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畫是動畫創作中期中最重要的過程,原畫的質量好壞很可能直接影響作品的素質,那麼,原畫師在開始畫原畫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才能確保原畫的質量,原畫製作之前又有哪些標準來讓原畫維持的進行?讓我們繼續科普的節奏,了解動畫製作中的奧妙。
1、了解導演的創作意圖
原畫師在按照分鏡畫原畫之前,必須了解動畫導演創作的意圖,在日本的電視動畫製作流程中,這也是很必要的過程,主要的原畫力量,會在開工之前,和導演、演出開一個會議,去了了解導演的演出意圖。畫分鏡的人(或是導演或是演出),會和主要的原畫師溝通,告訴他們創作這部作品的時候,原畫的時候需要表達的創作意圖,例如分鏡裡的一些要求需要什麼樣的表現,當然,不會指導他們怎麼作畫,只是提出要求,作畫由作畫監督負責修正。
雖然日本動畫的分鏡表上,會備註一些導演或者演出需要表達的意圖,例如一些表情,或者動作,但是具體的需要什麼效果,只有導演心裡清楚,又或者一些厲害的畫師,可以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這段動作,那麼在作畫前的溝通會中,導演就可以通過這個機會「放權」,後期任原畫師來發揮。
不過總的來說,分鏡還是會按照導演原先設計的思路來完成,演出負責監督畫出來的表達效果,而作畫監督負責的是,作畫的本身有沒有出息問題,例如角色的還原是不是準確,一些透視、比例等的表達是不是符合要求。
2、還原角色的設計
每一部動畫都需要角色設計,日本動畫製作的流程也好,國內的動畫製作也好,歐美的動畫製作流程也罷,總會有專門的設計師來負責外形,造型上的設計,沒錯,即便是3DCG動畫,最初的形象設計也是2D平面的形象,它也會成為原畫師繪製角色時候的標準參考。原畫師畫出的角色也必須符合這個形象的設計,並且確保它在什麼時候都能維持這樣的設計。
一般來說,角色設計師都會為原畫師們創作一個角色的不同表情,不同姿勢的設定圖作為參考,例如喜怒哀樂,側面,正面的畫法,還有角色身上的一些小道具等等,畫師就有更多參考的餘地,來完善自己的作畫。
我們說的動畫的「作畫崩壞」啊,其中的一部分,就是說的對於角色的還原的好壞,倒未必會是畫得像上圖那樣的奇怪,而是角色和原來的人設不一樣,也就是說「不像」,因為每一個畫師都有自己的畫風和習慣,即便按照同一個角色設計去作畫,也難免會出現差異,為了保持一種整體感很強的畫面,最終就需要讓作畫監督來進行修正,所以作畫監督需要修正的,不僅僅是畫得不合理的地方,也有讓作品的畫風保持一個樣子的作用。
3、確定所需的時間
動畫動畫,「動」起來才叫動畫,設計動畫是原畫師的工作的一部分,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需要確定整個畫面運動的時間。這裡注意,動畫的總體消耗的時間是在導演畫分鏡的時候就已經精確到幀的進行確定了,而原畫師是要按照這個時間去具體的設計動畫如何實現,根據律表,用秒表算出動作所需要的時間,給關鍵動作編號。這個過程中,動作的節奏快慢等就會被確定,中間畫需要多少張數也會確定,所以,掌握一個動作需要用到的時間,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總結:
動畫製作是一個嚴謹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的鬆懈都會影響動畫製作的質量,原畫的創作過程也是一樣,所以,原畫師在創作之前,就要做好萬全的準備,確保原畫的創作能夠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