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道德經第8章」。下面,讓我們先來讀讀原文:
道德經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相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從肉眼可見,人心可感受的世俗生活角度來理解文章意思,老子交待我們為人啊,在做事時,要儘量考慮到萬物都得到好處,而不是和萬物相爭。聖人因為體察到了「水」之道,他常處於眾人不願待或厭惡的低處(現代的人們都怕貧窮。但請我們認識到「道」開始,學著不著去嘲笑與恐懼貧窮,但卻懂得腳踏實地生活,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居住在有善之地,心胸寬廣沉靜如淵,待人處事互助友愛善良,說話善於守信用,為政善於治理,做事善於發揮能力,行動善於順應時機。
我們看到了老子對水性水德的深刻理解,在老子眼中,最高至上的善,就像水一樣。人要是能夠理解水性在生活、修養生息、以及推及天地人事的運行,也便能從細微中體驗到「道」的運則法則和規律。
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和長輩們便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有品德涵養的人。怎樣才算是成為了這樣一個人?去多看看和理解「水」在個人身體,乃至生活中的應用,自然界的呈現與變化。
做為中華兩千多年的師生代表孔子便愛觀察和欣賞水,每遇到大水的時候,他就一定要去看看。他的弟子子貢曾百思不得其解,便問他為什麼?
「夫水,偏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洮洮乎不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而赴而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下。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潔,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
做為老子的學生,孔子在生活中深刻地理解了老子的一番話語,在做人時,不斷反省自我,處於當時春秋戰亂的時代,孔子很想融入社會,做一番有利於社會的事情。然而,國亂不止,孔子活到七十三歲時,便閻王不請自己去了。
反觀,我們當今的時代,人為的時疫也總是在發生。澳大利亞大火奪走5億野生動物,我國還在抗擊病DU,非洲3600億蝗災吃了糧食......全球範圍內頻頻發生災難.....是我們在這個2020年的春節,應該靜下心來,看看自己,家人,國家,和地球了.......
我們不怕自然災難,怕的是人心為了自我利益因為無知,不懂「善惡」,而造「惡」引起的無形「菌」類,讓人類走向自我殘殺。
都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善良的人是否總是被欺負和欺騙的那一個?這個時代,做個老子五千言中「上善若水」的人,真的可以做到嗎?老子憑什麼說」上善若水「?
在2020年的春節,或許,你會更深刻地感受到能呼吸一口好空氣,有多麼重要。人能活下來真好,留得健康在,不怕沒讓你活下來的工具——金錢。是的,一個人的性命,健康,是做所有事情的根基。
在這時候,好好體味「上善若水」四字,你才會發現:最至高無上的善,是水。水滋養萬物,也滋養你的性命。人的身體因為還能行水,氣血流通,生命才得以健康延續。
由呼吸之氣,到轉化為水及血液的運行,人的身體五行「金木水火土」才能相生。在道家的身心健康休養生息的功夫中,靜坐時,感覺到一股至柔的「水」如「泉湧」自腹腔或口中生出,便是一種「善境」的體驗。一個懂得「上善若水」的人,也將得到上天的守護,讓你獲得身心的平安與健康。
2020年春,地球給了我們一個教訓,讓我們重新學會回歸自我,認識生命。那些個人生命健康的原理:由人及物,乃至整個地球,無不讓我們感受到「人類共呼吸」的命運。
一個人的肺主呼吸,主行水,排濁納清。我們的地球有個天然的綠色肺氧吧,每天也在進行著有氧呼吸,排濁納清。當我們的身體內有毒入侵時,免疫排濁能力好的,懂得五臟平衡,肺的排濁能力的,會把廢物或毒排淨,或加以適量運動來排毒,再以食物補充營養。有些毒素損傷太強,損傷內臟。西方的醫術,會建議用大型觀察儀器,人們在顯微下看到某個放大的「菌」,通常會嚇得六神無主,背著巨大的經濟壓力,趕快採取手術割器官,或吃藥滅毒。
其實,懂得人類身體構造,有一定飲食或醫療自救知識的人,在這時候則會相對安定鎮靜,學會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或淡定面對生死,或自我康愈。
回顧人類乃至地球的命運史。我們從不怕自然的災害。最怕的是,以「人心人慾」為名而帶來的自然災害。每一場災害背後,我們人類都要為此承受重大的代價。當我們學會不以損害他人利益而相爭。有了互相成全利益,「不爭」時,便會少去許多的過失和憂慮。為了自我利益而暗自損害他人的人,到頭來終將發現,自己也沒得善終。
作者:沁心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