,疫情培養了用戶社區團購的習慣,有望推動社區團購市場的高速增長。

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放任不管

資本介入的社區團購大戰,被看作是繼外賣、網約車、共享單車後,網際網路巨頭們最激烈的一次混戰。憑藉5毛一斤土豆、3毛一個雞蛋等低價模式,網際網路巨頭對社區小菜販們造成碾壓。一些小菜販或關門歇業,或淪為網際網路巨頭的線下員工,以至於輿論開始擔心,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

「我也想加入社區團購,但是沒有這個渠道,也沒有人找我。」南京寶船菜市場商戶趙文鳳在板橋有十畝地,每天早出晚歸,賣的菜價格要比批髮菜高一點。她比較歡迎像京東買菜這種代買配送,但社區團購這種直接到源頭去買菜的,對他們衝擊太大。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生意不好,下半年疫情之後,不少地方習慣了網上配送,傳統生意還是不好。」南京市農貿市場協會副會長、南京綠恆市場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盛麗琴說,我們也鼓勵商戶加入社區團購,但團購上面的菜那麼便宜,他們是比不了的。

「我們勸商戶們忍一忍,等一等,熬下去,畢竟燒錢也燒不了多久。與此同時,我們也鼓勵商戶儘快適應這種變化,找到活下去的辦法。」盛麗琴說。

「電商巨頭進入社區團購,更多是希望通過高頻消費場景獲客,他們的低價競爭策略,會對傳統農產品市場供應量造成衝擊,不利於高品質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布瑞克農業網際網路董事長孫彤說。

孫彤認為,農產品品類眾多、供應鏈長且資產重,在局部形成壟斷,打垮小菜攤後,漲價、殺熟是可能的。但目前很難有電商巨頭能夠完全掌控如此多的品類並形成壟斷。如果只做一兩個品類,就不會有規模效益出來,競爭力達不到,最多半年價格戰就會消停。

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中就提出,不準「沒有正當理由,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排除、限制市場競爭」。但指南中也提出,「平臺經營者低於成本銷售可能具有以下正當理由:(一)在合理期限內為發展平臺內其他業務;(二)在合理期限內為促進新商品進入市場等」。

12月9日,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國率先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要求菜品社區團購的「團長」(負責人),視情應辦理相應的市場主體登記,平臺經營者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實施低價傾銷,排擠競爭對手獨佔市場,擾亂正常經營秩序。

在該局同日召開的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座談會上,阿里巴巴、美團、滴滴、蘇寧等電商社區團購相關負責人已在告知書上簽字,承諾誠信依法經營,開展有序良性競爭,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

「來座談都是子公司,有的是分公司的分公司,他們做不了主,得聽總部統一號令。」據接近這次座談會的知情人士透露,美團、拼多多等平臺的總部甚至華東的中心都不在南京,發出告知書和召開座談會,是為了在出現低價傾銷等苗頭時及時提醒。記者注意到,南京市目前還沒有出現關於社區團購的行政處罰案例。

12月中旬左右,華海順達、衛龍、香飄飄等部分供貨商給渠道經銷商發通知稱,沒有授權,不得操作社區團購平臺;不允許做單品超低價銷售。

「現在的社區團購大戰,從全國看還是初級階段,但在長沙等地已經進入到了激烈競爭階段。巨頭們為什麼砸那麼多錢參與,因為大家都看到了,這個是未來電商模式的雛形,不單單是千億級市場的事情。」同程生活高級合伙人肖志龍說,未來的電商帶有社交屬性,此前的燒錢補貼模式是行不通了,一定要有完整的場景和履約來實現盈虧平衡。

「如今業內競爭愈加激烈。」南京建鄴區某社區團長「幸福小豬寶」向記者坦言,「團長」越來越不好當。在社群這類口碑消費場景裡,平臺所說的輕鬆賺錢是辦不到的。「平臺不能保證每批貨都好,得人去看了才敢推。2000塊錢的一個團,就賺200塊不到,我一個人跑不過來還得和人分。」

「疫情給了社區團購發展的機會,其爆發力和潛力都在進一步挖掘中。」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莫岱青也認為,如果社區團購想靠性價比或交付服務突圍,終歸得靠強大的供應鏈所帶來的規模效應,可以說社區團購是一門供應鏈的生意。只有全方位地服務消費者,把好品質關,才能長久。

雷瑩指出,和此前網約車、共享單車不同,各大平臺在社區團購業務上的優劣勢有很大差異度,所以不會像同質化競爭那樣完全成為價格戰,後期通過供應鏈和倉儲物流的優化,在成本優勢上就會拉開差距。

「對於社區團購模式本身的價值不能完全否定,該肯定的要肯定。」雷瑩說,社區團購在某些方面滿足了消費者需求,資本看到了這部分商業潛力。這條路能否走得通,不妨多給這一網際網路新業態一些成長空間。

「菜籃子關乎基本民生,要避免人為造成劇烈的市場波動,這是基本底線。同時,對社區團購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放任不管』。」江蘇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田伯平說。

社區團購到底會帶來什麼?專家認為,不能簡單地作定性判斷,既不能把社區團購變成一個負面案例,影響資本進入民生領域投資的積極性,也不能任由資本無節制擴張,留下「一地雞毛」。

田伯平建議,各地有關部門要因地制宜,借這類案例探索對這類業態監管的新辦法、新模式。以基層社區為著力點、以居民需求為中心,探索政府、資本、社會的邊界,形成經濟治理的有效模式。(記者:潘曄、鄭生竹、朱程、楊紹功)

相關焦點

  • 捲土重來 家門口的菜攤會被社區團購「玩」壞嗎?
    原標題:捲土重來,家門口的菜攤會被社區團購「玩」壞嗎?   家門口的菜攤會被社區團購「玩」壞?
  • 瘋狂的社區團購不是洪水猛獸,為何有人會高呼「狼」來了
    就拿蔬菜的流通來說,蔬菜的第一個環節是種植,第二個環節是菜販收購,第三個環節是規模化的菜販把蔬菜發給下一級的分銷商,第四個環節是分銷商把蔬菜發給菜市場的菜攤等渠道,第五個環節就是菜攤等渠道和大眾之間的成交。(此流程根據認識的蔬菜店老闆陳述整理,有出入之處還望專業人士諒解)。
  • 太原市杏花嶺區三橋街辦柳溪街社區:「便民菜攤」為老人們送上暖心...
    為解決疫情防控期間居民「買菜難」而設立的一個「便民菜攤」,如今成了太原市杏花嶺區三橋街辦柳溪街社區居民不可或缺的「補給站」。4月18日,生活晨報記者走進柳溪街社區,聆聽有關「便民菜攤」的溫馨故事。買菜近了跑腿少了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解決居民「買菜難」問題,柳溪街社區設置了一個「便民菜攤」,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購買到豐富多樣、質優價廉的新鮮蔬菜以及調味品等。與此同時,柳溪街社區的志願者每天守候在「便民菜攤」,為老人或殘疾人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年過七旬的江女士,已在柳溪街社區居住多年,每天外出購買蔬菜已是日常必須。
  • 一分錢一盒雞蛋、九分錢一棵白菜…瘋狂的社區團購,會「消滅」菜...
    「1分錢一袋食鹽」、「9毛錢一份青菜」、「1分錢一個橙子」… 今年5月開始,從滴滴到美團,再到拼多多,多家全國知名的網際網路企業宣布進軍社區團購,瞄準社區的流量池。 如今,社區團購儼然成了繼網約車、共享單車、外賣之後的又一個風口。
  • 瓜分美菜,社區團購的第一起繳械退場
    隨著巨頭不斷加碼社區團購,美菜網已經成為「社區團購黃埔軍校」。據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美菜網內部至少已經流失掉1/3的人才,團長流失更是不計其數。「對不起,目前尚不新開團,保持原有運營。」當AI財經社致電美家買菜時,其客服人員表示,由於近期業務有調整,之前團長需要有100人以上的群,經過簡單培訓便可以上崗,但現在無法開團,需經過上級允許。
  • 「九不得」會殺死社區團購嗎?
    據媒體報導,12 月 22 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了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等 6 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了會議。畢竟,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精神指導之下,前有阿里、閱文和豐巢才領了罰單,大棒落在社區團購上看似理所應當。但在我們看起來,社區團購似乎還沒到打出「GG」的那一步。怎麼看待「九不得」也並不是上來就給社區團購洗地,但「九不得」對於社區團購玩家而言,並不全是壞消息。
  • 社區團購看似蜜糖,實則砒霜!點名批評後,衛龍等不再給平臺供貨
    最近熱度極高的社區團購到底是什麼?簡單一點來講,就是通過APP下單,在平臺上直接採購生活所需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蔬菜水果等等。同一個社區的會有一個團長負責,然後通過統一的配貨後可以由團長配送或者自己到自提點提貨,同一個小區拼團採購價格會更加優惠。
  • 社區團購養肥自己以後,網際網路巨頭下一步棋如何布?
    凡事皆有因果,社區團購這條賽道由冷轉熱最大的外因是今年疫情期間,在生活疫情被急劇壓縮之後,全民窩在家裡攤涼皮、做蛋糕,被動培養線上下單,定點取菜的消費習慣,巨頭終於發現再不插手買菜這項剛需,丟了用戶,市值下降,他們連口剩飯都吃不到。
  • 京東社區團購軍團再擴容:收購美菜網旗下美家買菜
    此前曾有媒體報導稱,在本周一(11 月 30 日)的京東高管早會上,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稱將親自下場帶隊,打好京東社區團購業務。 目前,京東已經集中整合其社區團購業務友家鋪子、蛐蛐購和京東區區購,並在京東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下專門設置社區團購業務部,負責人為邵宏傑。
  • 濟南社區團購調查③|一個家庭帳本裡的變化:一個月團購18次花2000...
    「5月28日,正正團購69元,得意團購199元……」5月社區團購的花費更高一些,一個月裡團購了15次,總計花費2162元。除了理髮、朋友聚餐,基本上水電費、話費、鞋服、化妝品等全在網上繳費。「以前,每個周末全家都會去大型超市採購一番,但是今年,一個月都去不了一次。上個月去了一趟超市,也只花了54塊錢。
  • 拼多多申請多多拼菜商標 欲將加速搶佔社區團購市場?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拼多多最新資訊 > 正文 拼多多申請多多拼菜商標 欲將加速搶佔社區團購市場?
  • 社區團購一旦壟斷,最終影響的還是我們消費者
    一、社區團購的優勢 話說社區團購如火如荼,比如興盛優選,它是和美團優選打通的,新客只需要花1分錢,就可以購入麻陽橙,或者雪梨、麻花等,我自己是沒有用過,因為需要自提,想來普通人一般不好意思,只為了一分錢的東西專門跑去自提吧?總要另外買些東西。
  • 社區團購在玩啥?這一波支持房企
    現在想來,如果有了錢,不投入基礎科研,不說一定要研發精密儀器、運載火箭、衛星及空間站等,卻還在幾乎沒有門檻的社區零售賽道上追逐,多少有些難堪。社區團購是什麼?顧名思義,社區團購是社區的電商。集中的訂單,集中的配送,損耗、採購、運輸、配送成本都比實體店低,因此價格也會比超市能低一些,長久發展將形成微信群裡的社區超級便利店。這個模式受到資本的熱烈歡迎,早在2016年社區團購就站上一個短暫的風口,當時小區樂、食享會、你我您、考拉精選等都拿到過數千萬或上億美元的融資。
  • 傳京東欲併購旗下美家買菜加碼社區團購 美菜網:2億美元收購不屬實!
    不過,有媒體報導稱,在11月30日的京東高管早會上,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將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目前,京東已經集中整合了其社區團購業務友家鋪子、蛐蛐購和京東區區購,在京東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下專門設置了社區團購業務部。
  • 媒體:京東社區團購再發力,或上億美元收購美菜網子公司
    12月6日,據《時代周報》報導稱,京東已對生鮮電商平臺美菜網旗下的子品牌——美家買菜開啟了收購。該媒體表示,相關信息已從一名接近美家買菜高層的知情人士得到證實。但目前收購金額不詳,業內人士預測不會超過2億美元。
  • 電商巨頭進軍社區團購是不講武德?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電商巨頭進軍社區團購是不講武德?[靈光一閃]新的工作自然也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對於事物發展規律的理解與把握。蔣光祥近日,隨著拼多多(多多買菜)、美團(美團優選)、滴滴(橙心優選)等網際網路平臺巨頭進軍社區團購的勢頭再起,一時間家門口的小菜市、小商鋪似乎岌岌可危起來,有聲音認為,認為國外的網際網路巨頭專研科技,做出了不少改變時代的巨大變革,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卻不舍蠅頭小利,現在竟然已經淪落到和小菜販搶生意,不講武德。
  • 網際網路巨頭社區團購大戰「殺」到長春 瘋狂補貼能否「燒」出未來
    在咱們家門口,資本燃燒帶來怎樣的溫度,社區團購發展現狀如何?這場資本大戰影響了誰……日前,中國吉林網實地踏查,通過多個維度探尋背後答案。長春市民張先生稱,社區團購平臺體驗相當差,以購買的「凍柿子」為例,見到的時候已經壓壞了,另外個頭還小。下次不會再選擇消費了,後悔死了。對於社區團購體驗不佳,絕非張先生一個人。實際上,消費者對此吐槽,一直都在。
  • 菜攤的「兩分錢」為何被巨頭盯上?就連二馬都出動了
    誰能夠想到菜市場也會成為眾多網際網路巨頭爭相搶奪的「香餑餑」。在經歷了年初特殊時期之後,網際網路巨頭都看上了社區團購這塊大肥肉,大家熟悉的網際網路大佬基本上都加入了這場爭奪,比如拼多多黃崢、滴滴程維、京東劉強東以及美團的王興,就連二馬(馬雲、馬化騰)也加入了。
  • 魔幻社區團購,終局在哪裡?
    導讀:社區團購是什麼社區團購解決了什麼問題社區團購市場有多大社區團購的競爭優勢社區團購終局我的老家在安徽省南部的一個小村莊,人們對物質需求的滿足主要渠道有:從村裡的小賣部購買一些日用百貨商品,但是品類豐富度有限,100個sku左右;等待流動攤販到村裡,他們開著一輛小貨車,車鬥裡主要是幾十個品類的生鮮商品,供村裡的人們挑選購買;去到2公裡外的鎮上的小超市和菜攤,購買生鮮即肉禽蔬果商品,也會順便帶一些日用百貨,比村裡小賣部的選擇更多些
  • 當網際網路巨頭「惦記」你我家門口的菜攤
    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蛋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還透露了哪些現實焦慮?帶著這些疑問,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走訪了新老菜市場、買菜居民、行業人士,開展多維度解析,試圖揭開紛爭背後的社區團購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