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有多危險?9大害處在虎視眈眈,腫瘤細胞也不會「手軟」

2020-12-06 家庭醫生在線網

高血糖是三高中的一高,空腹血糖正常值在4.6~6.1毫摩爾,超過此值被稱為高血糖。通常身體能通過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確保血糖保持平衡,但身體過度肥胖、不合理的膳食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會使得調節功能紊亂,從而引起血糖升高,那持續性高血糖會有哪些風險。

血糖控制不好會帶來哪些危害?

1、誘發糖尿病

血糖值和糖化血紅蛋白能衡量身體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能反映3個月內的血糖水平。飯後血糖水平比較高,那麼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也會升高,從而引起糖尿病。

2、誘發冠心病和高血壓

持續性高血糖會加快身體衰老速度,增加患上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吃升高血糖的食物,會加快餐後甘油三酯上升速度,易引起高血脂。

3、讓腫瘤機會「鑽空子」

平時飲食的血糖反應很高,會增加患上胰腺腫瘤和結腸腫瘤風險,女性出現子宮內膜腫瘤的風險會增高。腫瘤增殖對血糖有很高的依賴性,所以腫瘤患者需管控血糖反應。

4、增加生育期風險

很多女性在懷孕期間沒有控制好體重,使得體重增長過快,從而引起妊娠期糖尿病。若血糖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會導致巨大兒,甚至會危及生命。

5、易導致低血糖

吃太多升高血糖的食物會使得大量胰島素釋放,胰島素的強力降血糖作用會使得高峰後血糖濃度快速下降。若身體血糖調控能力差,餐後兩個小時易發生低血糖。若食物中含有的葡萄糖能緩慢釋放出,餐後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內,對胰島素的需求減少,能避免出現低血糖,特別適合二型糖尿病患者。

6、臉上長痘和長痤瘡

餐後血糖和血脂過高會紊亂膽固醇代謝,從而加重性激素平衡紊亂,使得皮膚變得粗糙、長痘和長痤瘡。此類人需調控好血糖,積極改善睡眠,調整好心情,多參加運動來改善血液循環,適當吃五穀雜糧來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7、容易疲憊和睏倦

碳水化合物吸收速度快,可升高血糖,導致大量胰島素分泌,使得人們餐後睏倦,降低工作和學習效率。血糖峰值過後,血糖水平又會降低,下降大腦工作效率,讓人們注意力不集中。

8、不利於食量控制

吃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飽腹感特別差,吸收速度快,飯後幾個小時就會出現飢餓感,易讓人們暴飲暴食而導致身體肥胖。

9、增加患上慢性衰老性疾病的機率

餐後血糖升高會促進多種疾病發展和發生,常見的有視網膜病變和老年痴呆症,同時也會引起白內障和腎功能障礙。

溫馨提示

沒想到血糖控制不好,居然會帶來這麼多的危害,因此要引起人們重視積極。按照醫生囑咐用藥,定期做血糖檢測,儘量不要去公共場所,防止發生感染。及時找出引起高血糖的原因,然後針對性治療。控制每天總熱量攝入,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可採取少量多餐原則。

相關焦點

  • 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最前沿進展有哪些
    PD-1/PDL-1抗體在肺癌等領域單藥及聯合治療獲得良好的效果,而被NCCN等各大指南推薦,而在胃癌等難治性實體瘤領域,獲益極其有限,指南也無奈地寫著:推薦參加臨床研究。本文中,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腫瘤中心的劉寶瑞教授將解讀實體腫瘤精準免疫治療新趨勢。
  • 30種腫瘤標誌物合集|腫瘤標誌物|乳腺癌|血清|細胞|肺癌|患者|肝癌...
    血清CA19-9正常參考值為0-37U/ml,當CA19-9>120U/ml時,常提示腫瘤可能性大。CA15-3是一種粘液性糖蛋白,當乳腺組織出現癌變時,則會使細胞骨架從表面脫離,導致血清CA15-3水平升高,常被用作乳腺癌的重要標誌物,約30-50%的乳腺癌患者CA15-3明顯升高。但早期乳腺癌患者CA15-3可表現為正常水平。
  • CAR-T細胞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機遇與挑戰
    此後,兩年內,分別由4個研究小組進行了20多例血液系統腫瘤CAR-T治療,但病人例數均較少[17-19]。2014年之後,開始有報導病例數較多的研究出現,並且CAR-T治療後的生存率和復發情況分析也相繼曝光。Brentjens.R報導了16個病例的治療情況,15個病人完全緩解,完全緩解率88%[20]。
  • 廣州生物院在動物模型上實現誘導多能幹細胞來源CAR-T細胞抗腫瘤
    基於課題組前期開發的「體外獲得T細胞種子,體內發育成熟」兩步法再生T細胞技術,該研究進一步結合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抗腫瘤原理,通過誘導多能幹細胞獲得抗腫瘤特異性的CAR-T細胞,在動物模型上成功實現體內清除腫瘤。CAR-T在治療血液腫瘤、黑色素瘤等腫瘤的治療效果已被臨床驗證。
  • 科學期刊《細胞》:研究表明,肥胖或可導致癌細胞腫瘤生長
    多年來,科學家也已經發現了與肥胖有關的、可以導致腫瘤生長的危險因素,比如代謝變化和慢性炎症。但是,對於肥胖和癌症之間相互作用的詳細過程,依然還不清楚。與肥胖小鼠的腫瘤(下圖) 相比,非肥胖小鼠的腫瘤(上圖)中含有更多的 CD8+ T 細胞(來源:Cell)同時,他們發現 PHD3(一種在正常細胞中被證明可以抑制過度脂肪代謝的蛋白質)表達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逆轉高脂飲食對腫瘤免疫細胞功能的負面影響,或許有潛力成為未來多種癌症疾病的治療靶點。
  • Adv Sci:闡明腫瘤細胞在擁擠環境中進行細胞分裂的分子機制
    2020年9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Advanced 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癌細胞在擁擠的腫瘤組織中進行分裂的分子機制,同時研究者還將這種機制與癌症進展和轉移的標誌(上皮間質轉化過程,EMT過程)聯繫了起來。
  • 吳鵬團隊揭示檢測腫瘤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方法
    我們使用這項技術從多個鼠類腫瘤模型中分離出腫瘤特異性抗原反應性腫瘤浸潤CD8+ T細胞,並發現該T細胞亞群具有獨特的TCR組成,類固醇生物合成上調並在體外和體內均表現出強大的腫瘤反應性。我們還從Pan02胰腺腫瘤中分離了TSA特異性CD4+ T 細胞,並發現腫瘤抗原反應性和抑制性CD4+ T細胞共存於腫瘤微環境中。
  • 腫瘤細胞如何「黑化」,樊嘉院士團隊首次揭示肝癌原發腫瘤和早期...
    起先,研究團隊發現復發性肝癌與原發性肝癌的免疫細胞類群分布有差異 在早期復發的肝癌腫瘤當中,3種與腫瘤免疫相關的免疫細胞數量有顯著差異:負責免疫識別的樹突狀細胞(DC)和負責免疫進攻的CD8+ T細胞數量更多,而發揮免疫抑制作用的調節性T細胞數量更少。
  • 醫學最前沿003|肥胖讓腫瘤細胞更有戰鬥力!|PHD3|高脂飲食|CD8|癌...
    但這僅發生在具有免疫原性的癌症類型中(即,熱腫瘤),這類癌症發生時其中可能包含大量的免疫細胞,更容易被免疫系統識別;並更有可能引發免疫反應。實驗表明,飲食相關的腫瘤生長差異特別取決於CD8 + T細胞(可靶向並殺死癌細胞的免疫細胞)的活性。
  • 《自然·醫學》:腫瘤一出現,全身T細胞都遭難
    為了更全面、系統、深入和動態地了解腫瘤的進展對全身免疫系統的影響,Spitzer和他的同事首先利用最新的質譜流式細胞技術,對8種癌症模式小鼠腫瘤中免疫細胞亞群做了動態且系統地分析。他們發現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成分在不同腫瘤模型之間差異顯著。總的來看,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在各種腫瘤中佔比都非常大,但具體到各個腫瘤之間佔比差異較大。
  • 腫瘤產生的維甲酸調節腫瘤內單核細胞分化進而抑制免疫
    腫瘤產生的維甲酸調節腫瘤內單核細胞分化進而抑制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3 19:51:20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Malay Haldar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揭示了腫瘤產生的維甲酸調節腫瘤內單核細胞分化來促進免疫抑制
  • 吳再生團隊開發高靈敏循環腫瘤細胞CTCs...
    腫瘤轉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檢測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可以幫助醫生在早期發現和治療轉移灶,從而增加生存機會。CTC是由腫瘤原發灶或轉移灶脫落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的腫瘤細胞。CTC檢測通過捕捉檢測外周血中存在的CTC水平,監測CTC類型和數量變化的趨勢,以便實時監測腫瘤動態、評估治療效果,實現實時個體治療。
  • 手機輻射會誘發腦腫瘤?醫生:這4種才是危險因素
    首先我們得明白,可能「致癌」的是電離輻射:常見的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紫外線等,攜帶的能量高,在穿透人體組織的時候破壞DNA、殺傷細胞、造成機體損傷同時存在致癌風險。也就是說在目前來看,手機的使用並不會增加腦腫瘤的患病風險,我們也沒必要對此太過恐慌。腦腫瘤是如何產生的?
  • 【CSCB2021】分會場介紹—S04 細胞工程與腫瘤&S05 腫瘤幹細胞與微...
    S04細胞工程與腫瘤細胞工程可通過在分子水平上的基因操作,重組細胞的結構,改變細胞的功能,製備生物技術藥物,進行研究和臨床應用。腫瘤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運用細胞工程技術及其產品對腫瘤進行診斷和治療,已成為腫瘤研究的新方向。本分會場邀請研究細胞工程與腫瘤的專家學者就該領域的前沿發展進行探討與交流。
  • Nat Commun:中性粒細胞或促進腫瘤細胞死亡 但這或許並非好事
    研究者Wei Li表示,我們對「壞死」(necrosis)的組織死亡的原因進行了研究,科學家們認為,腫瘤快速生長所導致的供血不足引發的缺氧或會造成細胞壞死,這項研究中我們調查了誘發組織死亡發生的分子過程。壞死程度較高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往往生存率較低,研究人員希望能夠深入研究驅動組織死亡的分子機制,從而幫助開發改善這些癌症患者生存預後的新型療法。
  • 【科普】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那些事
    但是如果提起蘋果公司前CEO賈伯斯、好萊塢女星奧黛莉赫本、出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印度男星伊凡卡漢,大家應該都會有所耳聞,而他們全都是因神經內分泌腫瘤而去世。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那些事。一、什麼是神經內分泌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是起源於神經內分泌細胞的腫瘤。
  • 腫瘤也分「善惡」,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有什麼不同,如何區分?
    人有好壞之分,也有從好人變成壞人,也有壞人改過自新。腫瘤也分「善惡」,就是腫瘤也分良性和惡性的。大家在查出有腫瘤先不驚慌,進一步檢查一下腫瘤的性質,如果是良性的可以稍稍鬆口氣,如果是惡性的腫瘤就是癌症。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有什麼不同,如何區分?
  • 「吃掉」腫瘤細胞——裝載「CAR」的巨噬細胞加入免疫治療軍團
    而腫瘤細胞也是T淋巴細胞通緝榜上的一員,少量的腫瘤細胞會被T淋巴細胞消滅,不過如果腫瘤不斷地發展,它就可能適應我們體內嚴苛的生存環境,並學會欺騙免疫系統來保護自己。因而,以T淋巴細胞為主的免疫細胞,對腫瘤的免疫功能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這在腫瘤的發展中稱為「腫瘤的免疫逃逸」。
  • 血液腫瘤治療界的「天團」——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
    血液腫瘤治療界的「天團」——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 2020-12-10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案例】K藥治療腫瘤縮小,第28周突發大咯血去世!
    隨著ICIs在肺癌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檢查點抑制劑相關性肺炎(CIP)是最常見的嚴重肺炎,也是ICI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此,2020年7月,《胸腺癌》期刊報告一例非常罕見的病例,在單藥治療8個周期後出現大咯血合併肺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