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將走向何處?《道德經》第八章一語道破天機

2021-01-09 符號帝國

要理解這《道德經》第八章,有一個關鍵詞:善。這也是這一篇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怎麼理解呢?善有兩層含義。

一個是名詞,比如開篇「上善若水」中的「善」,這裡可以理解為「道」。「上善」是什麼善?相當於「道可道,非常道」中的「常道」。

老子說水是最接近「道性」的物質,水利萬物而不與之爭,就像天地大道自然之道,「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持」。

水處眾人之所惡怎麼理解?有句老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因為人天生要「行健」,要「有為」,要名聞利養,掙個你死我亡。

而水正好與此相反,它順勢而為,按照自然界的法則,萬有引力定律,依形順勢,水無常形,隨萬物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形態。

老子說「反者道之動」,因為水性最接近於道性,所以水的「行為」也是和人相反的,和「常識」相反的,和芸芸眾生的選擇和表現相反的。

善還有第二層含義,是動詞,可以翻譯為「趨向於」「遵循」等。「心善淵」,佛說人的心一彈指間能生四萬八千念,俗語有:人之心,海底針,就是這個意思。

心的外向性就是善於攀緣,喜歡簡單問題複雜化,天然傾向於「胡攪蠻纏」胡亂攀扯,搞出一堆莫須有的概念和關係。這就是心性的「道」,心運作的規律,這就是「心善淵」。

「正善治」裡的「正」其實是「政」,也可以理解為人類社會、組織,社會組織要想長久存續,就要不斷走向「秩序化」,這便是「治」的狀態,此句中的「治」相當於「貞觀之治」中的那種治世的樣子。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人類文明最終將會義無反顧地走向高度秩序化,這是社會發展的「道」,社會發展的根本規律。

這種規律已經初見端倪。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西方自由主義顯然已經走向沒落,一場疫情就是一方催化劑,極度加速了這種趨勢。

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這是天道,也是人道,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對抗無效,最終只會走向滅亡。

理解了「善」的兩層含義,明白了「心善淵」「正善治」,其他的以此類推,就會迎刃而解。整章的內容也便貫通了。

所以,要理解經典,不能斷章取義,也不能望文生義,要結合整個作品前後文,「以經解經」才能最好地領會經典,與古聖先賢對話,同頻共振。

路漫漫其修遠,與諸君共勉。

相關焦點

  • 老子《道德經》洩露的3條「天機」,只有11個字,但讓人醍醐灌頂
    文章作者:琢磨君老子在《道德經》開篇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即:真正的大道不是能夠用言語表達清楚的,真有點「此處無聲勝有聲」、「天機不可洩露」的意味。《道德經》第25章談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人類的道理大都是遵循天道之道、自然之法。老子在《道德經》中結合自身對道的感悟,向世人洩露的3條「天機」,只有11個字,但足以讓人醍醐灌頂。讀懂了《道德經》中的這3條「天機」,勝讀十年書,人生無往不利。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道德經》第八十章,如何理解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
    老子在《道德經》第八十章中說,「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道德經》5大天機,人生5大禁忌
    《道德經》一書,暗含五大天機,指明人生五種禁忌。第一忌:積怨《道德經》裡講:「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怨恨可以化解,怨氣卻無法消散。第二忌:招搖《道德經》裡講:「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燿。」一個人,可以具備過硬的實力、高尚的德行。卻不能到處誇耀,給自己樹敵。槍打出頭鳥,樹大易招風。
  • 漫談《道德經》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
    玄:老子的道德經中多次提到玄字,意為無法言說,玄妙的意思,這裡指人的至淸至靜之心靈。人的私心雜念(貪嗔痴),各種情緒(喜怒哀思悲恐驚)就如同霧霾遮蔽了太陽的光芒,我們的心靈是個大光明體,智慧的海洋,貪嗔痴念一起,各種情緒隨之而來,智慧的光芒就被遮蔽了,無法發揮作用。通過明理明心,洗滌掉這些妄念,光明本體自現。你能做到毫無瑕疵,私慾妄念盡除嗎?
  • 「致良知四合院」上善若水:謙卑與能量|《道德經》第八章
    ——《道德經》第八章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 道德經——感悟「天機」 2
    2、大象無形;這句話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41章,意思 就是:最好的形象往往是沒有形象。通俗理解,那些美好的形象或者事物,往往都是看 不見摸不著的,但是他們一-直存在。
  • 理道 理解道德經第十四章
    天門:天機之門;指心;腦海的門戶,意識的門戶;指鼻、口或天庭。天機:指靈性;謂天賦靈機;指自然的機密;謂天之機密,猶天意;比喻重要而不可洩露的秘密;國家的機要事宜。機要:機密重要的,重要而機密的;機密的要政;機密的軍國大事;指機密重要的職位;猶關鍵,要領;精義,要旨。
  • 唐耀坤文集:讀老子《道德經》啟示之一
    唐耀坤《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據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 《道德經》77章,天之道 78章,天下莫柔弱於水
    《道德經》77章,天之道 原文: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 道德經原文及其譯文國際詩篇第51章
    道德經原文及其譯文國際詩篇第51章作者:學海岸上的縴夫hyh讀道德經,善中國心。走向世界,謳歌和平。萬物都是源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世上的萬物莫不順應自然尊道而貴德。道之最尊嚴德之最貴重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
  • 雷利一語道破天機!
    雷利一語道破天機!下面就跟著小茶一起來看看吧!路飛是海賊王中的主角,他也是因為紅髮香克斯的一句話而航海,雖然說小時候的路飛和艾斯的夢想就是成為海賊王,但是那個時候路飛也只是說說,可是他遇到香克斯後這個想法確定了,於是他選擇去尋找寶藏!
  • 《無門檻讀懂<道德經>簡帛版》第一章解讀
    無門檻讀懂《道德經》簡帛版 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jiào)。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妙之門。《道德經》通行本(王弼注本)如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 道德經第8章:2000多年來,人類懂善境,才能免災難,得安福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道德經第8章」。下面,讓我們先來讀讀原文:道德經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相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道德經》第六十章解
    《道德經》第六十章解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 體悟《道德經》的智慧
    在中國文化史上,有數十位帝王曾註解過《道德經》,其中包括唐玄宗李隆基、明太祖朱元璋、宋徽宗趙佶、清世祖順治等,將相大臣對《道德經》的註解更是難以枚舉。歷史上注釋《道德經》的文獻,許多已經散佚,傳承至今的尚有近300家。都說《道德經》是九九八十一章,真是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出土文物證明,最原初的《老子》是不分章的,是一個混沌的整體。
  • 道德經第37章:諸葛亮敗給司馬懿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是無為而治嗎
    大家好,我是雅風,今天,我們來學習道德經第37章。按照通行本所做的分章,這是道經的最後一章,從第38章開始,就是德經的內容了。我們在開篇第一講老子其書一文中講過,道德經傳世通行本分為81章,《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 ,而1973年中國考古界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兩組老子帛書則不分章,而且是德經內容在前,道經內容在後;所以老子一書也有人稱為德道經,說德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道是德的升華,所以說德在前,道在後;而通行本認為,道為體,德為用,遵道而行才叫有德。
  • 以古漢字重讀《道德經》7:第五章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以古漢字重讀《道德經》5:第六章 穀神不死,綿綿若存中,將通行本第六章前提。以古漢字重讀《道德經》4:第二十五章 人法天地,道法自然所以該章後半部分,極可能是後來添加。不過「虛而不屈」一句,很好的解釋了為何天道無形,卻「獨立不改」。因此,雖橐龠「虛而不屈」一句與前面「天地不仁、聖人不仁」不大相干,但於整部《道德經》而言,卻有著一定程度的畫龍點睛之作用。
  • 《道德經》第七十八章解
    《道德經》第七十八章解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 道德經裡還藏著這樣絕美的名字,智慧滿滿,意想不到!
    《道德經》中的句子極具悟性,用來起名對於孩子來說有不一般的美好祝願,希望孩子聰慧可人,學識淵博。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藏在《道德經》中的美名,一定有一個是你中意的!之玄出自《道德經》中:「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讀書筆記之《道德經》——道經01章
    因此,小子雖狂悖又大膽,無知兼少智,但亦是有一顆向道之心的,所以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拜讀先賢巨著《道德經》,然而此經太過深奧啊,查了不少解釋也是很不好理解,所以小子妄圖在此用自己的話胡亂解釋一番,然後書寫下來我到底讀出來了些什麼,所謂: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